1、比一比,再组词。
律( ) 贱( ) 聿( ) 浅( )
2、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答题。
(1)春天百花盛开,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让人不禁想起朱熹《春日》中的名句:“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夏季天气瞬息万变,刹那间乌云翻滚,苏轼的名句不禁涌上心头:“_______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站在田野里,闻着稻花香,脑海里会浮现辛弃疾的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美丽的山村风光也会让人想起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诗句:“_________,青山郭外斜。”
(2)小说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和环境,学完第四单元的小说后,我认识了____________的老汉,______________的桑娜。
3、把词语补充完整。
( )( )粼粼 为( )( )为 有( )一( )
( )( )私语 ( )言( )对 ( )无天( )
笔( )龙( ) 独( )匠( ) ( )( )共赏
4、请同学们再次仔细阅读预习提示中的内容,拓展一些你知道的花草以及代表的品质。
梅花-----高洁 牡丹-----富贵
菊花-----坚贞 松柏-----傲岸
丁香-----(_______) (_______)-----(_______)
5、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2.伯牙破琴绝弦,____________。
3.“五行”指____________;“五音”指____________。
4.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
5.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曹植
6、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三军过后尽开颜。
【1】将诗歌补充完整。
【2】用自己的话说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旧体诗,为七言律诗。
B.从“只等闲”可以看出红军战士对敌人和困难的藐视及乐观的精神。
C.“逶迤”“磅礴”“细浪”“泥丸”突出了长征路上的艰难。
D.从“尽开颜”可以感受到红军因最后胜利即将到来而喜悦的心情。
【4】“腾细浪”和“走泥丸”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和“寒”形成鲜明的对比,“暖”字表达了________,“寒”字让我们体会到________。
【6】本诗主要围绕“________”这个“面”,通过腾越五岭、疾跨________、巧渡________、飞夺________、喜踏________这五个具体的“点”,表现了红军________形象和________精神。
【7】“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云崖”原是“悬崖”,后才改为“云崖”。你觉得这样修改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2】用“/”划分朗读停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解释下词语的意思。
莺啼:___________
四百八十:__________
楼台:__________
【4】下列选项中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D.这首诗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5】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乐园。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诗中画“ ”句子概括了长征途中两大著名战役,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诗中“ ”一词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种种艰难险阻,“ ”“ ” “ ”“ ” “ ”等词语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大无畏精神。
9、现代文阅读。
两角钱
①有时,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却熟视无睹,不愿伸出手来。
②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他们发了工资,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③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付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办事员找零钱。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④我下意识地弯腰去翻裤兜的时候,撞上了一个男孩子的目光。他穿着满是尘土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他一只手揣在裤兜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非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扎手的东西。这让我感到更奇怪了。
⑤没有,裤兜翻遍也没有找出两角钱,我只好又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递了上去。办事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生气,差点和她吵起来。
⑥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兜里拿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估计刚才他一直想帮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太不值得?我接过钱,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我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⑦寄完信,我就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转身向邮局走去。这时已是黄昏了,不知那个男孩子还在不在邮局了。我想,如果男孩子还在那里,应该把钱还给他。
⑧他真的还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旁。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线,他是在等着大人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两角钱,我们好像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很透明的那种感觉。
⑨忽然间,我打消了还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因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别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举手之劳就能帮到别人,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很多的成人,心里总会有一种美好的感觉吧。
⑩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只是再也没有见过那个男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帮助他人,就一定要伸出手。
【1】根据意思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词语
(1)形容事情轻而易举,毫不费力,很容易办到。( )
(2)经常看见却跟没看见一样。形容对某种事物漠不关心。( )
【2】围绕两角钱,“我”经历了一段美好却有些波折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填入括号中。
( )——(男孩给“我”两角钱)——( )——( )
【3】读读画线的句子,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男孩心理活动的变化,写一写人物特点。
划线句子 | 关键词句 | 心理活动 | 人物特点 |
第一处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第二处 | _________ | 害羞、难为情 | |
第三处 | 冲我笑了笑 | _________ |
【4】文章两次写道“办事员的态度”,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为什么要以“两角钱”作为题目?(至少写出两条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是否帮助过别人,或者接受过别人的帮助?简要写写你的经历和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文片段阅读。
五位壮士(屹立 耸立)在狼牙山顶峰,(瞭望 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
【2】用文中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声音”指的是( )
A.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B. “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4】从这声音里,我体会到( )
A. 五位壮士不怕牺牲,渴望胜利。
B. 五位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
【5】给这几段话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礼物
那年,在美国考得驾驶执照,同时发给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按照统一的人体捐献法规,当我死之时,我做如下选择:a.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b.捐献我的心脏起博器官(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c.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略)。d.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博器。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
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美国人简直是疯子!她虽然不相信“来生转世”之类的说法,但刚领到驾驶执照就谈死,她会认为“不作兴”,再说捐献器官,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她会认为太残酷。不过,我在a项上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而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何一个器官和部件。我签上自己的大名,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我端详这张驾驶执照,想象万一我遭逢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美国大多数人都愿意做这种选择,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只是当时,我不曾将此事告诉母亲,怕她整天提心吊胆。
不久前,在一份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一美国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的可供利用的器官,两只肾脏分别移植给当地和欧洲的两名肾功能衰竭者,心脏和肝脏分别移植给两名濒(bīn pín)临死亡的患者,两只眼球给两个失明者作了角膜移植。这位青年捐献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盲人重见光明。当记者访问这个青年的母亲时,她说,她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同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的人。他们使她儿子的一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
我把文章拿去读给我80岁的母亲听,她听了半晌(xiǎng shǎng)不说话,最后她缓缓地说□这个母亲实在了不起□只是□我这样老的器官□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
我激动得一把抱住她:“你真是我的好妈妈!”
【1】给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缺标点的地方补上标点符号。
【2】用“ ”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3】文中“我”“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写着‘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倒数第二自然段中母亲的话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儿子的鱼
一对父子一声不响地在河边钓鱼。儿子12岁左右,穿着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都挣扎着跑脱了。突然,男孩的钓竿猛地一沉,差一点把整个人拖倒,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他钓到了一条王鲑(ɡuī),个头儿不小。”伙伴保罗悄悄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拉锯战。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地挣扎,孩子渐渐地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父亲早把自己的钓竿放在一旁,一言不发,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都不成功。鲑鱼猛地向下游窜去,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靠拢。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十五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他使出最后的力气用发抖的双臂奋力抓紧钓竿。冰冷的河水就要漫过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钓竿却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男孩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钓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连忙抓起渔网向男孩走去。
“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保罗点点头。
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窜入那片灌木丛。我们都预备着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追着鲑鱼钻入了灌木丛。
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声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男孩紧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退着出来,努力保持着身体的平衡。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条大约14公斤重的大鱼。他走几步停一下,再往回走几步,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再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出于好奇,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1】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男孩自己能成功钓到王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文中对父亲的几处描写,再联系文章内容,想一想“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4】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这句话饱含了父亲对儿子的 以及 的情感,在文章结尾起到了 的作用。
【5】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这篇文章带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烛心
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笃、笃、笃”,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他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的,这怎么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不,不行!小薇的脑筋急速地转着。
“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说完就准备关门。
“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粗粗的蜡烛。
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小薇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面……
【1】根据情节,在横线上填小薇心理变化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吃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对题目“烛心”理解正确的是( )
A.文章是围绕蜡烛写的,多亏有了小男孩送来的蜡烛,才给了小薇光明和温暖。
B.文章想告诉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中都欠缺像蜡烛一样温暖的内心。
C.文中小男孩以及男孩妈妈的热心肠,就像微弱的烛光照亮小薇的内心。
【3】下列说法对的画“×”,错的画“√”。
(1)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小男孩。(______)
(2)文中小男孩说:“阿姨,你家有蜡烛吗?”是作者设置的悬念。(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是环境描写,交待了事情的起因。(______)
14、不识字的老师
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yán续求学的方法。
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黝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的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
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分享,才好吃吧。”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来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1】注音或写汉字。
长__________者
边缘__________
yán__________续
黝__________黑
【2】从文中找出下列两个词语的同义词。
温柔——__________ 粗壮——__________
【3】第④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我”为什么开始“怕他”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不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易容(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改换语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雨悄悄地来了。(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小练笔
(1)读下面的句子,思考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再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①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②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饿 厚 盼望 喜欢
我选( )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请用“弹琴”这个情境,就心情好这种状态写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人生的问题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最爱看的一个电视栏目是“人与自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你写一个“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21、题目:最动人的__________
提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上“情景”“语言”“课堂”等词语,再完成习作,尽力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