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文巩固
【1】判断正误。
(1)《十五从军征》和《出塞》都是描写边塞美景的。(____)
(2)《十五从军征》通过正面描写,表现出了老兵命运的悲凉、凄惨。(____)
【2】回忆课文《小英雄雨来》的内容,给小标题排序。
①上夜校念书 ②勇斗鬼子 ③机智逃生
④宁死不屈 ⑤掩护李大叔 ⑥游泳本领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____)
2.全副精神高度集中。(____)
3.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_____)
4.独创一格,与众不同。(____)
5.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____)
6.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____)
7.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____)
8.形容走路不稳。(____)
9.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____)
3、看拼音写词语
lā lí qīn lüè cán kù nú yì zhù jūn liào wànɡ qǐ tú
( ) ( ) ( ) ( ) ( ) ( ) ( )
jù jí jiànɡ lǐnɡ cù yōnɡ rónɡ qià wán kànɡ pínɡ jiè jiàn duì
( ) ( ) ( ) ( ) ( ) ( ) ( )
4、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山水本是无情物,但王安石在《书湖阴先生壁》中用拟人手法把青山绿水写得生动灵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3.读书,是生命最美的姿态,从这一册书中,我认识了_______的桑娜,_______的郝副营长,_______、_______的老党支部书记。在课外书的读中,我还认识了_______的小茨冈,_______的张嘎,_______的桑桑(以上都用四字词语填空)。
在阅读中,哪些作品中的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请选择一部作品中的一位人物、介绍他(她)的特点。
_______。
4.竹林的深处 记忆的深处 灵魂的深处 (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_______。
5、根据学习过的内容填空。
(1)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不少诗词佳句。当乌云卷过,暴雨来袭时,我们会吟诵:“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看到奔腾而下的黄河时,我们不禁会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
(3)本学期,我们认识了很多英雄。读完《狼牙山五壮士》,我们可以把三国时期曹植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送给五位壮士;读完《灯光》,我们可以引用陆游的名言“位卑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颂郝副营长;读完《桥》,我们可以引用诸葛亮的名言“鞠躬尽瘁,________________”为无私奉献的老汉点赞。
6、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夕阳西下,
小桥流水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古道西风瘦马。
【1】这首小令前三句共列出了(___)种景物,其中“昏鸦”的意思是(____),最能触发旅人对家的渴望的景物是(____)。
【2】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 )
A. “小桥流水人家”与沦落异乡的游子对比,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 “断肠人在天涯”表达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
【3】这首小令和《天净沙·秋》都是描写秋天的,读一读,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文阅读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这首诗运用了______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诗人______的思想感情。
【2】最后一句中的“笑”字用得好吗?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一读,做一做。
雨过山村
[唐]王建
两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根据解释,从诗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小溪旁长着翠竹。 _________
(2)互相呼唤。 _________
(3)庭院中间。 _________
【2】本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________图景。
【3】本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第三句写___________,第四句通过写作者的“闲看”来反衬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了自己对______________的喜爱之情。
9、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事件回放】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激增,2018年上半年,出入境旅游总人数1.41亿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6.9%。随着中国人出境游的不断增多,一些游客乱丢垃圾、大声喧哗、不守规矩、入乡不随俗等不文明行为也逐渐成为中国游客的专属“标签”。
【漫画欣赏】
【观点碰撞】观点一:20世纪80年代,日本游客曾被视为“暴发户”,出境旅游疯狂购物、大声喧哗。被贴有“暴发户”标签的还有俄罗斯人,他们几乎能吃光所有的自助餐食物,甚至掏出小塑料袋将食物偷偷带走,对酒店工作人员大呼小叫。此外,法国游客缺乏礼貌、态度傲慢、爱挑剔等行为同样招致非议,而美国游客也被贴上了“粗鲁”“说话声音大”的标签。总而言之,外国人也有这样那样的不文明行为,在卢浮宫前泡脚的也不仅仅是中国人,实在不必专门针对中国人横加指责。(新华网)
观点二:拥有财富未必受人尊敬,修养与财富相匹配,才值得尊敬。如果财富上涨了,而素质更低下了,这是文明的耻辱,而个体的文明素质往往勾连着国家形象、软实力。中国是文明之邦,中国人理应坚守并传递文明礼仪,而不是比丑、比恶、比坏,尤其是走出国门时,更应该有操守。弘扬文明,这才是大国公民应有的气质与气场。(网友评论)
【1】欣赏漫画,说说漫画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上面几则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被称为“暴发户”的有中国人、俄罗斯人和日本人。
B.近年来,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呈上升趋势。
C.乱丢垃圾、大声喧哗、不守规矩、入乡不随俗等都属于不文明的旅游行为。
【3】对中国游客被贴“标签”这种现象你是怎么看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日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痛楚,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1】短文中(_____)一词概括了紫藤萝的特点。
【2】写盛开的藤萝,观察顺序由______及______,所写景物由______到______,写出了花的“盛”。
【3】“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只见深深浅浅的紫”,写出了紫藤萝花(______)。
【4】下面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任选一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①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______)
②“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______)
③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到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用“ ”画下来。说说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11、课外阅读。
那天正好是立春。我拿着几张稿费单去邮局,心情很好。
邮局里人不多,我前面是个小伙子,正在给家里寄钱。后面是一个七十岁左右的老人,戴副老花镜,穿着破烂又邋遢。他肯定是来取子女们的汇款的。他手中还拿着一张报纸,我扫了一眼,是《河北农民报》,我从来没读过的一份报纸。
老人的外套油渍斑斑,我不由得站远了一些,以免蹭脏自己新买的“宝姿”风衣。我正戴着MP3耳机听歌呢,老人忽然伸出手来,我忙摘下耳机。他说:“姑娘,麻烦你帮我取张汇款单。”
我拿了一张给他,他又说:“姑娘,你能帮我写一下吗﹖人老了,戴上花镜也怕写错。”我有点儿无可奈何,但看他恳请,也只好从命。
“寄到哪里﹖”我问。“就照这报纸上印的地址寄吧。”他指着巴掌大的一篇文章说。
我很快看完了那则煽情的报道--原来是说某村的一个小女孩,父母去县城卖菜的途中出了车祸,肇事司机至今没有消息,她只好跟着80岁的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都没有着落。
“多可怜啊!”老人说。
“骗你呢,大伯。这肯定是骗局,连照片都没有,哪能信?”
老人很固执:“肯定是真的。以前我也寄过,人家都给回信了。你说,谁要有活着的办法会这么求你呢﹖一定是过不去这个坎了,对吧,姑娘﹖”
我抬起头来,打量着这个猛然打动了我的老人。他其貌不扬,甚至是寒酸的,摊开的双手老茧重重。老人叹口气说:“小的时候家里穷啊,要不是别人帮我,我肯定活不到现在。
为保险起见,我拨通了那家报社的电话,他们不仅知道老人的大名,还说,他每月都要寄钱来,他们对他非常感激。
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500元,但那天他寄出的钱是300元。我有些震惊,300元对我而言无所谓,一篇稿子而已,可对老人几乎是倾其所有。老人说:“下个月我还要寄,让她们祖孙俩起码能吃上饭。”
不知为什么,我的眼角有些湿润,如果不是亲手填写这张汇款单,我很难相信一个也刚刚吃饱的人,正在把钱寄往一个更穷的地方。那一刻,我的心隐隐不安。一个买瓶CD香水就要花上千儿八百的女人,是越来越爱自己了,却对他人越来越铁石心肠。
那天,我领取的稿费将近2000元,我也要了一张汇款单,写了同一个地址,寄去了一点儿钱。老人非常感动,一个劲地说:“姑娘,我替她们祖孙俩谢谢你!”
我连忙摇头。哪里用他替陌生人感谢我,我才要感谢他,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这个社会有时是冷漠的、斤斤计较的,但只要你敢爱、敢信任,它就会是热情的、柔软的。
和老人告别后,我的心头别样的温暖。外面春风乍起, 心里的春天也悄悄来了。我想起三毛的一首老歌《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 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首歌 但一直不明白 春风怎么可以种 但那天我在风中走着 终于知道 春风是可以种的
【1】给文章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煽情:_______________
(2)邋遢:_______________
【3】给短文划线部分加上标点。
【4】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画线句“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中“遗忘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中有好几处地方描写了老人的外貌,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文中 “我”感情变化的过程。
有些嫌恶→ 无可奈何 → 猛然打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读文中最后两句话,你有什么感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们乘坐公交车时,选择合适的乘车方案,会使出行更顺利、快捷。读下面的材料,做出正确的选择。
【1】当明明能同时看到上边这三个站牌时,他很可能在( )公交站。
A.八字桥或源头镇 B.万顺小区或源头镇 C.农业银行或万顺小区
【2】晚八点,家住万顺小区的程程爸爸接到紧急任务,要马上赶回位于源头镇的单位,程程建议爸爸乘坐( )公交车。
A.51路 B.917路 C.633路
【3】家住八字桥的玲玲想要早上8:15之前赶到农业银行办事,她怎样乘车最合适?( )
A.乘坐51路直接到达。
B.先乘坐633路到步行街,再换乘917路。
C.先乘坐633路到万顺小区,再换乘917路。
1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文中“老妇人”疯了的原因是( )。
A.因为她忍受不了别人的嘲笑,所以疯了。
B.因为她在战争中失去了三个儿子,不堪巨大的打击,所以疯了。
C.因为丈夫也要上前线了,所以她疯了。
【2】文段结尾画横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本文采用了(_____)的表现手法,通过一个家庭在战争中的遭遇,反映了战争的(_____),表达了作者对(_____)的控诉。
A.战争 B.残酷 C.以小见大
14、课内阅读
从这事,我悟到一个祖传的经验:一年之中唯有过年这几天是孩子们的自由日,在这几天里无论怎样放胆去闹,也不会立刻得到惩罚。这便是所有孩子都盼望过年的更深一层的缘故。当然那被撕碎的花脸也提醒我,在这有限的自由里可得勒(lè lēi)着点自己,当心事后加倍算账。
【1】给选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我”悟出的经验?请用“ ”画出来。
【3】对画“ ”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 只要大人给我们自由,我们就可以肆无忌惮
B. 自由是相对而言的,不能过度地放纵自己
C. 我们在玩耍时不能过头,否则可能会犯大错
D. 人要学会把握自己,不能够太过放肆,得意不能忘形,贪玩不能过火
15、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不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词句练习。
(1)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鲁滨逊流落荒岛。鲁滨逊从未放弃生存希望。
______
(2)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缩句)
______
(3)仿照例句,填写句子。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
(4)读句子,选择横线上的一两个词语,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有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饿、安静、厚、盼望、难过
仿写:______
18、下雨时,雨点儿打在头上,是世界上最美的事。(照样子,仿写句子)
烈日炎炎时,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19、句子乐园。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被字句)
变为“被”字句:
2.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
缩句:
3.花生具有这么多可贵品质,难道不值得赞美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20、改写句子。
例: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说,不,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问盲姑娘:“你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时候真切感受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拿起你的笔,述说那段特别的经历,那种细腻的感受,请你以此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题目自拟。
(2)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3)字数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