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白杨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读拼音,写词语。

    pái huái       kāng kǎi           sàng           shuài

    ( )     ( )     ( )     ( )

  • 2、用“____”画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1)藤(màn)             时(zàn)             厚(dūn)             潸(shān)                    

    (2)回(yū)                    (yì)             (jìng)             鸡(mēn)                    

    (3)尬(gān)                    (jù)             (xū)             沧海一(lì)                    

    (4)青(kē)                    绕(yíng)             簿(pù)             然不向(jiǒng)              

  • 3、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

    2.地粑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

    3.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 )

    4.三黑喜欢土地吗?他当然喜欢了。( )

    5.阳光是一束鲜花,让你感动;阳光是一丝希望,让你走出困境;阳光又是一座彩虹桥,沟通你我之间不变的情谊。让我们把阳光收集在心里,那么内心便有了爱。( )

  • 4、照样子写词语。

    轻手轻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悻悻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按要求填空。

    1.课文原句:这种境界,既_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想坐下________________。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_____________,好像回味着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喜欢展开想象来表达心境:“移舟泊烟渚,_____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作者)远离家乡的孤寂、愁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联想到丰收时内心的轻松愉悦。

    3.曹植的“捐躯赴国难,_________”,陆游的“__________,”让我们看到了仁人志士对“爱国”一词所做的简单而又精辟的诠释。

    4.阅读,是生命最美的姿态。通过前四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的老支书,__________的草原人民,____________的桑娜,__________的邱少云。(填四字词语)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外阅读。

    小院的夏天

    邻家的葡萄藤悄悄地翻过院墙,

    带须的嫩尖偷看我的小窗。

    窗上的牵牛花爬上瓦檐,

    太阳透过青叶在我的桌上洒下绿光。

    一只蜜蜂飞进小屋嗡嗡地歌唱,

    推开窗子又吹来茉莉花的清香。

    【1】从这首小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我们感受到作者把动植物当作了人来写。

    【2】这首诗应该用(  )的语调和语速朗诵。

    A.激昂、快速

    B.悲伤、缓慢

    C.可怜、缓慢

    D.愉悦、中速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全诗通过蜜蜂、牵牛花、阳光、葡萄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构成了美丽的画面。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向往。

    C.“带须的嫩尖偷看我的小窗”和“推开窗子又吹来茉莉花的清香”两句是从视觉角度来描写的。

    D.作者由窗外写到窗内,读起来很有层次感。

  • 7、课内阅读

    江月·夜行黄沙道

    【1】默写这首词。

    【2】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这样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_(季节),从_____________看得出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把黄沙道写得充满生机。

    【4】该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____________________。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2.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3.本词上片写了山村的__________(时间),我们听到了鸟惊、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下片我们看到星星、__________、茅店、__________等景物,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的情感。

    4.同路转溪桥忽见用法不同的是__________

    A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5.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的是以动写静的写法,和我们学过的王维的《鸟鸣涧》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描写的意境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   极为相似。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完成阅读任务。

    诱人的蓝色能源

    任务一:了解什么是“蓝色能源”。

    任务二:了解常见“蓝色能源”的类型。

    任务三:了解“蓝色能源”的发电原理。

    任务四:学习作者如何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蓝色能源”的优势。

    ①“龙宫”作为神话里海底龙王的居所,曾引发了人们无数的想象,围绕它产生了众多故事。现实中“龙宫”自然是没有的,但迄今为止,浩瀚的海洋仍深深地吸引着人类:海洋蕴藏的财富,大海深处的奥秘……一切都那样诱人。

    ②当今最诱人的海洋资源之一就是“蓝色能源”。它既不同于海底储存的煤、石油、天然气,也不同于融于水中的铀、镁、锂,而是利用海水温差、潮汐、波浪等产生的动能、热能等能源。它具有清洁、可再生,能量惊人,分布广泛的优势。

    ③常见的蓝色能源是温差能、潮汐能和波浪能。

    ④6000万平方公里的热带海洋一天吸收的太阳热能,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的热能。如果将这些热能的1%转化为电能,相当于新增140亿千瓦装机容量,也就是每小时能发140亿度电。太阳辐射热进入到海面,绝大部分被海水吸收掉,深层海水几乎接收不到。因此人们可利用海洋表层水温与较低层水温之间的温差把热能化为电能。发电时,将海洋表面的温水引进真空锅炉,温水因压力突然大幅下降立即变成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用过的水流入海洋,此循环使用。一般而言,冷、热水温差在20℃以上即可发电,因此若能把南北纬20度以内的热带海洋都利用起来发电,前景将十分诱人。

    ⑤无边无际的大海,在太阳和月亮引力作用下,时而潮高百丈,时而引退千里。海洋这种有规律、有节奏的起伏现象就是潮汐。潮汐发电就利用了潮汐能,人们涨潮时将海水以势能的形式保存,落潮时放出海水,利用潮位之间的落差发电。据初步估算,我国潮汐能资源量约为1.1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750亿千瓦小时。潮汐能周而复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成为沿海地区生产生活,甚至国防需要的重要补充能源。

    ⑥波浪能也是不容忽视的蓝色能源。“无风三尺浪”是奔腾不息的大海的真实写照。海浪有惊人的力量,5米高的海浪。每平方米压力就有10吨。大浪能把13吨重的岩石抛至20米高处,能量惊人。据计算,全球可供开发利用的海洋波浪能有20-30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9万亿度。波浪能的利用将有助于缓解矿物能源逐渐枯竭导致的能源危机,改善生态环境。

    ⑦古往今来,海洋一直以其宽大的胸怀哺有着人类,吸引着人类。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会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探索并利用蓝色能源,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蓝色能源,大有可为!

    【1】完成“任务一”应重点阅读第______自然段,从中可以知道“蓝色能源”指的是_______

    【2】完成“任务二”应重点阅读第________自然段,从中可以知道“蓝色能源”常见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任务三”应抓住________这几个自然段,请仔细阅读相关文段,提炼出关键信息,完成下表。

    类型

    温差能

    潮汐能

    ____

    发电的原理

    利用海洋表层水温与较低层水温之间的温差把热能转化为电能

    ______

    ______

    【4】完成“任务四”应通读全文,品味语言。请用“ ”在文中画出一处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写下你的理解。

    句子采用了 这一说明方法,说明了

    【5】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内容,简要分析可以在南海开发何种蓝色能源。

    【材料】南海是中国以南的边练海,是中国最深、最大的海,平均水深约1212米,中部深海平原中最深处达5567米。由于接近赤道,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较多,所以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在25-28℃。5月份测得水深30米以内的水温为30℃,而1000米深处便只有5℃。

    我认为可在南海开发________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看不见的爱

    夏天的傍晚,天色很好,我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儿和一位妇女。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我没见过打的这么差的孩子。①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的手中,安详地微笑着。孩子就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孩子的母亲。

    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是不停地打。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孩子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他母亲对我微微一笑:“谢谢,不用!”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我怔住了。

    半晌,我喃喃的说:“噢……对不起!但为什么……”

    “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住呢?”②“我告诉他,只要锲而不舍,就会打中的。”母亲平静的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我沉默了。

    过了很久,那男孩儿的节奏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③他母亲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的捡着石子,微笑着,只是递的速度也慢了。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的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再打一弹,再移一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他只知道大致的方向。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儿在草丛中吟唱,天幕上已有了屈指可数的星星。那由皮条发出的噼啪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的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又过了很久,夜幕笼罩下来,也看不清瓶子的轮廓了。“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对他们道一声“再见”,我便转身往回走。

    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1男孩虽然看不见,但是,为什么能打中瓶子?(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孩子母亲的_______ ____________描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画“﹏﹏”的句子是_______描写,说明了时间_________,但小男孩儿__________________,美妙的景色又暗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读句子,仿照着写一写。 

    他母亲对我微微一笑:“谢谢,不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住呢?”“我告诉他,只要锲而不舍,就会打中的。”母亲平静的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我沉默了。

    沉默中,我会想些什么呢?联系短文内容,写一写我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发挥想象,故事中的男孩儿以后会成长为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   )着红旗,有的( )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2~~画出文中的比喻句,作者把   比作   ,把   比作   ,表现出  

    3 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围绕这句话重点介绍了  

    4理解重点句子,选择正确答案。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A.直奔可以换成走向,都说明大家很急。

    B.直奔走向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兴奋的心情。

    5理解重点句子,选择正确答案。

    天安门广场成了人的海洋。(

    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形容人很多。

    B.这句话是说天安门广场成了海洋,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

  • 12、非文本性阅读

    (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增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空气、土壤、水等造成污染。大量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居民健康。

    垃圾分类的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其优点有:一、可以减少占地。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可达60%以上。二、可以减少污染。如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锦等有毒的物质,会造成严重的污染。三、可以变废为宝。比如使用的塑料快餐盒、方便面碗、一次性筷子等,这些生活垃圾中有大部分可以回收利用。各种固体废弃物混合在一起是垃圾,但分开就是资源。四、可以减少危害。例如扔掉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也是时有发生。

    (材料二)(1)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类、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等。(2)厨余垃圾,包括剩饭剩菜,菜梗菜叶,动物内脏,果皮瓜皮等。(3)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墨盒、废油漆桶、过期的药品、废灯管、杀虫剂等。(4)其他垃圾,包括废弃食品袋、保鲜膜、纸巾、贝壳、坚果壳、灰土等。

    (材料三)国家发改委、住建部颁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我国推动垃圾分类进行了总体规划。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问题不断,有居民说:“扔个垃圾,站在垃圾桶前想半天,分不清,真是麻烦!”也有人说: “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垃圾分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紧密配合,同时,还要制定惩罚和奖励政策。只有大家各司其职,各扫“门前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才能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1】我国垃圾分类的标准是(       

    A.问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玻璃垃圾

    B.可问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C.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

    D.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玻璃垃圾

    【2】家里的灯管坏了,明明应该将它投放在(       

    A.厨余垃圾桶

    B.其他垃圾桶

    C.有害垃圾桶

    D.可回收垃圾桶

    【3】“1吨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最能表明垃圾分类的优点是(       

    A.减少占地

    B.减少污染

    C.减少危害

    D.变废为宝

    【4】垃圾分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都包括哪几个环节,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国家颁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给我国推动垃圾分类进行了总体规划,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问题不断,仍有困难,针对此种情况,请你为垃圾分类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

    《穷人》节选

    【A】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B】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文段【A】中虽然只字没提“穷”字,但处处透出了“穷”,请用“ ”找出相关词句。

    【2】文段【B】中“嗯,是个问题!”这里的“问题”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文段,你觉得渔夫和桑娜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桑娜拉开了帐子”,渔夫会说些什么呢?请发挥想象,续写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手比头高

    常记起父亲发脾气的样子:眼睛直直地瞪着你,喋喋不休地高声数落。在我顶嘴拒不认错的时候,他甚至会粗鲁的攥紧老拳,连眉毛都竖起来,样子可怕极了。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那些日子,我讨厌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对于父亲给予我的“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之类的评价嗤之以鼻。当时我对生活对工作都有很多自以为得意的想法,并(       )地将我的想法告诉朋友、同事。我拥有许多听众,他们都愿意听我演讲。我(       )地对家人说:“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演讲是一门实用性恨强的艺术,拥有听众,就拥有成功。”父亲朝我一瞟:“这么说,你的知音可多了?”我愈发得意起来:“那还用说,当然啦!”我忘情地等着父亲更热烈的赞扬。

    可是我想错了,我抬头看见坐在对面的父亲正一脸怒气地盯着我。他眉头拧起来,脸绷得紧紧的,把筷子放在一边。我感到惊愕,避开父亲的目光,自言自语地说:“我哪儿说错了吗?”“你以为你都对?”父亲几乎是(       )地说:“你错了!”我忍不住叫了起来:“不,我是对的!不对的是你。这么粗鲁,这么武断,这么不理解人,你真让我受够了!”“闭嘴!”父亲的手似乎有些颤抖,他腾地站来,挥着胳膊大声命令我:“把手举起来!”

    我无法理解他,觉得他非常可笑。就想走出房间,然而,没等我跨出房门,就被父亲一把抓住了。他紧紧握着我的胳膊,使劲让我转身。我看见父亲已鬓发花白,愤怒使他的脸涨得紫红紫红的。我从对峙中软下来,让他把我拽回餐桌旁。他把我按到椅子上坐下,口气严厉的说:“叫你举手,不服气?你把手举起来,我要你好好看看,手比头高!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无论什么时候,干总是第一重要的。不管你想得多好,讲得多好,你都得要干,要动手干!夸夸其谈,只能一事无成,你难道想做那样的人?”父亲一口气说下来,我在他的眼中看到有泪光闪动。

    “手比头高!”父亲的这一席话如同掠过平岗的疾风,一下子启开了我的心智。我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浮躁与浅薄。望着父亲因激动而泪光盈盈的眼,我感受到了他急切却深沉的期盼。那是父亲对儿子才会有的期盼!我浑身一热,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可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来。

    几年过去了,当时最想对父亲说的那句话一直在心头:“父亲,错怪您了,我不知错怪了您多少回!谢谢!”

    【1】将下列词语的序号填在文中恰当的位置。

    A.咬牙切齿        B.眉飞色舞        C.迫不及待

    【2】用“﹏﹏﹏”画出能代表“我”自以为得意的想法的句子。

    【3】“手比头高”的真正含义应该是(          

    A.手比头高贵。

    B.不管你想得多好,讲得多好,你都得动手干,干总是第一重要的!

    C.做事不用说,不用想,只要做就好。

    D.父亲总让“我”把手高高地举起来。

    【4】文章最后一段画横线的句子,包含了作者对父亲的______之情。

    【5】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她非常着急。

    改为比喻句:

    2.语文课上,彭万里总是首先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

    修改病句:

     

  • 16、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我们家(   )没有什么名贵的花,(   )常见的花却应有尽有。(填关联词)

    (2)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使用的修辞方法)

    (3)难道课文不是描写夹竹桃万紫千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吗?

    (改为陈述句)  

    (4)难道课文没有抓住事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表达,展开充满情感的想象吗?(改为陈述句)

     

     

  • 17、用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1.我要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筑青藏铁路困难很多。我国成功修筑了青藏铁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狐狸很狡猾。狐狸逃不过猎人的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老师对我说:你去关灯,我来关窗。(把直述句改成转述句)

     

  •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鸟怎么会是恐龙变的呢?(改为陈述句)

    2)一位瘦削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缩句)

    3我们不能无谓地死。多活一个,革命就多一份力量。杨靖宇深情地说。(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4)濛濛的细雨润湿了眼前的景物。(改为字句)

     

  • 20、扩句。(至少扩两处)

    桑娜站起来。

    浪花高。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竹节人,多么有趣的玩具!不仅外形奇特,玩儿法也十分特别。相信你也玩过令你难忘的玩具,有过难忘的体验。请将这些写下来,尽量使用学过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5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