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定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日积月累

    名言警句:(1)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________________

    (2)祖宗疆土,当以死守,________________

    美文积累:(3)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

    (4)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___________。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_________,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我会说。

    (   )的山峦        ( )的树林 

    (   )的雪花   (   )地飘落下来

     

  • 3、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

    万不得(_____  不可思(_____  _____)而不舍

    司空见(_____  见微知(_____  精兵(_____)政

    (1)他考试拿第一已经是(___________)的事了。

    (2)学习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要有(__________)的精神。

  • 4、《牛郎织女》中的两位主人公深受人们的同情,大家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未来,正如苏轼的一首词中写的:________________。牛郎的特点是________;织女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写出句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佣阿三。( )

    (2)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

    (3)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 )

    (4)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把诗歌补充完整,再按要求答题。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把诗歌补充完整。

    【2】这首诗高度概括且艺术地再现了长征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展现了一个个威武雄壮的场面,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简单描述你读后眼前所见之景、心中所悟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两句是应用_____________的语气来朗读。

  • 7、课内古诗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就体裁而言,这是一首描写江南风光的______

    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用了寥寥七个字形象地勾勒出了江南的无限风光。

    B.第二句描写更加别致,用七个名词构织了一幅江南美景。

    C.第三、四句描写了烟雨中的寺院楼台,给人一种神秘美。

    D.这首诗以疑问作结,表达诗人对江南美景的赞叹和向往。

  • 8、诗歌欣赏。

      愁(cóu  chóu)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fén  féng)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到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照样子写词。

    例:窄窄  矮矮  浅浅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4.读读诗歌,完成填空。

    (1)这首诗把乡愁分别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诗中“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指_________海峡。

    5.选择正确的理解,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这首诗表达了_________

    (1)作者对母亲、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2)作者难以排遣的乡愁。

    (3)作者思念祖国、渴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情。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内阅读。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零下五十摄氏度至零上一百五十摄氏度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1】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想想它们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天体上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例说明,短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1)______,如“____________

    说明方法(2)______,如“____________

    说明方法(3)______,如“____________

    【4】注意文中加点的部分,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1】用简洁的文字概括选段的内容。

    _________

    【2】观察文中画“____”的句子的特点,再照样子写一句。

    _________

    【3】下面的词语中最能概括山阴道两旁景物特点的是( )

    A.杂乱

    B.单调

    C.美丽

    D.幽深

    【4】选段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山茶花真是美极了。有红的、白的、紫的、粉红的、墨色的……有的一株树上就有好多种颜色,甚至一朵花上就色彩缤纷。譬如山茶的白吧,那是怎样的白呀!像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一样晶莹,一样清凉,沁人心脾。它又不会刹那间消失,难以把握,而是静静地呈现在你眼前,让你赏个够。再如那墨茶,如果以为是一团墨,那就大错特错了,那是丽日下千丈深潭的深沉,带着波光,又带着阳光。那粉红的呢?也许只有九天的轻绡才可以比拟吧……

    茶花的花形也很美。有潇洒地展着单瓣的,也有重瓣的,有叠成六角形的,大小疏密排列有致。即使闭上眼,你还是会感受到:多美啊……

    有一次□我问一位老花农□山茶花为什么这么美□他乐呵呵地说□你没看到山茶花骨朵的那股特别的劲儿□

    我这才注意起花骨朵来。果真特别!一般的花,开放前不久才打骨朵。山茶花呢?几乎是花一谢就冒出来年新花的骨朵。原来山茶的骨朵是这样一月又一月,一季又一季地积蓄着,下的功夫这么大花的力气这么多,开出的花怎能不美呢?

    啊,山茶的骨朵,好一股特别的劲儿。

    【1】在第3自然段的“□”中加上标点符号。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

    【3】文中写山茶花的美,先写山茶花的____________美,再写山茶花的_________美。

    【4】山茶花骨朵的特别表现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资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33亿。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材料二: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淡水量的1/4, 居世界第109位。在人均水资源方面,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材料三:                                   三 代 井

    材料四:为绿色

                 图为白色

    【1】请概括你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获得的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

    【2】请概括材料三的画面内容以及所要表达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

    【3】对材料四“国家节水标志”的寓意进行解读,正确的是(   )(多选)

    A.圆形代表地球,象征着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

    B.标志中白色的部分像只手托起一滴水,表示节水需要从我做起,大家都积极参与。

    C.标志中白色的“手”的部分又似一条蜿蜒河流 ,象征滴水汇成江河,不能浪费一滴水。

    D.标志中白色的水滴部分又像团火,表示水火不相容,在火灾发生时,需要水去消灭灾情。

    【4】这四则材料都表现了同一个主题,我们可以给这组材料加一个标题:___

  • 13、阅读非连续文本,完成10—13题。

    “消失”的课间十分钟

    2023年10月末,一则“中小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的消息冲上热搜引发热议。

    【材料一】

    ◎“课业越来越重,老师不拖堂压根讲不完。”六年级的雪阳表示很无奈。二年级的丁丁则说:“我们不能去走麻里追逐打闹,要是被检查员抓到就会被扣分,还会扣流动红旗。”曾经他看到有个同学在走廊上玩,磕破了头,因此对课间出去玩是“又希望又害怕”。

    ◎某地法院近年来审理的29起校园人身伤害类案件中,91%发生在课间或放学期间,86%发生在操场和教室。从判决结果看,学校被判承担30%以上责任的占比50%,原因是“学校教育、管理不到位,安全隐患未排除和未能及时救助”。在这种背景下,有的学校干脆一刀切,禁止学生课间玩耍。

    (摘自“央广网”“央视新闻”)

    【材料二】

    ◎找回“课问十分钟”,教师应提高教学效率,不拖堂也不提前上课,充分保证学生十 分钟的课间时间。同时,教师还要和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将课间十分钟的益处、可能存在的风险、防范措施等向家长进行说明,取得家长支持。家长更要勇敢承担子女教育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支持学生在课间进行自由探索,并教育其做好自我防护。

    ◎课间十分钟,“野”点儿又何妨。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 我的隐忧。还有身体的健康程度,由于体育锻炼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把课间十分钟“真正”还给孩子,让孩子动一动、换换脑子。课间跟同学聊天、做游戏,进行一些同伴交往,享受生活的乐趣。或许这样,孩子们才会跳得更高、跑得更远,“小眼镜”才会更少。这正是:课间十分,人生一世。循序渐进,方得始终。

    (摘自“新京报评论”“人民日报评论”)

    【1】阅读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请打“√”,错误的打“×”。

    (1)下课了,如果老师的课没有讲完还可能继续。( )

    (2)家长为了孩子安全要求学校取消课间十分钟。( )

    (3)学生在走廊追逐打闹抓到会被扣分或扣流动红旗。( )

    (4)因为所有学校担心学生受伤就禁止学生课间玩耍。( )

    【2】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分别是什么?请填写正确的序号。

    A.表示着重强调               B.表示特定称谓               C.直接引用

    (1)一则“中小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的消息冲上热搜引发热议。( )

    (2)把课间十分钟“真正”还给孩子,让孩子动一动、换换脑子。( )

    (3)或许这样,孩子们才会跳得更高、跑得更远,“小眼镜”才会更少。( )

    【3】如何找回“消失”的课间十分钟呢?请站在不同的人立场发表看法,语言简洁。

    学生

    __________

    家长

    __________

    老师

    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

    【4】“课间十分,人生一世。循序渐进,方得始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结合材料或生活实际来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长大,意味着……

    ①“一天又ー天,一年又一年,盼望长大的童年……”

    ②小的时候,我常哼着这首歌,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③终于有一天,我考进了心目中梦寐以求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④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⑤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后,带着一份期盼,我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能证明你长大。”

    ⑥渐渐地,“长大”也在(繁重  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

    ⑦后来,我搬了家。家与车站之间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到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映  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婆婆。

    ⑨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婆婆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沉的目光。我开始害怕,心想: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父母又会怎样责备我呢……

    ⑩我把老婆婆送回了家,才发现她的儿女不孝。老婆婆不仅没有丝毫责怪我的意思,反而还安慰我,让我不要担心。她的话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进我的心房。我决定常常去看她,并且决定帮着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

    我并不是敷衍她,因为这是我心里决定了的事。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我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数落。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我想象的那样恶劣,而且桌上还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边吃边小心地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  和气),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暴风骤雨”,但父亲却只是(询问  盘问)了老婆婆的情況,并嘱咐我不能只是表面应付,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现在,我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1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梦寐以求:_________________

    (2)敷衍: 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短文第⑦——自然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第⑧自然段画“ ”的句子是__________描写,在文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

    (2)第④自然段中说“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我想象的那样恶劣”,“我”想象中的气氛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小到大,“我”对“长大”的三种理解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中把 比作   作用是:

    6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______的作用。

    7作者认为“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长大还意味着什么?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大禹治理了洪水。

    _________________

    ②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_________________

  • 16、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改为字句)

    我珍藏着这个秘密。(改为反问句)

     

  • 18、按要求写句子。

    (1)大厅里安静极了。

    改写成夸张句:  

    (2)赖宁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调整词序,不改变原意:  

    (3)看到美国轰炸我驻南大使馆的暴行,我不能无动于衷。

    改成反问句:  

    (4)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

    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5)这是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缩句:  

     

     

     

  • 19、句子广场。

    (1)继父安安静静地去世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敏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快。(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校的功课必须学好。(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老师对我说:你去关灯,我来关窗。(把直述句改成转述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轻松习作。

    以下两题,任选其一,写一篇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语句通顺,不少于450字。

    (1)较量就是比拼双方的本领、实力。较量有许多种:力气上的,学习上的,心灵上的……你曾经与自己或他人较量过吗?选择最难忘的一次较量写下来。

    (2)点赞是一种正能量。我们为李大钊的坚毅勇敢点赞,我们为鲁滨逊的勇敢乐观点赞,我们为消防员的舍生忘死点赞,也为身边许许多多平凡的人点赞。请围绕“点赞”这个话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题目自拟。先想清楚要点赞谁,再用一两件具体的事例写出你点赞的理由,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