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把下列的名言整句补充完整。
1.我们自古以来,就有__________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些就是______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
4.“三人行,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应虚心向人求教;“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启迪我们用思考的方式学习;荀子在《劝学》中开篇就用“___________”来告诉我们学习不可以停止的道理,然后指出“青,取之于蓝,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雪峰 ( )的暗花
( )的森林 ( )的天山
( )的水底 ( )的密林
3、将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
猪八戒照镜子——(__________) 肉包子打狗——(__________)
哑巴吃黄连——(__________) 擀面杖吹火——(__________)
4、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任选一个词语造句。
昂首________ 惊____动____
________山河 排____倒____
____七____八 满腔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_____)灯 一(_____)欢呼 一(_____)战车师 一(_____)坦克
一(_____)路 一(_____)诗 一(_____)暖流 一(_____)江
6、对比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一)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覆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花之歌》节选)
(二)
你时而歌唱,欢笑;时而悲叹,哭号。我们能听见你的声音,却见不着你的面貌;对于你,我们能觉察出,但却看不到。你仿佛是爱情的海洋,淹没了我们的灵魂,抚慰着我们宁静的心。(《啊!风》节选)
【1】这两个片段的相同之处是( )
A.这两个片段都是散文诗,语言优美,情感浓重。
B.这两个片段的作者都是黎巴嫩的纪伯伦。
C.这两个片段都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D.以上都是
【2】这两个片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片段(一)中“我”指的是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之情。
片段(二)中“你”指的是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之情。
7、课内阅读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天净沙是_________,秋是__________。
【2】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副_______________图。
【3】文中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古诗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就体裁而言,这是一首描写江南风光的______。
【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用了寥寥七个字形象地勾勒出了江南的无限风光。
B.第二句描写更加别致,用七个名词构织了一幅江南美景。
C.第三、四句描写了烟雨中的寺院楼台,给人一种神秘美。
D.这首诗以疑问作结,表达诗人对江南美景的赞叹和向往。
9、活动二:摘抄金句,领会深刻含义。
①黄河安lán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近年来,我走遍了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徙……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摘自国家主席习近平二○二二年新年贺词)
②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摘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这两段话是同学们摘抄的习近平爷爷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金句。第①段话中的“黄河安lán”的“lán”应该使用的汉字是( )
A.婪:渴求而不知满足
B.拦:不让通过,阻挡
C.澜:大波浪,波浪
D.岚:山里的雾气
【2】一提到黄河,同学们一起背诵起描写黄河的古诗。有一位同学背诵错了。请你把它选出来。( )
A.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B.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
C.王之焕的《凉州词》
D.杜牧的《江南春》
【3】一位同学用毛笔书写了习近平爷爷说的金句,同学们一看他的这幅作品,就说他学习书写的是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柳体”字,因为“柳体”字具有( )的特点。
A.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
B.结构趋于宽扁,风格方劲古朴,气势浑厚
C.笔画简省连带,不拘泥于规矩,自由奔放
D.笔画粗细均匀,结构对称均衡,行笔圆润
【4】同学们围绕第①段金句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你觉得大家的分享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我知道了,人类要保护自然,自然也一定会让人们生活美好。
B.这段话表达的观点是,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C.这段话中讲的事例是在说明,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D.这段话主要告诉我们,大象、藏羚羊这些动物需要保护。
【5】阅读了第②段金句,同学们了解到,我们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要走一条文明发展之路,要实现“生态良好”,还应该实现( )
A.自然之美生命之美
B.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C.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D.和谐共生切实践行
10、课外阅读
看戏
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经下落,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
但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民——一句话,我们首都的劳动人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发散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
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法走到脚灯前面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绣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公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情。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了出来。
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的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过了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活以后,现在66岁的高龄,他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仍然能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种奇迹只有在我们的国家里才能产生——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
【1】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的作用。
(1)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
(2)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___________________
【3】精读第四自然段画横线的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歌声是无形的,怎么能"像珠子死的......一粒一粒地滚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音"既然"听不见",又怎么能"淹没""狂暴的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为什么把观众的表情写得具体详尽,而对剧情的描写却十分简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穷人》片段
【1】用“ ”画出描写渔夫神态的句子;用“﹏﹏﹏”画出描写渔夫动作的句子。
【2】从“快去!别等他们醒来”看出渔夫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总能熬过去的”中的“熬”的意思是_________,渔夫这么说,说明他___________。
【3】当渔夫听到西蒙死了的消息时,心里会怎么想?请结合渔夫说的话,试着写一写渔夫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美的启发
我家住在古城一角,窗外有一块难得的空地,附近的居民竟把它当成了堆垃圾的地方。怎么办?我制了一个“禁止倒垃圾”的木牌插在那里,可人们连看都不看一眼。这里仍旧垃圾成堆,臭气熏天。为此,我们一家人伤透了脑筋。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爸爸妈妈嘀咕了一阵,然后兴奋地告诉我一个好主意。我听了,乐得直拍手。于是我们全家一齐动手,先将垃圾铲成一堆,接着从河边挑来石块,砌成一个椭圆形的花坛,再糊上水泥,并在石缝处勾出十分好看的图案,又在花坛的垃圾上面堆上一尺多厚的细土,栽上各种花苗,还就近挖来了两笼翠竹,种在花坛的东西两旁。一天工夫,这儿完全变成了另一番景象。附近的居民( )没来这儿倒垃圾,( )纷纷把家里珍贵的花木慷慨地奉献出来,为这小小的花圃增美添色。
春去秋来,昔日的空地已经是花团锦簇,翠木葱茏,成了古城的一角风景。人们工作之余,便来这儿休息聊天,看书下棋。你瞧,一位小姐姐正坐在花坛边抚弄着琴弦呢!
窗外,飘散着动人的琴声;窗外,洋溢着沁人心脾的清香;窗外,小鸟在枝头欢乐地歌唱……看着窗外那幅人与自然相映成趣的风景图,我蓦然懂得了:只有用美,才能启发更多的人热爱美,创造美!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仍旧——( ) 慷慨——( ) 奉献——( )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以前,窗外的空地上垃圾成堆,臭气熏天,如今,这儿变得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自然段写了建造花坛的经过:铲垃圾、挑石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栽花苗。
(3)文中爸爸妈妈告诉“我”一个好主意,这里的“好主意”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13、课外阅读。
山林之晨
雨,忽急忽缓、忽飘忽洒地下了一夜,终于在黎明即将来临的时候,悄然停了。就在这迷蒙的早晨,我信步踏上了家乡的小路。
四周满溢着泥土的芳香,混杂着草香、花香,使人精神为之一振。那些圆圆的、亮亮的露珠,像散落的珍珠,像满天的星斗,挂在树枝上和草叶上,闪闪烁烁。走不多远,我的衣角已湿漉漉的了。真可谓“ ”呀!
山林中的小歌唱家——小鸟,倏地2从一根树枝上飞到了另一根树枝上,抖落了身上的颗颗“珍珠”,愉快地跳着,唱着。哪歌声,时而婉转,时而酣畅,使人陶醉。或许是因为“ ”吧,此时的山林愈发清幽了。
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幻,如诗,如画。山披着雾,雾笼着山,绿色透着白色,白色浸着绿色,如同挂着白霜的绿葡萄,又好似一幅典雅清秀的山水画。
渐渐地,群山就像一个少女揭开脸上白色的轻纱,脸颊飞起了一抹淡淡的红云,同时脱去白色的纱裙,换上了橘黄色的缀着珍珠的衣裙。那珍珠太小了,又太多了,看上去亮晶晶的一片,折射着一抹光芒,闪动着美丽的光泽。我不由自主地注目远望,看着看着,群山已悄然无声地穿上了深绿色的长裙,霞光围绕着她美丽的身躯,为她镀上一圈金色的光晕……
露珠似乎也惊诧于眼前的景象,悄悄地溜到别处游玩去了,地上留下了它们的痕迹,湿湿的,润润的。透过枝叶的间隙,霞光执拗地照在我的脸上、身上。此时,山林上空的晨雾已不见了,而山林之中,却流动着烟波,薄薄的一层,长长地一缕,浓浓的一团,我似乎置身于仙境之中,不禁陶醉了。这时,一束阳光斜射着我的眼睛,我眯起眼睛,望着这太阳的恩赐,心里涌起一种庄严、圣洁的感觉。恍惚之中我似乎也成了花丛中的一朵,草丛中的一株,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一缕,我的灵魂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在更深远的空中自由飞翔。
此时此刻,在这寂静的山林之中,我感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欢呼。不!何必破坏这份属于山林的清幽呢?只要深深地吸一口这新鲜的空气,并在心里高喊一声“我爱你,山林之晨”就足够了!
【1】选择恰当的诗句填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A.鸟鸣山更幽 B.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C.道狭草木长,‘朝露’沾我衣 D.两个黄鹂鸣翠柳
【2】作者在这迷蒙的早晨欣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3】本文不仅语言优美,还充满了联想和想象。用“ ”画出一句含有作者联想和想象的句子,并简单写一写这样表达的好处。
【4】作者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山林之晨的景物,全文洋溢着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真情实感。
14、阅读理解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
(A)“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父亲没有回答。(B)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1】指出文中画“横线①”的句中所采用的描写方法。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的话”指的是什么?用“横线②”画出来。
【3】说说你对B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晨风中,一株带露水的小草是风景;溪水中,_____________是风景;草地上,____________也是风景。
16、用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我一看到好美丽的剪纸。我的脑海中就会想起慈祥的姥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境界使人惊叹。这种境界叫人舒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霍金的魅力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霍金的魅力在于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以前在困难的时候常常得到别人的帮助。他认为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竹子的品格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灵鸟在树上叫。(写成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花真香。(写成夸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十五的月亮很圆。(写成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这山中的一切,难道不吸引我吗?(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兴高采烈地抱着草药,拎着小鱼往回走。(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年像一幅褪了色的画,贴在记忆迷离的墙壁上。(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A.冒号前的内容不变,引号中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你”改为第三人称或对方的名字,句中前后所指人物要一致;B.引述句中的冒号换成逗号,引号去掉。例如下面第3题中“二牛拽住我”不变,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引号去掉,引号中的第一人称“我”换成第三人称“他”。
3.二牛拽住我,说:“明天就跟我进东山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沿着小路往山里走。(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他上课玩玩具,这是事实。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小学生也应该走进大自然,去考察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现状,倾听家园的呼唤,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并积极行动起来,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请你为保护地球写一份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