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万宁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___色欲___ 硕大无___  ______自怜

    ___碧千______神往 孤芳自___

    1.遥远的晴空,嫩绿的草坪,潺潺的流水,如此情景,怎能不令人_______?(选择上面的词语填空)

    2.写出三个含“然”字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三个“AABB”式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1)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___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出自宋代______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古诗文中,“须眉”指代男子,“桑梓”指代故乡,我还知道“巾帼”指代___________,“布衣”指代___________

    (4)小明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终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真是“___________”。(歇后语)

  • 3、近义词。

    妄想——( )       敬佩——( )       昔日——( )

    茁壮——( )       破旧——( )       奥秘——( )

  • 4、按原文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根据意思写词语。

    1.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

    2.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                                      ( )

    3.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        ( )

    4.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国学直播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稻花香里说丰年,  

    七八个星天外,  

    旧时茅店社林边,  

    1把诗词补充完整。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

    B.明月别枝惊鹊里的应该是指喜鹊。

    C.该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苏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D.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3作者以宁静的笔调描写了充满着活跃气氛的夏夜。一路行来,有 __________,也有了_______,还闻到了____________。走得久了,忽然看到那家熟识的_________,可以进去歇歇脚,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 7、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请你回忆课文,将诗歌内容补充完整。

    【2】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首句以直白的语言和豪迈的气势,写出了长征途中虽然困难重重,但红军却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

    B.颔联中五岭和乌蒙指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几座险峻的大山,从中也可以看出长征途中线路多,危险大,但红军毫不畏惧,视死如归。

    C.尾联对仪工整,主要想突出岷山白雪皑皑,风景如画,以及作者对岷山千里雪景的喜爱之情。

    【3】从文字内容中想开去。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是全诗第二句。透过句中字眼,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士的________________精神品质。

  • 8、课外阅读。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这首诗是按( )顺序叙述的,从哪里能看出来?用“____”画出诗中相关的句子。

    2诗中,诗人把乡愁比喻成邮票,是因为邮票传递着___________之爱;把乡愁比作成船票,是因为船票代表着___________之情。

    3朗诵这首诗歌时,应该(

    A.急速、悲壮 B.欢快、幸福 C.缓慢、忧伤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乐园。

    海鸥老人碑文(节选)

    海鸥老人在这个被污染的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里,已找不到感情的寄托。他在喂海鸥时总是对着飞舞的海鸥轻言细语,亲切交流。他的感情第一次在人类社会的生存中,得到了抒发和共鸣。他喂海鸥一二十年,旁若无人。海鸥的到来,像老人记忆里的童年故事里的圣灵,带着天使一样的纯真和美丽,在数十年劫难之后又和他重逢了。

    老人没有亲人,他为一些海鸥起了名字,认作儿女,天长日久,招之即来。他把仅够他维持生存的工资,拿出一半来与它们共享。

    海鸥老人的称谓名副其实,为老人塑起这座铜像是民众的真情实意。为海鸥老人写碑文只要用民众的情意,无须重量级的文人教授粉墨登场。

    他是布衣,生活在社会的最下层,做了权贵和富豪们做不到的事,以出类拔萃的方式体现了人类共同崇高的一种品格和精神。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开天辟地地以布衣身份,成为游人如织的公园里的一座雕像;以风烛残年的落寞形象,跟英雄一样巍峨于民众心中。

    也因为是布衣,愿海鸥老人的事迹能像孟母择邻一类的故事一样,千古流芳。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好像旁边没有人,形容态度自然或高傲。(   )

    (2)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

    (3)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

    2布衣在这里指(   )。

    A. 穿布衣服的人   B. 布衣服   C. 平民百姓

    3读画线的句子,想一想,这种品格和精神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海鸥老人是个英雄吗?请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语段阅读

    告诉你们的孩子他们脚下的土地是祖先的遗灰土地存留着我们亲人的生命我们教导自己的孩子那样告诉你们的孩子大地是我们的母亲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

    我们深知: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1)降临”的意思是( )

    A.程度降低 B.东西落下 C.来到

    (2)文中的“你们”指____________他们”指________________,第一个“我们”指____________第二个“我们”指____________第三个“我们”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____”的句子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如果地球被破坏人类就会受到伤害( )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

    即使家园遭到破坏人类也能生存( )

    如果人类唾弃了大地那么他们就是唾弃了自己( )

    (4)人类的生存与大地的保护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密切关系

    (5)最后一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11、阅读下面的图文,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材料一:

    材料二: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

    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的情况下无须佩戴口罩。处于人员密集场所,乘电梯、公共交通工具的时候,需要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在中低风险地区,随身携带备用口罩,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佩戴。在高风险地区,必须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佩戴过程中避免用手触摸口罩内外侧,通过摘取两端线绳脱去口罩。佩戴多个口罩不但没有增加防护的果,反而会增加呼吸阻力。一次性医用口罩为限次使用,累计使用不能超过8小时。

    【1】阅读材料一,我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判断下列做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小明的爷爷到超市购物,为了加强防范,他戴了两个口罩。( )

    (2)因为镇江是新冠肺炎低风险地区,所以乘坐公交汽车不一定要佩戴口罩。( )

    (3)妈妈随身携带口罩,去银行办理业务或去菜场买菜的时候,便戴上口罩。( )

  • 12、阅读理解

    铅笔的用途

    纽约里士满区贝纳特学校的学生永远都会记得贝纳特牧师向他们讲述的有关铅笔用途的故事。

    在此之前,他们都认为铅笔只有一种或两种用途:写字或是绘画。可贝纳特牧师的讲述让他们惊(呀  讶)万分:原来,一枝铅笔可以有无数种用途。

    铅笔在直尺缺席时  可以用来画直线  可以用来赠(zèn  zèng)送给朋友  表示友爱 铅笔芯可刮成粉  充当临时的润滑(剂  济)  可以用铅笔屑拼成装饰画  将铅笔按等份截取  可以做成象棋和玩具车的轮子  抽掉笔芯的铅笔可当作野外遇险时吸石缝中的水的吸管  削尖的铅笔可以作为小螺丝刀  甚至作为自卫的工具  

    学生听后大受启发:既然一枝铅笔都可以有无数种(zhòng  zhǒng)用途,作为人来说,当然更应该有多种用途。他们毕业后,纷纷走上工作岗位,虽然很多人都调(tiáo  diào)换过工作,却从没有人失业,生活得非常乐观。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形或读音。

    2在第三自然段中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3原来,学生们认为小小的铅笔只能________________,可听了贝纳特牧师的讲述后,才发现它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实际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同步阅读。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________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________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________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________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将下列词语还原到诗中。

    浅浅的   窄窄的   小小的   矮矮的

    2这首诗把乡愁分别比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的海峡指的是________。

    4对这首诗的情感表达描述最为准确的句子是(   )。

    A. 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思念母亲、思念家乡之情。

    B. 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乡愁,表达思念祖国、渴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情。

    C. 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伴随他一生的难以排遣的乡愁。

  • 14、阅读理解。

    如何给地球降温

    ①气候学家已发出警告:未来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5℃~6℃,海平面将升高154.5厘米,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加恶劣,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何给地球降温?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

    ②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有一个离奇的计划: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互相抵消处(即拉格朗日点),安装一面直径为2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他认为,这面巨大的滤光镜不但能减少温室效应,而且能充当地球的空调器:改变滤光镜的倾斜度,以增加或减少透过它的太阳辐射量。但谁来支付超过1000亿美元的巨额费用呢?此外,这面滤光镜不但会破坏同温层,而且还有可能妨碍紫外线的通过(紫外线具有清理太空的功效)。

    ③有科学家从加强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的角度探索给地球降温:将数以十亿计的白色聚苯乙烯高尔夫球投向海洋,将地球上的所有房屋的房顶都涂成白色。

    ④还有人提出用深埋二氧化碳的办法给地球降温。从理论上讲,海洋和地层可以贮藏人类在几千年间生产的二氧化碳。研究人员要验证的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是否会干扰海底生物的生存,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后,会使海水酸化。

    【1】文章主要讲了几种给地球降温的方法?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设想的计划为什么不可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①段运用了____________和了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④段画线句中“从理论上讲”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写人物心理活动时,可以不用“想”来表达。

    例:办案的警官陷入了沉思:难道犯罪分子没有留下一点蛛丝马迹吗?

    仿照例句写一写你看到爷爷饱经风霜的脸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1)大水淹没了庄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芳草为我优美的舞姿鼓掌。(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做。(8分)

    (1)我们班将近40人左右。(修改病句)

     

    (2)小狐狸用它那粗糙的粉红色的舌头柔和地舔着他的手。(缩句)

       

    (3)我们欣赏了一幅草原风景画册。(修改病句)

       

    (4)树叶飘落在地上。(改为拟人句)

     

     

  • 19、句式训练。

    【1】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新鲜的水果       疲惫的脸       心灵的深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林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明明会对他说什么?请你把明明说的话写出来。(不要出现“说”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不小心打碎了妈妈心爱的花瓶,我忐忑不安地想:“妈妈马上就要回来了,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和妈妈解释……妈妈会不会生气呢……”(照样子,写写人物“期待”的心理活动)

    我期待的寒假要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用关联词语将下面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一切生命都需要它。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河水养育了我们的子子孙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汉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习作。注意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事例来写。

    要求:1.字迹工整,语句通顺,表达清楚,内容具体;2.题目自拟;3.字数在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