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文)看拼音,写词语。
1.这里的qiáo mù( )是wú yǔ lún bǐ( )的。
2.这个大臣对皇帝是忠心gěng gěng( )。
3.这些lián jià( )的商品都是liè zhì( )的。
4.我们一定要远离xuán yá( )。
2、看拼音写词语。
3、平邑一中对过有一个商店,名字叫“女生饰界”,你觉得这个商店的商品主要是 。请你为我们学校的小卖铺起个好的店名: 。(2分)
4、填空
(1)《草原》一文的作者是___,课文按____的叙述顺序为我们描绘了三个画面____
(2)课文第一段中,作者在写景中融入了感受,这种描写方法叫做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
(3)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比喻、拟人),把景象写得具体可感,这样写得好处是_______
5、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1.水里的píng zǎo___________游鱼,一同dàng yàng__________。
2.我看到满山的枫叶像燃烧的huǒ yàn__________,瞬间陶醉了。
3.小女孩瘦xuē________的身子在风中发抖。
6、在古诗中遇见梅花别样的美。
卜算子·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 无意苦争春,
。 一任群芳妒。
, ,
更著风和雨。 。
卜算子·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
飞雪迎春到, 只把春来报
, 待到山花烂漫时,
, 。
【1】将两首同调同题的词补充完整,再完成后面的练习。
【2】古人自古爱梅花,革命伟人毛泽东“反其意而用之”,成就了与宋代词人陆游不同的梅花,比较两首诗的不同,在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处打“√”
A. 感情基调不同,陆游词感情基调在“愁”字上,毛泽东感情基调在“笑”字上。( )
B. 词中的梅花处境不同,一个在意外断桥边,一个在悬崖峭壁之上。( )
C. 词中的梅花的形象不同,一个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一个是凌寒独放,俏丽多姿的形象。( )
D. 作者的词情感基调不同,一个悲观,一个乐观。( )
【3】毛泽东曾说:读放翁诗词,如遇知己,比较两首咏梅的杰作,你认为他们有哪些共同之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说说“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描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_____出来,又____回去,____在心间,然后又_____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_____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_____,夏让我_____秋令我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三句话都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依次把“我”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第一、二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绿茵中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在这里。
B.花的样子很美,像大自然在说话,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4】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 )的自然现象。
A.花的纯洁神圣
B.花在自然界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将答案填写在相应位置。
材料一: 生态园平面示意图
材料二: 生态园游园须知
活动场馆 | 节水体验馆 | 科技馆 | 体能拓展馆 | 艺术馆 | 陶艺馆 烘焙馆 | 植物园 动物园 |
开放时间 | 每天上午 | 双休日 | 周一至周六 | 双休日 | 周一至周六 | 每天 |
注意事项 | 1.不满12周岁的儿童,须在大人陪同下进入节水体验馆。 2.不采摘植物,不喂食动物。 3.具有特殊体质的人群,在体能拓展馆活动时,须向教练说明情况。 4.进入科技馆与艺术馆,不得随意触碰展品。 5.进入陶艺馆与烘焙馆活动时,请在引导员的培训下进行制作。 |
【1】下列游园安排,不合理的一项是( )
A.彬彬安排星期六上午去生态园,准备到所有的活动馆里走一走。
B.珊珊打算星期日下午去生态园参观科技新产品,并进行节水体验。
C.军军准备星期二晚饭后,先去制作陶艺,然后去训练体能。
D.桑桑约媛媛在双休日去艺术馆写生,去植物园里开开眼界。
【2】上一年级的弟弟打算去艺术馆与节水体验馆。结合阅读材料,你想对他提哪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感恩的习惯
小侄儿在乡下读书,三年级要学英语,便利用暑假提前随我入城。学习之余,他每天总要画张画给我:或大或小的白纸,用铅笔勾出一花一草或一小人,写上一行不算整齐的铅笔字,有时是:“姑姑,谢谢您!”有时是:“姑姑,您辛苦了!”我问小侄儿:“千嘛送我礼物?”不善言谈的侄儿红了脸,轻声说:“老师教的。老师让每个小朋友都要学会感恩。任何时候受到帮助,都不能忘了说谢谢。”我说:“姑姑是家里人,还用客气吗?”小侄儿说:“家里人,更不能心安理得。”小侄儿的话让我感动了好长时间。我不知道是怎样的老师,能让孩子养成如此好的习惯。侄儿的行为,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
第一次,在我过生日时,我为母亲买了件羊绒衫,花掉三个月稿费。母亲摸了又摸,不相信地问我:“这么薄(bó báo)的东西,能比羊毛衫暖和?”冬天过了一大半,母亲也未曾舍得穿,倒是拿出来看过多次,每次都仿佛看自己熟睡的孩子,有一点折痕,都抹了又抹,她幸福地眯着眼睛,骂我浪费。这一切都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我为母亲创造了快乐,也分享着母亲的快乐。
第一次,在父亲节,牵了父亲的手祝他快乐。父亲不善言辞,以前一个月和我说的话,加起来没有母亲和我一天说的话多。我曾羡慕人家的女儿勾着父亲的脖子撒(sā sǎ)娇,为自己有父亲没父爱而伤心。现在想来,没有父亲起早贪黑,用辛苦的劳动铺平我的大学之路、我又怎能有今天?不知是不是因为我成人后,第一次牵了父亲的手,他和我的话竟多了起来。这让我悟得:原来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也需要表达。
感恩之习,不仅给我创造了生机,而且给我的女儿带来了希望。耳濡目染中,7岁的女儿亦学会了感恩。有一次,她英语考了100分,她说成绩的取得,是老师和她一起努力的结果,于是自己动手制作了谢师卡送给老师。后来的课堂上,老师提问她的次数,竟因此增多了。她终于不再害羞,敢于举手发言了。
【1】给文中加点字用“√”选择正确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成语,写在括号里。
A.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受到影响。______
B.由于受到感染,思想和行为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意思是说( )
A.亲人之间,也不能理所当然地享受照料而不感恩。
B.亲人之间,可以安心地享受照料,不必感恩。
【4】用“ ”划出文中表示承上启下的一句话。
【5】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有一句“我为母亲创造了快乐,也分享着母亲的快乐。”
(1)请问“我”为母亲创造了什么快乐?
(2)文中哪几句写出了母亲的快乐?请用“﹏﹏﹏”画下来。
【7】读了这篇短文,你一定有很多感想,请你联系实际简要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
11、我想去故宫!
材料一:高铁公交快2线。起讫点:淮安东站—淮海广场南。首末班时间:早6:30~晚9:00.票价:2元。
材料二:淮安到北京高铁部分车次表
淮安→北京 单程2021-1-30 | ||||
车次信息 | 出发站/时间08:01 | 运行时长 | 到达站/时间12:58 | 参考价 |
G1570高铁 | (始)准安东 | 4小时57分 | (终)北京南 | 二等座:¥396 有 票 一等座:¥659 余99张 商务座:¥1237 余19张 |
材料三:地铁路线。从北京南站,坐地铁4号线,到西单下车,换乘1号线,到天安门东下车,出站后往东走一点就是天安门,故宫的入口就在那儿。票价:4元。
材料四:购票须知。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为旺季,大门票60元/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31日为淡季,大门票40元/人。珍宝馆参观门票(包括戏曲馆、石鼓馆):10元/人。钟表馆参观门票:10元/人。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阅读材料三可知,从北京南站下车,有直达故宫的地铁,不用换乘。( )
(2)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了解车次、时间、起始站、乘坐人数等信息。( )
(3)材料四《购票须知》中的“旺季”指游客多,营业旺盛的季节。( )
(4)媛媛乘坐从北京开出的18:05的高铁,到达淮安时间为22:22,她正好可以赶上乘坐公交快2线回家。( )
(5)根据以上四份材料做预算:一个成年人从准安出发,到故宫游览,往返最低花费大约924元。( )
12、课内阅读。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本文选自小说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原名_________,他的一生对敌人决不屈服,为人民鞠躬尽瘁,他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素:___________ 如许:___________ 单:___________
【3】文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明闰土__________。“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检测台
梅兰芳练功
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小时候,是个有志气、有毅力的孩子。梅兰芳曾进入“云和堂”学戏,拜吴菱仙老先生为师。吴先生对梅兰芳的要求很严,有时还采取十分严苛的训练方法,但梅兰芳总是按老师要求的那样,努力完成练功任务。当时,吴先生最厉害的一手是跷功。他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着一块砖头,让梅兰芳脚踏两根半米长的高跷站在砖头上,并要求站一炷香的工夫,起初,梅兰芳站上去总是战战兢兢,不到三分钟,就腰酸脚疼支撑不住了。可他刚跳下来,又必须马上再站上去,因为一炷香烧不完,是不准下来休息的。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梅兰芳的腿都站肿了。
经过一段时间基本功的训练,梅兰芳的跷功有了很大的长进。但他没有满足,又积极主动地设法增加训练难度。秋去冬来,他在庭院里找块地方浇了一个冰场,冰面光洁如镜,人走上去都免不了摔跤,可梅兰芳偏偏要踏上高跷,到冰场上去跑圆场。高跷本来重心就高,支撑面又很小,再加上冰滑,梅兰芳经常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吴先生看了有些怜惜和心疼,就对梅兰芳说:“休息几天再练吧!”梅兰芳却坚决地说:“先生,你不是常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先生无奈,只好让他继续练下去。
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受益甚大。他晚年时曾多次说:“幼年练踩跷,颇以为苦,但使我腰腿力量倍增。我在六十多岁时仍然演出《醉酒》《穆柯寨》一类刀马花旦戏,就不能不说是当年严格训练跷功的好处。真可谓‘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啊!”
梅兰芳是著名的________艺术家,曾拜____________老先生为师,练习过____________功夫。
从文中画“——”的语句,我们感受到梅兰芳先生小时候练功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受到了什么益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还可换成另一句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三月桃花水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啊,河流醒来了!三月桃花水,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上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三月桃花水呵,是春天的竖琴。
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奏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急流的水浪声,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犁播种啊!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片片花瓣;它看见村庄上空,很早很早,就升起了袅袅炊烟……
比金子还贵啊,三月桃花水!比银子还亮啊,三月桃花水!
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啊!掬一捧,品一口,让这三月的桃花水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明亮——( ) 温柔——( ) 节拍——( ) 督促——( )
【2】短文第三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三月的桃花水,是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三月的桃花水,比________,比________。
【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______)
(2)文中用“一万个小酒窝”来比喻朵朵桃花。 (______)
15、句子训练。
1.袁隆平问他的助手:“你们半夜来找我,有什么事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诺贝尔凭着不怕死的精神,凭着百折不挠的毅力,终于制伏了硝化甘油。(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詹天佑是工程师。(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这是一项危险的工作。(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落叶飘落下来。
改成比喻句:
(2)在大家鼓励下,使我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修改病句:
(3)帮老奶奶写信要表扬,可早就学过的字写错了,就应该批评。
改成双重否定句:
改成反问句:
(4)十四岁的少先队员赖宁为了扑灭山火,保护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缩句:
17、变魔术,改句子。
1.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2.用打比方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完整、写具体。
一阵风吹过,枯黄的树叶就像
18、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老人很小心地来到湖边的围栏旁。(缩句)
(2)尽管困难有多大,我们还能克服。(改病句)
(3)海洋里的鱼非常多。(用上夸张的修辞手法)
(4)一家人的希望都在你身上呢,难道你不知道吗?(改为陈述句)
(5)柳树长出了嫩芽。(改为拟人句)
19、句子转换和仿写。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仿照句式,学习作者的写法,你也来跟山里的“朋友”打打招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虽然他们都不免带有民族和历史的局限,但他们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是我永远崇敬的。(用加点词语造句)
2.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改为“把”字句)
3.一想到这里,我就感慨万分。(改为陈述句)
21、挥毫泼墨。
题目:假如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把你想象的写下来,内容具体,条理清楚,
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