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岳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古诗词填空。

    ①问渠哪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但悲不见九州同。

    ③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

  • 2、课内学习。

    (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_________写的回忆伯父的文章,文中说伯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谈到知音,我便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两个人,后人用“高山流水”来比喻_____,描写乐曲的四字词,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写出“吃”的近义词。

    ①吃的是液体时叫什么?________

    ②辨辨味道时叫什么?________

    ③用舌头接触东西时叫什么?________

    ④吃硬的东西时叫什么?________

    ⑤用牙齿磨碎时叫什么?________

    ⑥整个下肚时叫什么?________

  • 4、认识近义词

    商量(   ) 停止(   ) 本领(   )

    沉寂(   ) 垂头丧气(   )

    不慌不忙(   )

  • 5、据意写词语。

    1.来势凶猛,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2.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3.生活悠闲自在。  

    4.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5.眼睛明亮,很有精神。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读诗句,完成练习。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句中“自天涯”将黄河的源远流长写得出神入化。下列诗句与前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C.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后两句诗驰骋想象,淘金者表示要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____的气概,同时寄托了淘金者心中对______的向往。

  • 7、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解释词语。

    护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青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对错。

    ①后两句诗采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山水人的感情,显得既生机勃勃又清新幽雅。______

    两山排闼送青来可以改为主人开门见青山,意思的主人打开了门,就会看见青翠的山峰。______

    ③诗人写出了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山水主动与人相亲,表现了人的高洁。______

  • 8、课外阅读我能行。

    雨之歌(节选)

    纪伯伦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装扮)。

    我是颗颗(明亮 璀璨)的珍珠,从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消除 解除);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1】选出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2】这首散文诗中,作者分别用了哪几种形象描绘雨?(至少找出三种)

    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现代文阅读

    逃离

    门口有一棵树,矮矮的,向着横斜里舒展着几根粗粗细细、长长短短的树枝,枝上随意点缀着些浓淡不一的绿。每每傍晚时分,我从那里走过,看它在夕阳里静静站立,就像站在油画里一般,说不出的拙朴和奇异。天边的云霞,有时绚丽,有时深沉,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让它不变的姿态有了韵律,日日为我诠释着风格迥异的美。

    有一天,我终于为它而驻足,在暮色里出神。

    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丰富的生活,书本就是我们的天,不能沉醉,却别无选择,按照程式完成了一次次幼、小、中学生的角色转换,终于可以逃离书卷校园。狂喜远不足以形容心情,纵然有着同吃同住的上铺姐妹,但各奔东西的伤感,怎么也挡不住我们匆匆离去的脚步。踏入绮丽的大千世界,看到生活正热情地招手,逃离的快感如山高如水长。

    快乐只是一层薄薄的面纱,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就被一阵流浪的风吹远了。

    琐碎的日子流水无痕,夹杂着落叶缤纷。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感觉锋芒般锐利。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玩笑》中说:“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黑色幽默,让渺小的人们难堪无助。”

    只有逃离。逃离成了我们的本能选择,某个地方,某个人,某项工作,某种羁绊,只要感觉不再需要不再快乐,我们就变得脚步匆匆,张望起别处的生活,仿佛那里到处闪耀着快乐、自由、幸福、梦想的诱惑之花。可是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活的最高处,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

    生活在我们逃亡的背影里开怀大笑。我们早已成了生活的一分子,无处可逃。

    开始喜欢旅行,希望别处的风景时时宜人,以为陌生和距离会滤去尘沙,呈现哪怕不真实的美丽。在千山万水中惊鸿一瞥,在浮光掠影中雁过无痕,却只是偶尔惊艳,少有惊心动魄。兴味盎然而去,带着些许失落归来,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是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

    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花开遍地,有人看到的依旧是满眼寂寥落寞。

    想起最心爱的诗歌之一——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羡煞了诗人有那样的勇气,逃出芜杂的尘世,和明月为伴,和清风为友,自由地引吭高歌,仿若遗世人独立,静美至极。可在那幅想象的图画里,我常常咀嚼出百般的孤独,在空旷的世外山谷里无处遁形,竟让我有些不寒而栗。纵有推窗邀月的情怀,没有把酒临风的洒脱,纵然逃到天涯海角,都是牢笼藩篱。可以逃离现实的喧嚣,终逃不过现代人那漫无边际的寂寞命运。

    生活的网无处不在。

    看着眼前这棵奇异的树。我明白,无须逃离。被刺痛着,也要承受。琐碎和锐利只是生活的假象。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娇艳。

    与其逃离,不如归来。

    逃离是一种懦弱,沉醉却是我们最好的归宿。就像这棵树,独自站立,也可演绎风情万种,醉了路人。

    生活不在别处,它躲藏在我们的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

    【1】文章引用《玩笑》中的一段话和王维的《竹里馆》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具体说明“逃离是一种懦弱,沉醉却是我们最好的归宿”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相对于无可选择的校园生活,绮丽的大千世界是美丽无比的,因而逃离的快感使同吃同住的姐妹分离也不感到伤感。

    B.总感觉别人的生活自由、快乐,充满着诱惑,因而自己总是脚步匆匆,一次次地逃离。

    C.总希望别的地方有宜人的风景,可是因为自己不能投身其中,因而处处失望。

    D.快乐和寂寞是源自内心的,同样的境界,有的人可以高歌其中,有的却感到不寒而栗。

    E.生活中充满了假象,就像琐碎和锐利,只有深入生活,面对现实才能享受到生活的娇艳和芬芳。

  • 10、阅读理解。

    靠缺陷成名的不爽猫

    塔巴莎,曾经是一家餐厅里一名普普通通的服务员。可如今,她一举成名,成为了家财万贯的大富翁。而所有的财富竟都是她喂养的一只宠物猫带来的。这只神奇的招财猫被她唤作塔塔酱,它拥有一张特别的脸,不是妩媚动人,而是时时刻刻保持着愤怒。

    闺蜜一脸无奈地说:瞧,我这只猫可真是太不招人爱了。你看它长得多丑:两颗尖尖的龅牙不说,还患有先天的侏儒症,永远也长不高了。这都不说,最主要的是它的眼睛,仿佛我欠它似的。我真想把它丢到大街上去!

    塔巴莎却和这只猫很投缘,她也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看不惯生活中的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她想:我们俩真是天生一对,看着它,就像看到了我自己,太可乐了!塔巴莎萌生了接管小猫的强烈念头,她接过朋友的话,说:这样吧,把它送给我吧!我正好缺个伴,让这个可怜的小东西陪我吧。朋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说:这只小东西看着就不爽,给你带来坏运气,你可别来找我!两人一拍即合。朋友二话没说,就把塔塔酱送给了她。

    有一天,塔巴莎逗塔塔酱吃蛋糕,小家伙倚在沙发上吃得津津有味,却仍然摆着那张臭脸。塔巴莎忍不住放大了它的脸部镜头,拍下了它活动的视频,传到了社交网站上。让塔巴莎兴奋不已的是,在短短的几天之内,这只不以可爱亮相的猫迅速火爆起来。有人留言说:这只猫太有个性了!从来没见过这么奇怪的猫!有人这么写着:猫咪,你在忧伤什么?是不是理解我心里的苦?不知不觉间,它在YouTube上凭着1570万的视频浏览量一炮而红,它的视频点击量甚至比好莱坞当红影星还多。

    塔塔酱的明星之路走得很顺畅,它的那张臭脸出现在了各种各样的物品身上,以铺天盖地之势占领市场。最近,它还在好莱坞电影《脾气暴躁猫最糟糕的圣诞节》首次亮相,吸引了几百万观众。

    塔巴莎在谈及这只猫的成功时说: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的缺陷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其实上帝是公平的。让缺陷成为一种个性,坚持走自己的路,人生因此而闪亮!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拍即合——____________   一炮而红——____________

    2塔塔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红。

    3塔巴莎为什么接管塔塔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塔塔酱身上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给塔塔酱的活动视频留言,你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理解。

    少年闰土(节选)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故乡(节选)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1】阅读任务一:细读文本《少年闰土(节选)》,在①②③处填写合适的内容,完成“瓜地刺猹”思维导图。

    【2】阅读任务二:(1)补充两次描写闰土的异同点,感受闰土发生的变化。

    人物描写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特点

    脸部

    ______

    灰黄,有很深的皱纹

    着装

    项带银圈

    一顶破毡帽,一件极薄的棉衣

    手掌

    _________

    又粗又笨而且开裂

    言行举止

    对“我”的称呼

    老爷

    对“我”的态度

    如朋友般亲热

    ____________

    (2)阅读表格,我们发现闰土的生活与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少年闰土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而中年闰土却成了一个神情麻木的人。

    B.少年闰土的生活随心所欲,而中年闰土守规矩、懂礼貌,让人称赞。

    C.少年闰土是快乐的,而中年闰土的生活却非常凄苦。

    D.少年闰土富有表现力,像是一个“语言艺术家”,而中年闰土却变得少言寡语。

    【3】阅读任务三:结合以下两则材料,请你谈谈闰土前后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至少两点)

    【材料一】1919年12月,鲁迅从北京回到故乡绍兴。这次回到乡间,幼年的伙伴、农民闰水特地从海边农村进城来探望鲁迅。章闰水年纪刚过三十,却已是满脸皱纹,面容憔悴,讲述了“农村做人总是难,一点东西拿出去总是要捐三四回”的悲惨处境,引起了鲁迅深切的同情。后来,鲁迅将这次回乡的经历,艺术地再现于小说《故乡》之中,并以章闰水为原型,塑造了闰土这个人物形象。

                                                         ——《故乡》的写作背景

    【材料二】章闰水生活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看瓜地,网鱼,晒稻谷……父亲死后,章闰水就挑起了一家的生活重担。章家只有六亩薄沙地,收获的粮食缴完租税后所剩不多。尽管章闰水起早摸黑地干,还是养不活一家人。1934年大旱,地里颗粒无收,逼债的、收捐的又找上门来,没办法,他只好把地卖了,成了一贫如洗的穷苦农民,只能靠租种土地和出外打工为生。由于贫困和积劳成疾,五十多岁后,章闰水背上生了一个恶疮,家里又没钱医治,致使伤口化脓,一直不能愈合,而且越来越严重,在五十七岁时亡故。                                        

    ——章闰水的家庭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

    莫泊桑学写作

    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早在青少年时期就爱好写作。他如饥似渴地读了许多文学名著, 也写了不少文章。不管是作品的思想内容,还是写作技巧、语言,都没有什么特色。他非常苦恼, 就带着自己的几篇作品去请教当时的著名作家福楼拜。福楼拜对他说:问题很简单, 主要是你观察的功夫不到家,现在你就从观察马车开始吧。每天都有马车从你家门前经过, 你就仔细观察一番,把看到的情况详细记录下来。” 

    莫泊桑回到家后按福楼拜的要求,全神贯注地观察马车在晴天和雨天、上坡和下坡时行驶的不同样子, 还仔细观察了赶车人在暴风雨中和烈日下的不同表情……他将观察到的这些材料写进作品里, 又送给福楼拜看。福楼拜看了他的文章后满意地笑了,他对莫泊桑说:   )你观察得仔细, 写作有了进步,但贵在坚持啊!

    莫泊桑将福楼拜的话铭记在心,不断深入生活,仔细观察,积累了丰富的材料。 他一生中写了近300篇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成了闻名世界的大作家。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如饥似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烦恼(   举世闻名(  

    牢记(   专心致志(

    3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4从莫泊桑成功的经历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与理解。

    夹竹桃(节选)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的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飘  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 cī  chī ),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 果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chóng zhòng )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1用“/”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读音或词语。标在答题卡上。

    2这段话是围绕“________”这一句话来写的,而“我”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的原因是:_______

    3文中的“亚洲”指夹竹桃在月光下地图一般的影子,那么“远渡重洋的海轮”是指________,“游鱼”其实就是___________

    4你觉得夹竹桃的影子还像什么?发挥想象,仿照文中画横线句子再写一句。

    我幻想它是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攒钱

    那天晚上,我在灯下写作业,妈妈在我旁边,埋头补着衬衫。那是件很破旧的衬衫,领口卷曲着,袖口的布也磨破了。我知道,妈妈就两件衬衫,倒换着穿。她自己这样节省,为的是让我们能吃好、穿好、好好读书。望着妈妈消瘦的脸庞,我突然萌发了一个小小的念头,要为妈妈做一件小事。

    第二天中午放学,我肚子饿得咕咕直叫。校门正好有卖饼的,许多同学都纷纷涌过去。我忍不住把手伸向口袋,可一想起妈妈那件打着补丁的衬衫,便本能地缩回了手。

    就这样,我攒起了钱,一分分,一角角地凑。那钱里包含着多少次的渴望,多少次的忍耐。

    一年过去了,终于等来了母亲的生日。当我把自己用零花钱给母亲买的一件天蓝色衬衫捧给她时,她先是一愣,随即一把把我楼到怀里:“好孩子,你长大了,懂事了!”

    我用行动证实自己长大了。长大的含义,其实并不复杂。

    【1】“那钱里包含着多少次的渴望,多少次的忍耐。”联系上下文写出“渴望”和“忍耐”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内容,写出“长大的含义”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松脂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苍蝇拂拭圆脑袋。(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快活地叫起来:爸爸,你看!这是什么?”(改为提示语在中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词序颠倒的病句。

    跟我学:词序是词语在句子中排列的顺序,这种顺序反映了词语在词句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每一个词语在语言结构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就犯了词序不当的毛病。修改方法:找出位置错误的词语,然后调整过来。

    5.它们终于不动了,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老师的指导,我们能够取得成功。(加上合适的关联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洛宁的春天是个美丽的地方。(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仿写句子)

    人们都爱春日,_______________

  • 17、仿照例句,从三个情景中选择一个,写几句话,写出人物对某件事入迷的样子。

    例: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弟弟摆弄新玩具                    小海在观察蝴蝶                       小珠在图书馆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句子大观园

    1.新冠病毒被勇敢的白衣战士打败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袄。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悦耳的歌声被王强的思路打断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沙舟故意锯出一个跟老师规定的图形相反的木块。(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藏在你家中的宝藏,当然该由你自己最先发掘。(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生们观看演出。(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是否重视课外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修改)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表达。

    题目:难忘的  

    提示与要求:小学生活多么令人难忘,许多人和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堂课,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一篇文章注意要围绕中心意思选材和表达,语言生动,情感真挚,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