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真听老师读“听力材料”两遍后完成练习。
1.文中哪些学生得了“及格”,哪些学生得了“优秀”?
__________
2.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
2、看拼音写词语
bǎo yòu xiū zhù zǔ náo kònɡ zhì zhēnɡ chí yāo xié hōnɡ dònɡ
( ) ( ) ( ) ( ) ( ) ( ) ( )
jī xiào kāi záo suì dào ní jiānɡ chà dào jùn ɡōnɡ miǎo shì
( ) ( ) ( ) ( ) ( ) ( ) ( )
3、看拼音,写词语。
(1)潮水páo xiào(_________)着,飞jiàn(______)起几米高的浪花,岸上的游人浑身湿lín lín(_________)的,但观潮兴致依旧。
(2)zāo gāo(_________),手臂受伤了。“真倒霉。”他喃喃着,zhòu(______)着眉头,思lǜ(______)对策。
4、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赋予了许多词语深刻的寓意,请你写出下面四个词语在诗中的比喻意。
雪莲—— 乳燕——
雏鹰—— 山丹丹——
5、日积月累。
(1)“鞠躬尽瘁,_____________”出自________的《后出师表》。
(2)宋代名臣李纲是一个爱国的人,他在祖国疆土遭到侵略时曾这样说:“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
(3)清末民初的中国处境艰难,很多人都有一种悲观的情绪,认为找不到救国的道路,鲁迅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就是在激励人们,如果坚持走,就算前方没有路,我们依然能开创出一条路。
6、课外阅读我能行。
雨之歌(节选)
纪伯伦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装扮)。
我是颗颗(明亮 璀璨)的珍珠,从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消除 解除);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1】选出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2】这首散文诗中,作者分别用了哪几种形象描绘雨?(至少找出三种)
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我能行。
湖上寓居杂咏①
[宋]姜夔
苑墙曲曲柳冥冥②,人静山空见一灯。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注①宁宗庆元二、三年之间(1196——1197),诗人定居杭州,居西湖上孤山西泠。六年,作《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本诗是第九首。②冥冥:昏暗的样子。
【1】诗歌一、二两句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句写出荷叶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词阅读。
【甲】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乙】天净沙·春 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
【1】朱熹和白朴都写了春天,以下哪一项不是两位作者都写到的( )
A.春天的风
B.春天的植物
C.春天的动物
【2】以下对《春日)和《天净沙·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日》赏春的地点是在泗水边上,“胜日”是指胜利的日子。
B.《春日》的最后两句,既让我们从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又揭示了很容易“识得东风面”的原因,富含哲理,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
C.白朴运用绘画技巧,从“春山”到“院中”,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了春天的景物。
D.《天净沙·春》中“飞红”是指飞舞的花瓣。
9、本文作者萧红运用淳朴而又深挚平实而又传神的文笔,通过真实、生动、逼真、传神的细节描写来回忆鲁迅先生,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与以往我们所感知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的鲁迅先生融合在一起,使这位伟人的光辉形象更加丰满,更能激起我们后人对这位代表民族魂的伟人的崇敬和怀念。
(1)同学们,在以往的读书过程中,你所了解的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
(2)在鲁迅去世后,很多人为他挥泪写下了挽联:如孙伏园的“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梦》万众《彷徨》”。‘这副对联是由鲁迅的作品和他主编的刊物组成的,它概括了鲁迅战斗的一生。如果让你为鲁迅写幅对联,你将如何写?
10、课外阅读。
桃花心木(节选)
①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 收获)。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mó mú)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jī jí)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②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③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 感激)。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④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⑤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1】划去文中不当的读音或词语。
【2】文中带点词语“语重心长”的意思是 _________,用这个词说一句话。____________
【3】短文中①和③自然段中的“不确定”分别指的是_______ 和__________。
【4】种树人模仿老天下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就桃花心木而言,“很少的养分”指 ____________,“巨大的能量”指 ____________。就人而言,指的便是在生活的不确定中能锻炼出_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__的表达方法。
【6】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种树人为什么不再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果你是一棵已经枯萎了的桃花心木,此时你会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①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②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沉着——( ) 全神贯注——( ) 崎岖——( )
【2】本文采用的是____________的顺序,用小标题的方式概括整篇文章为:( )——痛击敌人——( )——( )——英勇跳崖。
【3】选文第一自然段采用了__________写法,描写了五位战士痛击敌人情形,对他们______、______(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方面的刻画,突出了五位战士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
【4】读选文第二自然段中画横线的部分,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类文阅读。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________(A.清醒 B.苏醒 C.醒悟 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A.连续 B.陆续
C.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____(A.刷刷 B.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此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解释词语。
(1)翩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销声匿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 物候现象。 B. 气候变化。 C. 物候规律。 D. 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材料一:虎门销烟
1839年6月3日,天刚蒙蒙亮,广州城就沸腾起来了。城门旁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纷纷前来围观。有的人大声宣读着:“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盈盈地捋着胡须。青年人兴奋地挥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滩去看呀!”
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地舞着狮子和龙灯;孩子们用竹竿挑着一挂挂鞭炮,噼里啪啦,震耳欲聋。浩浩荡荡的人流,向虎门滩涌去。
前往虎门滩的群众,经过英国洋馆。那里,过去英国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可今天,洋馆却死一般寂静,几个在窗口向外探望的英国商人,见人海如潮,喊声震天,吓得赶忙把头缩了回去。
虎门滩高处,挖了两个十五丈见方的销烟池,池子前面有一个涵洞,直通大海,后面有一个水沟,往里灌水。池子周围搭了几个高台,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文武官员,在高台上监督销烟。
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包包海盐倒入池内,再把烟土切成四瓣扔进水里。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不一会儿,池子像开了锅似的,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烟雾从池子里往上蒸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围观的群众欢呼雀跃。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
许多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天动地的场面,都非常震惊,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则徐的台前,摘下帽子,躬身弯腰,表示敬畏。林则徐凛然说道:“现在你们都看到了,天朝严令禁烟。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转告贵国商人,从此要专做正当生意,千万不要违犯天朝禁令,走私鸦片,自投罗网。”商人们垂手恭听,连声称是。
近两万箱鸦片,23天才全部销毁。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材料二:卢沟桥烽火
①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士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
②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重,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③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军人仰马翻。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军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④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一直持续到9日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新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
材料三:大江保卫战(节选)
①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②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③面对肆虐的洪水,官兵们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④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1】我发现这三篇文章在场面描写中都运用了______的方法。
【2】请按顺序简要写出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
【3】快速浏览三篇文章,按要求做题
(1)联系资料袋和《虎门销烟》的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把虎门销烟称为“壮举”?____________
资料袋:鸦片是一种毒品,久吸成瘾,使人骨瘦如柴,精神萎靡,而且花费大。清朝时,外国侵略者把鸦片偷运到中国,害得许多中国人整天吞云吐雾,精神不振,妻离子散,倾家荡产,朝廷国库空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
(2)从《卢沟桥烽火》一文第③④自然段画“______”的句子中,你的体会是______?
(3)联系《大江保卫战》第①段的内容,理解加点词“撕咬”的意思。______
(4)根据三篇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文章名 | 写作顺序 | 找出属于“点”的描写对象 | 表现出的精神和品质 |
《虎门销烟》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卢沟桥锋火》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大江保卫战》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14、阅读理解
你,不要挤!世界那么大,
它容纳得了我,也容纳得了你。
所有的大门都敞开着,
思想的王国是自由的天地。
你可以尽情地追求,
追求那人间最好的一切。
,
。
【1】将诗歌的内容补充完整。
【2】下面属于“最好的一切”的是( )(多选)
A. 生活中的真善美
B. 欺骗、自私、邪恶
C. 生活中的快乐
D. 一切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利益
【3】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与别人相处?
______________
15、小青石对小黑石说,它讨厌过这样安静的生活。(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
改为“把”字句: 。
2.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
改为反问句: 。
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仿写一句话: 。
17、句子练习。
1.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面句子改为转述句。
(1)妈妈对我说:“明天我要出差,你要照顾好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班长说:“我有事,你组织同学们继续开展班会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为陈述句)
(2)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为反问句)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
(1)“减负”为孩子们赢得课外时间。“减负”有益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闰土是闰月生的。他的父亲给他起名叫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欣被授予评为南丁格尔奖章。(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都为徐向前元帅朴实无华的品质而感动。(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知识无止境,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真情告白。
平日,由于你学会了一种知识;或者掌握了一种技能;或者做了一件好事:或有了进步;也许还有其它原因……都会使你全家人为你的成长感到高兴。请从中选一件事以《全家为我而高兴》为题写一篇 记叙文。
要求:
(1)要用具体事例说明全家人为什么为你而高兴,要注意细节和场面的描写。要有真情实感
(2)以400字左右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