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
囫_______吞_______ 张_______李_______
______经风_______ 北风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痛哭 ______然大_______
2、形近字组词。
惧(_______) 候(_______) 避(_______)
俱(_______) 侯(_______) 僻(_______)
焚(_______) 籍(_______) 偎(_______)
楚(_______) 藉(_______) 喂(_______)
3、根据句意写出成语。
1.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 )
2.比喻人已衰老,接近死亡。( )
3.有所感触而慨叹,很深刻。( )
4.事先未商量而彼此想法相同。( )
4、积累填空。
(1)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音:_______、________、角、徵、羽
(4)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
(5)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
5、比一比,再组词。
肤( ) 祸( ) 喉( ) 僵( ) 焰( ) 烘( )
扶( ) 锅( ) 猴( ) 疆( ) 掐( ) 供( )
6、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关于这首词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见”,读jiàn,“见到”的意思。
D.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村丰收的喜悦之情。
【2】朗读下列句子时,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明月/别枝/惊鹊
B.七八个/星天外
C.听取/蛙声/一片
D.旧时/茅店/社林边
【3】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
D.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4】词中哪两句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给人印象深刻?请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词的上阕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_____出来,又____回去,____在心间,然后又_____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_____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_____,夏让我_____秋令我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三句话都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依次把“我”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第一、二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绿茵中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在这里。
B.花的样子很美,像大自然在说话,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4】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 )的自然现象。
A.花的纯洁神圣
B.花在自然界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8、阅读材料。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中“书……壁”的意思是“放在墙壁上的书”。
B.“长扫”中的“长”字有“常”义,“长扫”即“经常打扫”。
C.“排闼”是说山峰仿佛带着青翠之色推门而入,赋予了青山动感。
【2】细品古诗,感受语气,本诗可以用( )的语气来读。
A.快速、激昂
B.舒缓、闲适
C.低沉、飘渺
【3】与本诗后两行结构不同的诗句是( )
A.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本诗作者是我国宋代著名的诗人,我们背诵过他的很多诗。下面诗句中不是他创作的是( )
A.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5】读《书湖阴先生壁》的后两行,试着描写你想象出的动态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提示,填写诗句。
品读了《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我们按捺不住对大自然的向往,整理行装立刻出发,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过山庄,去体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的宁静闲适;游黄河,去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的磅礴气势;宿江边,去享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的空旷寂寥;访草原,去体会老舍笔下那种“既使人_______________,又叫人________________,既愿______________,又想坐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境界……
9、现代文阅读
毛毛虫的建议(节选)
“你满意现在的样子吗?。毛毛虫说。
“哦,如果你不在意的话,先生,我想再大一点,”爱丽丝说,“像这样三英寸高,太可怜了。”
“这正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高度。”毛毛虫生气地说,它说话时还使劲儿挺直了身子,正好是三英寸高。
“可我不习惯这个高度!”爱丽丝可怜巴巴地说道,同时心里想:“我希望这家伙可别发火!”
“不久你就会习惯的!”毛毛虫说着又把水烟管放进嘴里抽起来了。
这次,爱丽丝耐心地等着它开口,一两分钟后,毛毛虫从嘴里拿出了水烟管,打了个哈欠,摇了摇身子,然后从蘑菇上下来,向草地爬去,只是在它爬的时候,顺口说道:“一边会使你长高,另一边会使你变矮,”
“什么东西的一边,什么东西的另一边?”爱丽丝想。
“蘑菇,”毛毛虫说,就好像爱丽丝在问它似的说完了话,一刹那就不见了。
有那么一两分钟,爱丽丝端详着那个蘑菇,思忖着哪里是它的两边。由于它十分圆,爱丽丝发现这个问题可不容易解决。不管怎样,最后,她伸开双手环抱着它,而且尽量往远伸,然后两只手分别掰下了一块蘑菇边。
“可现在哪边是哪边呢?”她问自己,然后啃了右手那块试试。蓦地觉得下巴被猛烈地碰了一下:原来下巴碰着脚背了。这突然的变化使她战栗,缩得太快了,再不抓紧时间就完了,于是,她立即去吃另一块,虽然下巴同脚顶得太紧,几乎张不开口,但总算把左手的蘑菇啃着了一点。
“啊,我的头自由了!”爱丽丝高兴地说,可是转眼间高兴变成了恐惧。这时她发现找不见自己的肩膀了,她往下看时,只能见到很长的脖子,这个脖子就像是矗立在绿色海洋中的高树杆。
【1】选文的作者是( )。
A.刘易斯·卡罗尔
B.马克·吐温
C.塞尔玛·拉格洛芙
D.丹尼尔·笛福
【2】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你满意现在的样子吗?”毛毛虫说。(____)
(2)毛毛虫从嘴里拿出了水烟管,打了个哈欠,摇了摇身子,然后从蘑菇上下来,向草地爬去。(_____)
(3)“什么东西的一边,什么东西的另—边?”爱丽丝想。(____)
【3】根据选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见了毛毛虫之后,爱丽丝吃了圆饼,能一会儿变小,一会儿变大。(______)
(2)爱丽丝吃了右手那块变小了,吃了左手那块变大了。(______)
【4】你觉得爱丽丝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古文阅读
(材料一)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材料二)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1】(分析判断)下面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
B.“鲁迅”是周树人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唯一用过的笔名。
C.鲁迅的贡献不止在文学创作方面,在其他多个领域都具有重大贡献。
D.鲁迅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可见他蜚声世界文坛。
【2】(品词析句)说说你对材料二中画线诗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的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中,“如许”的近义词是( )
A.许多
B.如此
【2】“素”的意思有:①白色 ②质朴 ③向来,从来④原始的。短文句子“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的新鲜事”中的“素”应该选第___种意思。
【3】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 )
A.作者和他的小朋友家里的院子围墙都是四个角的。
B.作者和他的小朋友都是生活在高墙大院,知识贫乏,是井底之蛙。
【4】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是指( )
A.西瓜被人偷吃掉。
B.西瓜被獾猪、刺猬、猹偷吃。
12、短文二。
一分试验田
①1959年9月,彭德怀同志搬到北京郊外的吴家花园居住。
②彭总在院子里开了许多块荒地,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和瓜果。院子里原来有个小水塘,彭总组织警卫人员把它挖深挖宽,种上藕,养上鱼。他还买了小猪,小鸡,小鸭子,分给大家饲养。一应农事上的开支,都是他一个人掏钱,有了收获,全部归大家所有。
③彭总在水塘边亲自丈量了一分地,作为试验田。这一分地土质很好,整得很平整,准备种小麦。我问他:“为什么刚好开一分地呢?”他说:“既然是试验,就得讲个科学,一分地容易计算产量。”
④彭总把这块地深翻了一遍,每个土坷垃都敲得粉碎,还用手细细捏过。我说:“种庄稼都像您这样,一个人恐怕就只能种分把地啰!”他说:“这一分地可不简单啊,少说也能产个千把斤、几千斤,咱们俩够吃上一两年哩。”我忍不住笑了起来。他问我笑什么。我说:“您在说笑话。”他指着我的鼻子说:“不相信?好!你保守!”引得我又一阵大笑。
⑤劳动了一阵,坐在地边休息的时候,彭总把话说开了:“人家说要深翻我就深翻,说要多下肥我就多下肥,说要密植什么的,我都照着做。我把力气都用在这一分地里,看一亩地到底产多少斤。”这一下我才明白,原来他种这一分试验田是冲着当时的“浮夸风”来的。当时报纸登着这里那里粮食亩产上万斤,甚至十几万斤,他根本不相信。他要用自己的实践来证实他是不是保守。
⑥为了积肥,彭总想了很多办法。他到处收集人粪尿,还下水塘去挖塘泥。一天早晨,有人跑来告诉我,彭总下水塘捞鱼去了。我赶忙跑去,只见彭总卷起裤腿,两腿沾满了泥,身上也弄脏了,正踩着塘边的浓霜,提着一筐塘泥走上岸来。我跺着脚大喊:“咳!这么冷,小心您的脚……”
⑦彭总的脚在西北战场上冻伤过。那是打过了一场大仗,一个战士困极了,倒在雪地里就睡着了。彭总把大衣脱下来盖在战士身上,没想到自己也倒在雪地里睡过去了。这些年来,每逢气候突然变化,他的脚就肿胀酸痛。
⑧天这么冷,他下水去挖塘泥,怎么受得了!我赶上去夺过他手里的筐,劝他说:“快洗洗脚,把鞋穿上吧,老总!”彭总朝我一个劲儿地挥手:“你不懂!你不懂!干活儿不会冻脚,停下来才要冻坏哩。”说着又跑去捡工具。我看见他赤脚站着直打颤,连忙脱了鞋袜下了水塘。一会儿,大家也来了,帮彭总把塘泥运上了岸。彭总累得满头大汗,望着一大堆塘泥说:“池塘挖深了,肥料也有了。今天一天就能晒个半干,把它上到咱们的一分试验田里,肥得很哩。”
⑨这一分地的小麦,长势一直很好。快收获的时候,彭总成天在地边守护着,不让麻雀去偷嘴。收打都很仔细,真正做到颗粒归“筐”,最后一过秤,九十来斤。彭总说:“一亩地才产八九百斤。就算我们下的功夫不够,加一倍,亩产两千斤,顶天了!”
【1】根据短文内容,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给下面内容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亲自丈量——多积肥料——深翻细作——成天守护——仔细收打
B.亲自丈量——深翻细作——多积肥料——成天守护——仔细收打
C.亲自丈量——深翻细作——多积肥料一一仔细收打一一成天守护
D.亲自丈量——深翻细作一一成天守护——多积肥料——仔细收打
【2】读读下面资料,能帮助你理解“浮夸风”的资料是( )
A.彭德怀同志是我党我军卓越的领导人之一,曾任国防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他种一分试验田是冲着当时的“浮夸风”来的。
B.1959年前后,国内出现一股“浮夸风”,这种浮夸风,不顾事实,虚报成绩。表现在农业上就是谎报产量,吹嘘一亩田可产多少万斤粮食,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C.亩是中国市制土地面积单位,一亩地等于10分地。文中“分把地”表示数量近于一分地的意思,“千把斤”表示数量近于一千斤的意思。
【3】本文主要是通过( )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的。
A.语言、动作
B.动作、神态
C.语言、神态
D.动作、心理
【4】读文中画线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彭总这句话想表达的真正意思是( )
A.这一分地不可能产千把斤、几千斤的粮食。
B.这一分地肯定能产千把斤、几千斤的粮食。
C.这一分地至少能产千把斤、几千斤的粮食。
【5】文章插入了彭总战场冻伤的事情,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文章的主要内容简要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从故事中感受到彭总怎样的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精品短文,脉络清晰
未来市的过去
我要小虎子和小燕讲未来市的历史,他们笑着说,他们不够资格。
我请小虎子的爸爸和妈妈讲未来市的历史,他们笑着说,他们不够条件。
我恳求小虎子的爷爷和太爷爷讲未来市的历史,他们笑着说,他们不够权威。
最后太爷爷捋着胡子说:“在未来市图书馆,有一本书叫《未来市的历史》,你去看看就都明白了。”
未来市图书馆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宫殿式建筑物,有上千个隔音的小阅览室。在全自控电视机上点出书目后,机器人马上送来了借阅图书。
《未来市的历史》,书的封面和书页都是用薄如蝉翼的轻盈合成纸做的。我小心翼翼地翻开了这本大书:
第一页,只有一句题词:“地球上本来没有路。路,都是人走出来的!”
第二页,画着一张蓝色地图。旁边写着:“十几万年前,这里是一片海洋,到处都是水,水,水……”
第三页,画着一张黄色地图。旁边写着:“一万多年前,由于地壳变动,海底逐渐升高,这里变成了一片沙漠,到处都是沙,沙,沙……”
第四页,仍是一张黄色地图,上面出现几条蓝道道──河流,和几个绿点点──草地。旁边写着:“一千多年前,古代中国人民往这里进军,向大自然宣战,用双手挖出了渠道,引来了河水,沙漠上出现了稀疏的绿洲。人们在这里开始耕作、牧羊……”
第五页,地图上绿色逐渐增多,还出现红色线条──公路,黑白相间的线条──铁路和蓝色的虚线──飞机航线。旁边写着:“一百多年前,人们用智慧和劳动,使干旱的沙漠变成了良田,人们战胜了大自然,成为大自然的主人,用劳动和智慧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六页,地图已经是一片绿色,公路、铁路、飞机航线密如蛛网,还出现了宇宙航线。旁边写着:“这是现在的未来市地图,这张地图是用劳动的双手画出来的,是经过艰苦的斗争才画成的。”
第七页,是一张空白地图──甚至连四周的边框也没有。旁边写着:“百年后、千年后、万年后……未来市的未来将变成怎样?这最新最美的图画,要靠我们用劳动的双手去绘制,也要经过艰苦奋斗,才能把它建设得更美丽,使我们的生活更幸福。”
从第八页开始,全是白纸,一个字也没有,甚至连书角的页码也没有……
——节选自六年级下册课外必读书目叶永烈《小灵通漫游未来》
【1】短文前三节,属于______句段的修辞写法,语气一贯,节律强劲,增强文势。从词语“要、请、恳求”能感受到小灵通________的良好品行。
【2】短文中的四字词语很有特点,请联系短文内容细心揣摩。如“薄如蝉翼”,主要形容《未来市的历史》这本书的______特点;“密如蛛网”主要形容未来市地图航线______的特点。从修辞手法来看,这两个词都属于______甚至夸张方法。像这样的词语我还知道:硬如_________ 重如________
【3】细品短文,结合生活经验,试着用自己的话理解“地球上本来没有路。路,都是人走出来的!”的意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读《未来市的历史》文字记载部分,发现是按照 顺序编写的。请你用“ ”画出至少四个代表未来市发展时间轨迹的词语。未来市的历史浓缩成文字只有七页,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千千万。面对未来市的发展史,你最想说些什么?请如实表达你此刻内心的真实感受。
14、课内阅读练习。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1】这两节诗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诗人____________为纪念鲁迅逝世_________周年写的,诗的副标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朽”所加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着重强调
D.表示反语
15、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模仿秀。(用加横线的词语造句)
(1)它们色彩热烈明快,因而也更使人感到亲近。
(2)北京城这秋色的秋林啊,终于使我明白: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
17、按要求写句子
①天空挂着圆月。(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这件事中,受到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树在风中摇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索溪峪的美使我们流连忘返。(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面句子改写为转述句。
1.爸爸说:“我正为这件事操心。我担心你会渐渐忘记中国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官指着我问父亲:“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玛琪问托米:“你在哪儿找到这本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男孩马上跑到猫跟前:“请你告诉我,在哪里能找到小狐仙?”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段练习。
(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做作业要认真仔细,尽量防止不出现错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将句子补充完整。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穿石的滴水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低垂的谷穗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的句子合成一段有条理的话,用上冒号和分号。
请求他人支持要注意三点。请求他人支持要礼貌诚肯地说明来意。请求他人支持要把自己的设想讲清楚。请求他人支持要想办法打消他人的疑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面的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1)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这不是院中的丁香的香气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十八般武艺,样样是好戏!生活中,自己最擅长的,就是你的拿手好戏。如唱歌、变魔术、钓鱼、做玩具……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以《我的拿手好戏》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顺序清楚,重点突出,把“拿手”写具体;2.先写出提纲;3.卷面整洁,书写规范,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