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字词。
1.大yàn( )从wú tóng( )树上飞过,留下了秋的fēng yùn( )。
2.他坐在yú( )树下养伤,此时,他觉得忘记chóu shā( ),心里反而mán( )快乐的。
3.在bīn kè( )中有一对双 bāo tāi( ),她们始终xié( )手走在一起,真令人羡慕。
2、词语梦工厂。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1)描写草原景色的: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形容场面热闹的: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形容情意深厚的: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读拼音,写词语。
翠绿的草坪像是铺上了美丽的lǜ tǎn__________,期间diǎn zhuì________着几朵白色的丁香花,花瓣散发出一阵阵yōu yǎ__________的甜香。
红军战士yì lì_______在山峰上,jū ɡāo lín xià_____________地看着正在向上爬的敌人,战士们沉着冷静,毫不jīnɡ huānɡ______。
4、写景成语专练
风______丽 奇___异___ 鸟___花___
含___待___ 惠___和___ 月___星___
5、在横线上填写与加点词意思相同的词语。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_________是牛角的,有的_________是纱灯。
6、阅读
冬夜读书示子聿
文/〔宋〕陆 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透过“少壮”和“老”,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遗力”表现出古人怎样的一种学习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我们学习最重要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词练习。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________写的。诗人认为能改变清政府腐朽现状的诗句是:_________。
【3】《己亥杂诗》中用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公”这样具有壮伟特征的词语来展现大中国的磅礴气势
【4】其中对“九州生气恃风雷”“生气”一词理解正确的是( )
A. 气愤
B. 生机勃勃的局面
C. 发怒
8、品读诗句,体会美丽的江南春景。
,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构成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画面。由此我们不禁想到了另一首描写江南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忆江南?”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赞美与神往之情。( )
②此诗运用了动静结合、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
③有人认为把诗句中的“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因为唯有十里才能听到莺啼,唯有十里才能看到绿树红花,唯有十里才能看到风中酒旗。( )
【4】展开合理的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前两句诗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有人为水獭写了一首小诗,但水獭看了想打人:
殃民者盗,害鱼者獭。盗息獭除,民安鱼乐。
水獭的数量曾经非常多,它们毫不避讳地住在村落周围,夜里就进鱼塘,大开杀戒。①一只水獭一晚上能杀掉2—4斤鱼,养殖户对此十分头疼。直到1986年,好几本水产杂志上还刊登着《怎样捕除水獭》《防治水獭的经验》之类的文章。文中,各地水产站纷纷贡献自己杀獭的经验:放滚钩、鱼尸里藏炸药、氢氧化钠毒杀、猎狗捕……
②其中,兽夹法很受推崇,因为它夹的是水獭的爪子,不会损伤其皮毛。扒下皮毛卖掉,还能赚一笔。1985年之前,野生动物皮张由国家统一收购,据官方记载,仅1957年一年,就有至少4000张水獭皮卖给了政府。1985年后,国家开放搞活,各地皮毛商贩开始用更高的价格抢购皮张,多少水獭因此被杀,成了永远的悬案。
我们知道,今天的鱼塘已经不用防备水獭了。水獭们筑巢的河岸被水泥浇筑,家族成员差不多都被扒了皮,清澈的河水已经变脏,养活不了足够的鱼了。
从1986年到今天,短短三十多年,水獭,一个曾经多到令人头疼的“害兽”,突然从我们身边消失了。关于它的记忆迅速清零,年轻人已经开始认为它是国外的动物。
2017年,香港环保机构公布了他们的水獭调查,从2006年到2016年这十年间,全中国只有17个地点记录到欧亚水獭,2个地点记录到亚洲小爪水獭,大部分在人迹罕至的青海、西藏、云南山区和吉林珲春、陕西佛坪等这些受到良好管理的保护区。至于江獭,没有记录。
调查的结论是:“这十年记录的数量之低,表明三种水獭在中国都处于灭绝的边缘。”獭除了,不知道鱼乐了没有。
【1】文章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三种水獭。
【2】短文画“__________”句①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句②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
A.举例子 B.打比方 C.列数字 D.作比较
【3】文章开头引用了一首小诗,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
A.水獭不光吃鱼,还想打人类。
B.水獭猖狂吃鱼令人头疼。
C.人们痛恨欺压老百姓的强盗。
D.水獭的数量曾经非常多。
【4】文章最后一段说“獭除了,不知道鱼乐了没有”,你认为鱼乐了吗?结合短文内容或社会现实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对我们却非常合适,它有个美妙的大气层。氧的含量恰到好处,使我们不至于过度兴奋,也不会自行焚化。混合而成的空气又有足够的强度,使我们到处感觉到它的存在。这无疑是太阳系中最美好的大气层。在工厂密布和汽油味充斥的城市,偶尔吹过一阵清风,就会提醒我们,清洁的空气的确有益于人们的健康。
——选自鲁斯·坎贝尔《可爱的地球》
【1】用“ ”段落的关键句画出来。
【2】为什么说地球上的大气层是太阳系中最美好的大气层,请你结合文段内容概括地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的地球是如此美好却又脆弱,生活中你了解到哪破坏生态的现象,请你写一个现象,并针对这一现象设计一条保护环境或者节约资源的宣传标语吧。
我注意到了这一伤害地球母亲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此我设计了一条这样的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永恒的瞬间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纪实
数千人的会场一片肃静,千万双眼睛神情专注,亿万颗激动的心倾听着时间的脚步走向那庄严的一刻,走向那永恒的瞬间……
——1999年12月20日零点。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庄严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由翠绿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相伴,在6000平方米的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内徐徐升起。
雄壮的乐曲、鲜艳的旗帜,这永载(zǎi zài)史册的一幕昭告天下:中葡两国政府完成了澳门政权的交接。澳门,这个失散已久的游子重新回到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雄壮的国歌在奏响,鲜艳的旗帜在升起。
听着那熟悉的旋律,看着那亲切的旗帜,85岁的澳门濠江中学校长杜岚双眼噙满了泪花。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消息传到澳门,面对“谁敢亲共,‘万人坑’就是归宿”的恫吓,杜岚毅然买回红布做成国旗,在新中国诞生的当天将它升起在校园里。今天,已届耄耋(mào dié,指八九十岁)的她终于见证了澳门历史掀开新的一页。
雄壮的国歌在奏响,鲜艳的旗帜在升起。
此时此刻,在澳门,在香港,在台湾,在祖国内地,在世界各个角落,亿万民众在见证这世纪之交的盛典,亿万颗华夏儿女的心和(hé hè)着铿锵的旋律在为这块新生的土地祝福。
零时零分46秒,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完最后一个音符,国旗升至高8.28米的旗杆顶端,澳门特区区旗也升至旗杆顶端。这一时空虽短,却浓缩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不屈奋斗的历史。神圣的旗帜上,凝聚着中国人民共创未来的坚强意志。暗夜将尽,曙光初现。走过漫漫长途的澳门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必将迎来祖国统一的辉煌明天!
(来源:新华社,内容有删改)
【1】用“√”两出带点字在文中的正确读音。
【2】结合上下文说说“暗夜将尽,曙光初现”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3】“雄壮的国歌在奏响,鲜艳的旗帜在升起”在文章中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中穿插了一件什么事?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写你对“永恒的瞬间”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课文,回答问题。(14分)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这段话选自课文 ,作者是 国作家 。
(2)文中最能体现桑娜当时心理的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意思是 。有一个歇后语的意思跟它的意思很接近,这个歇后语是 。
(3)句中的省略号表示( )
A.内容的省略 B.表示心理活动时断时续 C.表示含糊其辞(欲言又止)
(4)这段话通过对桑娜的 和 描写,表现了她
的品质。
13、阅读材料
残缺的馒头
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日军56师团长驱直入,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国军展开决战。
距惠通桥不到50千米的泥泞公路上,开来5辆重型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穿少校制服的大胡子。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这里,国军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足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4天没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24小时,不惜一兵一卒。
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押车官兵全部下了车,跑去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就在这时候,聚来不少饿得只剩皮包骨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馒头!”顿时,四野的饥民们一拥而上,钻进车厢去抢馒头!
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馒头的车前,嘴角抽搐着,双眼滴血,一咬牙将机枪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一片啪啪地枪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着车身,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骨瘦如柴。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个馒头,双眼惊骇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着:他丢下机枪,面朝饥民们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边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4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哇!你们……”
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人如石雕一般。
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连同她咬过一口的馒头也递上去,说:“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边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了多杀鬼子好吗?”
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一个劲地点头。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你叫什么名字?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我叫尤小翠。”
大胡子颤声说道□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鬼子□我一定要让你吃上又大又白的馒头□一定让你吃饱好吗□
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
所有的饥民们此时都将抓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上。然后用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弹坑的石头……
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方向冲去……
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耿师长手里也拿着一个馒头,一个发黄的有个缺口的馒头。他们在找一个叫尤小翠的小女孩。
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老大娘说:“她家7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去的,她在3天前饿死了!”
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
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号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会为你报仇!——小日本,中国人是不会死绝的!”
34年后,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死前拿出一个有个缺口且发黄的干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小青年们听。”
【1】在文中的“□”打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血色黄昏,硝烟滚滚。”文章开头用了__________的描写方法,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两次写到 “跪”,说说两次“跪”的不同含义。
第一次: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 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环境、情节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他们是个怎样的人(感受人物形象)。
大胡子少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女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饥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内容上讲,文章主要写战争,但作者并没有写战争的场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残缺的馒头”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深明大义,用自己的生命支持军队打击日本鬼子的伟大情怀的象征。
B.“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这一句话中,“挪”字既表现了小女孩因饥饿极不情愿的样子,又突出了她的害怕心理。
C.由“残缺的馒头”可见战争年代中闪烁的人性光芒,值得永远怀念和敬仰。
14、三个旅行者
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了一个旅店。早上出门的时候,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把伞,另一个旅行者拿了一把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拿。
晚上归来的时候,拿伞的旅行者淋得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满身是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很纳闷儿,就问第三个旅行者:“你怎么会没事呢?”
第三个旅行者没有回答,而是问拿伞的旅行者:“你为什么只淋湿而没有摔伤呢?”
拿伞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到的时候,我因为有了伞,就大胆地在雨中走,却不知怎么淋湿了;当我走在泥泞的路上时,我因为没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仔细,专拣平稳的地方走,所以就没有摔伤。”
然后,他又问拿拐杖的旅行者:“你为什么只是摔伤而没有淋湿呢?”
拿拐杖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没有带雨伞,便拣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淋湿;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便用拐杖拄着走,却不知为什么常常跌跤。”
第三个旅行者听后笑笑,说:“这就是你们拿伞的淋湿了,拿拐杖的跌伤了,而我却安然无恙的原因。当大雨来到的时候我躲着走,当路不好时我细心地走,所以我没有淋湿也没有跌伤。你们的失误就在于你们有凭借的优势,认为有了优势便少了忧患。”
【1】短文主要采用________的形式来进行描述。
【2】“安然无恙”在文中是指第三个旅行者既不像第一个旅行者那样________,也不像第二个旅行者那样________。他之所以安然无恙,是因为( )。
A.他既带着雨伞又带着拐杖
B.他既没带雨伞又没带拐杖
C.大雨来时他躲着走,路不好时他细心地走
【3】前两个旅行者失误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用“________”在文中标出,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你在生活中遇到或见到过类似的事情吗?请举一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和伯父把那个拉车人扶上车了。(改成“被”字句)
2、车夫被玻璃片扎伤了脚。(改成“把”字句)
16、不改变原意改写句子。
①让观众看我哭哭啼啼地演戏,像什么话?(换一种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习语文,体现在课内。学习语文,体现在课外。(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改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乐园。
(1)“我几次到船上去,取出了许多东西。有几件虽然不值钱,对我来说却很有用,……还有日晷(guǐ)、望远镜、地图和航海类的书籍。”读名著时,我们都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请你评价一下鲁滨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照样子,补写句子)小学的时光如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选择一个,写一两句话。
坐在教室里 上学路上 跑步 唱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外面的噪声太大了,我只好关上门窗。(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
19、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20、句子万花筒。
(1)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集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
(2)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
21、习作
(一)、小练笔要求数字50—100之间
学习语文,不仅体现在课内,也体现在课外。有些同学做得很好,平时留意观察生活,注意积累语言,坚持课外练笔,把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你在课外是怎样学习语文的?请介绍一、两种好方法。
(二)你喜欢小动物吗?你看到或者听到过身边关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事例吗?你认真观察过动物吗?从电视或者其他媒体中获得过关于动物的感人故事吗?请你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素材,尝试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文章,要求生动感人,文通字顺。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