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词语接龙。
(1)三心二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粉身碎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目不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背写古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八个星天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拼音,写词语。
shàn zāi wēi é pù shài
_______ _____ ______
4、读拼音,写词语。
1.麋鹿是bǔ rǔ( )动物,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zhǎo zé( )环境中的生活,它们常在水中bá shè( ),连冬天也不例外。
2.麋鹿终于结束了diān pèi( )流离的生涯,回到故土fán zhí( )后代。
5、填空。
(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侄女( )写的回忆性散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课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2)文中五个故事的小标题是:谈《( )》、笑谈“( )”、燃放花筒、救助( )、关心( )。
(3)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采用了( )的写法。第一部分是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的( ),后几部分是因——鲁迅先生受到爱戴的( )。在叙事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 )”这一基本主题。
6、读《浪淘沙》,完成下列各题。
浪淘沙
(唐)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浪淘沙》。
【2】“牵牛织女”指的是民间故事中的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
【3】判断对错。
(1)诗人以浪漫的想像结合传说,把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在具体、生动、形象。(______)
(2)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______)
(3)这首诗以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抒发了作者豪迈的气概和奋发精神。(______)
【4】“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波自天崖”,关于这两句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携带泥沙,浪淘汹涌来自天边。
B.“九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曲曲折折,排山倒海的气势。“自天崖”生动地表现了黄河源远流长。
C.这两句诗描写了黄河来自天边、川流不息的壮丽图景。
7、古诗赏析。
题奉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这首诗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__写的,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
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1】文中“裹住”的“裹”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
【2】在这段文字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地说明桑娜把西蒙两个孤儿抱回家后心情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这段话主要讲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桑娜为什么会说“揍我一顿也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①“怎么了?”爸爸问他。
②“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③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④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
⑤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1】在选文第③自然段中画出描写爸爸和伯父动作的词语。这些动词表现了伯父___________。
【2】下面哪句话可以概括第③自然段的内容?( )
A.我以我血荐轩辕。 B.俯首甘为孺子牛。 C.无情未必真豪杰。
【3】这几段话用一个小标题概括是____________。
11、整本书阅读。
童年 第二章(节选)
①姥爷家里充满了仇恨,大人之间的一切都是以仇恨为纽带的,孩子们也(争先恐后 一如既往)地加入了这个行列。
②后来从姥姥那儿我才知道,母亲来的时候,她的两个弟弟正强烈要求姥爷分家。母亲带着我突然回到这个大家庭来,这使他们分家的愿望更加(迫不及待 从容不迫)了。他们怕母亲向姥爷讨回她本应该得到的嫁妆。那份嫁妆因为母亲违抗父命结婚而被扣下了。两个舅舅一致认为那份嫁妆应该归他们所有。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些别的琐事,诸如由谁在城里开染坊,又由谁到奥卡河对岸纳维诺村去开染坊,等等等等,他们吵翻了天。
③我们刚到这里几天,在厨房里用餐时就爆发了一场争吵。刷地一下,两个舅舅都跳了起来, 【1】 指着桌子对面的姥爷狂吼, 【2】 。姥爷用饭勺敲着桌子,脸涨得通红, 【3】 “都给我滚出去!要饭去!”
④姥姥痛苦地说:“行啦,全分给他们吧,分光拿净,省得他们再吵!”
⑤“你给我闭嘴,都是你惯的!”姥爷个头小,声音却出奇的高,震耳欲聋的。
⑥我的母亲站起来,走到窗前, 【4】 一声不吭。
⑦这时候,米哈伊尔舅舅突然抡圆了胳膊给了他弟弟一个耳光!弟弟揪住他,两个人在地上滚成了一团,喘息着、叫骂着、呻吟着。
⑧孩子们吓得哇哇大哭,挺着大肚子的娜塔莉娅舅妈拼命地喊着、劝着,我母亲把她给拖走了,永远乐呵呵的麻子脸保姆叶夫根尼娅把孩子们赶出了厨房。
【1】用“/”划去短文中第①②自然段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给这个片段拟写一个小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姥爷家里充满了仇恨
B.两个舅舅为琐事吵翻了天
C.两个舅舅为分家大打出手
D.姥爷把我赶出了厨房
【3】第③自然段和第⑥自然段中的横线上缺失了对人物神态、动作的细节刻画,请你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将下面的语句还原到横线上。(把序号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A.背对着大家 B.公鸡打鸣一样地叫
C.俯身向前 D.狗一般地龇出了牙
【4】如果复述这段故事,应采用的阅读方法是( )
A.重点关注文中对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把握每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B.主要关注片段中人物的语言描写,把握人物说话时的不同语气。
C.关注片段中刻画人物形象的角度;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D.主要关注片段中的故事情节,梳理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5】关于《童年》,下面的说法与原著不相符的一项是( )
A.阿廖沙在外祖父家中最亲密的人是外祖母。
B.“好事儿”是一个忠厚老实、富有同情心的工人。
C.阿廖沙的外祖父是一个粗野自私、脾气暴躁的人,他经常毒打孩子们。
D.阿廖沙是一个善于观察又十分敏感的孩子,他能辨别好坏。
12、阅读理解。
吊在井桶里的苹果
有一句话讲,女儿是父亲的前世情人,说的是做女儿的,特别亲父亲,而做父亲的,特别疼女儿。那讲的应该是女儿家小时候的事。
我小时候,也亲父亲,不但亲,还瞎崇拜,把父亲当作举世无双的英雄一样崇拜着。那个时候的口头禅是“我爸怎样怎样”,因拥有了那个爸,一下子就很了不得似的。
母亲还曾嫉妒过我对父亲的那种亲。一日下雨,一家人坐着,父亲在修整二胡,母亲在纳鞋底,就闲聊到我长大后的事。母亲问,长大有钱了买好东西给谁吃?我几乎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给爸吃。母亲又问,那妈妈呢?我指着在一旁玩的小弟弟对母亲说,让他给你买去。哪知小弟弟是跟着我走的,也嚷着说要买给爸吃。母亲的脸就挂不住了,继而竟抹起泪来,说白养了我这个女儿。父亲在一边讪(shàn,难为情的样子)笑,说孩子懂啥,语气里却透着说不出的得意。
待我真的长大了,却与父亲疏远了。每次回家,跟母亲有唠不完的家长里短,一些私密的话,也只愿跟母亲说。而跟父亲,却是三言两语就冷了场,他不善于表达,我亦不耐烦去问他什么。什么事情,问问母亲就可以了。
有礼物带回,都是买给母亲的,衣服或者吃的,却少有父亲的。感觉上,父亲是不要装扮的,永远的一身灰色的或白色的衬衫,蓝色的裤子。偶尔有那么一次,我的学校里开运动会,每个老师发一件白色T恤。因我极少穿T恤,就挑一件男式的,本想给爱人穿的,但爱人嫌大,也不喜欢那质地。回母亲家时,我就随手把它塞进包里面,带给父亲。
我永远忘不了父亲接衣时的惊喜,那是猝然间遭遇的意外啊。他脸上先是惊愕(è,惊讶、发呆的意思),而后拿着衣的手开始颤抖,不知怎样摆弄才好,傻笑半天才平静下来,问,怎么想到给爸买衣裳的?
原来父亲一直是落寞(冷落、寂寞的意思)的啊,我们却忽略他太久太久。
这之后,父亲的话明显多起来,乐呵呵的,穿着我带给他的那件T恤,三天两头打电话给我,闲闲地说些话,然后好像是不经意地说一句,有空多回家看看啊。
暑假到来时,又接到父亲的电话,父亲在电话里很兴奋地说:“家里的苹果树结很多苹果了,你最喜欢吃苹果的,回家吃吧,保你吃个够。”我当时正接了一批杂志约稿在手上写,心不在焉地回他:“好啊,有空我会回去的。”父亲“哦”一声,兴奋的语调立即低了下去,是失望了。父亲说:“那,记得早点回来啊。”我“嗯啊”地答应着,把电话挂了。
一晃近半个月过去了,我完全忘了答应父亲回家的事。一日深夜,姐姐突然来电话,聊两句,姐姐问:“爸说你回家的,怎么一直没回来?”我问:“有什么事吗?”姐姐说:“也没什么事,就是爸一直在等你回家吃苹果呢。”我在电话里就笑了:“我说爸也真是的,街上不是有苹果卖吗?”姐姐说:“那不一样,爸特地挑了几十个大苹果,留给你;怕坏掉,就用井桶吊着,天天放井里面给凉着呢。”
我的心被什么猛地撞击了一下,只重复说,爸也真是的,就再也说不出其他话来。井桶里吊着的何止是苹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读者》2005年第13期,作者紫色梅子)
【1】“我”小时候对父亲的态度是( )。
A.感激 B.崇拜 C.友好 D.孝顺
【2】“母亲的脸就挂不住了,继而竟抹起泪来,说白养了我这个女儿。”这句话中“挂不住”的意思是( )。
A.脸色难看 B.脸上挂着泪珠
C.脸色变白了 D.脸色变柔和了
【3】“回母亲家时,我就随手把它塞进包里面,带给父亲。”这句话中“塞”字体现了作者当时的心情是( )
A.给父亲带T恤时很不在意。 B.给父亲带T恤时特别上心。
C.给父亲带T恤时怕被母亲知道。 D.给父亲带T恤时怕在路上丢失。
【4】填在文章结尾的横线上最合适的一句是( )
A.那是一家子辛勤劳动的结晶呀!
B.那是父亲辛劳一年的成果呀!
C.那是一个父亲对女儿沉甸甸的爱啊!
D.那是一家人团聚的机会呀!
【5】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根据文本作简要的概括。(至少两个要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从姐姐那里得知父亲盼“我”回家吃苹果后,假如“我”立即收拾好行李回家,当“我”和父亲相见时,会是一个怎样的场面?请展开想象,用几句话描写父女相见时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书
书,一度是我的堡垒,也是我的王国。
那还是初病的前几年中,面对日趋恶化的病体,不可知的命运,真有前途茫茫,不知( )之感。甚至天边掠过一只飞鸟,也能让我( ),潸然泪下。
于是,我用书为自己建筑了一个很好的堡垒,躲在里面,可以忘掉病痛,忘掉眼泪,忘掉一切的不幸。甚至( )的是每天晚饭后,母亲就走出门为我借书,不管认识不认识人家,都要敲门问询一番。自己村子的借光了,就到别的村去借,常要走很远的路。而母亲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借来的书,往往在我饥不择食、狼吞虎咽之下,三两下就“清洁溜溜”了。母亲只好一趟趟走得更远了。一直到父亲认识了一位图书馆的管理员,母亲肩头的重担才算放下。
慢慢地,书为我开拓了一个新的人生领域,我又找到了自己,肯定了生命的意义。原来,生活的天地虽小,方格子的世界却广大无比,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都由着我去创造,去发挥。我从爱书人又迈上了写书人的艰苦路程。由于学识不足,经历太少,我需要看更多的书,吸取更多的知识。家中除订了许多份书报之外,也不断地买新书。每日看书写书,我生活在书的王国,( )。
我发现,一个人只要肯做,即使在三尺宽六尺长的病床上,也能为自己开创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1】从下面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其乐无穷 触景生情 记忆犹新 何去何从
【2】短文首句是个___________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这句话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文中对母亲到处借书的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书在你的生活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少年书架
季羡林
①我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
②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手里捧着书,美滋滋看着它们,我的心里有份说不出的满足。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收起来,放到纸箱里,等到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那天,我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家里立着个宽宽大大的书架,那是老师用木板木条自己做成的。书架上摆放着大大小小的书,那些书一本本直立着,像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我用手抚摸着那做工粗糙却朴实厚重的书架,感觉如同一位长者,正默默地凝视着小小的我。
④我深深地迷恋着老师书架的样子。于是,我也把书一本本地立在书桌上,两侧还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看。上去真像一个小书架!这小小的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我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等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书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爸爸的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⑤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书架这“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有时我也会悄悄地想:什么时候,我也能真的拥有一个小小的书架呢?
⑥那是一个秋日,蓝蓝的天空中飘着几片白云。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一进院子,就连声喊道:“这下够了!够了!”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料足够给你做一个书架了!”爸爸兴奋地说道。原来,爸爸利用下班时间,去包装厂丢弃的废料中挑选出这些能用的木料。看到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我的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⑦爸爸准备好钢锯、钉子、油漆等工具后,就开始用砂纸一点一点地打磨起那些木料……那天放学后,我一溜烟地跑回家,蹲在爸爸身边,眼巴巴地盯着爸爸在木屑中忙活。“爸爸,爸爸,什么时候能做好?什么时候才能做好啊……”
⑧天蓝蓝的,阳光暖暖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过。小小的书架终于做成了!
⑨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那是秋天稻子成熟的颜色。风来,漆干。我抱起书架,轻轻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幸福的感觉,如同一朵莲花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就像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
⑩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去,小小的书架始终在我身边,不离不弃。后来,我上了大学,家里也终于拥有了宽大的书架,而那个小书架早已变得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依然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似一位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如果有一天,让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那个小小的少年书架。
(选自季羡林随想录《做人与处事》,本文有改动)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满足——( ) 奢望——( ) 喜笑颜开——( )
【2】围绕“少年书架”,把下列情节补充完整。
①_______→②“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③_______
【3】第⑥段中“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了“我”看到木料后产生的联想与想象。
B.“美丽的家伙”一词表达了“我”与书架亲昵的情感。
C.反复使用“看见了”,强调了“我”因即将拥有书架而手忙脚乱。
D.表达了“我”对书架期盼已久,梦想终于得以实现的喜悦之情。
【4】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句子。句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我”什么心情。
那天放学后,我一溜烟地跑回家,蹲在爸爸身边,眼巴巴地盯着爸爸在木屑中忙活。
__________
【5】下面对题目“少年书架”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架的样子、做工、颜色是我喜欢的。
B.我只想停留在少年,不想长大。
C.上了大学后,我拥有了宽大的书架,已不再喜欢少年书架的笨拙和苍老。
D.少年时期的书架令“我”难以忘怀,它满足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是“我”不断成长的源
15、句子训练营。
1、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令我们激动。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了英雄的报告,使我深受感动。(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面句子改为转述句。
(1)妈妈对我说:“明天我要出差,你要照顾好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班长说:“我有事,你组织同学们继续开展班会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当时足球被称为“鞠”。(改为“把”字句)
(2)他一边使劲地踢骨头,一边不停地咒骂。(用加下划线词语写句子)
(3)飞机不得不改到另一个小城市降落。(改为肯定句)
18、按要求完成句子。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他那个儿报名。(改为老汉自己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青山是不会老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
20、句子大观
1.凡卡 嘴,拿脏手背 眼睛, 了一下。(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语,使句子更加具体)
2.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很多钱,但钱在孤岛上没有用。(改为反问句)
3.我现在开始郑重其事地考虑我目前的情形和环境。(缩句)
4.给下面的一段话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 小女孩说 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 一颗星星落下来 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21、习作。
泪水,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或喜悦,或激动,或悲伤,或懊恼……泪水是成长的记录,每一颗晶莹的泪珠都折射着我们走过的历程。请拿起你手中的笔,选择记忆中最难忘的一次流泪,写下来吧。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