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积累的与月亮有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黄河宏伟气魄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积累的其他描写黄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农家田园风光,孟浩然这样写: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这样写:________,________。
2.我最喜欢的一句鲁迅的名句:_______。课外我还积累了关于读书、学习的名句:___________。
3.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诗句补充完整。
1、好雨_______________,当春____________,_______潜入夜,_______细无声。
2、________沙如雪,________月似钩。何当___________,快走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4、不是花中偏爱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____________;志在流水,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
3、给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是一寸一寸地往前挪,( )要挪过山去。
2.( )我没有参加这次彩排,( )我生病了。
3.( )杨靖宇五天五夜没有吃到一粒粮食,( )他仍然坚持和敌人奋战到底。
4、读句子,做练习。
(1)在横线上给加点的字注音。
风大作时,能逆______吹牛马使倒______行,或擎______之高二三丈而坠______。
解释下面各字在句中的含义。
作:________ 逆:________ 擎:________ 坠:________
(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另一种东西”指的是________。
②这几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5、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________
6、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
金沙水拍云崖暖, 。
更喜岷山千里雪, 。
【1】根据课文将本诗补充完整。
【2】第二联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分别把五岭山脉比作____,把____比作____。
【3】诗中用_______、_______代表红军长征走过的“千山”;用_______、_______来代表红军涉过的“万水”。
【4】诗中第二句表现了红军战士( )
A.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气概。
B.自高自大,自以为了不起。
C.本领高,没有困难能难住他们。
7、古诗赏析二。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陶者
[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主,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农家望晴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
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
麦场高处望云开。
【注释】①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②陶,同“掏”,指挖土烧瓦。③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麟般整齐排列。
【1】了解诗人通过写哪些人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补全下列思维导图。
| 《江上渔者》 | 《陶者》 | 《农家望晴》 |
人物: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三首诗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 |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三首古诗。
(1)《江上渔者》一诗将______和______进行对比,反映了渔民______________。
(2)《陶者》一诗将“______”与“______”两句进行对比(用原诗句回答),写出了_________,体现了当时社会的________。
(3)《农家望晴》一诗中“白发老农如鹤立”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鹤立”一词比喻_____的站立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_______的心情。
【3】下列对三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君看一叶舟”中的“一叶舟”突出了打鱼的船很小。
B.“鳞鳞居大厦”一句中的“鳞鳞”二字既写出了大厦之多,也写出了剥削者比比皆是。
C.《农家望晴》一诗中的“早晚回”即何时回,这一问表现的心情是喜悦的。
D.这三首诗都是悯农诗,写出了当时劳动人民生存的不易。
【4】读下面的资料,结合三首诗的内容,说说你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政治抱负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本词由_____代词人_____________所作。根据词作可知,词人看到了__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嗅到了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中,能够表现出词人为农家感到由衷的喜悦,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西江月”是标题,“夜行黄沙道中”是副标题。 ( )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点明了是夏季,正是稻谷扬花的时候。 ( )
(3)这首词的第五、六两句对仗工整,结构严谨。 ( )
9、挑战自我
阅读提示:画出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书上,这里的批注不仅是对内容、思想方面的,还应该有对文章表达方法的认识,对于重点的优美的句段抄下来。
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画出有关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我来盘点一下:
A.本课的生字比较难写的是 ,我能给难写的字组词
B.我选择理解词语的方法是:◇查字典理解。( ) ◇根据上下文理解。( ) ◇联系实物想象理解。( )◇先理解词语中的每个字,再连起来理解词语。(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
C.我提出的疑问是关于:◇词语的。( )◇句子的。( )◇文章内容的。( )◇表达方式的。( )
D.我搜集资料的方法是:上网( )读书( )问问别人( )没有搜集资料(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qīnɡ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shì着春天的到来。——选自吴伯箫《早》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琥珀bò 几乎jī
B.琥珀pò 几乎jī
C.琥珀pò 几乎jǐ
D.琥珀bò 几乎jǐ
【2】根据文中拼音所写的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
A.冰青玉洁 预示
B.冰清玉洁 预视
C.冰清玉洁 预示
D.冰青玉洁 预视
【3】上面文字中,“花瓣润泽透明”中“泽”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湿
B.水积聚的地方
C.恩惠
D.光泽,金属或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亮
【4】“迈”字的第三笔正确的一项是( )
A.丿
B.
C.乛
D.丶
【5】下面词语中的“致”和“韵致”中的“致”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致富
B.致意
C.雅致
D.细致
【6】假日里,王雨和爷爷奶奶来到公园散步,他看到柱子上有一副对联,当时就大概记了下来。可是走到半路又忘了,对其中两个字的上下位置产生怀疑。请你帮他选择恰当的字填在括号里。
云 水
两树梅花一潭_____ 四时烟雨半山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没有人喝彩的工作
有一天,我从学校里跑出来,流着泪,很( )地走回家。¶
妈妈抱着弟弟,站在门口。弟弟向我招手,妈妈亲切地微笑着,欢迎我回来。
但是,我那带着眼泪的脸,使妈妈很惊奇。她连忙拉着我手,一边走,一边问我:“为什么这般伤心?”
我一边抹(mā mǒ)着泪,一边呜呜咽咽地说:“妈妈,我想要做的事,老师总不让我做。”“呀!到底怎么回事?”妈妈急切地问我。
“学校要开家长会……要演节目……但是老师不让我当主角(jiǎo jué),却只要我在后台工……工作!那小龙平时又很不爱文艺,这次反做主角了!”我呜咽着,连话也说不清楚。
妈妈伸出手来,要我看着好戴的手表。
“云,你看,这手表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妈妈一面擦干我的眼泪,一面( )地问。
“那是一块玻璃,两根指针。”我回答说。
妈妈把弟弟放在一旁,脱下手表,把表壳打开,又问我说:“你看,里面是什么?”
“是小齿轮和螺丝!”这时我完全忘记了我的伤心事。
妈妈继续说:“当表的不走或走得不准的时候,别人就会说‘这表是虚有外表’。可是怎样使它会走,并且走的准呢?就得靠这些小齿轮和螺丝,也就是这些别人看不到部分。”
停了一会儿,妈妈又望着我( )地说:“这是没有人喝彩的工但却是重要的,而且是不能够没有的工作。”我听后( )。
(1)给加点字选一个正确的读音。(1分)
(2)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在文中的括号里。(2分)
恍然大悟 意味深长 伤心 温和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喝彩:
恍然大悟:
(4)文中已用“¶”将文章分成三段,请写出二、三段的意思。(3分)
第二段:
第三段:
(5)仔细读读文中画“ ”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填空。(3分)
①句中的“这”是指:
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6)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你认为是“无人喝彩的工作”,却又是“不能够没有的工作”。至少写出三件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洁白的木槿花》,完成答题。
洁白的木槿花
一到夏天,院子里的木槿就开花了。母亲一见洁白的木槿花,就会眼含泪水,嘴唇哆嗦着说:“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这里面有个故事。
我五岁那年,右腿忽然青肿了一块,痛得我成天哭喊。母亲见我熬不过,就背着我去廖医生家。廖医生是个老中医,退休后在家里开了个小诊所。他医术好,心也善。
廖医生看了我的腿,责怪我母亲:“再晚来两天,右腿就废了。这是骨髓炎,严重了,就得截肢!”母亲不敢出声,眼眶却红了。其实不能怪母亲,父亲去世后,母亲终日为一日三餐发愁,哪有闲钱给我治腿?母亲担心地问能否治好,得到廖医生的肯定回答后,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阴云。
廖医生给我敷了草药,又交给母亲两帖中药,说两天后再来换药。母亲颤声问要付多少钱,廖医生说五块钱,母亲的脸红了,局促不安地说:“我,我只有两块多钱,能不能下回补上?”廖医生爽快地说:“行,不急,啥时有钱啥时给。”
母亲借不到钱,但我的腿不能不治。母亲只好揣着八个鸡蛋去廖医生家。那时鸡蛋很便宜,几分钱一个。廖医生不肯收,母亲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下来了。廖医生的眼睛也湿了,安慰母亲:“好,我收下。钱的事,不要说起。”看了几次腿,母亲已欠廖医生二十八块钱了,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
再去廖医生家,母亲带上了家里唯一的母鸡。廖医生死活不肯收,母亲哽咽着再三哀求。廖医生拗不过,说:“好,就算我买的,十块钱,好吗?”说着,硬塞给母亲十块钱。那时一只鸡最多卖四五块钱。母亲说啥也不肯接钱。回到家里,母亲发现中药纸包里有十块钱,当晚就去了廖医生家,把钱从门缝里塞进去了。
两天后,又该去换药,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不料廖医生找上门来了。谈话间,廖医生惊喜地发现了院子里的木槿花,说:“木槿花是上好的中药,一两值两块钱呢!摘了卖给我,好吗?”母亲惊喜万分,连忙摘木槿花。廖医生拿秤一称,竞有一斤。他说:“这下好了,你再也不用欠我钱了。”此后,去廖医生家治腿,母亲就带点木槿花去。母亲不用欠廖医生钱,廖医生反而每次付给母亲一点钱。不久,我的腿治好了。
第二年,廖医生竟去世了。母亲十分伤心,去廖医生家吊唁。母亲从他家属口里知道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木槿花是不能做中药的。母亲哇的一声嚎哭起来:“我的恩人呀……”
几年后,母亲也去世了。临终拉着我的手说:“儿啊,我死后,在我的坟墓周围栽一圈木槿。”如今,每到夏天,母亲坟墓周围就开满木槿花——圣洁无比的木槿花。
【1】第1自然段中说,母亲一见木槿花,就会含着泪,嘴唇哆嗦着责备自己:“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母亲为什么反复责备自己“好糊涂”?( )
A.痛悔自己不明白木槿花不能够治病。
B.痛悔自己不明白廖医生的良苦用心。
C.痛悔自己不能早点认识廖医生。
D.痛悔廖医生没有收下老母鸡。
【2】得知我”得了骨髓炎,母亲为什么“不敢出声,眼眶却红了”?( )
A.母亲认为廖医生不该责怪她。
B.母亲担心医生不肯为“我”治病。
C.母亲心里害怕,怕“我”担心。
D.母亲担心没钱给“我”治病,更担心“我”的腿无药可治了。
【3】第7自然段中“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的原因是什么?( )
A.母亲因无力支付医药费,无力治好儿子的腿而伤感。
B.母亲不忍心“我”治病时受苦而默默流泪。
C.母亲因为廖医生买下母亲的老母鸡而内疚。
D.母亲觉得廖医生治不好“我”的病。
【4】文章结尾说,母亲坟墓周围开满了“圣洁无比的木槿花”。这“圣洁无比的木槿花”有什么象征意义?( )
A.象征廖医生治好“我”的病的恩情
B.象征母亲对廖医生的感恩之情。
C.象征人世间纯洁善良、扶危济困的美好情感。
D.象征“我”对廖医生的感恩之情。
【5】母亲和廖医生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请你对其中一个人物作出评析。请结合文中的具体事例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
13、延伸阅读
烛心
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咚咚咚,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他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的,这怎么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不,不行!小薇的脑筋急速地转着。
“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说完就准备关门。
“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粗粗的蜡烛。
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小薇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视……
【1】本文第四自然段是________描写,体现了小薇_________的性格特点。第六自然段有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体现了小男孩和他妈妈__________的形象。
【2】小薇的心理变化过程是( )
A.猜疑、反感、拒绝、惊讶、愧疚
B.反感、拒绝、猜疑、惊讶、愧疚
C.猜疑、反感、拒绝、愧疚、惊讶
【3】本文所设置的悬念是什么?用“_____”在文中画出来。
【4】根据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展开想象,续写小薇复杂的心理活动及如何接待了小男孩,想象要合情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简称“AI”,指人类制造出来的机器表现出来的智能。
【人工智能新时代】
1956年,在美国达特摩斯大学举行的“如何用机器模拟人的智能”学术研讨会上,约翰.麦卡锡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个概念。随后,人工智能分别向机器思维、机器感知、机器行为三方面深入发展。1979年,第一台电脑控制的自动行走器“斯坦福车”诞生。随后的几十年,从超级计算机“深蓝”、互动机械宠物面世,到2016年、2017年“阿尔法”围棋机器人在人机大战中先后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柯洁,标志着人们进入了人工智能的新时代。
人工智能也被称为“智能革命”,它实现了科学研究的新突破。比如2018年12月,科学家借助人工智能,有史以来第一次发现和太阳系类似的新星系。目前,人工智能已成为各个国家发展的关键性战略技术。韩国政府于2019年12月17日公布了人工智能(AI)国家战略”。
人工智能最终为了人类更好的生活而服务。它不仅便利我们的家庭生活,还在教育、医疗、养老、环境保护、政府服务等领域广泛应用,为一座座城市带来新气象。
【中国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在中国起步比较晚,2017年“人工智能”才第一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但短短两年间,全国人工智能企业总数就已经超过2500家,它们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突破。
鲸算科技是我国杰出的人工智能类科技公司,已经在全球范围开展人工智能业务,涉及四大洲的8个地域。作为2019年的“人工智能之星”,其在银行及金融领域,通过“AI”凤险评估引擎,能提前监测出黑客即将发起的攻击,平均降低了70%以上的欺诈风险。
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有助于开拓更多的“中国智造”。
【人工智能进校园】
人工智能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校园中。在欠发达的沧源县,人工智能技术让山里超过5000名学生接受了最新的编程教育;在具有百年历史的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数万名师生领取了微信校园卡,学校每年仅在印刷费和人力成本上就节省40多万元。
近期“智能头环”出现在了某小学的课堂上。通过佩戴这种头环就可以监测学生上课时是否专心、有没有转移注意力,所有数据会实时上传到手机里,老师或家长可以随时查看。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人工智能将取得更大发展。
【1】“人工智能新时代”主要介绍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短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阿尔法"围棋机器人先后战胜两位世界冠军,标志着人工智能超越人类。
B.人工智能在中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猛。
C.鲸算科技公司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开展人工智能业务,但效果一般。
D.人工智能发展迅速,未来将取代人类。
【3】短文中画“____”的部分采用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
【4】结合短文内容完成练习。
人工智能很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为陈述句)
(2)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为反问句)
16、按要求写句子。
用关联词语将下面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一切生命都需要它。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河水养育了我们的子子孙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为了我们的身体,老班长冒着生命危险去钓鱼。(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练习句子。
1.圆圆的盖帘儿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儿的饺子,像是两军对阵,隔着楚河汉界。
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用这种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实,妈妈的眼睛似乎实在是太昏花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老师对我说:“你去关灯,我来关窗。”(把直述句改成转述句)
20、下面两句话,哪句表达更好?为什么?
A.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器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B.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器声、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妙笔生花。
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其丰富的意境、含蓄的情感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你一定也积累了不少古诗吧?请从你积累的古诗中选一首,把它改写成一个小故事,让古诗这棵古树在你的笔下,吐露出鲜嫩的新芽。题目自拟,感情真实自然。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