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1)胡锦涛主席受美国的yāo qǐnɡ( )到美国进行访问。
(2)春天,我国西南部地区大旱,连黄果树pù bù( )都几乎断流。
(3)我看着那dǒu qiào( )的石壁,心里不由得发颤。
(4)人们记住旭日阳刚不是因为他们的健硕的shēn qū( ),而是那感人的歌曲——《春天里》,这首歌唱出了他们的心声。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地解题 ( )的科学家
( )地说 ( )的刀剑
( )的帆蓬 ( )的石头
3、我会查字典填空。
“缩”按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再查音节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再查____画。“缩”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由大变小或由长变短,收缩;②没伸开或伸开了又收回去,不伸出;③后退;④节省,减少。“缩”在下列词语中的正确解释分别是(填序号):
缩手____ 节衣缩食____ 热胀冷缩____ 退缩____
4、在课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模糊——( ) 坚强——( )
平常——( ) 弱小——( )
5、分别用不同的四字词语进行概括。
本学期,我们认识了骑着鹅去旅行的______的尼尔斯;马克·吐温笔下的汤姆索亚______,而作家笛福为我们展现了一位______的鲁滨逊。
在《匆匆》里,我们分明感受到作者对于时光流逝的______;而《那个星期天》里的“我”的第一次盼望又显得______。
6、古诗词。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渔歌子》描写的季节是 _______;《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
【2】这两首词都采用了_____(A.直抒胸臆 B.借景抒情)的写法,其中《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的情感。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诗描绘江南春天之景,呈现出一派宁静、祥和氛围。
B.前两句诗中所选的景物色彩明朗绚丽,花鸟山水相互映衬。
C.后两句诗中的“烟雨”将前两句诗中的所有景象融化其中。
D.后两句诗中的“四百八十寺”为实指,强调庙宇数量之多。
8、阅读快乐屋。
劝 学 诗
(唐) 韩愈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1】“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对读书有四“患”:一患 ;
二患 ;
三患 ;
四患 。
【3】结合本册书中两首阐明读书道理的古诗和自己读书的实际情况,写写你读了这首诗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非连续性文本。
①眼睛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信息的85%是通过眼睛获得的,影响视力的眼病中近视占第一位,近年来,近视的发病有低龄化趋势,儿童中近视的患病率在逐年增高.近视成为影响国民身体素质的最常见眼病,近视不仅仅是视力差,还可引起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失明,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己达30多万人.因此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
②近视发生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青少年患近视大多数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即用眼过度和用眼习惯不良.用眼过度是青少年近视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因素,每天学习时间长、睡眠时间短,课外作业多、课外活动时间少,收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等都加重了眼睛的负担.尤其在寒暑假期间,由于父母的管束少,有些孩子毫无节制地看电视、玩电脑,使得寒暑假成为近视的高发时期.不良的用眼习惯包括用眼过近,在动荡的车厢内阅读,边走边读,在阳光直射或昏暗的光线下阅读,躺在床上阅读等,都会诱发近视。
③近视的防治重在预防,在生活中看书写字时姿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坐车或行走的时候不要看书,不要躺着看书.读写1小时要远跳1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睛肌肉.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通过按摩眼睛四周的穴位以增强眼睛的血液循环,改善视神经营养,达到解除眼疲劳的目的,劳逸结合,睡眠充足,控制看电视和上网的时间,避免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在饮食方面应尽量少吃甜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主要有蛋、奶、鱼、肉、动物肝脏和新鲜的蔬菜、水果,如果患了近视,应定期作检查,听从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所有的外界信息都是通过眼睛获得。
B.营养不良是患近视的主要原因。
C.近视是常见眼病,不会引起严重并发症。
D.近视成为影响我国国民身体素质的最常见眼病。
【2】结合短文内容,判断小明一家人的看法以及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小明爸爸说:“近视眼是无法预防的,因为小孩患近视都是父母遗传的。”小明爸爸说的话(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妈妈说:“放假期间,小明不能长时间看电视、打游戏,要多参加户外运动,这样对保护视力有好处。”小明妈妈说的话(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期末临近,学习十分紧张,小芳的视力开始下降,请你结合短文内容给她提出三条建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阅读《生命的林子》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传说玄奘刚剃发的时候,在法门寺修行。法门寺是个香火鼎盛的名寺,每天晨钟暮鼓,香客如流。玄奘想静思养神,潜心修身,但法门寺法事应酬太繁,又感到自己虽青灯黄卷苦苦习经多年,谈经论道却远不如寺里的许多僧人。
有人劝玄奘说:“法门寺是个名满天下的名寺,水深龙多,集纳了天下的许多名僧,你若想在僧侣中出人头地,不如到一些偏僻小寺中阅经读卷。这样,你的才华便会很快显露出来。”
玄奘想了许久,觉得这话很对,便决意辞别师父,离开这喧喧嚷嚷高僧济济的法门寺,寻一个偏僻冷落的深山小寺去。于是,玄奘打点了经卷、包裹,去向方丈辞行。
方丈明白玄奘的意图后,问玄奘:“烛火和太阳哪个更亮些?”玄奘说当然是太阳了。方丈说:“你愿做烛火还是愿做太阳呢?”
玄奘认真思忖了好久,郑重地回答说:“我愿做太阳!”于是方丈微微一笑,说:“我们到寺后的林子去走走吧。”
法门寺后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方丈先将玄奘带到不远处的一个山头上。这座山上树木稀疏,只有一些灌木和三两棵松树。方丈指着其中最高大的一棵,说:“这棵树是这里最大最高的,可它能做什么呢?”玄奘围着树看了看,这棵树乱枝纵横,树干又短又扭曲,就说:“它只能做煮菜的薪柴。”
方丈又带玄奘到那片郁郁葱葱的林子中去。林子遮天蔽日,棵棵松树秀颀、挺拔。方丈问玄奘:“为什么这里的松树每一棵都这么修长、挺直呢?”
玄奘说:“是因为争着承接天上的阳光吧。”方丈郑重地说:“这些树就像芸芸众生啊。它们长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为了一缕阳光,为了一滴雨露,它们都奋力向上生长,于是它们棵棵可能成为栋梁。而那远离群体零零星星的三两棵松树,在灌木中鹤立鸡群,不愁没有阳光,没有树和它们竞争,所以,它们就成了薪柴啊。”
玄奘听了,惭愧地说:“法门寺就是这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林子,而山野小寺就是那棵远离树林的树了。方丈,我是不会离开法门寺的!”
在法门寺这片森林里,玄奘潜心苦修,终于成为一代名僧。
是的,一个想要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带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800亿吨水在悄然流失。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2000桶石油泄漏到海洋里。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森林因森林火灾、人类砍伐毁于一旦。
每天,我们的地球至少有1500人死于饮用不洁水造成的疾病。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5亿人呼吸受污染的空气,至少有800人因此死亡。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500吨氟利昂排入大气层,严重破坏着保护地球的外衣。
【1】资料中主要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针对环境破坏的问题,有人主张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环境;有人主张多开展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与道德水平。那么,保护环境,应该以法律手段为主,还是以道德教育为主?如果以此为题展开辩论,请写出你的观点和辩词。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由: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从汉唐开始,传统民俗中常以猴作为吉祥、显贵、长寿、驱邪纳福的象征。
(材料二)
在文学作品中,猴形象的内涵有所不同。一方面,它寄托了我们中国式英雄主义的情节,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爱憎分明、神通广大、降妖除魔。另一方面,它隐含了对世人丑态的贬低与嘲讽,是喻人醒世的活样板。如《猴子捡豆》的寓言故事,就讽刺了世人不切实际、因小失大的做法。
(材料三)
本报讯 2 月1日,首都博物馆举办了以“大圣归来”为主题的猴年生肖展。此次展览汇集了43件首都博物馆的藏品及几幅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经典年画,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猴形象。展出吸引了大批观众的参观。这已经是首都博物馆连续举办生肖文化展的第九个年头,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展览将持续到3月13号。
(材料四)
“嘻哈猴”是由华冠公司于2015年创作的卡通猴形象。它以张希和老人的泥猴作品为原型,保留了泥猴造型中的大圆眼睛、大圆点鼻孔及微笑逗乐式的嘴型,又创造性的以头顶火焰、怀揣爱心、尾似祥云为形象,代表了热情、善良、快乐、幽默的性格特点。“嘻哈猴”有互联网用户喜欢的“萌”的特点,顺应了当下年轻人追求时尚化、个性化的潮流。
(注释)张希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70年痴迷泥塑艺术,被誉为“泥猴张”。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从秦汉开始,传统民俗中常以猴作为吉祥物。
B.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猴形象的内涵有所不同。
C.举办“大圣归来”猴年生肖展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D.“嘻哈猴”的形象顺应了当下年轻人追求时尚化、个性化的潮流。
【2】在我国的“猴文化”中,人们赋予了“猴形象”哪些丰富的内涵?分条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材料三与材料四,简要说说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2019年4月26日,住建部等部门发布通知表示,在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基础上,决定自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市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材料二] 2019年1月31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并将于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截止到2019年3月,除西藏日喀则外,其他45城市均以意见、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的形式对垃圾分类进行了“日程规划”,其中已有广州市、深圳市、长春市等9个城市出台了专门的垃圾分类管理条例。
[材料三]Y城市开展了“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及分析”实地调查,情况如下两表。
表一: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实际效果调查数据
项目 | 没分类全部投放到垃圾桶(池) | 将生活垃圾简单分类后再投放到垃圾桶(池) | 按要求分类后再投放到垃圾桶(池) |
比例 | 49.1% | 35.0% | 12.1% |
表二: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原因调查数据
项目 | 垃圾分类不够准确 | 小区(村组)缺少分类垃圾桶(池) | 家里没有适用分类的垃圾桶(池) | 没有对垃圾分类的习惯或认为垃圾分类太麻烦 |
比例 | 74.0% | 62.1% | 56.8% | 35%以上 |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表达的信息。
(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两表中的数据,请你给Y城市政府部门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14、 呵护世界
①我曾经在一个开满鲜花的公园里散步,当我走近一座花坛时,一个像鲜花一样美丽的小女孩挡住了我,轻轻地说:“叔叔,请你不要走过去,那边有只漂亮的蝴蝶,请你不要惊吓了它。”在我看来,这小女孩呵护的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小生灵,她关爱的是自己面对着的美好世界。
②在我们面对自己时时触摸的生活,面对与你打交道的人们时,你是不是像这个小女孩一样地小心呵护,给以关爱呢?我们是否常常因为自己的______________斥责、______________怒容、______________搪塞,或是______________的冲撞,就这么弄伤了对方的心灵,或是大煞风景,破坏了美好的景致?
③当然,我们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常常有不顺心的时候,会常在心里怀着一股怒气和怨恨,假若任凭这些情绪到处流泻感染,无疑会使眼里的世界变得灰暗,没有什么美好可言。正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这世界更需要我们投入关爱和呵护。
④我通过一段文字,看到了这样的一件事:一位绅士路过橱窗,叫店员将橱窗里的花取出一部分,店里的人照着他的话去做,并问他要买多少。这个绅士出人意料地回答:“我不想买花,我只是看它们太拥挤了,怕它们被压坏,想让它们轻松一下。”他就是英国文学家王尔德。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是否都能常常怀着这样的关爱,为他人,也为自己,留心保护一片美丽的世界?
⑤在接触那些怕压易碎的物品时,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地,只怕弄坏了它们,那我们也不妨将这份细致带到日常生活里来,小心地呵护和善待我们所生存着的这个世界。
【1】将下边的数词填入第②段的空缺处。
一声 一句 一时 一片
【2】对第①段画线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该句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表明了作者对小女孩关爱蝴蝶的看法。
B.该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描绘了作者的心理活动。
C.该句揭示了小女孩呵护蝴蝶的意义。
D.该句赞美了小女孩对美好世界的关爱,点明了文章的题旨。
【3】第②段的“你是不是像这个小女孩一样地小心呵护,给以关爱呢”一句中“呵护”和“关爱”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中“细致”一词呼应了上文的词语______________。
【5】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本文列举的两个事例。(每句话不超过7个字)
(1) 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
15、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把下面句子改写成不用“说”表达的句子。
林林又遇到大麻烦了,这回母亲也不知道如何处理了,她无可奈何地说:“该怎么办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渔夫的额头上刻满了一道道深深的沟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
17、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嘎羧要走的消息传遍全寨。(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嘎羧凝视着江面。(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上修辞方法,把句子写形象。
八千多个日子转眼就过去了。
20、按要求写句子。
1.谁能趴在敌人的鼻子底下睡大觉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
2.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包围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
21、妙笔生花。
现在福建省厦门市的鼓浪屿上有郑成功的塑像,如果你到了鼓浪屿,看到了郑成功的塑像,你会想到什么呢?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