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是词语小专家。
(1)“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中“泪潸潸”可以用四字词语 来代替,请你再写两个这样结构的词语: 、 。
(2)“他们变得兴高采烈,欢呼雀跃”这个句子中“兴高采烈、欢呼雀跃”都表示 ,表示这样意思的词语还有 、 等。
2、写出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逝世—— 深奥—— 惊异—— 懊悔——
爱抚—— 爱戴—— 详细—— 严肃——
反义词:轻视—— 清晰—— 颓唐—— 郑重——
3、在下面的句子中填上合适的反义词。
1.______的草原______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2.父亲一向是______的,从没有______地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
3.刚下过雨,空气真______,一扫昨天的______。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寂静(_____)羞涩(_____)拘束(_____)洒脱(_____)回味(_____)
5、积累与运用。
(1)父亲的话虽然尖锐,却是真诚劝导。我终于醒悟:“_______,老大徒伤悲”;读书须勤奋,“莫道君行早,_______”;读书不可囫囵吞枣,所谓“_______,一字值千金”。
(2)志当高远。当身处恶劣环境时,我们要向郑燮一样无所畏惧“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面对名利诱惑时,我们要像于谦一样坚守高洁“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怀才不遇时,我们要像李贺一样依然拥有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何当金络脑,_________。”
(3)每一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_______》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是瑞典塞尔玛•拉格洛芙享誉全世界的著名童话作品。
(4)“百里不同风,_________。”我国有着很多吉祥寓意的习俗,其中我知道:过年时吃鱼寓意_________,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朱熹。
【3】“等闲”一词的意思与本诗中的“等闲”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国学直播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
稻花香里说丰年, 。
七八个星天外, 。
旧时茅店社林边, 。
【1】把诗词补充完整。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
B.“明月别枝惊鹊”里的“鹊”应该是指喜鹊。
C.该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苏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D.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3】作者以宁静的笔调描写了充满着活跃气氛的夏夜。一路行来,有 __________,也有了_______,还闻到了____________。走得久了,忽然看到那家熟识的_________,可以进去歇歇脚,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两首
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其二
放生鱼鳖①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②能令山俯仰,风船③解④与月徘徊。
注释:①放生鱼鳖:北宋时杭州的官吏曾规定西湖为放生地,不许人打鱼,替皇帝延寿添福。②水枕:躺在船中。 ③风船:指的是飘荡在风里的船。 ④解:懂得。
【1】古诗一:四句诗分别写了四个场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诗人笔下的这场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二:这首诗歌描写了西湖的__景,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情感。
【3】两首诗的每一句都是一幅图,请你从每首古诗中各选择一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古诗一: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二: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这两首诗在写景上有何共同点?(可以从修辞、表达方式等角度去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两首古诗中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巧妙?请写出来,并说说你的感受。
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1】“像泼。像倒。”短短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不仅写出了______,而且表现出______。
【2】“山洪咆哮着……势不可当。”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咆哮”突出了山洪的________;“狂奔”写出了山洪的________;“势不可当”写出了山洪的________________。
【3】“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像一座山。”这里把老汉比喻成________,既表现了老汉的________与________,又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这座“山”是________。
【4】文章中对________的描写以及人们________的样子的描写与老汉的________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了老汉________、________的崇高品质。
10、读句子,完成练习。
国庆70周年阅兵中,三军仪仗方队的51名女队员首次亮相。她们用时66秒,通过96米的受阅距离,做到分秒不差,毫厘不错。为此,她们在训练中精益求精,将各种困难视若等闲。
【1】选出与文段中“等闲”一词意思不同的一项(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选出与“51名女队员首次亮相”中“亮相”一词意思不同的一项( )
A.各个历史时期的100面战旗,在国庆阅兵中亮相。
B.2019年7月,“华梦”京剧展演亮相美国洛杉矶。
C.他挥起马鞭、双目圆睁的亮相动作,赢得满堂彩。
D.东风﹣41机动洲际导弹首度亮相,引起了高度关注。
1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 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 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xuān xuàn)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 惊讶),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yín yíng)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2】我会划去文段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奇丽(________) 愉快(_______) 舒服(_________)
【4】文中有2个表示“绿”的意思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我还从课外积累了2个,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6】作者为了说明小丘线条柔美,把小丘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把草原上的羊群比作_________________。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写一写。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_______
【8】作者为了突出草原的美丽,在这段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写出了草原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2、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姥姥的剪纸
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反映了姥姥剪纸技艺的深入人心。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帖?”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
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啃!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你差点儿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是的,庄稼人都图个吉利,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栓在屋檐下。她从旧作业本上撕下一页纸,刷刷几下,就剪出一幅图样。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我不解地问:“牛干啥驮着兔子?”
姥姥笑了:“谁让牛是兔子的姥姥呢?”
噢!姥姥生肖属牛,而我属兔。我嚷着还要。姥姥又剪出一幅: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姥姥问:“看明白了吗?”
我想了想说:“我知道了,是说我和姥姥在一个锅里吃饭呐!”
姥姥把我搂在怀里夸道:“机灵鬼!”
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1】这篇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A.对姥姥剪纸的喜爱之情
B.对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佩服之情
C.对敦厚的老牛充满好奇
D.对姥姥剪纸技艺的敬佩和对姥姥的思念
【2】这篇文章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是下面哪一种?( )
A.借事抒情
B.借景抒情
C.借物抒情
D.借史抒情
【3】表现姥姥剪纸技艺高超,作者采用什么描写方法?( )
A.点的描写和面的描写结合
B.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结合
C.场面描写和环境描写结合
D.对话描写和动作描写结合
【4】对第四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刁难”“耍赖”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我”是个胡搅蛮缠、不讲道理的孩子。
B.说明“我”是个淘气而又天真可爱的孩子。
C.体现了姥姥对“我”的疼爱。
D.说明“我”和姥姥之间感情深厚。
【5】“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到河里游泳,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句子中的“拴”字,你觉得下面哪个理解符合文意?( )
A.用绳子牢牢系住
B.用剪纸把我吸引住
C.用锁链给固定住
D.用作业把我捆绑住
【6】对“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姥姥剪纸技艺炉火纯青,一看就知道怎么剪成想要的花样。
B.姥姥非常喜爱剪纸,她有空时就会剪纸。
C.姥姥剪得多,剪的时间长,长年累月的练习使姥姥技艺娴熟。
D.姥姥经常剪纸,“我”也看惯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
【7】“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这句话和“剪纸”没有关系,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国旗,冉冉升起
宽阔的长安街上,华灯还在淡淡的晨雾中闪烁,( )的人已从( )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急切地等待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升旗仪式的举行。
当东方出现一抹鱼肚白时,雄壮的军乐声划破长空,在广场的上空回响。矫健的国旗护卫队( )地走出天安门,迈上金水桥。威武高大的擎旗手,肩扛国旗,在36名护旗手的护卫下,正步跨过长安街走向广场,他们身后是60人的军乐队。( )的广场瞬时静下来,人们的目光集中到这支队伍上。迎着曙光,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 )。
“敬礼!”
军人行军礼,少先队员右手高举过头顶行队礼,广场上15万群众凝视着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
庄严、肃穆、神圣。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升到旗杆顶。
广场上、金水河畔,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 ),热泪盈眶,仰望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久久不愿离去。
【1】选择合适的词填到文中括号里。
英姿勃发 冉冉上升 心潮澎湃
万头攒动 四面八方 成千上万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霎时——_____________ 迫切——_____________
注视——_____________ 威严——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词语。
人头攒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潮澎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描写了天安门前的一次升旗仪式,依次记叙的是________、升旗盛况、________、升旗后人们的心情。
【5】用“ ”画出最能表现人们激动心情的句子。
14、课外阅读。
欣赏是一种善良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虽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赞赏 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其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于是,屠格涅夫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 喜上眉梢),他本是因为生活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青年人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学家、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文章的最后,他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又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下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几家羊肉店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的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香,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
(2)格外地喜欢、照顾,对待方式与其他人不一样,明显好于别人。( )
【3】文中提到四位名人,你最欣赏他们中的哪一位?说一说你欣赏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短文,你从中有哪些收获?
______________
15、句子训练营。
(1)詹天佑不怕困难。詹天佑不怕嘲笑。(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
2 詹天佑是工程师。(扩句)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乾隆皇帝的题字插在题诗与画之间,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3)我们应该尊敬普通人。(改为“反问句”)
(4)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扩句,至少两处)
(5)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缩句)
(6)瑞恩说:“我将继续努力,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改为“转述句”)
(7)黄河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缩写句子)
(8)战士们击落了四架飞机和三辆坦克.(修改病句)
17、按要求写句子。
1.深蓝的天空中高高地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2.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排球赛。(改为双重否定句)
3.如果把水倒下去,吸水器不出水,就白白浪费这壶救命之水。(改为反问句)
4.割草的孩子们的脸蛋红扑扑的。(改为比喻句)
5.在李老师的帮助下,我的作文知识提高了。(修改病句)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把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狼牙山五壮士身上那种英勇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难道不美丽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不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改为反问句)
2.人与山的关系密切,让我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双重否定句)
3.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夸我,我很兴奋。(加合适的关联词)
4.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会了。(改为反问句)
5.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有这绿树。(加恰当的关联词)
6.在我的请求下,总算留住了一片洁白的雪地。(改为“被”字句)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一想到去世的母亲,我就泪流满面。
改成反问句:
②我走到天涯海角。 我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1、习作:家乡的风俗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