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充词语。
无( )无( ) ( )俗成
( )而止 ( )可( )交
2、重点巩固吧
1. ____,小孔融。____,记心中。(《新三字经》)
2.《永远的歌声》表达的是孩子们对老师的____之情;《秋天的怀念》既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____,也表达了子女对母亲的____之情。
3.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____的花淡雅, ____的花高洁, ____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
3、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在前四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跟随老舍先生去了一碧千里的___,认识了点燃一本书为后续部队照亮道路自己却英勇牺牲的___,我还知道___在《七律·长征》抒发翻越雪山后喜悦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穷人》一文的作者是___伟大作家________。他的作品有《___》《___》《___》等。《穷人》这篇课文写了___和____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写了他们________的美德。
3._______,同向春风各自愁。
4.待到重阳日,_______。
5.捐躯赴国难,_______。
6.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4、按音节在( )里填同音字组词。
mò ( )生 ( )莉 泡( ) 寂( ) ( )水 石( )
zhuó( )越 ( )陆 浑( ) 斟( ) ( )壮 执( )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人不倦 目(____)口呆 五(____)四海 意想不(____)
(____)有趣味 不(____)下问 发(____)图强 坚持不(____)
6、课外阅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1】在这首伯牙追悼知音钟子期的诗歌中,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意思一样的诗句是_______。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文阅读。
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你在诗中“____”处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
【3】这首诗表面在写“竹子”,其实不然。想想本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方法)?
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首联像往日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告诉了我们事情的起因。“具”的意思是________。这个“具”字让我们感受到田家朋友的热情好客。
【2】颔联由近及远地写了“故人庄”的自然之号,读着这么有画面感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带着这样的想象读,我觉得古诗更有味道了。
【3】“话”字让我想到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谈话非常愉快,农家生活的闲逸让诗人产生了共鸣、我想他们除了聊“桑麻之事”,可能还会聊________,聊________,聊________。这种淳朴真挚的友情,这种恬静美丽的田园生活,真让人向往啊!
9、记叙文阅读
父爱昼夜无眠
(1)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音响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生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
(2)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也终于什么也没说。
(3)第二天,我睡到下午4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我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说不定到哪儿玩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这样很好。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锐。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4)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又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支吾吾地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好着呢。
(5)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在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我住处较远,他们用专车来接我。饭毕,他们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具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
(6)“爸爸!”我失声叫了出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
(7)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8)我说是。我回答是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父亲并愧疚于父亲。我明白了父亲为何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竟未留意父亲的房间没有鼾声!
(9)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过三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存了一千多块了,“我想帮你早点把房债还上”。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爸为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些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儿为女哟,父亲把眼一瞪:“好你个老李头,要你瞎咕叨个啥?”
(10)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追了进来。父亲问,孩子,想啥呢?我说:_______。
(11)“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12)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了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
【1】文中“忤逆”这个“忤”字是生字,这个词是生词,根据学过的识字方法,你猜一猜这个字的读音应该是_____;结合上下文,你认为“忤逆”的意思是_____。
【2】第(3)自然段中“一气呵成”在文中是指_____。
【3】“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这句话中“出”字的双引号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
【4】父亲在“我”发火后,“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推想出父亲当时是一种_____心情。但他“终于什么也没说”又表现了父亲的_____
【5】文中多次写到父亲的消瘦;“贴骨膘”“瘦弱的虾米”“条条隆起的胸骨”。这是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
【6】请你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第(10)自然段结尾续写一句话,不要超过20字。
(10)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追了进来。父亲问,孩子,想啥呢?我说:“_____”
10、阅读
仙人掌之歌
我非常喜欢仙人掌,不仅是喜爱,而且还敬佩。
我有幸去了墨西哥。在那里,由于太阳和土地的爱抚(fǔ wǔ),仙人掌遍地都是。世界上的仙人掌约有两千余种,而墨西哥竟独占了一半,所以,它享有“仙人掌之国”的美誉。
那里的仙人掌家族非常(巨大 庞大)。从形状上看,这些“亲属”之间并不十分相似,有球形、圆柱形、山形、片状、(辨 瓣)状、穗状等等。有的形状奇妙极了,从主茎上伸出一根根平行向上弯曲的分茎,每根茎的直径都宽达几十厘米。远远看去,它活像是一座小山般大的翡翠烛台。仙人掌家族的基本“肤色”是绿色,花朵却是五颜六色:鹅黄、金粉、猩红、淡蓝……仙人掌浑身带刺,其貌不扬,却能为跋涉在荒漠中的人们解除饥渴。采摘一片嫩茎放在嘴里,细细地咀嚼,[ ]它没有桃李的脆生,没有荔枝的滑润,[ ]它那酸涩中带着丝丝甘甜的味道,足以令人神清气爽,忘掉旅途的疲乏。
仙人掌大多生长在终年干旱的地区,严酷的自然条件淘汰了弱者。仙人掌是强者,你砍掉它的茎,等于帮助它繁殖。[ ]你连根挖掉它,它横卧在地上[ ]会滋生出新体。你要试试用干旱来威胁它吗?一颗重37公斤的仙人球,6年无水,仍可维持26公斤的体重!你若用火烧它,它那饱满的汁液会抵消火舌的威力。你若对它置之不理,它照样会倔强地活上百年。
无论是在孤寂中还是被遗忘,无论在蔑视中还是受到其他不公正的待遇,仙人掌总是保持本色:它会悄悄地在额头上顶出一朵朵花;它会热情地挂满一身酸甜的果;它会吐出片片嫩茎供人们采食;它会用自己的绿来装点穷乡僻壤。
归国前,一位爱画画的朋友要为我作一幅画,以作为对墨西哥的纪念。我对他说:“画仙人掌吧,画一株体现出信仰与生命力的仙人掌。”
【1】给文中括号里的拼音、字、词选择正确的答案,打上“√”
【2】在文中的[ ]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适当的词语。
放在一边不理不睬。(_________) 荒凉贫穷而偏僻的地方。(________)
【4】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5】文中第五自然段中加点词“本色” 指的是 ,请用“ ”画出表示仙人掌本色的句子。
【6】本文第三自然段抓住仙人掌的_____、_____和_____写出了仙人掌的特点,表达出作者___________之情。
【7】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范仲淹的故事》节选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这便是成语“__________”的由来。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生活__________。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__________,直到半夜才__________。据说,它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1】按原文填空。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3】文中加点字的读音是__________,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
【4】联系全文填空。
范仲淹是__________杰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家。著名的《__________》就出自他的笔下,文章中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被后人广为传诵。
12、课外阅读。
母爱如花
我给报刊经常写关于赞美菊花的文章,有朋友问我是不是喜欢菊花?是的。在众多花草中我对菊花情有独钟,每每谈到花就想起菊花,想起那段关于菊花的温馨往事。
孩提时的一个夏天,因经常下河塘凫水玩耍患上了耳炎并引发了头疼症。打针吃药也没有好转。晚上头疼得无法入睡,母亲一边哄着我一边心疼的掉泪。第二天上午,母亲不知从哪里打听到干菊花枕头可以减轻疼痛的偏方。中午,母亲冒着40摄氏度左右的酷热跑了几十里地后才想到秋天才开菊花。以后,母亲就天天盼秋天的来临。
到了秋天,母亲开始四处采摘新鲜的菊花,整整一秋忙于翻晒它们。看着母亲为不能填饱肚子的东西忙碌,不懂事的我当时不理解并常常埋怨母亲。我问她好几回:“这东西又不能吃,你弄它干什么?”每次母亲都是用微笑来回答我的问题。
不久后的一天,母亲给我缝了一只塞满干菊花的枕头,至今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那天晚上,母亲对我说的话:“枕上它,你的头就不疼了。”母亲为我盖好被子后,坐在床边依旧微笑看着我。我问母亲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她说:“这是个偏方,人家说必须是母亲亲自摘晒的,早告诉你就不灵验了。”那天晚上,我突然发现母亲的笑容那么的美,如傲然绽放的菊花。
从那以后,每天晚上我总是伴着菊花的药香甜甜地进入梦中。也许是因为它饱含太多的母爱深情,我的耳炎慢慢好了,头疼症也消失了。长大后,我才领悟到,母亲只要自己的儿女健健康康,付出多少艰辛也在所不惜,多么朴实动人的愿望啊!
提到花就想起菊花,想起母亲为寻找菊花而奔走河堤时的身影……
母爱如花。芳香一时,温暖一生。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埋怨( ) 温馨( ) 绽放( ) 河堤(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酷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有独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天晚上,我突然发现母亲的笑容那么的美,如傲然绽放的菊花。”母亲的笑容为什么如菊花那么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对菊花情有独钟和文人墨客的赞赏菊花的原因一样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母爱如花,芳香一时,温暖一生。”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展示台。
鸟巢
“鸟巢”是国家体育场的形象称呼,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由 2001 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它座落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整个体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的构件,外观看上去仿若树支织成的鸟巢。它造型独特,简洁典雅,成为 2008 年奥运会一座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
国家体育场于 2003 年 12 月 24 日开工建设,2004 年 7 月 30 日因设计调整而暂时停工,同年 12 月 27 日恢复施工,2008 年 3 月完工。工程总造价 22.67 亿元。 “鸟巢”钢结构所使用的钢才厚度可达 11 厘米,它不但有为坐席遮风挡雨的功能,而且使用这种膜后,体育场内的光线通过漫反射,使光线更柔和,由此形成的漫射光还可解决场内草坪的维护问题。滑动式的可开启屋顶如同一个容器的盖子,不管屋顶是闭合还是开启,它都是体育场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它合上时,体育场 将成为一个室内赛场。许多看过“鸟巢”的人这样形容:那是一个可容 10万人的温馨鸟巢!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末来的希望。
“鸟巢”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碗状座席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上下层之间错落有致,无论观众坐在哪个位置,和赛场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 140米左右。
“鸟巢””钢结构构件上设置的吸声材料,以及场北京 29 届奥运会体育场鸟巢实景内使用的电声扩音系统,这三层“特殊装置”使 “巢”内的语音清晰度指标指数达到 0.6——这个数字保证了坐在任何位置的观众都能清晰地收听到广播。“鸟巢”的相关设计师们还运用流体力学设计,模拟出 91000 个人同时观赛的自然通风状况,让所有观众都能享有同样的自然光和自然通风。 “鸟巢”的观众席里,还为残障人士设置了 200 多个轮椅座席。这些轮椅座席比普通座席稍高,保证残障人士和普通观众有一样的视野。赛时,场内还将提供供助听器并设置无线广播系统,为有听力和视力障碍的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许多建筑界专家都认为,“鸟巢”将不仅为 2008 年奥运会树立一座独特的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而且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也将具有开创性意义,将为 21 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建筑发展提供历史见证。
1.写出下列成语的近义词。
称呼——( ) 平缓——( ) 仿若——( )
2.文章中的比喻句是( ) 。
把( ) 比喻成( ) 。
3.“鸟巢”的特点是什么?
4.“温馨鸟巢”指的是什么?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末 来的希望。希望说的是什么呢?
5.“特殊装置”指的是什么?体现了什么?
14、在一条乡间公路上,乔依开着那辆破汽车慢慢地颠簸( )着往前走。已是黄昏了,伴随着寒风,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飞舞的雪花钻进破旧的汽车,他不禁打了几
个寒战。这条路上几乎看不见汽车,更没有人影。乔依工作的工厂在前不久倒闭了,他的心里很是凄凉( )。
前面的路边上好像有什么,乔依定睛一看,是一辆车。走近时,乔依才发现车旁还有位身材矮小的老妇人,她满脸皱纹,在冷风中微微发抖。看见脸上带着微笑的乔依,她反倒紧张地闭上了眼睛。
乔依很理解她的感受,赶紧安慰她说:“请别害怕,夫人,您怎么不呆在车里?里面暖和些。对了,我叫乔依。”
【1】在选文的括号里给画线词语注音。
【2】乔依的内心为什么是“凄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乔依尽管内心“凄凉”,可他看见老妇人,脸上便露出了微笑,还“赶紧安慰她”,这说明了乔依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乔依很理解她的感受”,你认为老妇人的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式变换,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
(1)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个瓜吃,不能算偷。(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改写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家乡美,是一个世外桃源。(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为转述句。
1.“我想起来了,二十六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抬上岸的。”波农丁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对小强说:“下课后,你帮我把作业本拿到教导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下列句子。
(1)她大眼瞪着 很委屈地说 别羞 大姐姐 我也是女孩儿(给句子加上标点)
(2)他的小嘴撅起来。(改为比喻句)
(3)火辣辣的太阳晒红了高粱,蒸黄了枫叶,烤焦了盘山公路。(仿写排比句)
(4)啊,真是菊花茶,甜甜的,带着一股花的馨香。
(改为感叹句)
(5)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
(改成第三人称)
(6)把原句改成下面的句子行吗?为什么?
原话:该要的钱,一分不能少;不该要的钱,一分不许多。这是找你的 4 角钱。每碗茶 1 角 5 分钱。
改后:这是找你的 4 角钱。每碗茶 1 角 5 分钱。
18、按要求写句子。
1.我的家乡是湖北武汉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枫叶红透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微风轻轻地吹着我的脸颊。(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忽然,雷阵雨来了,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像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比喻句补充完整)
19、句式转换。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转换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转换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转变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转变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果你们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题目:闲不住的人
要求:(1)围绕中心选材,并注意详略。
(2)写出人物的特点。
(3)通过人物外表反映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