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文回顾。
1.在天底下,_________,而__________。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______绣上了__________。
2.春之美,在那五彩缤纷的春色中,“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夏之美,来自稻田里的齐声蛙鸣,“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___”;秋之美,美在与友人尽享秋色,“待到重阳日,____________”;冬之美,美在那空旷的粉妆玉砌世界里的静寂,“千山鸟飞绝,____________。”
3.前半学期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的狼牙山五壮士、不畏牺牲的郝副营长、___________的党支部书记、______________的桑娜和渔夫;我们感知到生活的多种情趣,从《丁香结》中感知到____________________,从《竹节人》中感知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仿照第一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________________;虫子叫了,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要求填空。
(1)填山名:大漠沙如雪,( )月似钩。
不识(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填鸟名:草长( )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两个( )鸣翠柳,一行( )上青天。
(3)填城市名:( )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4)填水果名:( )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日啖( )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5)填动物名:柴门闻( )吠,风雪夜归人。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 )。
4、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补充完整,并判断其在句子中的运用是否正确。
1.骏马和牛羊在草原上(___)足(___)望,好像在赞叹草原的神奇和美丽。(___)
2.那个人看起来好像喝醉了,走路左(___)右(___)。 (___)
3.小猫发出(____)山(____)海的叫声。 (___)
4.叔叔在围棋比赛中(___)(___)一筹,赢得了大赛的冠军。 (____)
5、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和小伙伴爬山,惊喜地看到,在长满tái xiǎn ____的xuán yá _____上,一个个色彩鲜艳的huā lěi _______在山风中翩翩起舞。
(2)我的弟弟不仅聪明líng lì _______,而且kāng kǎi _______大方。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折杨柳①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②,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②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一读,做一做。
雨过山村
[唐]王建
两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根据解释,从诗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小溪旁长着翠竹。 _________
(2)互相呼唤。 _________
(3)庭院中间。 _________
【2】本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________图景。
【3】本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第三句写___________,第四句通过写作者的“闲看”来反衬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了自己对______________的喜爱之情。
8、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 ,清风 。稻花香里 ,听取 一片。
七八个 ,两三点 。旧时 社林边,路转溪桥 。
【1】将这首词补充完整。
【2】这首词描写了人们熟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________、桥等景物。
【3】选一选。(填序号)
(1)( )是词牌名,( )是题目,两者之间的标点符号是( )。
A.夜行黄沙道中 B.西江月
C.间隔号 D.顿号
(2)这是一首描写( )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
A.草原风光 B.田园风光
C.城市风光 D.海边风光
【4】这首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上行车十分活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本段可分为两层,在文中已用“‖”画了出来,请用简短的文字概括每一层的主要内容。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
【2】画“ ”句子中的“群马疾驰”“飞过来”等词语让我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______。
【3】下列对朗读这段话时的语速和语气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描写草原辽阔和静寂的语句时,要舒缓,要轻柔
B.读描写草原热闹的语句时,节奏要快,要体现出兴奋,激动
C.朗读描写草原静寂的语句时,只要声音小,就能突出草原的静寂
D.朗读“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时要急促,体现出热闹
10、请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没想到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奇 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边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kōng kòng)地。
海鸥们(快速 急速)扇(shān shàn)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 凝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shì sì)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
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慢慢 缓缓)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撮(cuō chuō)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1】用“/”划去文中不正确的读音,和不合适的词语。
【2】文中的“——-”的作用是 ,“ ”的作用是 ,“……”的作用是 。
【3】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用“------”画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4】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中的第四自然段,“白色旋涡”指 ,写出了 。从两个“扑”字体会到了 。
【6】想象一下,片断最后一个省略号省略了的是什么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开发太空资源宝库
①许多人或许没有意识到,太空将逐步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巨大的资源宝库。目前研究已经知道,月球和其他行星上,存在着大量的铁、硅等资源。而且,人进入地球轨道和外层空间后会发现,资源不仅是人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矿藏,特殊的环境和条件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
②高运的位置、空间微重力环境、强宇宙粒子射线辐射和高真空环境,就是这种地面所不具备的极其宝贵的资源。
③也就是说,高远位置也是一种资源。人们都会有这种体会,站在地上只能看到眼前一点大的地方,站在高山上极目四跳,则“一览众山小”。我们利用位置资源,已经发射了通信、气象和对地遥感卫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④人之所以站在地球上而不会掉进茫茫太空,是由于重量和地球引力的存在。而在太空中航天器里的物体,处于微重力状态,物体可悬浮空中飘忽不定。空气、水受热后,不会出现上下对流的情况,比重不同的液体,可在一起和平共处。这种奇特环境,对人类从事新材料加工,细胞、蛋白质晶体的生长与培养是十分有利的。
⑤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其密度随离海平面距离的升高而减小,到达100公里以上的高度,已逐渐成为真空。地球表面的大气层中,每立方厘米中含有1000兆个氮分子和氧分子,而在太阳系宇宙空间,纯净无污染,每立方厘米只有0.1个氢原子。
⑥另外,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被大气层包裹着。这大气层如同一张天幕,遮去了部分阳光,这张天幕被物理学家称为大气阻尼。而宇宙空间充满着各种强烈的辐射,如银河宇宙线、太阳旧电磁辐射等,这将使种子,微生物以及各种细胞的遗传密码在排列上发生变化,从中会产生更有价值的新物种。
⑦40多年的空间研究向人们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外空资源是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的生物品的绝妙实验场,是一座可源源不断产生新物质的富矿。
【1】文章第段中的“奇特环境”是指____________它对人类从事新村料加工,细胞、蛋白质品体的生长与培养是十分有利的。
【2】文章第⑤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第⑥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等。
【3】外层空间有哪些可供人类利用的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写作角度看,文中哪两段的顺序需要调整?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 研究表明外空资源是一座等待人类开发的富矿。
B. 人类利用外空资源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至今还没有取得实际成果。
C. 外层空间为人类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D. 太空资源是指存在于月球和其他行星上的铁、硅等矿物质。
12、阅读。
老街时光
庞余亮
①老街的上午时光走得很快,就如那挑担子卖蔬菜的瘦老汉,他似乎不像是卖菜的,反而像一个来老街做挑担子比赛的。喜欢买新鲜菜的主妇大声问他为什么走得这样快,他笑呵呵地说,哪里走得快?一点也不快嘛。是的,一点也不快,再不快,每天五笼的酒酵馒头就卖光了。瘦老汉每天卖完菜,必然要去买酒酵馒头。每次5个,不多不少。这馒头可真是米酒酵的,那酒香,那面香,就像两个调皮的孩子,在人群中钻来钻去……
②早市一过,老街就空了,剩下了那个卖葱和芫荽(yán sui,又名香菜)的老太太。葱是青青白白的女儿葱,几根分一摊,一摊一块钱。芫荽是剪的芫荽枝叶,扎了起来,也是一把一块钱。老太太说是她家院子里种的,可谁也不知道这老太太家院子里有多少女儿葱多少芜萎?反正每天都可以看到老太太、女儿葱和芫荽。清清爽爽的老太太,青白的女儿葱,绿的芫荽。等老太太、女儿葱和芫荽都不见的时候,太阳已到了中午。
③女鞋匠已在吃午饭了,午饭在那个铝便当盒里,是上午带过来的吗?还是她男人送过来的?女鞋匠力气很大,锥子往那皮鞋底挖的时候,很轻易地就穿过去了。午饭一过,女鞋匠不继续干活,而是倚在板壁上打瞌睡。
④对面报亭边出现了一帮老头,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茶垢很重的茶杯,每个人都穿着一件白背心,裤兜里都是零币。他们打牌,输赢不超过5块钱。用他们的话说,这5块钱总会跑,今天在这个人的口袋里,明天就到那个人的口袋里了。
⑤那只有一只胳臂的女人出来卖玉米棒子时,已到了老街的黄昏。女人带了一杆秤,但她从来不称重,由顾客自己称,自己算。女人看着顾客挑玉米,称玉米,表情平静,仿佛玉米的买卖与她无关,有时候,她的目光又游离到老街深处。
⑥快时光,慢时光,好时光,都在这条老街上。
【1】文章按照_________顺序,先后描写了老街上瘦老汉买酒酵馒头、_________、女鞋匠打瞌睡、_________、_________这五个场景。
【2】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完成下列练习。
(1)阅读第①自然段,“这慢头可真是米酒酵的,那酒香,那面香,就像两个调皮的孩子,在人群中钻来钻去”这里采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③自然段,“锥子往那皮鞋底挖的时候,很轻易地就穿过去了”通过对女鞋匠_________的描写,展现了一个_________的女鞋匠形象。
(3)阅读第⑤自然段,“女人看着顾客挑玉米,称玉米,表情平静,仿佛玉米的买卖与她无关,有时候,她的目光又游离到老街深处”这句话通过对独臂女人的_________描写,体现了______________。
【3】联系课文内容,谈一谈你对“快时光,慢时光,好时光,都在这条老街上。”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按要求完练习。
下了雪,我( )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 )起一个大竹匾,( )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 ),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这些动词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的闰土。
【2】看到下面的动词,你想到了什么?请至少运用三个动词将一件事的过程写清楚。
掐 剥 捏 咬 夹 洗 掰 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文片段阅读。
五位壮士(屹立 耸立)在狼牙山顶峰,(瞭望 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
【2】用文中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声音”指的是( )
A.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B. “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4】从这声音里,我体会到( )
A. 五位壮士不怕牺牲,渴望胜利。
B. 五位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
【5】给这几段话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下面句子改成用把字的句子。
①一座堤坝被汹涌的洪水冲垮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雨水淋湿了小菲的衣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雪山顶上,蓝蓝的湖水透明极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室里安静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怎么能以一个人牵动一个机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是因为党的改革政策好。(改为先因后果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老师家访。(至少扩写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刘老师热爱生活,意志坚强,大家非常佩服他。(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改写。
1.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
改写成“被”字句:
2.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被红四团抛在后面了。
改写成“把”字句:
3.雨过天晴,蚂蚁清除了洞口的泥土,又出来寻找食物了。
改写成“把”字句:
4.他们看到暴风雨冲垮了堤坝,心里十分着急。
改写成“把”字句:
改写成“被”字句:
5.密密层层的枝叶封得森林严严实实的。
改写成“把”子句:
改写成“被”子句:
18、按要求完成句子训练。
⑴只有讲卫生,大家的健康和残疾才有保障。(修改病句)
⑵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写成反问句)
⑶白茫茫的大雪覆盖了田野。(改为“被”字句)
19、句式训练。
【1】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新鲜的水果 疲惫的脸 心灵的深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林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明明会对他说什么?请你把明明说的话写出来。(不要出现“说”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不小心打碎了妈妈心爱的花瓶,我忐忑不安地想:“妈妈马上就要回来了,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和妈妈解释……妈妈会不会生气呢……”(照样子,写写人物“期待”的心理活动)
我期待的寒假要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为反问句。
1.《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要的。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快乐习作园
读了上面第二篇短文,让我们感受到了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当遇到困难有人帮助更是一种幸福。幸福还是什么?幸福是肚子“咕咕”叫时,吃到妈妈做的香喷喷的饭;幸福是生病时,额头上爸爸那双温暖的大手;幸福是干咳难忍时,喝到爷爷泡的一杯清心的凉茶;幸福是考试成绩不好时,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
请以《这就是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将事情写具体,能以细节打动读者,以真情实感引起读者的共鸣,不少于450字。(抄袭第二篇短文内容者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