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陵水县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把词语补写完整。

    ( )( )     ( )( )可亲     ( )( )

    ( )( )思索     ( )( )澎湃     ( )( )龙蛇

  • 2、在括上恰词语

    (   )地 )地腐  ( )的琥珀

    )的波  ( )的圆环  )地爬过来

     

  • 3、把句子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

    2.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______

    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在括号内填上合适 的字,注意前后不要重复。

    ( )然大悟   ( )然大物

    ( )然泪下   ( )然无存

    ( )然若失   ( )然起敬

     

  • 5、生字词要写得既正确又美观。

    shēn yùn hán xiá    gāo wàng zhòng

    ( ) (   )   (   ) (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读诗句,完成练习。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句中“自天涯”将黄河的源远流长写得出神入化。下列诗句与前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C.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后两句诗驰骋想象,淘金者表示要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____的气概,同时寄托了淘金者心中对______的向往。

  • 7、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下面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岭/逶迤/腾/细浪

    B.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

    D.大渡/桥横/铁索/寒

    【2】“万水千山只等闲”具体表现在中间四句上,其中__________是“千山”的代表,___________是“万水”的代表。

    【3】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 三军过后尽开颜。

    【1】写出划横线处应填的诗句。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万水千山”在诗中是指一万条河、一千座山。                       ( ) 

    (2)“等闲”就是平平常常不怕困难的意思。                                 ( )

    (3)“五岭逶迤腾细浪”一句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间翻腾着细小的浪花。( ) 

    (4)读“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                        ( )

    【3】诗中写到了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诗是围绕哪一句诗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与理解。

    选择

    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

    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③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

    ④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餐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⑤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⑦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终于又挨到了星期天,他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眼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这只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⑧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捋了捋衬衣上的皱褶,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了无限神圣的亮光。

    ⑨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他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1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  )

    A. B.妻子 C.父亲 D.他和父亲

    2对文中画“ ”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其实不想父亲搬到老年公寓住,可是父亲的话却又解决了自己与妻子之间的矛盾,他一时半会儿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所以才会欲言又止。

    B.父亲的话帮他解决了与妻子之间的矛盾,他有满肚子感激的话想对父亲说,本想象征性地说几句挽留的话,却因为妻子的反对,只好把话“咽了回去”。

    C.这句话写出了他作为一个儿子和作为一个丈夫左右为难的处境。

    D.他怕妻子因为自己挽留父亲而大吵大闹,与自己离婚,所以把话“咽了回去”。

    3第⑥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情?(  )

    A.心理、神态 开心、满足,喜欢和老年人住一起

    B.心理、外貌  痛苦、矛盾,想和儿子一起生活

    C.语言、动作  开心、满足,喜欢和老年人住一起

    D.语言、神态  凄凉、无奈,渴望被儿子关爱

    4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项目

    选择的内容

    选择的原因或理由

    父亲的选择

    第一次:_____

    ______

    第二次:_____

    ______

    他最终的选择

    __________

    ______

     

    5听到父亲打算捐献眼角膜给自己的话,文中“他”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片段阅读,完成练习。

    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1】本段话出自课文《_____》,中心句是第_____句。全段采用的_______结构,写出了______状态。

    【2】围绕中心句,作者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它们长得快;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它们变化大、生长快。

    【3】学习本段围绕一个中心句,从不同方面来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话。如“饱经风霜的脸”“忐忑不安的心情”“风吹落雪的景色”“如痴如醉的书迷”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短文二

    看戏

    叶君健

    ①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落下,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露天的剧场也是静静的

    ②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民——一句话,我们首都的劳动人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散发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烟雾不散,海屏住了呼吸。

    ③舞台上的幕布拉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伐走到灯光前面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服装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海市蜃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众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情。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出来。

    ④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情感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我们的女主角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面前。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⑥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

    【1】结合文章内容解释词语的意思。

    婀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铿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短文第①段中加点词“静静的”与下文观众的表现相互矛盾,需要修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结合短文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⑤自然段运用了“____”的写法来写场面,第__自然段主要是“面”的描写,第__自然段主要是“点”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 ”的句子在短文中有什么作用?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阅读短文可知,梅兰芳是一个(     )人。(多选)

    A.热爱民族文化、博学广识     C.具有崇高民族气节

    B.技艺高超、受人拥戴            D.具有创新精神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厌倦了夏日的烦闷燥热,便渴望着有份清新来解脱羁绊的心灵。

    (2)清晨,推门向户外放眼:那林中的小路早已覆上一条长长的白地毯。那么晶莹,那么纯洁,使人不忍落脚……原来是晨霜!哦,秋天!

    (3)秋的天使正穿着薄如蝉翼的秋雾凉衫缓缓走来。

    (4)最先看见秋的,是秋风。秋风带着些许凉意,吹去了夏的闷热,拂走了夏的躁动。秋风是红色的,秋风掠过,苹果红了,霜林醉了;秋风是金色的,秋风起处,谷穗儿熟了,树叶儿黄了;秋风是无色的,秋风扫过,山的线条明了,水的轮廓现了

    (5)最先拥抱秋的,是秋叶。秋叶无风自落,嗅到秋的气息,树叶迫不及待地释放出积累了一生的热情,没有流连,走得潇潇洒洒;风乍起,秋叶像一群黄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它经历了春的萌发,夏的茁壮,此刻落下来,与泥土融为一体,让人不由想篡改龚自珍的名句:“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最易触动人情思的,是秋雨。

    (7)绵绵的秋雨像一位心事重重的姑娘在倾吐自己的心事。只是,姑娘的心呦,怎好赤裸裸、于是,梧桐树上、芭蕉叶上、残荷尖上,一叶叶,一声声,秋雨默默地抛洒情思万缕。这万千情思,落在地上,滴在心上,心中便结起千千结,真个无边丝雨细如愁。

    (8)最深地陶醉于秋的,是我。

    (9)虽没有竹杖芒鞋,却同样一蓑烟雨的我独立寒秋:听秋风,看秋叶,赏秋雨。一任淡淡轻愁却上心头。心上搁了个秋,我欲不愁,天容我不?只是呀,这轻愁却也太轻了,轻到竟有一丝笑意,不经意绽放在我吟香的嘴角。一声轻叹!回眸,好舒服呀,顿时就醉了。

    (10)云淡了,天晴了。

    (11)蓝天,白云,黄色的树林,惬意的我,好一副秋景图!

    (12)天凉好个秋!

    【1】本文依次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4段,作者在描绘秋风时,写出秋风_________________特点;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5段中,既直接写出了秋叶的特点,有抒发了作者的感受,请把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用“﹏﹏﹏”划出,并说说在写景中融入作者感受的好处是什么?

  • 13、阅读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背着标杆、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还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1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波浪线把它划下来。

    2用“——”划出排比句。

    3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1)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选词填空。

     精密  周密

    (  )的仪器  (  )的计划  (  )的观察  (  )的勘测

  • 14、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恐怕中国以外任何一个国家的孩子,都不可能从他本民族母语中的“明”字(光明、明亮的意思)里引发出“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这样美妙而大胆的联想。

    (摘自袁鹰《汉字的魅力》)

    材料二:司马迁将大半生心血融进一部《史记》,历史上的点点滴滴就此凝结进小小的汉字中。一个汉字映入眼帘,你的心境便随它而产生了一种相关的情感;文人笔下的“杏花春雨江南”成了所有欲回乡而不得的游子的纽带,连接着故土、文化和游子的回忆。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是历史上第一部由机器人写的诗集。相比当下一部分所谓“诗人”的诗,“小冰”的诗一点都不落下风,但“小冰”的诗本质上只是对于文字的调动和排序而已。诗歌写作中,最落下乘的便是那些素材组合、词语堆砌和套路句式,而这些正是机器人“小冰”最容易学习、模仿和复制的。

    (摘自《光明日报》)

    【1】请根据材料一说说汉字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中华儿女最为显著的标志是汉字”,请根据材料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材料,请你就指导同学写作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运用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外面的噪声太大了,我只好关上门窗。(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汉斯接过笛子,说:亲爱的父亲,请去铁匠铺给大公鸡钉上掌子,我要骑着它出门,不再回来啦。”(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国王,你答应的事不能反悔。(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汉斯出发了。(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汉斯就在树上呆了许多年,一边吹着笛子,一边照看着他的猪。(用带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月色皎洁、清亮如水的景象。(仿写句子,要求引用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二选一。

    1.生活中,总会有感动。你一定被某人某事、某情某景感动过,你也一定感动过别人。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要求:1。围绕一个中心写,把被感动或感动别人的过程写清楚,把重点部分写具体。2.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

    2.同学们,生活中你们一定参加了许多多姿多彩的活动,如:参观访问、春游、科技活动、运动会等,请你把感受最深的一次活动记叙下来。 

    要求:1。围绕一个中心写,把活动过程写清楚,把重点部分写具体。2.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