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___________________
(2)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___________________
2、修辞辨析
①可我又上哪给他找去呢?________
②松鼠像一粒子弹似的从里头蹿了出来。________
③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________
④松鼠叫声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________
3、读拼音,写词语。
yōu yǎ huǎng hū diǎn zhuì kāng kǎi
( ) ( ) ( ) ( )
shùn jiān líng lì shòu xuē qín xián
( ) ( ) ( ) ( )
4、照样子写句子:
⑴ 法国作家雨果说:“好奇是饥饿的粮食,每当遇到它就想吃。”我也想说:“好奇是________,___________ 。
⑵ 春姑娘走进田野,百花张开了笑脸,麦苗伸直了腰……
春姑娘走进草原,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成语填空。
______钉______铁 ______山______海 威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词。
6、古诗文鉴赏。
滁 州 西 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这首诗描写了富有诗情画意的一系列自然景物,请你也像二、三句那样用四个字来概括第一、四句:________、深树黄鹂、春潮晚雨、________。
(2)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
(3)最后一句中“横”一字用得极妙,成为炼字的典范。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王安石的一首诗中也有一个字用得非常精妙,老师经常拿它来说明写文章要反复修改,斟词酌句。请写出这句诗和诗的题目:________。
7、课外阅读。(附加题)
七律·过草地(张爱萍)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1】“没”在这里读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
【2】用四字词语来形容草地:_________、_________。
【3】红军过草地时,吃的是_________,用_________来驱寒;睡的是_________,用_________当枕头。
【4】比较《七律·长征》和本诗中的“暖”“寒”二字。
(1)《七律·长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律·过草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一写有关长征的诗词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茅檐长扫净无苔”中“长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净无苔”说明了茅屋____________。
【2】通过“手自栽”可以感受到( )
A.主人的生活非常无聊。
B.主人非常勤劳。
C.主人只会栽花种草,没有别的专长。
【3】表现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山清水秀的诗句是哪两句?请你体会这两句诗在结构上的特点,再写出两句这样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首诗,你觉得湖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文与可画竹
文与可是宋代著名的画家。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形神兼备。当时他画的一幅《筼(yún)筜(dānɡ)谷偃竹图》,图中竹不过几尺长罢了,却有高达万尺的气势。他的朋友晁补之写诗称赞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大文学家苏轼也曾说他“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成语“胸有成竹”就是由此而来。
文与可“胸中”的“成竹”从何而来呢?是他天生就会画竹吗?不是。是他
冥(mínɡ)思苦想出来的吗?也不是。原来,文与可家的院子外边有许多竹子,为了画好竹子,他一年四季都站在院边仔细观察竹子的变化。竹子什么时候萌芽、拔节,竹笋、竹叶、竹枝在不同时期的形状、姿态,他都了如指掌。为了观察竹子的生长过程,他常常在那一站就是一天,忘了吃饭,忘了睡觉,真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苏轼曾写诗和他开玩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shè)箨(tuò)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诗的意思是:汉水旁的长竹贱如蓬草,刀斧何曾把竹笋放掉?我料想那清贫而又嘴馋的太守(指文与可),把渭河两旁的千亩竹子都吃进了肚子里了。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著名 —— 称赞 —— 仔细 ——
(2)写出文中的成语。
(3)用文中的话来说说“胸有成竹”的意思。
(4)文与可画竹,为什么能做到胸有成竹?
10、习近平总书记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住脚跟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滋养民族的心灵。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图表一:
A.大多数同学愿意了解本地民族文化技艺,但不愿意法定节假日增加中国传统节日。
B.大多数同学愿意深入了解本地民族文化技艺,但只有少数同学愿意积极参加宣传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
C.大部分同学非常愿意积极参加宣传保护传统文化的活动。
【3】请写一条宣传语,号召大家来保护传统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蓝天之下干净得就剩下了黄绿、雪白、黛绿这三种层次。我奇怪这树与草场之间竟没有一丝的过渡,不见丛生的灌木、蓬蒿,连矮一些的小树也没有,冒出草毯的就是如墙如堵的树,而且整齐得像公园里常修建的柏树墙。大自然中向来是以驳杂多彩的色和参差(cān cī cēn cī)不齐的形为其变换之美的。眼前这种异样的整齐美、装饰美,倒使我怀疑不在自然中。这草场不像内蒙古东部那样风吹草低见牛羊,不像西部草场那样时不时露出些沙土石砾。它像什么?像谁家的一个庭院。“庭院深深深几许。”①这样干净,这样整齐,这样养护得一丝不乱,却又这样大得出奇。本来人总是在相似中寻找美。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苏州园林那样的与自然相似的人工园林,获得了奇巧的艺术美。②现在轮到大自然向人工学习,创造了这样一幅天然的装饰画,便有了一种神秘的梦幻美,美得让人分不清真假,分不清是在天上还是人间。
【1】划去文中加点词不正确的读音。
【2】文中草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美”,即异样的________________美、________________美,以及神秘的________________美。
【3】说说“冒出草毯的就是如墙如堵的树”中“冒”字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哪句是写草场的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心灵折旧费(节选)》,完成练习。
心灵折旧费(节选)
董保纲
一天黄昏,夕阳沉沉地挂在天边。一位中年汉子走到大哥的铁皮屋前,汉子放下手中沉甸甸的编织袋,从口袋里摸索出5毛钱,买了一包低档的香烟。汉子抽出一根烟,点上,然后和大哥寒暄起来。汉子说,他刚刚从外地打工回来,他的家距离县城还有二十几里的土路,他很犹豫地提出,能不能从大哥那里借一辆自行车。大哥打量着眼前这位陌生的民工,最后还是把他那辆“除了铃不响,剩下哪儿都响”的“东方红”牌自行车推了出来。当时的大哥刚买了一辆新自行车,但是大哥可不敢轻易地相信别人。汉子很感动,说最晚明天上午就把车还回来,之后就匆匆地骑车走了。当嫂子听说这事后,和大哥大闹了一场,说大哥这回肯定被人骗了,不信等着瞧。
第二天上午,大哥焦急地等候在铁皮屋前,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就是没有那位汉子的身影。嫂子在一旁不断地敲敲打打、冷嘲热讽,大哥由沉默变得烦躁,又由烦躁变得愤怒。
到了中午,太阳放着刺眼的光芒。汉子仍然没有来,大哥终于绝望了。大概中午12点半,那位汉子终于骑着车子出现在大哥面前,连声说着:“对不起,对不起,来晚了。”大哥先是惊喜,但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无名之火从心底升起。他厉声说:“对不起什么!你耽误了我的大事!”汉子很尴尬地站在一旁,手足无措。
忽然,大哥灵机一动说:“这样吧,我不能把自行车白借给你,你得掏点钱,就算是车子的“折旧费”吧。”一直在旁边站着的嫂子,脸上顿时露出了一丝笑容。汉子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搞懵了,他嗫嚅着说:“行……你说……多少钱?”大哥说:“你拿20块钱吧。”汉子没有说话,从口袋里掏出两张10元的纸币,递给大哥:“谢谢你了,俺走了。”说完,汉子头也不回地融入人群之中。
看着汉子已经走远,大哥才转过身,把那20 元钱狠狠地甩给嫂子。然后,大哥准备把车子往里推一下。忽然,大哥愣住了!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崭新的车铃,用手一拨,发出一阵脆响。大哥再仔细一看,车子确实是自己的“东方红”,但是变化的不仅仅是车铃,还有两只崭新的脚蹬子、刚刚上了油的链条以及擦拭一新的车瓦。
大哥一下子明白了。他一把抢过嫂子手中的20元钱,赶紧跑上街头。但是,那个汉子的身影已经无从寻觅。阳光刺痛了他的眼……
如今,大哥自己开办了一家企业,生意红红火火。大哥多次对我说,那20 元钱,是他一生的心灵折旧费。而在大哥的厂子门口,我看到了四个大宇:诚信为本。
【1】文中第1自然段画“ ”部分,属于对人物的( )描写。
A.心理
B.动作
C.神态
D.外貌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大哥当时( )的心情。
A.无奈、悲痛
B.激动、兴奋
C.后悔、自责
D.害羞、矛盾
【3】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那位汉子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来还车,是因为他去修车了。
B.大哥焦急地在铁皮屋前等待,是想拿到汉子的借车“折旧费”
C.嫂子对大哥把自行车借给陌生人这件事情,内心是不赞同的。
D.大哥仔细看汉子还来的车子,愣住了是因为车子焕然一新。
【4】“他一把抢过嫂子手中的20元钱,赶紧跑上街头。”将“抢”换成“拿”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
13、阅读
学与问
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侯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作者举了哪个具体事例?
____
【2】文中举“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的例子是为了证明“____”这一观点。
【3】文中画线的“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原因是:____
【4】读了本文,你觉得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
【5】仿照本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
____
14、课内阅读。
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三个雨点儿。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1】选文以“_____”为线索,写出了“我”的情感变化过程:失望→期待→_______。
【2】选文中画线的句子描写了_______,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雨的时候,路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为什么“我”却放慢了速度?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改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难道不美丽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还有比画眉鸟的叫声更好听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难道地球不可爱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那位黑大哥就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改为双重否定句)
18、把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闰土心里的稀奇事,让我很羡慕。
反问句: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
19、改变句型
1.改反问句。
(1)像张思德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2)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2.改陈述句。
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3.照例子,仿写句子。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的时候, ;
的时候, 。
4.续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5.改双重否定句。
我听说李晓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6.缩句。
(1)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2)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7.扩句。
(1)它被发掘出来了。
(2)他睡熟了。
8.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
20、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各组中的两句话写成一句话。
(1)我们坚持植树造林。 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
(2)晴天雨天。 老人每天来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21、写作。
生活中,我们一天天在长大,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珍惜幸福……请你写一写成长过程中懂得的某一种生活道理。题目自拟,字数4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