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语境写诗句。
老师经常用“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这样劝告人们珍惜时间的诗句来教导我们,使我们明白从小就应该好好学习。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再任选一个关联词语造句。
(1)鲁滨逊______碰到过许多危险,______他一点儿也不畏惧。
(2)在这种情况下,______找到小狐仙,可能______没有多大用处。
造句:_____
3、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永驻(______) 挑肥(______) (______)盘绕 (______)叠嶂
灰心(______) 有气(______) (______)鼻息 (______)花落
风雨(______) 抱头(______) (______)望外 (______)意料
湖水(______) 有所(______) (______)糊糊 (______)北归
令人(______) 严阵(______) (______)不到 (______)六臂
4、古诗文填空。
(1)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______,惟弈秋____________。
(2)在____________的日子里,在___________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3)___________疑无路,___________又一村。(经典诵读·《游山西村》)
(4)春蚕到死_________,蜡炬成灰___________。(经典诵读·《无题》)
(5)今人不见________,今月曾经_________。(经典诵读·《把酒问月》)
5、读拼音,写词语。
biān pào jié rán luò tuó yàn huì qīnɡ fù
( ) ( ) ( ) ( ) ( )
jiě shì jì mò fánɡ yù qīn xí kuài zi
( ) ( ) ( ) ( ) ( )
6、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长 相 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两首诗词都写到“枫叶”,两者借助这一意象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为什么?请简要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李煜《长相思》的下片“菊花开,菊花残”两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鉴赏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杜牧。
【2】下列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读这首诗,我们既能感受到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能感受到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B.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江南特有的美景。
C.“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句中,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D.“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南朝是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陈,宋、齐、梁四个政权。
8、课外阅读。
苍松怪石图题诗
[清]李方膺
君①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②高且坚,
迥③干春风碧云里。
(注释)①君:你。 ②阙:宫殿。 ③迥:远。
【1】这首诗画“ ”的句子采用了_____的写作手法,突出了_____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
【2】这首诗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一个极好的生存背景,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苍、怪”。
B.诗歌中怪石耸立,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
C.诗歌中苍松挺劲,象征诗人刚正不阿的气概。
D.这首诗歌中的苍松和怪石之间没有相互衬托的关系。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画出带给读者无限希望的诗句。这两句诗颇有“ ”之意。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农家过年
①中国人过年,农村和城市大有不同,尤其是农村,过年别有一番韵味。
②每年一进腊月,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腊月初八,要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三,要吃祭灶饼,用麻糖粘住灶王爷的嘴,送灶王爷上天,“上天言好事,入地降吉祥”。接下来就是杀牛宰羊,置办年货,买新衣,购新帽,备齐“葱、蒜、姜、箔、香”。全家人屋里屋外大扫除,扫掉一年的晦气。剃头要赶在二十七,“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贴对联是很讲究的,“二十八,贴年画”,大门、二门、屋门贴什么,墙上、树上贴什么,都是按规矩进行的。年前几天,人们忙着做各种各样的食品,先是蒸,蒸糖包、豆包、菜包、枣花馍,蒸出龙、凤、谷仓、麦堆等花样;次是炸,炸油条、炸丸子,炸“假玉”:有红薯做的,有小米饭做的,有粉条做的,有豆子做的;后是包,主要是包饺子,饺子的花样很多,有素的,有肉的,有包硬币的,还有包糖的,吃到硬币的人是最有福气的。
③经过这一番忙碌,终于到了除夕之夜,就是大年三十。一家人闲下来,围着火盆坐在一起,开始熬年夜。从家事年景到天下大事,拉家常话人生,直熬到小孩子犯困打盹。第二天鸡叫头遍就响起了鞭炮声。大人们早早打开大门,叫做“开门进宝”。各家父母再三嘱咐小孩子不能乱问,不能多说话,免得说出不吉利的话,这增添了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早晨要先做好供品,端到列祖列宗面前,小孩子跟着大人一起跪下磕头。还要供奉天地全神,祈保一年到头全家平安。
④大年初一,主要是向长辈拜年,除了自己的父母、祖父母之外,还有家族的近支远门,三爷家、四奶家、五叔家等等,小孩子们高兴的是可以得到压岁钱。刚过门的新媳妇要按照亲疏远近去认门,当然也免不了户户请吃,直吃得新娘子笑口难合。
⑤初二到初四,是走亲威的时间。闺女回娘家,外甥看舅舅,三乡五里,路上行人如织,穿梭往来。春节的身影还没走远,元宵节又飘着雪花赶到了。漫天飞舞的洁白雪花,伴着红艳的灯笼,红艳的对联,再加上儿童们花花绿绿的衣服,融合成一幅“农家喜庆图”。乡民们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跑旱船,游村串乡的小货郎叫卖着“吹糖人”“琉璃响”“猴上树”等,新年过后的一个大正月就这样踏着欢乐匆忙的脚步走去了,人们祈盼来年会更好。
【1】这篇短文是按照_______顺序写农家过年的习俗的。请梳理文章,完成导图。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2】选文中详写了_______和_________这两天农家过年的情形,其他内容均为略写。这样详略安排的好处是____________。
【3】文中提到了很多过年的习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呢?请说一说你的理由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第一次到苏州
①关于心灵之乡何处,常常不敢肯定,只记得一见苏州,便宛如旧识。
②第一次到苏州,是随了父亲一道。本来以为读大学了,应该可以自己独自出这趟远门,可是终于遂了母亲的执着。父亲因为几十年前在苏州读的师范,也隐隐地有故地重游的心事,就一起上了路。
③到学校的当天我就出了一个洋相。傍晚带父亲刚踏进人声鼎沸的餐厅,我就在刚拖过的地板上重重地滑了一跤,手中的饭盒摔得老远。我连忙爬起来也不敢看看四周,只是默默地洗净了双手和碗筷,就又去打了饭和父亲一起吃起来。饭是我爱吃的米饭,菜则是一律的糖醋口味(这样的伙食我一吃就是四年)。吃饭的时候我一直低着头,偶尔抬眼看看对面静静地坐着吃饭的父亲,却是居家一样的坦然。我知道这是父亲曾经待过的苏州,又是他的儿子将要生活多年的苏州,一定是很有感触的吧!从接到来自苏州的大学录取通知,父亲竟然从来没有和我谈起过这个他一度相当熟悉的城市。这始终让我感到非常疑惑,难道父亲的记忆中,对苏州竟是没有一点儿印象了吗?
④第二天正式报到,结束后我就陪父亲往教学楼那个方向散步。从宿舍到教学楼大概有三四百米的路程,中间还有很大一片沟壑起伏的农田。巧的是靠近路边,有一个长满杂草浮萍和寥寥几株莲藕的水塘。水塘看来很少有人清理,水是那种看起来很脏的深绿,酷热中发出浓浓的臭味。那天我们路过的时候,正好有一个黝黑精瘦的中年男人,裤腿卷得老高,从池塘里担了深挖出的泥淤,赤着脚往旁边的田里去。那是真正最好的绿肥。在九月的阳光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男人额头上的褶皱和慢慢滚落的汗珠。父亲说:“苏州人这么富,到底还是苦出来的。”
⑤我知道父亲的意思。这个素不相识的农人和我家乡的爷爷辈叔叔辈一样辛劳而充实。他们将自己的大滴汗珠凝成一个个丰年,在朴实而知足的心底珍藏。这块土地的富庶与繁荣,从来就不曾少了这些史册之外的人们。我的心似乎是重重跳了一下:不看文人看农人的苏州,也正如我的家乡一样亲切友善。
⑥很快我就将这里当作了真正的家乡。原来,我与苏州,竟然是这样一见如故的。
【1】用波浪线画出前后照应的句子。
【2】对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表露自己的疑惑,进而引出下文,使自己的疑惑得到解答。
B.因为已经过了很多年,所以父亲对苏州已经淡忘了。
C.从结构上看此句是过渡句,承上启下。从内容上看,父亲绝非对苏州没有印象。
【3】体现父亲对苏州有所感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中对素不相识的农人的描写,展现了农人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从而揭示了苏州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
【5】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我的“出洋相”与父亲吃饭的表现形成对比,反衬了父亲的坦然。(______)
(2)我吃苦耐劳的品质与苏州精神相照应,揭示了与苏州一见如故的深层原因。(______)
【6】结合选文说说父亲对我的希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感恩
一直以来,“感恩”在我心中是感谢恩人的概念,“恩人”就是对自己有大恩大德的人。而在美国的一次偶遇却让我悟出了“感恩”的另一层意思。
那是在洛杉矶的一家旅馆。早晨,我在餐厅就餐时,发现有三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写着什么。在就餐的时间、就餐的地方,这三个孩子却没做与吃饭有关的事。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试探着走了过去。得到这些孩子的应允,我坐在了他们旁边。
尽管我是个外国人,可他们还是跟我落落大方地攀谈起来。三个孩子中那个戴眼镜的男孩是哥哥,十二三岁。他的妹妹八九岁,而小弟弟才五六岁。从谈话中我了解到,他们正在搬家,新房还未安顿好,因此他们和母亲暂时住在这家旅馆里。
当我问到他们在做什么时,哥哥回答说正在写感谢信。他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让我疑惑不解:三个小孩一大早起来写感谢信,这是为什么?我愣了一阵后追问道:“写给谁的?”“给妈妈。”我心中的疑团一个未解一个又生。“为什么?”我又问道。“我们每天都写,这是我们每日必做的功课。”孩子们回答道。哪有每天都写感谢信的?真是不可思议!
我凑过去看了一眼他们每人手下的那沓纸,哥哥在纸上写了八九行字,妹妹写了五六行,小弟弟只写了两三行。再仔细看其中的内容,上面写着“草丛里的野花开得好漂亮呀”,“昨天吃的比萨饼真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老师夸我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之类的简单语句。我心头一震,原来这就是他们写的感谢信呀!它不是专门感谢妈妈给了他们什么好吃的,帮了什么忙,而是把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啊,我终于明白了:感恩不只是感谢父母的关爱,不只是感谢大恩大德,还应该对天天享受到的一点一滴的美好事物心存感激,并体现在行动中啊!
【1】解释下面的词语。
(1)大恩大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落落大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个黑人孩子写感谢信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美国的一次偶遇却让我悟出了‘感恩’的另一层意思”,这另一层意思是什么?在文中找出答案,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我”的心理变化是:
( )→( )→( )→( )。
【5】生活中我们应该“感恩”的太多太多。读完短文,你想对哪些人表达感恩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________
李逵归心似箭,迈开脚步,大步走去。走着走着,只见前面闪出一片松林,烟笼雾锁,十分险恶。李逵是个胆大粗豪之人,根本不觉害怕,直走进去。突然,一个大汉从树上跳下,暴喝一声:“黑旋风李逵在此!识相的留下买路钱,免得伤了性命!”
李逵一惊,寻思此处如何又有一个黑旋风?定睛一看,见那人面黑如炭,如烟熏火燎一般,手持两柄大斧,倒也威风凛凛。李逵大怒,心想天下或有同名同姓之人,岂有绰号、兵刃都相同的?眼见得是冒俺之名,坏俺的名声了。他心头火发,怒喝一声:“何处小贼,敢冒俺的大名,在此剪径!”挺着手中朴刀直冲过去。李逵原想这家伙既敢单独劫道,必然有些武艺,谁想刚一交手,那汉便手忙脚乱,撑持不住。转身欲逃之时,被李逵腿上一刀,砍翻在地,李逵一脚踏住,大声喝问:“你这毛贼可认得老爷?俺便是江湖上黑旋风李逵!你敢辱没老爷的名字。俺今要为此地除害!”说罢举刀便砍。
那汉连连求饶:“好汉饶命,若杀我一人便是杀我两人。”
李逵听他说的蹊跷,便住了手,问:“你快实说,是怎么回事?”
这汉子贼眼看了看李逵,便花言巧语哄骗说:“小人名叫李鬼,只因家境贫寒,上有九十几岁的老母,无力赡养,没办法才脸涂黑墨,出来干这短命的营生。因黑旋风在江湖上名头厉害,神鬼皆怕,人百无一能,想借老爷的名号吓人,得些财物,孝养老母,实不曾杀害一人。如今老爷要是杀了小人,家中老母定然饿死。”
这李鬼一席话,连拍带哄,说得杀人不眨眼的李逵既舒服又心酸,肚里寻思,听此人之言,倒是一个孝顺的人。我只因娘在家受苦,才特地回乡来接母亲到山寨享福,岂可又杀孝母之人?若杀了他,恐天地也不佑我。想到这里,顿生恻隐之心。
“俺看你是一个孝子,今天饶你性命。我再给你十两纹银,速去改做别样营生,赚钱赡养老母,再不可如此伤天害理,败坏俺的名声。”
【1】请你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何处小贼,敢冒俺的大名,在此剪径!”这句话中“剪径”的意思是_______。
【3】请你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2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李逵的______描写,从李逵的表现中我想到了一个歇后语:__________。
【5】你认为短文中的李逵不是一个怎样的人?( )
A.他虽然说话粗鲁,不孝心。 B.他爱憎分明。
C.他武艺高强,威震乡里。 D.他心地善良,容易上当受骗。
13、课外阅读练习。
我的老师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蔡芸芝老师。
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嘴角右边有榆钱大小的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
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朋友的家里。在她的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啰!”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吗?”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1】文中标“﹏﹏﹏”的句子用了3个感叹号,这3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
【2】本文作者是著名作家魏巍先生。文中的蔡老师做的哪件事对作者起了“插柳”的作用?
_____
【3】作者为什么对蔡老师这么热爱和念念不忘?请有理有据地写出来。
_____
14、阅读《海盗生活》,回答问题。
(1)汤姆在确定当海盗之前还计划做什么?为什么他最后选定当海盗?
(2)这一章节写人物是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3)作品通过哪些景物表写表达孩子们的欢乐?
15、江南风景如画,怎比得上我的家乡美丽?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难道英语不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照样子,写句子。
例: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一个小孩说,他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1)冯至说:“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玛琪说:“我可不想让一个陌生人到我家来教我功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们家。”他指了一下,可并没有抬起头,因为他正在全神贯注地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人民不会忘记为祖国捐躯的英雄。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句式变换。
(1)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变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魔术变变变。(按要求变句子)(6分)
⑴缩句: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
⑵改成夸张句:这里真安静啊!
⑶改为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21、习作芳草地。
熊顿直面肿瘤的勇气让我们震惊,在我们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与挫折,你是怎样处理和面对的?选择一两个事例,说说你的感受。题目自拟,4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