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联系课文内容,朗读下面句子的情感应该是( )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A. 祈盼 B. 悲痛 C. 憎恨 D. 欣喜
2、应该用什么感情来朗读这一幅幅美丽的乡村风景图?( )
A.喜爱 B.深情 C.愤怒
3、将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清水倒映出了天、云、山、瀑,这是一幅大自然在水面作出的画。
①瀑布流下的水形成一个不大的潭。②潭水清澈透明,潭底的每一块碎石都历历在目。③阳光又给这幅美妙绝伦的画镶上金色的画框。④大自然真是个能工巧匠。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之后
4、“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这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5、“月夜,站在家乡的小溪旁,看着那清清的溪水映着___的夜空,令人心旷神怡。”句中应填的词语为( )
A.清纯
B.清澈
C.清廉
D.清朗
6、下面哪一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最恰当( )
A.小林同学虚心学习,每到课间,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B.做学问是一项艰苦的劳作,应踏踏实实,不能舍近求远。
C.祖国的面貌日新月异,呈现出一幅妙手回春的景象。
D.运用信息技术,我们能轻而易举地在网略上阅读大量文学作品。
7、下面诗句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B.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C.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D.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毛主席专门为刘胡兰题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端午节那天要看____________,吃______________。
(3)聪慧的________________邀请七姐妹,演藏戏集资修桥,他是藏族铁木匠的祖师。
(4)关于天气变化的谚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学期我们学到的寓言故事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大的“书”》这篇课文中的“书”指的是_____________。
(7)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
(8)明朝诗人钱鹤滩的《明日歌》中写道:“______________,万事成蹉跎。”其中的“蹉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9、 咏水仙
(英)华兹华斯
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
高高地飘游在山谷之上;
突然我看见一大片鲜花,
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
它们开在湖畔,开在树下,
它们随风嬉舞,随风波荡。
它们密集如银河的星星,
像群星在闪烁一片晶莹,
它们沿着海湾向前伸展,
通往远方仿佛无穷无尽,
一眼看去就有千朵万朵,
万花摇首舞得多么高兴。
粼粼湖波也在近旁欢跳,
却不如这水仙舞得轻俏;
诗人遇见这快乐的旅伴,
又怎能不感到欣喜雀跃;
我久久凝视——却未领悟
这景象所给我的精神至宝。
后来多少次我郁郁独卧,
感到百无聊赖心灵空漠;
这景象便在脑海中闪现,
多少次安慰过我的寂寞;
我的心又随水仙跳起舞来,
我的心又重新充满了欢乐。
【1】照样子,写一写。
无穷无尽(ABAC 式):_________、________。
粼粼湖波(AABC 式):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此外文中还运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
【3】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4】第一、二节通过诗人对水仙的描写,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
【5】请谈一谈你读了这首诗的感受吧。
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①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打开,光线和空气都有了。
②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里似的。
③于是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
④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啊!”跟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⑤……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1】乡下人为什么会在屋顶上开一个天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阵雨天,我们能从这小小的天窗看到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蜻蜓被誉为昆虫里的“飞行之王”。
在(烦闷 闷热)的夏季里,暴雨将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出于飞机之上。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发挥 挥动)30-50次,作长“8”次运动,就这一手,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都望尘莫及。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可以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也能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唐诗中“蜻蜓飞上玉搔头”,生动地描写了这种“特技”表演。
蜻蜓飞得这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 细微)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压相适应。蜻蜓这种“自动驾驶仪”比现代飞机灵巧得多。人们从仿生学的角度不断研究昆虫的飞行与构造机能的特点,“移植”到飞机设计上加以应用。例如在空气动力学中有一种“颤振”现象,如飞机机羽不能消除“颤振”,快速飞行时就会使机羽折断,招致机毁人亡。蜻蜓则是消除颤振的“先驱者”。它的翅端前缘有一块色深加厚的部分,叫翅痣。这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不致折损的关键,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羽上设计了加厚部分,于是战胜了颤振,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
【1】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打上“√”。
【2】“缘”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望尘莫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影无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蜻蜓能做哪些“特技表演”?用“___”画出相关语句。
【5】蜻蜓能做那些“特技表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
【6】“它能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读句子,注意加点的字,请你也用一组连续的动作写一写“小男孩打羽毛球”这种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蜻蜓这种‘自动驾驶仪’比现代飞机灵巧得多。”句子运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了蜻蜓非常灵巧,请你也运用作比较的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黑板上的解剖图
自上卫生课的第一天开始,黑板上就画有人体解剖图,表明身体骨骼肌肉的名称和部位。整个学期那幅图解都留在那里,不过老师从没有提起它。最近一次测验时,我们一进教室,就看见黑板擦得干干净净的,上面只写了一道试题:“列举人体主要骨骼的名称和部位。”
全班同学提出抗议:“我们从没学过这个。”
“这不是理由,”老师说,“那些知识已经写在黑板上好几个月了。”我们勉强回答了一些以后,老师便把试卷收集起来,撕得粉碎。“永远记住,”他告诫我们,“教育不只是学人家告诉你的东西。
【1】选词填空。
①一幅 一副
对面的墙上挂着_____有些苍白的画,画中的人板着_____令人有些惶恐的脸。
②不止 不只
a、这条路我_____走过一次呀!我心想。我有些害怕了。
b、河水_____可供灌溉,且可用来发电。
【2】老师第一天在黑板上画人体解剖图的用意是:_____。
【3】从这篇文章中你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种一片太阳花(片段)
看得多了,才注意到,作为单独的一朵太阳花,其生命却极为短促,朝开夕谢,只有一日。因为开花的时光这么短,这机会就显得格外宝贵。每天,都有一批成熟了的花蕾在等待开放。日出前,它包裹得严严紧紧,看不出一点要开的意思,可是一见阳光,就即刻开放。花瓣像从熟睡中苏醒过来了似的徐徐地向外伸张,开大了,开圆了……这样一个开花的全过程,可以在人的注视之下,迅速完成。此后,它便贪婪地享受阳光,尽情地开去。待到夕阳沉落时,花瓣儿重新收缩起来,这朵花便不再开放。第二天,迎接朝阳的将完全是另一批新的、成熟了的花蕾。
【1】太阳花的生命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 ”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花虽然朝开夕谢,但为什么仍然“朵朵都是那么精神充沛,不余遗力”?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
A.因为太阳花在向别人炫耀自己的美丽。 (_____________)
B.因为花开时间短暂,所以开花的机会显得十分宝贵。 (_____________)
C.因为太阳花珍惜生命的每一刻,尽情享受生命的快乐,充分展示生命的力量。(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蚂蚁
生物学家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对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了认识。
蚂蚁经常到离巢穴很远的地方去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回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它们同心协力地把食物拖回巢去。
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给同伴的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那对触角。它们用触角互相撞碰来传递信号。( )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触角( )摆动得特别(猛烈 热烈)。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景物(辨别 分析)。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一个圆筒围住一群在归途中的蚂蚁,只让它们看见天空。蚂蚁仍能准确地认清前进的方向。如果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蚂蚁就会四散乱跑起来。蚂蚁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回来时,( )它们闻到这种气味( )能确定路线。如果用手指在蚂蚁爬过的路上画一条横线,或者用樟脑等有怪味的东西将蚂蚁要走的路画断,蚂蚁就迷路了。
研究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价值吗?有。认识蚂蚁的生活习性,对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提供一些可贵的科学资料。
(1)用“/”将文中( )内不合适的词画掉。(2分)
(2)在文中的(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2分)
(3)这篇短文是按 顺序写的。(请写上序号)(2分)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4)第三自然段用了 修辞手法。(2分)
(5)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内容是否正确,对的在( )里打“√”。(2分)
①如果把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蚁群就会四散乱跑起来。( )
②蚂蚁传递消息靠声音。( )
③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 )
(6)读了这篇有趣的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2分)
(7)大自然是十分神奇的,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趣事呢?请介绍一下 (3分)
15、我会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完全自主创新的伟大工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只小苍蝇展开翅膀在飞舞。(把句子写具体)
一只小苍蝇展开________的翅膀在快乐地________。
(3)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
①句中___________一词形容非常高兴,表示高兴的成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②科学家们高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这句话中一个______字用得很好,让人感受到嫩笋的迅速长势和春季勃勃的生机。如果让你把这句话当作一幅图来看,应该取名为_______图。
(5)“啊,河流醒来了!”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的手法,语气词“啊”表达了作者________。
16、我能找出下面病句的病因并修改。(病因填序号)
A.语序不当 B.搭配不当 C.成分残缺 D.句式杂糅
E.指代不清 F.不合逻辑 G.重复啰唆 H.用词不当
(1)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________
(2)桃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又红又大的桃子。 ________
(3)他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________
(4)我们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________
(5)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________
17、下面这段话中,把有语病的句子抄下来,并用修改符号修改。
夏天的夜晚,景色十分谜人。带我到人民公园散步。我们一边走着,一边谈着。晚风习习,湖面宁静得像一面大镜子。镜中倒映着岸边的亭子和垂柳,圆月洒下银色的光芒。人民公园多么漂亮、多么美观啊!
18、修改下面一段话。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中华美食文化一部纪录片。不少人都在每晚10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享受“夜宴”。烹饪师的加工制作,使观众看到诱人的画面和声音。本片的魅力在于它将“饮食文化”这个洪大的主题,浓缩在短短的几集纪录片里。不少观众表示,纪录片引发了他们食欲和思乡情感的双重共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风景线。
请选取一处你最喜欢的地方,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一篇习作,并把它最有特点的地方写出来。要用上合适的过渡句和修辞手法。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