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哪一项属于无纺布的生产方法?( )
A.黏合法
B.混合法
C.缝合法
2、下面词语中的“疏”和诗句“篱落疏疏一径深”中“疏”的意思相同的是( )
A.疏导交通
B.志大才疏
C.古书注疏
D.疏密不均
3、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解闷( )
A.心情不舒畅;心烦 B.密闭;不透气
【2】趁其不备( )
A.富有 B.利用(时间、机会) C.追逐;赶
【3】温柔可亲( )
A.柔和 B.软 C.使变软
【4】无忧无虑( )
A.思考 B.担忧;发愁
4、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是( )
A.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似的。
B.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C.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
D.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5、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灿烂 丰硕 规距
B.柔嫩 芦花 凌晨
C.戒指 佣挤 石笋
D.充许 踪迹 窟窿
6、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调兵遣将
B.依山傍水
C.九天揽月
D.一声不坑
7、(本题2分)下面四类人分别可以用哪个三字俗语表示 。
①表弟不小心把杯子打破了,妈妈却以为是我干的,狠狠地批评了我。
②妹妹做事情不知道自己拿注意,别人说什么她都说“好”。
③我的同桌性格温顺,说话轻声细语的。
④爷爷话不多,一个人包揽了家里所有的活儿。
A.小绵羊 替罪羊 哈巴狗 老黄牛 B.替罪羊 应声虫 小绵羊 老黄牛
C.替罪羊 小绵羊 哈巴狗 老黄牛 D.小绵羊 哈巴狗 应声虫 老黄牛
8、读拼音,写汉字。
niǎn(_____)走 qì(_____)墙 tiǎn(_____)食
shòu(_____)小 jiè shào(____)
tàng(_____)嘴 kuí(_____)花 规ju(_____)
chāi(_____)开 chéng chǔ(_____)
9、课内阅读。
清平乐·村居
[ 宋 ] 辛弃疾
茅檐低小,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补充诗句。
【2】“溪头卧剥莲蓬”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说说其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理解“最喜小儿无赖”一句中的“无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人在词中勾勒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棵树一座楼
①去香港旅游,有一座大楼不可不看,那是太古大厦;有一棵大树不可不看,那是一棵百年老榕树。楼和树相依相伴,好像长在了一起。
②为了盖一座大厦,砍伐或者移走几棵树,这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情。可在香港,在香港的繁华热闹之地,香港人所做的却不是使树让楼,而是让树和楼尽可能地和平共处。
③为了繁荣,楼是要建的;为了保护一棵树,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为了确保老榕树在施工中安然无恙,建设者拿出了一个又一个方案,然后双方再商议出最佳的施工方案。在修建大厦之前,光为护树一项就花了近2390万元港币!
④太古大厦在大榕树下慢慢加高,一朵绿云般的树冠仿佛是一台巨大的空调器,源源不断地给出力流汗的大厦建设者送来凉气。大厦竣工后,成为多余的大树保护设施才清除。人们从楼底乘电梯或滚动扶梯到大厦顶顶层,走出后门,一棵枝繁叶茂的百年老榕树便突然间映入眼帘,让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1】题目中的“树”指的是 ,“楼”指的是 。第①②段有两个最能表现它们之间关系的四字词语是 、 。
【2】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本段前面哪句相照应?用“ ”画下来。
【3】用“﹏﹏”画出第④段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树冠比作 和 ,因为它能为建设者送来凉气。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课文回答问题。
“琳达,”爸爸坐到我身边,平静地说,“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
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
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原来,他和妈妈早已决定死后捐赠器官了。
回答问题:
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莫过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认为自己的死怎样才是有意义的?
3.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想法?
12、阅读《登泰山 观日出》,完成小题。
登泰山 观日出
泰山是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今年春节期间,我有幸登上泰山观看日出。
凌晨2时半,我开始登山。起头的路不算陡,我走得很快。一路上很寂静,除了夜风偶尔带来的松涛声之外,什么声音也没有。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就有多高的感觉。
到了中天门,刚4点半,天还是黑黑的,我怕耽误看日出,不敢停留,仍继续往前走。
到达对松亭时,天已微明。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四周竟是一片云海。
7点10分,我终于到达了日观峰。
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东眺望着无际的群山,只见山峰之间白雾茫茫。大约过了七八分钟,东方天际出现了鱼肚白,是那么柔和,又是那么光洁。它不断地扩大,仿佛要淹没群山似的,它的底部则微露着淡红色,四周的云也发白了……
我目不转晴地望着这一切。一会儿,那淡红色加深了,范围越来越大,把邻近的云也照得发亮。这时,东方的天空发红了,重重叠叠的峰峦的最东端,红得最浓、最艳,好像燃烧着的大火正在蔓延扩大。就在这一刹那间,那红绸帷幕似的天边拉开了一角,出现了太阳的一条弧形的边,并且努力地上升着,变成一个半圆形,放着强烈的光,把周围的红绸帷幕撕得粉碎。我的眼睛被这强光刺激着,微微感到疼痛,可我仍然盯住它,就像怕它跑掉似的。那半圆形不断上升,越来越圆,像一个火球在天边跳动着,最后终于挣脱了地面。
“啊!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
目不转睛:________________
情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
【2】依据题目,可看出文章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
【3】文章按时间和地点变化的顺序介绍了作者在登泰山时的所见所感,从文中找出表示对间和地点变化的词语。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章中找出一处能表现泰山特点的句子,用“﹏﹏﹏”画出来,并写一写自己的阅读感受。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抓住了太阳升起时的_____变化:弧形的边→_____→____
13、阅读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片段,完成练习。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片段中的“假说”是指( )
A.恐龙和鸟类骨骼结构相似
B.恐龙长有羽毛
C.鸟类起源于恐龙
【2】片段是怎样介绍研究过程的,填一填。
【3】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写在片段右边空白处。
我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解决方法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庄重的乞讨
①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
②那天,我乘20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凝重。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下岗的,有个儿子,刚进大学。现在生活发生点困难。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是自学的。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口琴。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屏息细听。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头称好。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瓶,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挪动脚步。当不断地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瓶里扔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清亮的声音,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意。走完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和《采茶调》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已。他的吹奏已达到大师级的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电车将要进入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又有人不时地朝他的小罐头瓶里掷下了硬币。一对年轻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儿子,让他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位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
③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终沉浸在一种安详肃穆的气氛之中。
④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挫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庄重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作为一个健康人,我有什么比不上他?
⑤我快步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阔得多了。
【1】在第②自然段中的□加上标点。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一句中的“居然”的意思是______,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______,“这一切”是指______。
【3】请简要概括第②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文章,你觉得文中的乞讨者是个怎样的人?请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提供的语句组成四句谚语,然后写一句你平时积累的谚语(8分+2分)
风雨不久到 冬雾雪 鸡迟宿 晒谷不用翻 春雾风 天上鱼鳞斑
晚霞行千里 鸭欢叫 秋雾阴 朝霞不出门 夏雾雨
(1) (2)
(3) (4)
课外:
16、修改下列病句。
1.李玲和小倩建立了深刻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课铃声一响,校园立即渐渐地热闹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只要你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这段话在文中是很极其重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节体育课上我们踢了足球和羽毛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天下雨决定了我们能不能去郊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这段话,请修改好的句子写在向下面的横线上。
一天晚上。方方和亮亮迫不急待地打开电视机看小品和音乐。演员的精致表演,使他俩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他对他说这个节目演的正好!”亮亮听了,点头表示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的外形、脾气、生活习性等,再抓住它的特点写下来。
要求:题目自拟,表达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字数不少于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