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多音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概率 效率 率领 B.挣扎 挣钱 挣脱
C.划船 划过 划算 D.奔跑 奔月 逃奔
2、“元宵节,客家民间艺人用他们 的技艺制作了各式各样的花灯。”句中横线上应选填的词是( )。
A. 精致 B. 精美 C. 精确 D. 精湛
3、布鲁诺最后的结局怎样?( )
A. 在旅馆和我们失散了 B. 回到了父母那里,过着幸福的生活
C. 他的父母不肯要他 D. 姥姥把她还给了他的父母
4、下面作品和作者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窗》——矛盾
B.《“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
C.《海上日出》——老舍
D.《绿》——艾青
5、理解诗意,选出下列划线字含义。
【1】回乡偶书( )
A. 偶尔写下来的。
B. 有所感触,随意写下来。
【2】乡音无改鬓毛衰 ( )
A. 衰老 B. 衰弱 C. 衰败 D. 疏落
【3】少小离家老大回( )
A. 排行第一 B. 年纪大
6、下列选项中真正表达作者不喜欢该动物的一项是( )
A.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B.那条蜈蚣甚是吓人,密密麻麻的脚已足够让人恐惧,再加上它的毒性,更是让人不寒而栗。
C.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
7、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成绩 拙地 一丝不局 B.慈爱 附近 大声叫嚣
C.牌气 敏捷 供养不周 D.窥视 忧虚 局促不安
8、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屏 _______( )_______( )
看 _______( )_______( )
折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恶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9、课内阅读。
清平乐·村居
[ 宋 ] 辛弃疾
茅檐低小,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补充诗句。
【2】“溪头卧剥莲蓬”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说说其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理解“最喜小儿无赖”一句中的“无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人在词中勾勒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文语段,完成下面练习。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级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思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绿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基涂上了点睛之笔。
【1】科学家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的依据是___。
【2】文中的“假说”指的是_____。称之为“假说”的理由是______。
【3】文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
【4】文中提到的在我国辽宁西部的发现,其价值是_____。
【5】读了这段话,你的收获有:______。
11、课文精彩回放。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有些科学家认为,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他们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1】第一种恐龙出现在什么时候?长什么样?就像我们现在的哪种动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数千万年的繁衍,它的后代演变成形体各异的庞大家族,这个家族里有怎样的成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边的所有恐龙都变成鸟类吗?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写猎食性恐龙的变化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句话中“可能”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字字皆辛苦
唐朝的李绅,自幼丧父,家境贫困。母亲为了把他教育成人,就亲自教他读书作文。李绅天资聪明,又十分好学,因此,15岁的时候就能写出挺不错的诗来。
为了读书,李绅寄居在一个环境幽静的寺庙里,李绅常常独自坐在庙前的石阶上,面对满山的苍松翠竹诵读古诗,或者用树枝作笔,在地上练习写诗,写了改,改了写。后来,因为他在佛经没有字的纸页上写诗,被和尚赶出了庙门。李绅离开了寺庙,无处可归,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他风餐露宿,有时在山下的竹林里露宿,有时在湖边的渔船上过夜。低矮的土地庙,露天的破牛棚,都曾经当过他的住所。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从来也没有停止过读诗和写诗。
李绅的写作态度很认真。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其中《悯农》诗就是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才写成的。李绅从小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亲眼看到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锄草,很辛苦,于是他决心写一首诗,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他苦苦思索了三四天,经过十几次修改,才写成了《悯农》诗。他写《悯农》诗时,正值酷暑盛夏,天气闷热,蚊蝇叮人。人们都摇扇乘凉,惟有李绅坐在蒸笼似的小屋里埋头写作。他脸上、身上满是汗水,衣衬全湿透了,两只细瘦的胳膊被蚊子叮了一个又一个疙瘩。然而,他把这一切全置之度外。想啊,改啊,改啊,想啊,《悯农》诗终于写成了。其中一首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很快就流传开了。人们在赞美这首诗的同时,对李绅刻苦认真的写作态度更是赞叹不已,说他写的诗“字字皆辛苦”。
【1】填空。
(1)为了读书,李绅先是寄居在____________,后来他漂泊流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当过他的住所,从中可以看出李绅________________ 。
(2)李绅写《悯农》诗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写《悯农》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中可以看出李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这句话表现出李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含有下列意思的成语写下来。
(1)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
(2)比喻经受多次的艰苦斗争的锻炼、考验。也指写作的反复琢磨。( )
【3】读了李绅写诗这篇文章,你想到了写什么?
13、课外阅读。
小兵张嘎(节选)
“家里有,里头请吧!”小嘠子闪开身子,给他们让路。这时,他已发现那个“太君”腰里挎着个皮盒子,一支手枪翘在外面。一刹间,他那馋虫儿似的小舌头,一连在嘴角上逗了好几逗。
“太君”一面咕噜着,“咔咔”地上了台阶,跨进屋去。小嘎子一面靠向风门子,一面也拿着日本腔指引说:“太君,西间屋干净,那里歇歇地干活!”。
“太君”后头那个鬼子,见两屋的门帘都吊着,以为正用得着他的勇敢,挺起三八式,抢在前头,去挑西间的帘子。帘子一起,但听“嚓嚓”两声,鲜血一冒,大翻身栽倒回来,鬼子官哇哇一叫,回头就跑。说时迟,那时快,小嘎子见他要跑,急甩手“咣当”把风门一关,鬼子才窜出半截,咔地夹住了后腿,一个嘴啃地,栽在台阶上。接着,从屋里飞出一个战士,啪的就是一枪,那鬼子肚皮贴地,两头翘了一翘,骨碌碌滚下台阶去了,刚拔出的手枪,摔出去一丈多远。
就是老鹰抓小鸡也没有这般快疾,小嘎子飞过去只一抄,就把“王八盒子”抢在手里了。啊!你瞧他的心是怎样在飞腾吧,什么过年放炮,什么赶会逛灯,谁能比得上他此刻的快乐啊!连那“劈劈啪啪”已经展开的战斗,他几乎都顾不上细看了。
【1】这个故事真有趣,读读下面的句子,在你认为说法正确的句子后面打“√”,错误的句子后面打“×”。
(1)“太君”在文中指日本鬼子,而不是指天上的神仙太上老君。____
(2)“他那馋虫儿似的小舌头,一连在嘴角上逗了好几逗”指小嘎子想吃糖。____
(3)“西间屋干净”,并不是真的,这里写出了小嘎子的机智,好引鬼子上当。____
【2】请给这篇短文选一个合适的题目( )
A.杨家府请君入瓮,挑帘战
B.韩家大院单刀赴会,扰乱敌营
C.初生牛犊不怕虎,假枪挟真枪
【3】读节选内容的画横线部分,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节选内容,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嘎子?在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后面打上“√”
A.爱枪如命( ) B.机智勇敢( )
C.临危不惧( ) D.灵活善变( )
14、课内阅读
海上日出(节选)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ー步,慢慢地努カ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1】找出文中描写日出时太阳的形状、色彩、动作和亮光的词语。
①描写形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色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描写亮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描写动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深红的圆东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3】本段是按_____________顺序记叙的,具体描写了______________的过程。
【4】你看过日出吗?请用一两句话写写你看到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练习。
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仿写带冒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仿写作比较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仿写描写颜色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仿写连续动作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听了王老师的一席话,对我启发教育很大。(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我把语文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经常奖励我们要为国家的富强刻苦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和一个病句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很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但是挺着脖儿,表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蹄叫,顶尖锐,顶凄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中国最早的诗歌来自于两千多年的前《论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你的家乡一定很美,一定有许多优美的地方。请你当一次小导游,把你最喜欢的一处景色介绍给大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