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娴熟 湿漉漉 纷至踏来 心旌摇荡
B.堕落 茂腾腾 目眩神迷 招摇撞骗
C.浮燥 尾椎骨 川流不息 轻歌曼舞
D.抛锚 草坝子 舐犊之情 振耳欲聋
2、选择排序最合理的一项( )
①这时的丽江已经是一座很大的城了。
②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不同的语言。
③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④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⑤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
⑥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
A.⑤③④②⑥① B.①②⑥③⑤④ C.②⑥③④⑤① D.①⑤③④②⑥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梦想与奋斗__________。年轻人最不该在能奋斗的时候选择安逸。以奋斗筑梦圆梦,用脚步__________的青春,定会____________出灿烂的光华。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A.一脉相承 丈量 闪耀
B.相辅相成 衡量 闪耀
C.相辅相成 丈量 绽放
D.一脉相承 衡量 绽放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次“羊城小书虫”阅读比赛,题量多、难度大、范围广,令参赛者叹为观止。
B.有的人对自己的利益总是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不闻不问,漫不经心。
C.这本书面前情节紧凑,悬念迭出,可惜越到后面越是漏洞百出,难以自圆其说。
D.广州市“开四停四”的限行措施实施以来,市中心交通堵塞的情况戛然而止。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简要赏析“缥缈孤鸿影”的意境。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古诗文默写
(1)关关睢鸠,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饮酒》中描写诗人不受尘俗烦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今天,我们都应有忧患意识,就像孟子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
(5)《卖炭翁》中最能体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7、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在班级的读书推介会上,请你结合名著相关内容,为《傅雷家书》写一段推荐词。
8、重读王维
①夜里,睡不着,披衣坐起,书堆里翻来挑去的,想读读王维。
②就读王维吧———如果是冬天,下一场雪,就更衬托出王维诗歌的气质了,那么的孤清高冷,渺无人烟。王维后来的眼界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日月星辰宇宙自然。
③王维命运的分水岭,以“安史之乱”为转折。幸亏胞弟王缙以自己的官位换来他的免于一死。一个人,繁华,他历过,惨痛,他也历过,到末了,差点送命。留一口气活下来,还是弟弟出钱助他在辋川买的一块地。退而求其次,种田吧。
④辋川是一块荒凉的山地。从此,王维一边种田,一遍写诗。山水接纳他,抚慰他,滋养他,让他的诗篇与他的生命一起涅槃。
⑤我不经意读到:“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句,忽然悸动。这诗不就是倪云林、董其昌们的水墨画吗?谁能说王维的诗不曾滋养过倪云林?他一定是从王维的诗里得到的顿悟、启发,不然,他的水墨达不到那般高境。
⑥它一直是动态的,宛如江河湖海,随着岁月慢慢流淌,一路流过宋,到了元,直至停在倪云林案头,然后还到了明时的董其昌身边。这一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该有多好呢。王维历尽劫波之后,终于见了天地。一条江,流啊流,流着流着就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最美的样子呢,在于“有”“无”之间。“天地外”不就是“空”吗?王维以哲学的眼见到了中国水墨的“留白”,山最美的时候就是漆黑的墨色……无论王维的诗,还是倪云林的画,都没有人迹。最高级的诗画莫过如此。
⑦王维还有一首诗,人们最喜引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也曾以为,不过是刻画心境的闲适而已。其实,不然。
⑧就这十个字,有意无意读过多年,尚未领会其中的奥义。如今已是中年,算是有了一点点的懂得。“行到水穷处”,大约是讲人生的绝望吧。无路可去,不也是一种选择吗?但人生永远不会一直糟糕下去的,于是自然地过渡到“坐看云起时”。你看,地上的水穷尽了,就化为了天上的云。水、云永远循环往复,不会枯竭。人的命运也是这样,失之东篱,收之榆桑。
⑨这一句,只有王维写得出,是他以一己的生命体验,慢慢化出的。一场政治灾祸以后,他失去一切世俗功名,险些连命也丢掉,这不是“行到水穷处”,又是什么?接着,他搬到荒凉的“辋川”种田,山水与之作伴,养育着他,成全了他,渐渐让他走向生命的圆满,写下不朽的辋川系列———文字照亮了他的生活,恩仇流转,守得云开。
⑩王维这个时期的诗篇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突出一个“静”字,最合我这个神经衰弱的人读,读着读着一颗心趋向了宁静恬寂,慢慢地,眼阖上,也能睡过去了。
⑪你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多安静啊,简直是王维替天地发声嘛。
⑫或许你会说:泉水流动不是有声的吗?不是的,我读时,听不见一点声响,我惯于以幻想驰骋———泉水流过的石头上布满苔绿,石头缝里藏有无数小鱼虾,动静制宜,这时,一轮明月恰好出得深山,照万顷松涛之上,隐隐有松香气缭绕……当一个人见了天地以后,他就读懂了山间生活的安谧有多么珍贵,远离俗世喧闹,把自己一并归化到自然中,或许,诗中的王维,此刻便化为了石上的青苔,任鱼虾自身上游弋……
⑬王维只活了61岁。临终,胞弟王缙都没机会赶来见最后一面。想想,多悲凉……
⑭也懒得翻年谱查他究竟在辋川生活了多少年。不查,也不碍他的事,反正晚年的他走向了圆满。人圆满了,就不值得计较年岁的长短了,他一直是亮在天上的,永不落的星。
【1】仔细阅读第②段,作者认为王维诗歌的气质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八个字概括。
【2】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在③段中介绍王维在“安史之乱”中的遭遇,作用是什么?
【3】请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使语段成为一个中心完整的排比句。(字数不要求一致)
王维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精神的归宿;李白从“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的大自然中悟出了“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生真谛;___从“___________”的________……大自然是沉默的,在这凝重的沉默中给人以无声的启迪和引领。
【4】请将“王维的诗就是一副中国水墨画”还原到第_____段句首。
【5】文中引用王维的三句诗歌,分别读出王维诗歌和生命的三种境界。请你结合全文,仿造示例,填写下列表格。
诗 句 | 诗篇的意境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 ①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闲适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② |
【6】根据你的理解。归纳本文的写作线索,给本文另外命一个题目。
【7】积累链接:除本文文中出现的王维诗歌名句外,你还积累了他的哪些名句?请写出一联。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同学们,站在青春的路口,回望成长的足迹,你是否发现,在你长大的过程中,你所走的每一步,都有很多人与你同行:含辛茹苦的父母、慷慨无私的朋友、循循善诱的老师、擦肩而过的路人……
要求:①请以“同行”为题目写一篇作文;②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