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对这一困境,中国共产党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重新总结斗争经验,集中全力纠正错误。会后,中共中央开始重新采用灵活的运动战,一路声东击西,党和红军很快重新获得战斗的主动权,最终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2、下图是徐悲鸿在1940年前后创作的,该画作采用西洋写实主义技法表现劳动者的形象,气势磅礴。在当时的背景下,作者创作的意图是( )
A.体型匀称的健美艺术
B.乡村社会的纯朴民风
C.坚持不懈的抗战精神
D.农耕时代的家庭生活
3、《全球通史》 :“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它 (工业革命)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出现洋楼、西餐②中国洋务派兴办新式民用工业
③工业革命后,世界开始走向整体④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中国教育模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4、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该诗赞美的是
A.新中国的建立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一五计划的成果
D.改革开放的成就
5、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总司令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彭德怀 D、林彪
6、中国有句俗话“远亲不如近邻。”联系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活动,最能体现上述思想的外交事件是( )
A.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和印度
B.中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C.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7、“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其中的“我”是指( )。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邓世昌
8、“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孙中山说的“民贼”是( )
A.袁世凯
B.段褀瑞
C.孙传芳
D.张作霖
9、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伴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联系所学,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②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③穆罕默德带领信徒迁居麦地那④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A.④③①②
B.④③②①
C.③①④②
D.①②③④
10、国家主席习近平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开始于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1、下图所示内容共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念是( )
A.民族平等,当家作主
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独立自主,主权至上
D.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2、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下表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 | 结论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一五”计划完成 | 我国成为工业化强国 |
C.中共八大召开 |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 |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
A.A
B.B
C.C
D.D
13、口号是一定历史时期内社会风貌的反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C.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4、“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对联写的是( )
A. 萍浏醴起义 B. 安庆起义
C. 镇南关起义 D. 黄花岗起义
15、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 )
①万隆会议 ②日内瓦会议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与苏联建交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16、下表为万隆会议前后与中国建交的亚非国家总数,这说明万隆会议( )
时间 | 建交国家总数(个) |
1955年前 | 8 |
1955-1959 | 新增10 |
1960-1964 | 新增14 |
A.是中国在亚非地区打开外交局面的里程碑
B.使新中国获得了世界各个国家的外交承认
C.通过不懈努力彻底消除了亚非各国的误解
D.在亚非地区确立“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17、“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这句名言反映了( )
A.主张开明君主执政 B.人的平等权和自由权
C.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D.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
18、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激增。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是
A.换取中国商品 B.制裁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C.扭转贸易逆差 D.打破清朝“锁国”政策
19、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并赋予了新的含义:门襟五粒纽扣表示……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即 、民权和民生
A.民主
B.民有
C.民族
D.民享
2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400多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不到3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打的落花流水。由此,我们可得出如下认识( )
A.武器是否先进不会对战争结局产生任何影响 B.得民心者得天下
C.进行国家的建设,不需要依靠其他国家 D.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表格。
学习层面 | 具体内容 | 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特点⑩ 。 |
技术(器物) | 近代中国首次主动向学习西方的历史事件是① ,为此先后提出了② 和③ 的口号,大力兴办军用和民用工业。 | |
政治制度 |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④ 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强调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为守旧而灭亡。1898年的变法很快失败,此次变法被称为“⑤ ” | |
思想文化 | 1915年。,⑧ 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了⑨ 的号角,该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
22、请按要求完成填空。
(1)公元前3100年左右,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建立起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金字塔是这一王国的文明象征,那么,这个奴隶制国家是__________。
(2)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 __________流域,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古希腊神话影响广泛,______________是其宝贵的文学遗产。
(4)罗马共和国时期,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而国家统治权实际上掌握在____________ 手上。
(5)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
(6)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___________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23、口号:________。
24、1947年,西北野战军在_________的指挥下,采用“蘑菇”战术,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1947年_____________,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5、发展:清政府利用义和团, 以“招抚”代替“剿灭”, 并承认其合法地位。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______地区。
26、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______;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7、签订:________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28、________起义和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________、建立根据地的序幕。
2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制度;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制度。
30、1860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的《北京条约》中,规定清政府除承认《______》继续生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9年,美国向英、俄等六国提出“______”的照会,这一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31、问答题
(1)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请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什么法律性文件?,它是什么性质的法律?
(2)列举三例“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3)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32、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我国彻底摧毁2000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社会变革依据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2)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引导农民参加了什么组织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运动是什么?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从农村开始改革,在农村实行新的“经济制度”与开辟了“一条新路”各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回答的问题,谈谈你的感悟。
33、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政权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中,有成就,也有失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教训启示。
(1)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标志__,志愿军司令员__。
(2)三大改造内容是__、__和__。
(3)党生死攸关的转折性会议__,建国后党的伟大历史转折的会议__。
(4)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__。
34、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以上材料摘自《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这两个条约的相似之处。(不得照抄材料)
(3)材料三这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