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古诗的硬笔书写,下列要求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横向书写古诗时,从左到右,逐行排列。
B.竖向书写古诗时,从上到下,从右到左,逐列排开。
C.每一行诗句都居中写,上下左右文字对齐。
D.竖向书写古诗时,落款写在古诗的右下角。
2、女扮男装去外地求学的人是( )
A.梁山伯
B.祝英台
C.苏小妹
D.阿诗玛
3、“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叫车夫把车往回赶的原因是什么?( )
A.廉颇是武将,蔺相如害怕廉颇。
B.如果蔺相如和廉颇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赵国。
C.蔺相如害怕和廉颇发生正面冲突,因为他打不过廉颇。
4、按要求写句子。(5分)
(1)我被父亲的话感动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对儿子说:“你得把鱼放回湖里去。”(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画设计图。(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珍珠鸟叫着。(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正确的词语。
我喜欢读书。在书中,我欣赏到白鹭这首jīng qiǎo _______的诗,品尝到浸满桂花香的糕饼,走进了圆明园jīn bì huī huáng _________的殿堂。朋友,读书吧!读一本你喜爱的书,就像来到了一处让你xīn kuàng shén yí _________的故地。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用一个词语概括下列人物的特点:
诸葛亮:______________ 武松: ___________________
孙悟空:______________ 宝玉: ___________________
(2)《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儿童的天真可爱。
(3)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①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泪如泉涌的样子。
7、按课文内容填空或按要求回答问题。
(1)“夕阳西沉,________、__________,那___________,听起来愈发叫人__________。”句子描写的是四季中______(季节)的美,主要运用的是________态描写。
(2)“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__________地站立于小树的__________,看来像是不_________,而它却是很__________。”句子选自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
(3)《忆读书》的作者是_______。她指导儿童读书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爱之舟》一文最难忘的场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红晕______ 漆______黑 窠______里 和谐______
闲逸______ 凛冽_______ 心旷神怡______
9、课内阅读(节选自《慈母情深》第7自然段)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1】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母亲工作环境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要如此细致地描写母亲的工作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zhī zhĭ)很多,他操纵自如,(豪 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zhuăn zhuàn)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dào dăo)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用“/”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或读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拥挤——________ 窄——_______ 倒退——_______
【3】画“ ”的句子可以用“___________”一词概括。
【4】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用“﹏﹏﹏”画出来。
【5】我会联系上下文,补充威尼斯的景色或人们的活动。
我的眼睛忙极了,我看到__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______,还看到_________________。
11、梅 花 魂(节选)(6分)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 偶然)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 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 副)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教训 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1)用“__ __”画出括号里恰当的词语。(2分)
(2)这段话抓住了外祖父的语言、__ _ _ ____和___ _____,表达了外祖父分外爱惜墨梅图的感情。(2分)
(3)给文中画“__ __”的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2分)
12、 开发小行星漫想
①人类对小行星的研究由来已久。人们根据对拜访地球的小行星即陨星进行化学发现碳质陨星的含碳量很高,还含有高达20%的水分,这就为人类今后移居其他星球提供了一线生机;发现硅质陨星含有丰富的无需加工的自然铁,典型的硅质陨星中大约10%的重量是铁金属,其中还混有镍;发现有些陨星几乎完全由铁和镍所组成,例如,位于美国北亚利桑那州沙漢中的直径达1公里的著名的陨星坑里的陨星,就是一整块巨大的铁镍混合物。据估计,一立方千米的小行星金属可能为人类提供9亿吨铁,8亿吨镍,4000万吨钴和800万吨铜。其中仅镍一项,就足够人类消耗100年。
②如此诱人的财富,人类自然不能等闲视之了。专家们根据现有技术水平,已制定了一个开发小行星的方案:首先选择一个大小适中的小行星,再用航天飞机发射一种配有挖掘设备的飞行器,登上小行星开采自由金属。然后把金属送往宇宙空间工厂加工成阻力较小的翼面状物体,让它们能够半飞半落地穿过大气层而不致熔化。最后用空间拖船把金属块推入地球大气层轨道,溅落到指定海面。由于事先往金属块中充入了特殊的气体,使金属块呈海绵状,所以这种金属块可以漂浮在海面上。这样一个天外来客,一块就可能含有10万吨金属。
③据计算:从一颗位置适当的小行星获取1吨自然铁,所花费的能量要比在地球上用高炉治炼优质铁矿获得1吨铁所需能量少。开发小行星,实在是一件造福子孙万代的明智之举。
【1】用较快速度默读短文,借助关键词句填空。
围绕小行星开发,本文先写了人类对小行星的研究____________,再介绍_________________,最后总结:开发小行星,实在是一件_________之举。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由来已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闲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在( )里,概括开发小行星的步骤。
(_____)小行星→(_____)自由金属→(_____)金属锭→(_____)大气层
【4】第①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些陨星几乎完全由铁和镍所组成”中的“几乎”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开发小行星,实在是一件造福子孙万代的明智之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细读《桥》选段,回答问题。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窜上来,(放纵 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 拖)出一个小伙子,(骂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呼喊)。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1】“祭”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_部。
【2】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打上“√”。
【3】你能从文中找出全村人爱戴老汉的具体表现的句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就是被揪的小伙子,此时此刻你会对老汉说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哪些话使你感动的?用“ ”划出来并说说原因。
【6】假如你就是被救的一位村民,在老汉的坟墓前,你有什么话对老支书说呢?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锁
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地一下锁住了。
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发愣。热心的邻居拥来,想尽了办法,结果还是——“没门儿”。
我家大姑站在人群里眨眼,忽然她笑起来,挤在老张跟前神秘地说着什么,眼神一个劲地往南院飞。老张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很为难,大姑摆摆手,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拽地拉来了南院的李小川。
小川前几年因偷盗,在劳教所待了一年多。现在他成天不言不语,闷着头在厂里干活,谁也没再听说过他干那号事。平时人们很难想起他来,似乎院里根本就没这个人。
他茫然不知所措地被大家推到门前。大姑脸上浮出gān gà( )的笑容,拉着他连说带比划;老张bèn zhuō( )地拿根烟一个劲地往他嘴里塞。他们极力怂恿小川打开这把锁。
小川脸上有些发红,鼻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低着头,手抄在口袋里,紧抿着嘴唇,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________________邻居们期待的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一下子周围变得异常安静。
他终于像是下了决心,慢慢抬起头,脸上皱起一种古怪的表情——似乎想笑一笑,却又笑不出来。他用手背拭了一下鼻子上的汗水,向邻居要了一根旧锯条。
他缓缓举起手,仿佛提着根千斤重的东西。人们注意地望着他的一举一动,后面的人起劲地往里挤,往上踮脚……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谁都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老张的门打开了。
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小川拨开人群低着头朝南院走去。我看见大姑又开始眨眼,目光富有深意地向人们扫了一圈,随后她急步跟上小川,满面堆笑而又似乎漫不经心地问小川会不会开保险箱。
小川站住了,一双眼忽然变得冰冷、冰冷的,那寒彻人心的目光迟钝地盯住大姑僵住的笑脸,又缓缓扫过人群,嘴角痛苦地抽搐着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
“当”的一声,钢锯条在他的指间折成两截,他用尽全力地把它扔到远远的阴沟边,像是扔出了一件沉重而又污秽不堪的东西。这yí shùn jiān( )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猩红色的光点。
我的心zhòu rán( )紧缩了,我几乎是跑着回到家里。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
第二天,大姑和老张家都换上了双保险。
【1】根据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2】请写出文中引号的作用。
(1)“砰”“啧啧”“当”这三处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门儿”这处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是一篇微型小说,请用简要的话概括小说情节,不超过3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里两次提到大姑“眨眼”,两次“眨眼”,各有用意。请分别说出大姑眨眼的用意。
第一次“眨眼”的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眨眼”的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横线处省略了描写小川当时心理活动的话,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撬开后,“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中发出来。”根据小说的内容,“说不清”的“意思”实际上可以分析出几种,请你说出两种解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说倒数第2自然段,“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中的“也”字在此有何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通过这篇小说,作者要提醒人们的是( )
A.请给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起码的信任
B.不要希求人们会真正相信失足青年
C.请理解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的上进愿望
D.不要苛求失足青年言行完美无缺
15、阅读说明文
风向袋的制作
风无影无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是从哪个方向吹来的呢?可以借助一些容易随风飘动的物体,比如风向袋,根据它飘动的方向判断风向。
制作风向袋可以分为下面几个步骤:
第一,准备竹竿、细铁丝、粗铁丝、尖嘴钳、尼龙纱巾或其他较轻的纺织品、塑料绳、针线等材料和工具。
第二,缝制口袋。用尼龙纱巾缝一个圆锥形口袋,袋口直径约10厘米,袋长40~50厘米。用细铁丝做一个和袋口一样大小的圆圈,用针线把细铁丝固定在袋口处,把袋口撑开。
第三,剪下4根长约10厘米的塑料绳,在袋口边缘分别扎4个小洞。将4根塑料绳的一头分别穿过4个小洞,绑在铁丝圈上,另一头绑在一起,打一个结实的绳结。
第四,拿一根细铁丝,在离竹竿顶端10厘米处缠2~3圈,不要缠太紧,做一个可以在竹竿上自由滑动的细铁丝圈。离细铁丝圈上下各1~2厘米处,用尖嘴钳把粗铁丝在竹竿上紧紧缠绕3~4圈,这样细铁丝圈就只能在缠紧的粗铁丝圈之间上下滑动。再剪下一根15厘米长的塑料绳,一头绑在之前打好的绳结上,另一头绑在竹竿的细铁丝圈上,把口袋系在竹竿上。
将竹竿固定在空旷的场地上,在观察前确认东西南北的准确方位。当风向袋随风飘动时,观察它飘动的方向。风向袋飘动的反方向就是风向。
【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
选文第3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1段运动到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在介绍制作步骤时,用了哪些表示顺序的词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的语言很准确,举文中的一处例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的说明很具体,举文中的一处例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鸵鸟
①鸵鸟分布于非洲和阿拉伯半岛,主要生活在沙漠地区,是现代鸟类中体形最大的鸟。
②鸵鸟的双翅已经退化,不会飞翔,但在顺风及拐弯奔跑时,双翅展开,起着像帆一样的作用,能保持平衡,又能借助强劲风力,加快奔跑速度。鸵鸟善于奔跑,一步可以跨出7米远,时速可达60千米。当然它们不能一天到晚都跑得这么快,但是a________在它们跑得疲倦时,________能胜过一匹快马。
③过去人们认为,鸵鸟遇到危险的时候,b________来不及逃跑,________会把自己的头和颈平贴地面,钻进沙堆,认为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就会平安无事。其实,这是人们误解了鸵鸟。经过研究人员多次观察,从来没见过鸵鸟把头藏进沙里。实际上,鸵鸟不会这样愚蠢,因为把头埋进沙里,很快就会窒息死亡。有时鸵鸟把头贴近地面,是为了听远处的声音,或者是为了放松一下颈部的肌肉。年幼体弱的小鸵鸟,遇到敌害逼近时,常把身体紧贴地面。由于它们身上羽毛的颜色和黄草、黄沙相似,很容易瞒过敌害,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小鸵鸟的头颈也不钻进沙堆,而是两眼紧紧盯住敌害,做好随时逃离的准备。
【1】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无论……都…… 即使……也…… 只有……才…… 如果……就……
①但是a________在它们跑得疲倦时,________能胜过一匹快马。
②过去人们认为,鸵鸟遇到危险的时候,b________来不及逃跑,________会把自己的头和颈平贴地面,钻进沙堆,认为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就会平安无事。其实,这是人们误解了鸵鸟。
【2】文章介绍了鸵鸟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中“主要”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本文中的句子说明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描写鸵鸟善于奔跑。
①说明方法________;例句:____________。
②说明方法________;例句: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 驯良 乖巧 很讨人喜欢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田野里,在平原地区,是找不到松鼠的。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树丛里,只喜欢大的树林,住在高大的树上。在晴明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的声音。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1】给短文中画曲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2】第1段中那句话说明“松鼠最不像四足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
【4】第2段划线句中的加点词“好像”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2段中从哪写地方可以看出松鼠驯良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张大力》,完成下列各题。
张大力
①张大力,原名叫张金壁,津门一员赳赳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津门的老少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当时无人不晓,现在没人知道,因此写在下边——
②侯家后一家卖石材的店铺,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的。锁上刻着一行字: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
③聚合成设这石锁,无非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
④可是,打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您说它有多重?好似它跟地壳连着,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
⑤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石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赛摇一个竹篮子,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似举着一大把花儿!
⑥众人叫好呼好喊好,张大力举着石锁,也不撂下来,直等着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看清楚了,才将石锁放回原地。老板上来笑嘻嘻说:“原来张老师来了,快请到里头坐坐,喝杯茶!”
⑦张大力听了,正色说:“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嘛,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哪!”
⑧谁料聚合成的老板并不理会张大力的话。待张大力说完,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张老师,您只瞧见石锁上边的字了,可石锁底下还有一行字,您瞧见了吗?”
⑨张大力怔了。刚才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瞧见。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来了,于是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⑩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⑪众人见了,都笑起来。原来人家早知道唯有他能举起这家伙。而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夸赞自己——张大力当然明白。
⑫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选自《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有删改)
【1】这篇短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下面课文的出处与其相同的是( )
A.《刷子李》
B.《景阳冈》
C.《将相和》
D.《桥》
【2】关于聚合成大门口放着的那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当于现在的广告作用
B.用来试试人的力气大小
C.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
D.在张大力之前没人能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
【3】张大力不仅有力气,而且还很有头脑,遇事善于思考。下列句子不符合张大力的这一特点的是( )
A.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
B.张大力举着石锁,也不撂下来.直等着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看清楚了,才将石锁放回原地。
C.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来了。
D.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
【4】“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似举着一大把花儿!”这句话其实告诉我们的意思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说到“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这“方法”具体指什么? 可不可以删掉不写?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美文阅读。
儿童诗
①我一直认定乡村老家六岁的女孩子毛豆是一位诗人。也许,很多在田野上月亮下长大的乡村孩子都是天生的儿童诗人,他们的诗歌灵性来自于青草上的露珠、蝴蝶翅膀扇起的风、蝉声里的阳光以及飞成一团小雾似的蜜蜂。
②我记得每到秋天,毛豆母亲总在簸(bò)稻谷。母亲簸啊簸啊,毛豆就在一边看,我也在一边看,简单的农活劳作常常让我入神,劳动是一种仁慈、博爱或美感,真是神奇极了。在掀动的簸箕(j~)里,好稻谷与秕(bǐ)稻谷立马分成不同的阵营,好谷子沉甸甸地往后聚集,秕谷子则轻飘飘的最后就从簸箕口吹落下来,在那里形成一个秕稻谷的瀑布。毛豆凑得很近地看着,突然对母亲说:“妈,你簸一簸人吧,这样就能分得清好人和坏人。”她的话让我很是震惊。
③又一次,毛豆和我女儿陶舒天在外面疯玩了一整天,晚上我罚舒天在家做作业,毛豆在一边看,她没有做作业的概念,看着舒天姐姐痛苦万分的模样她非常着急,盼望这个漫长的夜晚快快过去。看见母亲在一边缝衣服,她嘀咕(dī gū)着:“白天那么短,肯定是妈妈用剪刀剪的;晚上又那么长,是我妈妈把好几个晚上用针线缝在一块儿了。”
④毛豆发表这样的口头诗歌是经常的、随意的。春天的午后,我们来到池塘畔,看到树上的桑葚(sh-n)红艳艳的,毛豆悄悄告诉陶舒天:桑葚一颗颗滴进池塘里,它要将鲤鱼喂成一个穿红兜(dōu)肚的孩子;青桃子开始长毛,它要变成一个男孩子的脑袋;小蝌蚪是拼音字母,让青蛙日夜背诵。你看,只要分行排列,这不就是和顾城差不多的童话诗么?
⑤昨天我刚刚起床,毛豆就和陶舒天在开满繁花的桃树下跳起花房子,这是我童年最常玩的一种乡间游戏,她们用木块在地上划起了大方格子,乡下女孩子灵巧的脚就这样带着小木块在画满花朵的方格里跳跃。女儿在城市里从来没有玩过这种游戏,她就在一旁看毛豆熟练地安排,毛豆一边画一边自言自语:一格里画上桃花,一格里画上雪花,我们两个人,就用木块儿跳花房;你把木片踢到雪花上,我把木片踢到桃花上,你一脚跳出了冬天,我一脚跳进了春天——我就站在窗口听着,感受着纯净的诗意像春风捎着桃花吹进来,一直吹上我心头。
⑥远处可见一湾青草河滩,滩头上放着一只又大又丑的草篮子,里面睡着一把带花的青草,还有半月型的镰刀,两只灰鹭鸶(lù sī)飞起来,细长的瘦腿像断了似的,飞到天上就成了两朵风筝。风筝下,更多的乡村孩子欢叫着从草滩上跑过来,我希望他们都来跳花房,最好也都能像毛豆这样,完全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吟出童话诗来。孩子们的眼光与成年人完全不同,我认定他们是一群诗人,当然没有作家协会给他们发会员证,也不会有报刊来发表这些儿童诗,他们的诗歌创作完全是即兴式的,口头发表后就交给麦苗上的清风、树梢上的明月和青草上碎银一样的露水。
【1】联系上下文,说说“看见母亲在一边缝衣服,她嘀咕着”一句中“嘀咕”的意思。
嘀咕:__________
【2】文中写了四个场景中毛豆口头发表的“小诗”。请按照概括第一个场景的方法,分别用一个简练的动词概括另外三个场景。
簸稻谷 → ___作业 → ___桑葚 → ___花房子
【3】根据短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填空。
看妈妈簸稻谷,毛豆请求“__________”,那是孩子心中的“真”;心疼姐姐被罚,毛豆感慨“________________”,那是孩子心中的“善”;和姐姐玩游戏,毛豆解释“_________________”,那是孩子心中的“美”……毛豆用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纯真世界。
【4】下列对文中画“ ”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透过毛豆的语言,“我”感受到毛豆对生活的热爱,她那灵动的语言就是口头的诗歌。
B.听着毛豆的语言,“我”感受到毛豆说话语调的轻柔,带给人一种舒服的内心感受。
C.听着毛豆的语言,“我”感受到毛豆拥有一颗诗意的童心,而这样的童心可以点亮和温暖人生。
【5】这篇短文表达的主题是( )。
A.儿童具有惊人的想象力,儿童眼中的世界充满诗意。
B.儿童对很多事情一知半解,经常张冠李戴,说话颠三倒四。
C.孩子们说话天真,信口说出的话也是诗。
【6】美好的诗意根植于生活,请你仿照短文中毛豆的语言特点也写一句儿童诗吧。
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3%)
(1)( )没有了吃田鼠的蛇,田鼠繁殖的特别快,庄稼叫田鼠糟蹋得特别严重,( )就歉收了。
(2)一个好猎手,( )要有好枪法,( )必须机智勇敢。
(3)运动员知道,( )平时刻苦训练,( )能为国争光。
2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一定都见过这样的情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没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星体是太空中一种较小的天体。(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仿照例句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一张小小的邮票,联结着___________,也联结着__________。
风筝飞上了高高的天空,带走了__________,也带走了____________。
22、句子因智慧而美丽。
(1)野菊花插满了小辫儿。(改为“被”字句)
(2)我永远感激我的启蒙老师(改为反问句)
23、作文。(任选一题)
题目:1. 的感觉真好
2. 的滋味真不好受
提示:五年来,忘不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关心,忘不了父母的关怀,更忘不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喜怒哀乐……
要求:请你把题目补充完整,选一件印象最深的事,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记叙下来。注意语句通顺,标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