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初三下册历史周测练习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在雄安一带的白洋淀上,活跃着一支抗日武装,他们利用有利地形,端岗楼,截击敌人军火船,切断敌人水上交通线,有力地配合主力部队打击敌人。他们的行动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   理论的实践。横线上应该填

    A. 游击战争

    B. 现代战争

    C. 速决战

    D. 持久战

  • 2、1924年1月孙中山写到:“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为此孙中山所采取的举措是(   )

    A. 创建了同盟会 B. 领导辛交革命 C. 进行国共合作 D. 进行国内战争

  • 3、毛泽东在谈到中国工业发展时曾说,有四个人不能忘记:讲重工业,不能忘张之洞;讲轻工业,不能忘_______;讲化学工业,不能忘范旭东;讲交通运输,不能忘卢作孚。划横线处最有可能是

    A. 方举赞

    B. 张謇

    C. 荣德生

    D. 刘鸿生

  • 4、下列关于美国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真正实现了国家独立

    B.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C. 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 5、以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为首都,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是

    A.西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查理曼帝国

  • 6、如下图漫画上方的演出通知中写着:“预先安排的阿道夫•希特勒的凯旋赞歌──夺取斯大林格勒,将改为演奏葬礼进行曲──安息吧,第六集团军!”它所反映的是(  )

    A. 凡尔登战役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诺曼底登陆   D. 攻克柏林

     

  • 7、很多美国历史学者认为,这次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一道分水岭。联邦政府从此变得强大起来,美国的农业、工业以及整个国家都发生了重要的转变。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材料旨在说明南北战争

    A. 使美国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B. 解放了广大的黑人奴隶并消除了种族隔阂

    C. 为美国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

    D. 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 8、流行语反映着时代思潮和热点。如果置身于1917年底的俄国,你将感受到的流行语是

    A. “十月革命”

    B. “新经济政策”

    C. “实现工业化”

    D. “苏联新宪法”

  • 9、下图是北魏时期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作品,字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权分立 B.制度创新 C.民族交融 D.思想解放

  • 10、中国古代政区划界存在着犬牙交错和山川形便(依据山川走势)两条相互对立的主要原则,往往同时并用。但越到后来,前一原则越占上风。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   )

    A. 同级政区的数量明显减少   B. 不同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增多

    C. 政府的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D. 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

     

  •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人……”材料显示这次改革

    A. 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B. 推使俄国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

    C. 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 使俄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 12、《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这一规定

    A.消除了罗马贵族不合理的特权 B.说明罗马民主政治达到了高峰

    C.消除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 D.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 13、“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政治思想。( )

    A.以法治国 B.以德治国 C.以贤治国 D.民主共和

  • 14、“印度的讨饭碗变成了面包篮子”形象地表明了印度经济发展的状况,具体是指(  )

    A.健全了工业体系   B.重视引进科技

    C.粮食基本自给   D.原子能、生物技术令世界瞩目

     

  • 15、《元史》载:“世祖(忽必烈)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下列选项中符合“大新制作”的是

    A. “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B. “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

    C. “有行省,统郡县,镇边鄙”

    D. “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

  • 16、“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汽车跑起来了,飞机飞起来了。”这一现象出现于(  )

    A.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新经济时代

  • 17、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会议有(   )

    ①遵义会议 

    ②中共七大 

    ③中共八大 

    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18、如图为19561月拍摄的照片。它反映了当时我国进行的

    A.手工业生产合作化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全行业公私合营

  • 19、与下图所示内容相吻合的大一统举措是

    A. 中央设立司隶校尉

    B. 地方设“十三州部”

    C. 大力实施“推恩令”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20、《西域大都护》这部影片以艺术的形式讴歌和反映了西汉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的77年间,以主人公郑吉为代表的西域都护们开拓中国西部的伟业,讲述了一段发生在西汉末年的传奇故事。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哪一地区何时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

    A. 西藏公元前119年

    B. 新疆公元前60年

    C. 蒙古公元前202年

    D. 新疆公元60年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从繁荣到危机:危害: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________激增。

  • 22、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___________、西亚和___________的国际新秩序。

  • 23、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______,特别是东南地区。

  • 24、治世可鉴,复兴必成。

    (1)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  

    (2)刘秀在位末年,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得以发展,史称  

    (3)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史称有“贞观遗风”。

  • 25、请将下列事件发生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方框内。

    A.粉碎德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地点

    B.开辟打击德国法西斯第二战场的登陆地点

    C.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

  • 26、1860年英法联军进入北京,闯进皇家园林   ,进行抢劫,为掩人耳目,又放火将其焚烧。

     

  • 27、________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代表作是《________》。

     

  • 28、1842年,中英签订《_________》,规定清政府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____年,中国政府收回包括香港岛在内的所有香港地区。

  • 29、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的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的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 30、1995年1月1日,________正式成立。1961年,________运动正式成立,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文献是什么?

  • 32、谈谈对日本企业中员工终身雇佣制的看法。

     

  • 33、简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概况。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此,当前南部与北部之间的斗争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即奴隶制度与自由劳动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再也不能在北美大陆上一起和平相处。它只能以其中一个制度的胜利而结束。

    ——马克思

    材料二 1856年3月,沙皇……在对莫斯科贵族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现行的农奴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农奴自下而上地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材料三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破历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在这一事件中,当时美国政府的最高目标是什么?

    (2)材料二中这位沙皇是谁?他开展的这场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前提是什么?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3)材料三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一次重大改革?图片反映了这一改革中最具远见的措施是什么?这次改革后,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上述三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周测练习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