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不是出自《少年中国说》的是( )
A.矞矞皇皇
B.来日方长
C.一泻汪洋
D.虎啸猿啼
2、下列词语中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诸葛亮(liàng)
B.水浒传(hǔ)
C.鲁智深(lǔ)
D.津津有味(jīng)
3、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不言而喻:知晓,明白 家喻户晓:知晓,明白 面面相觑:看
B.一鉴开:镜子 光彩鉴人:照 一知半解:解开
C.毕生:全 毕业:结束 不拘一格:限制
D.终日:整 始终:最后 心旷神怡:愉快
4、补全词语,完成练习。
负( )请罪 失魂落( ) ( )草不生
( )耳欲聋 举世( )名 处心积( )
心旷神( ) 津津有( ) 相( )为命
1.我能写与词语“津津有( )”结构相同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词语中形容声音大的词语是____________;形容土地贫瘠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5、在文中圈出下列词语,理解画线词语的意思。
但凡 梢棒 诡诈 耻笑 踉踉跄跄
霹雳 咆哮 武艺 说时迟,那时快
踉踉跄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时迟,那时快: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下列诗句和名言警句补充完整。
(1)半亩方塘一鉴开,_______________。《观书有感(其一)》
(2)_____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
(3)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__。《蝉》《渔歌子》
(4)_____________,桃花流水鳜鱼肥。
(5)莫等闲,_____________,空悲切。岳飞
(6)由俭入奢易,_______________。司马光
7、填写恰当的修饰语。
________的面容 ________的身体 ________的四肢
________的尾巴 ________的爪子 ________的动作
8、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______。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读了这首诗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______。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______,五千仞岳上摩天。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读了这首诗感受到了诗人陆游______的心情。
(3)我学习了课本中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中国古典名著的文章,认识了不少个性鲜明的人物,分别是______的周瑜、______的诸葛亮、______的武松。
9、课内阅读。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①“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②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文中标有序号的两个画线句,各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第①句:______________
第②句: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讲的是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字准确地表现出了作者当时_________的心情。文中形象直接地体现作者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细致地描写“摇桂花”的过程,仅仅是因为有趣和快乐。
B.作者详细写“摇桂花”不仅仅是因为有趣和快乐,还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桂花的喜爱和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C.作者详细写“摇桂花”只是为了表达自己对桂花的喜爱。
10、群文阅读,完成练习。
材料一:一稻济世,万家粮足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对于杂交水稻的探秘,袁隆平总是百折不挠,一往无前。为了培育高产水稻,他守在田里,几乎不分昼夜。终日忍受太阳暴晒,即使刮风下雨,他也不曾躲避,时常戴着一顶斗笠,留在田里,死盯死守。他也很较真,再高的田埂、再陡的斜坡,都要爬一爬,把试验田看个仔细。①每次来到田间,他都要掰开禾苗细心查看,细数谷粒个数。他还时常一边抚摸稻穗,一边和它对话甚至在劳作之余还为稻谷拉小提琴。他曾说:“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就这样,袁隆平用他的科学实践,揭开了杂交水稻大面积种植的序幕。
材料二:披肝沥胆,医者仁心
吴孟超是“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在他看来,外科医生的手是刀的支点,刀又是手的延伸。他这双不寻常的手,因常年握止血钳,早已发生变形。这双“执着”的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就不曾放下手术刀。这双“真诚”的手,在给病人检查身体时,总是会先搓热捂暖。这双“凌厉”的手,也会在学生犯错时,狠狠叩击桌面。这双手,在患者心里象征着生命的希望。②当医院因他的身体状况,给他减少手术时,他的眉毛就会拧在一起,垂着眼睛,耷拉着脸,一脸不高兴。吴孟超曾说过:“医药有时会穷尽的,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肝脏的方寸之地破译生命密码,创造了中国肝胆外科无数个第一。
材料三:巨人离世,举国哀悼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吴孟超院士相继离开人世。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人们纷纷为这两位科学巨人的离世而哀悼。一生只做一件事,一心只怀天下人。伟人虽逝,功绩不朽!
【1】结合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隆平、吴孟超院士都为时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B.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总是百折不挠,一往无前。
C.吴孟超认为只有不竭的爱才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
D.因常年握止血钳,吴孟超的手早已发生变形,所以他不愿再做手术。
【2】结合材料一和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归纳他们为国家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任选一处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通过动作、神态感受人物内心,写下他当时的想法。
我选择______(填序号)。他想:__________________
【4】革命道路是革命先辈的指引,“医食无忧”是两位院士的初心。他们都给这个时代留下了不朽的印记。谁能成为你心中的时代印记呢?请结合他(她)的事迹,写一写理由。
我推荐:______,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兔子的导师
兔子坐在山洞的洞口打字,跑来一只狐狸。
狐狸跳到他的面前:“我要吃了你!”兔子说:“别忙,等我把学士论文打完!”
狐狸很奇怪:“什么学士论文?”兔子一本正经地说:“我的论文题目是《兔子为什么比狐狸更强大》。”
狐狸大笑起来:“这太可笑了,你怎么会比我强大?”
兔子仍然一本正经地说:“不信你跟我来,我证明给你看。”他把狐狸领进山洞,狐狸再也没有出来。
兔子继续在洞口打字。一只狼跳到他的面前:“我要吃了你!”兔子说:“别忙,让我把学士论文打完!题目是《兔子为什么比狼更强大》。”
狼大笑起来:“你怎么敢说比我强大?”
“真的,我可以证明!”兔子领着狼走进山洞,狼再也没有出来。
兔子继续在洞口把他的论文打完,然后拿着论文走进山洞,交给一头打着饱嗝的狮子。
论文的标题是什么并不重要,论文的内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兔子的导师是谁。
(1)描写兔子说话时神态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这个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面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山( )_______( )_______ 文( )_______( )_______
仑( )_______( )_______ 巴( )_______( )_______
(3)兔子写论文时,曾经有两个题目,这两个题目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兔子把狐狸和狼先后领进了山洞,为什么他们都没有出来?从文中哪句话中可以表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一画描写狐狸和狼神态、语言的句子,说一说他们为什么有那样可悲的下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兔子的导师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怀念
①身居江淮之都,我着实感到骄傲和自豪。曾几何时,昔日破旧的龙川小镇已难觅痕迹,一幢幢气势雄伟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平坦宽阔的马路贯穿其间,街心花园、沿河绿地,把这个城市点缀得娇艳妩媚。
②吃讲营养、住讲宽阔已成绝大多数市民的现实。然而,这样的生活条件又养成了人们另一种习惯:进门先脱鞋,关门开空调,谈心靠电话,看戏不离家(有电视、音响),真有另一番“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滋味。
③按理,这样的生活我们该满足了。可是我总觉得还缺少什么,并在怀念着什么。儿时的夏日生活又隐隐浮现在我的眼前。
④故乡在一个江边小镇,儿时是缺衣少食的年代,尽管艰苦,但平民百姓的生活条件大抵相仿。劳累一天的人们回到家里,吊一桶井水,冲个冷水澡,并在门前的空地上洒上一层凉水,逼逼暑气。晚饭时,左邻右舍家家搬出一张小桌,端几张小凳,像露天食堂一样,大家围坐在一起共餐,谁家有个好菜总不忘请乡邻们也来尝尝味;喝酒的男人总以“一人不喝酒”为由,热情地邀请邻居家的男人也来喝两盅。小孩子是诸家的宠儿,他们喜滋滋地这家喝口汤,那家吃口菜,大人们说“小孩子是隔锅饭香”。吃过晚饭,家家搭起竹床,撑上蚊帐,都在屋前的空地上乘凉,老人带着小孩躺在竹床上闭目养神,青壮年则围坐在一起讲故事、吹牛皮、唱戏文,有时一人挥着蒲扇帮几个人赶蚊子,大家友好、和睦、真诚,真如一幅寻常淡泊又渗透着浓郁乡情的民俗画。
⑤在那个环境下,真能体现出“远亲不如近邻”这句俗语的内涵。庄前庄后的乡邻们虽无血缘,但却亲密无间。哪家衣服晾在外面碰上下雨,会有人帮着收了;哪家老人生病家中无人,会有人帮着送去医院;哪家有个生日满月什么大事的,庄前庄后会有热心人过来帮忙;就是生活中缺点油盐酱醋什么的,乡邻们之间也能相互调剂。
⑥我终于明白,我们缺少的是被现代住房疏远了的人间亲情,我们怀念的是被钢筋水泥阻隔了的邻里友情!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______
(2)关系、感情上有距离;不亲密。______
【2】仔细阅读短文并填空。
(1)第④自然段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2)第⑤自然段是_______结构,先写________,再从下雨帮忙收衣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写乡邻之间是如何相互照应的。
【3】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借“现代住房”和“钢筋水泥”要表达的意思是( )
A.现代住房因为家家有防盗门,阻隔了邻里之间的往来。
B.城市的喧嚣,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变少。
C.住钢筋水泥做的房子,没有农村的砖瓦房方便与邻居交流。
【4】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短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母亲的眼睛
在世界射击锦标赛的现场,发生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急死人的新鲜事:50米手枪慢射冠军普钦可夫失踪了!广播喇叭声声急、字字催:“普钦可夫,马上去领奖台!马上去领奖台,普钦可夫!”
实际上,普钦可夫安然无恙、毫发无损。此时此刻,他正躲在一个谁也发现不了的角落里与他的妈妈通电话:“妈妈,妈妈,您看见了吗?您听见了吗?赢了,赢了,得了冠军,破了纪录!”
对于一位双眼曾患恶性黑色毒瘤的人来说,能够逃脱无边黑暗的厄运,迎来鲜花如海、光明灿烂的世界,这全仰赖妈妈柳莎的眼睛和医生巴甫琴科的妙手回春。
8年前,10岁的普钦可夫被确诊双眼患上恶性黑色毒瘤。几十所医院、几百名大夫像串通好了似的,众口一词:做眼球摘除术!不然的话,快则3个月,慢则半年……
命运如此残酷。天真活泼的儿童就得面对要么死亡、要么黑暗的选择。这选择沉甸甸的,压得人透不过气来。柳莎这是第二次面对这种疾病,丈夫不听医生的话,结果离开人世,她不想让儿子重蹈覆辙。仅仅两天的时间,她把汽车、钻戒和满头金发换成了现金。她卖得那样果断、那样坚决,她要让儿子在手术前看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美国的大峡谷、法国的凯旋门……
母子俩一路欢笑,怎么看也看不够,怎么说也说不完。普钦可夫忘却了疾病,完全沉浸在母爱的幸福里。
这样愉快的旅程却不得不在中国长城的烽火台上戛然而止,因为柳莎的随身听的声波有力地撞击她的耳膜:眼科专家巴甫琴科发明了视神经诱导接合剂,使移植眼球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一只盲犬已重见天日。
柳莎母子分秒必争、日夜兼程,很快就来到巴甫琴科面前,要求马上手术:把母亲的一只眼球移植给儿子。
巴甫琴科看见了柳莎的眼睛,那是一对世界上最漂亮、最湛蓝、最纯洁的眼睛。
尽管柳莎的眼球和普钦可夫的眼眶配合得天衣无缝,尽管巴甫琴科努力努力再努力,人类史上第一次眼球移植还是失败了,世界上徒添了两只义眼,一只在柳莎的眼里,另一只在普钦可夫的眼中。生活就是这样,撒下了希望的火种,又浇灭了光明的苗。
柳莎要进行第二次眼球移植:把她的第二个眼球移植给普钦可夫。于是,就有了一场艰难的对话。
“你是否知道最可能的结果?”巴甫琴科问。
“知道。”柳莎回答得很干脆。
“你坠入黑暗,你儿子也见不到光明呢?”
“知道,我做好了一切准备,能接受最坏的结果,能忍受一切痛苦。”
功夫不负有心人,手术终于成功了。
柳莎和普钦可夫出院的那天清晨,天特别的蓝,风特别的暖,太阳和月亮都赶来看人间最动人的一幕:柳莎背着她的儿子,儿子闪着明亮湛蓝的右眼,发着“走、停、左拐,右转”的口令,母亲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一直向前。
【1】普钦可夫患的是什么病?( )
A.恶性高热
B.恶性黑色毒瘤
C.恶性综合症
D.恶性淋巴瘤
【2】第五自然段中,“不相让儿子重蹈覆辙”指的是什么?( )
A.不想让儿子失去眼球
B.不想让儿子因做眼球摘除手术而去世
C.不想让儿子因不做眼球摘除手术而去世
D.不想让儿子在失去眼球前饱览世界风光
【3】对“巴雨琴科看见了柳莎的眼睛,那是一对世界上最漂亮、最湛蓝、最纯洁的眼睛”这句话的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
A.柳莎的眼睛长得很漂亮、迷人
B.柳莎的眼睛最适合做眼球摘除手术
C.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柳莎的眼睛与众不同
D.不仅指柳莎的眼睛,也是在点明这位母亲的爱是最纯洁、最伟大的
【4】第3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A.开门见山
B.设置悬念
C.承上启下
D.首尾呼应
【5】短文描写了巴甫琴科和柳莎的对话,以下哪一项的理解是最正确的?( )
A.柳莎为了给儿子治病,即使自己陷入黑暗也不在乎
B.第二次手术最可能的结果是柳莎和儿子都见到光明
C.柳莎不确定手术能不能成功,她进行了艰难的抉择
D.柳莎爱自己的儿子胜过爱自己,远胜过爱她的丈夫
【6】短文开头描写了一个对比强烈的场景:广播的焦急寻找和主人公在打电话。这样写,对表达中心思想和吸引读者方面有什么好处?请你分别谈一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文末写道“儿子闪着明亮湛蓝的右眼,发着‘走、停、左拐、右转’的口令,母亲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一直向前。”此时此刻,儿子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你给短文加个结尾,使文章首尾呼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留住今天的太阳(节选)
在往后的日子里,我和初升的太阳一样,慢慢长高了,也更加懂得留住今天的太阳。人要活得充实和有价值,就必须学会留住今天的太阳。( )人不可能真的留住太阳,( )人可以比太阳走得快一步或两步,甚至三步四步,这几步看起来似乎很微小,但意义却非常大。
( )说我有什么秘诀透露给你们,那( )是——学会留住今天的太阳。
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充实( ) 微小( )
秘诀( ) 透露( )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选文中的括号里,再任选一个写一句话。
尽管……但是…… 如果……就……
3.为什么说“人可以比太阳走得快一步或两步,甚至三步四步”?
15、课外阅读
居里夫人和她的老师
居里夫人是波兰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她在取得成就和受到别人尊敬时,首先想到的是少年时代教法语的欧班老师。‖
1920年春天,玛丽·居里和她的丈夫经过十几年的刻苦的工作,终于从大量的沥青铀矿中提炼出了一克放射性元素镭,为人类打开了进入原子时代的大门。有一天,欧班老师收到了一封由华沙邮局派专人送来的挂号信,信封上的署名是“玛丽·居里”。欧班老师简直不敢收下,以为是邮局弄错了。一位在全世界都传颂的伟大科学家,怎么会给一个又老又穷,默默无闻的教师写信呢?直到送信的人肯定收信人没错,她才用颤抖的手拆开了信封。
欧班老师读完了信,泪水已经涌出了眼眶,原来玛丽·居里,就是20年前门门功课都考第一的小姑娘玛丽亚!居里夫人在信中向老师深表敬意,告诉老师,她一直在法国从事科学研究,并且诚恳地邀请老师到巴黎作客,还寄来了全部往返路费。
久别的师生终于见面了。这一天,居里夫人在自己的家里,接待了她少年时代的老师,她亲自下厨房做菜,饭后和老师紧挨在一起,亲切地谈心。她使欧班老师忘掉了一切拘束,忘掉了面前是一位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了。作为赞助人的居里夫人愉快的接受了祖国的邀请,到华沙去参加开幕典礼。5月29日这天,华沙的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居里夫人周围。他们中间有共和国总统、部长们,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的亲人们也在场。在典礼快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突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里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握住了她的双手,并亲自推着她向主席台走去。这位头发斑白的老年妇女就是欧班老师,她已经八十多岁了,见到这种情景,人们都激动地向她们鼓掌。幸福的泪水挂满了老人的双颊,她的学生成为世界名人后,对她还是那么热爱,那么尊敬!‖
【1】联系课文,解释下面的词。
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默无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分好的段落,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哪句话写出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在文章在用“______”画出。
【4】选择正确的答案打上“√”。
课文主要写了居里夫人邀请欧班老师到家里作客和把老师推上主席台两件事,这件事说明了:
①居里夫人非常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
②居里夫人成为世界名人后,仍然非常热爱和尊敬自己少年时代的老师。( )
③居里夫人不爱摆名人架子,待人礼貌。( )
【5】居里夫人在取得成就和受别人尊重时,为什么首先想到欧班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
到过庐山的朋友,常常会对庐山的云雾津津乐道。每当黎明,太阳还未出山,你清早起来打开窗子,正想饱吸一下山间清新的空气时,这里一片片的云雾就像轻纱一样随着晨风飘进窗来。正当你十分惊喜想要款待它的时候,它却毫不留恋地一直穿过屋子,又从对面的窗户飘然飞出去了。
在早晨,我们还能从山凹处看见云海的奇景。一层层白云的波浪翻滚着,真像海洋一样,我们似乎能听到海潮汹涌的声音。黄昏,我们看见灿烂绚丽的晚霞。夕阳穿过云层,射出金光,把蔚蓝的天空抹上金黄、橙红、浅绯(fēi)、淡紫……五光十色的各种云彩,那颜色真比花朵还要鲜艳。
天阴下来的时候,一阵阵的云雾像半透明的乳白色轻纱从我们面前、身边不停地飘过,眼前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但是它们并不叫你窒(zhì)息,你只觉得它柔软、清凉、轻盈、飘忽,不可捉摸。看见对面明明是高山峻岭,云雾的纱幕扯过来,高山峻岭马上消逝了。左右明明是阴森森的深谷,纱幕轻轻地拉过去,深谷铺平了。身后的几步明明是同来的游伴在路上走着,然而却像传说中穿了隐身衣的人一样,只听到他们的笑语声,却看不见他们的身影。天和地连成一片,一切都迷离恍惚,自己也不知身在何处。你正在惶惑无主,忽然高山出现了,深谷复原了,游伴也清晰了。然后,又消逝,又出现……一切,时明时灭,时隐时现;一切,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一切都是这满天云雾在作怪。它是个顽皮的精灵,在施展魔术,挥动着那奇幻的纱幕来迷惑人。
仙境似的庐山啊!你是我们伟大祖国锦绣河山中的一块瑰宝。
1.给短文选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庐山 游庐山 庐山云雾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空气 ( )的深谷
( )的精灵 ( )的天空
3. 庐山云雾是如何来迷惑人的?请用”——”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4.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毛泽东的一家
少年儿童生长在社会主义祖国,生活多么幸福!可是,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个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在毛泽东的一家中,就有6位亲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杨开慧是毛泽东的亲密战友和夫人,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在那血雨腥风的日子里,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扑灭革命斗争的熊熊烈火,拼命地屠杀共产党人。1930年10月,杨开慧不幸被捕(b( f()。1930年11月24日,年近29岁的杨开慧在长沙英勇就义。
毛泽民是毛泽东的大弟弟。在新疆开展革命工作时被敌人逮捕。敌人残酷地折(zh5 zh6)磨了他70多天后,用惨无人道的手段秘密杀害了毛泽民。
毛泽覃是毛泽东的小弟弟。1935年4月,在一次同敌人作战中,为了掩护战士们突围,他光荣地牺牲了。
毛泽健是毛泽东的堂妹。一次,毛泽健指挥游击队在同敌人作战中不幸被捕。残暴的敌人梦想从她身上捞到我党重要机密和军事行动计划,打得她皮开肉绽(zh4n dìng),鲜血淋漓,被敌人杀害时只有24岁。
毛岸英是毛泽东的大儿子。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w7i w8i)国,他主动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并肩同敌人作战。1950年11月25日在朝鲜战场上壮烈牺牲,献出了28岁的宝贵生命。
毛楚雄是毛泽东的侄子。他被敌人杀害时,年仅19岁。
毛泽东的一家,是革命的一家。他的6位亲人为革命而死,比泰山还重,我们永远怀念他们。
(1)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被捕________(bǔ fǔ) 折________(zhē zhé)磨
皮开肉绽________(zhàn dìng) 保家卫________(wěi wèi)国
(2)联系上下文,理解“血雨腥风”的意思:________。
(3)用“血”写三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提到毛泽东的六位亲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你知道“比泰山还重”出自哪句名言吗?
18、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敌人( )了,我们就( )到地道里去,让他们( )个空;敌人( )了,我们就从地道里( )来,照常( )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动词。
【2】“不计其数”中“数”的读音是________,这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3】用“____”画出中心句,并将描述地道总体结构的句子画上“﹏﹏﹏”。
【4】读完语段后,我们知道了地道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作用。
19、课堂回放。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kāi)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读片断,填表格。
与人交流 | 手的动作 | 头的动作 | 表达的意思 |
与大侄子交流 | _____ | ______ | _____ |
与二侄子交流 | _____ | _____ | _____ |
与奶妈的交流 | _____ | _____ | _____ |
与赵氏的交流 | _____ | ____ | 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1.地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物资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
2.我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诗。(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
3.信赖是一盏灯,一盏明亮的灯,它使我们前进的道路更光明。(仿写句子)
信赖是__________________
4.《水浒传》是四大古典小说。(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
21、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句中划线部分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不像桃子( )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题目:忘不了
要求:①生活中,总会有些人、有些场景、有些事情,让我们忘不了。选择你的亲身经历写一写;
②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写出真情实感;
③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可以运用平时积累的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