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中,美国支持自由国家抵御“极权政体”的观念,被普遍地认为是美国外交政策上的一个新的急剧转变。苏联认为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方面对苏联控制地区与苏联扩张的一个公开威胁。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A. 表明了美国公开与苏联对抗,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B. 表明了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
C. 实质是马歇尔计划
D. 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新中国成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 消灭了地主阶级
B. 基本肃清了国内外的反动势力
C.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 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3、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怎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
D.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4、“两弹--星”是新中国国防尖端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象征。“两弹一星”指的是
A. 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B. 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C. 导弹核弹、人造地球卫星
D. 导弹、核弹神舟飞船
5、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按时间先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内地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6、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中世纪大学奠定了现代大学的基础,对中世纪的城市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以上表述属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
A.产生条件
B.基本特征
C.主要课程
D.重要影响
7、2019年4月4日第六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在异国他乡长眠了60多年的志愿军烈士终于回到祖国入土为安。回首6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在上甘岭战斗中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A. 黄继光 B. 刘胡兰 C. 董存瑞 D. 邱少云
8、下列对文化大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1966年夏,“文革”全面发动起来 B. “文革”中最大冤案是刘少奇遭受迫害
C. 打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 D. 造成了民族地区和边疆的严重不稳定
9、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报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做政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总理请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结合所学知识,从下边这些关键词中,你可以知道这位科学家是
①中国女药学家
②发现了青蒿素
③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A.邓稼先
B.杨利伟
C.钱学森
D.屠呦呦
11、下表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我国( )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C.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D.拨乱反正取得成效
12、1978年以后,我国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这一政策
A.保障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B.让农民拥有生产自主权
C.彻底地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13、下边是我国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单位:公斤),此表不能说明
时间 | 粮食 | 肉类 | 禽类 | 奶类 |
1978年 | 123.6 | 19.2 | 1 | 6.5 |
1996年 | 73.5 | 32.8 | 10.7 | 21.4 |
A. 民众的主食消费减少,副食品消费增加
B. 由于物价上涨,人们减少了粮食消费
C. 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
D. 生活水平提高,导致食品消费发生变化
14、2022年4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着陆,中国第一个太空行走的女性航天员王亚平安全出舱,被称为“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与此相关的我国科技成果是( )
A.“两弹一星”的成功
B.杂交水稻技术
C.载人航天工程
D.青蒿素类药物
15、下列关于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正确的是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C.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 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16、下图是“央视新闻客户端”为庆祝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的“生日”,发布的宜传海报。请你判断,该海报发布的时间是( )
A.2020年8月1日
B.2020年8月15日
C.2022年4月23日
D.2022年9月25日
17、在下列经济特区中,成为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A.珠海
B.深圳
C.厦门
D.汕头
18、中国与印度、美国在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 中国(1952年产量) | 印度(1950年产量) | 美国(1950年产量) |
钢产量(人均) | 2.37公斤 | 4公斤 | 538.3公斤 |
发电量(人均) | 2.76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2 949千瓦时 |
根据上表反映的情况,党中央决定( )
A. 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 着手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C.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 大量进口美国钢铁和机器设备
19、下图是一座城市市政府楼前的雕塑,这座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它是
A. 深圳
B. 珠海
C. 厦门
D. 海南
20、根据下边方框内提供的历史信息判断,其反应的历史事件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大跃进
21、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会议
(1)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________
(2)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________
(3)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_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________
(5)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________
(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________
22、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_________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_______”的方针。
(2)“________”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3、________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________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2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意义: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_____,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25、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6、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扩大:(1)1984年,进一步开放________个沿海城市。
(2)1985年,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________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1988年,_____________经济特区建立。
(4)1990年,上海___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5)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________推进,相继开放了一些沿江城市、陆地边境城市、________和________等内地省会自治区首府。
(6)结果:中国形成“经济特区—________—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____________的对外开放格局。
27、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概况:___年10月在北京召开
28、_____的推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_____,从此,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在朝鲜战场上,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堡垒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他是 。
(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忘我地工作,“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位党的好干部是 。
(3)“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他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冤案的受害者,他是 。
30、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_________的地方实行______________,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31、阅读下列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代表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力和谐关系。”“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请回答:
(1)我国建立的自治区有几个?请你说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32、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33、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随着工业化建设的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也在高速进行,请问,对农业改造的方式是什么?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的“严重失误”,造成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从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34、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强调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胡乔木在谈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时写道,“我们不是为革命而革命。不是为阶级斗争而斗争。我们的目的还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来提高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进行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邓小平强调了什么问题的重要性?对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么具体体现?
(2)据材料二指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的是什么?为此,全会对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作出了怎样的调整?
(3)材料三中“新的重大经济措施”具体指什么政策?据此政策当时在农村进行了什么尝试?为发展同世界各国经济合作而最早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