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世纪初和1861年的俄国两次大的改革都是由沙皇推行的,这表明他们( )
A. 已无力阻挡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历史潮流
B. 已意识到使国家摆脱落后追赶先进的必要性
C. 已看到农奴制度是俄国落后的根源
D. 迫于国内矛盾的尖锐化,只得以改革避免革命
2、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人类推进了苦难的深渊。一战的主要性质是
A.民族解放战争
B.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争夺美洲霸权的侵略战争
3、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军队建设 B. 外交成就 C. 祖国统一 D. 民族团结
4、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不包括 ( )
A. 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B. 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D. 日军屠杀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30 万人以上
5、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第一集的片头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日常生活的繁华景象,此片断取材于当时的一幅注明绘画,该画是
A. 《女史箴图》 B. 《步辇图》 C. 《清明上河图》 D. 《洛神赋图》
6、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爱迪生
C.爱因斯坦
D.达尔文
7、有观点认为:“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材料认为“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理由是
A. 对苏联模式的小修小补
B. 改革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 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D. 没有突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
8、2006年美国《时代》杂志曾经将“YOU”(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是的,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这主要反映了
A.大众传媒控制信息时代
B.《时代》杂志倡导个性
C.互联网取代传统交往方式
D.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
9、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 “理性”含义是: ( )
A. 独立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 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 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 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10、下列人类遗址中,对研究我国黄河流域彩陶文化帮助最大的是
A. 山顶洞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人遗址 D. 半坡人遗址
11、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件,其中①②两处分别指的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北伐西征 B.金田起义、北伐西征
C.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D.颁布《资政新篇》、抗击洋枪队
12、1926年斯大林指出“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㐊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内是走相反的道路”。由此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 )
A. 参加了中共一大 B. 领导了秋收起义
C. 带领红军出征 D. 实行了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3、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曾感慨:“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其中,“近岁市人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与哪项科技发明有关?( )
A. 司南 B. 造纸术 C. 活字印刷术 D. 指南针
14、“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实现,他们完全抛弃了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材料反映的是
A.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B.辛亥革命没有唤醒民众
C.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封建帝制 D.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15、芮恩施指出:北京学生掀起了大事。千百年来,有组织的舆论第一次在中国发动了。在山 东问题决定前后,由于学生的行动在先,商人同情继起于后,中国自觉了。对“中国自觉了”的理解正确的是
A.首次提出武装夺取政权的方案现 B.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自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向全面觉醒
16、下图是刘老师上历史课时展示的复习提纲。据此判断,这节课将复习的主题是( )
A.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工业化建设的全面展开
C.农村工作开创新局面
D.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失误
17、“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是在( )
A.1920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45年
18、对下图中的两个人物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两人都曾经是苏联的最高领导人
B.两人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探索
C.在两个人的共同领导下,苏联完成了前两个五年计划
D.两人都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二战后初期,罗伯特·奥本海默曾说:"我们或可以预料一下这样的情形,两个大国都可以毁灭对方的文明和生机,虽然自身也处于危境。"这里的"两个大国"指的是( )
A. 英国和德国 B. 美国和苏联 C. 德国和日本 D. 英国和法国
20、下图所反映的贸易活动在世界近代史上持续了300多年,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近代美洲资本主义文化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场贸易的主要经营者是( )
A.葡萄牙人 B.英国人
C.西班牙人 D.法国人
21、如果说________把神从人的精神领域驱逐出去,那么牛顿把神从无生命的领域驱逐出去,________把神从有生命的领域驱逐出去
22、“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事迹: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他是___________;发现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获诺贝尔奖,她是___________。
23、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________了日本。美国在日本推行________和________化改革,颁布了“________”。冷战开始后,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积极________日本。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________。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________经济大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________大国的欲望日益强烈,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24、印度民族大起义
原因: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当时,英国完成了________,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激起印度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人们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5、美国内战期间宣告奴隶解放的法律文件____
26、联合国与国际安全:联合国大会(简称“联大”)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每年举行一届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担负着维护国际________的主要责任。安理会由中国、法国、________、英国、美国5个________和10个________国组成,常任理事国拥有________。联合国秘书处是联合国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根据安理会或联大的决议,联合国可以向冲突地区派出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持和平。以联合国名义派出的武装力量,被人们称为“联合国________部队”,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
27、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______成立。一战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人是______。
28、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1)秦朝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
(2)汉武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建立的制度——
(3)唐太宗统治时期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的制度——
(4)明朝时全国的制瓷中心——
(5)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29、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________,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彼得一世的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________的进程。
30、新经济政策:实施者:________。过程:________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__________。意义:促进____________的恢复和发展。
31、现在世界上还有多少个社会主义国家?
32、21年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回顾苏联(苏俄)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很多思考。
请回答:
(1)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什么?有何作用?
(2)20世纪30年代苏联形成了“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3)从苏联诞生到苏联解体,苏联在人类历史上共存在了多少年?
(4)苏联(苏俄)的发展历程对我国有何启示?
33、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中国古代历朝统治者都重视对国家的治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秦皇汉武缔造了秦汉帝国的辉煌,实现了秦汉大一统局面。请分别举出他们为加强中央集权而创新的地方治理措施。
(2)唐太宗和唐玄宗都是唐朝开明君主,对推动唐王朝的发展繁荣作出重大贡献,说出他们在治理国家上的共同之处。
(3)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在中央设置了什么机构?
34、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同时也加剧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1868年,日本明治新政权建立,但国内封建关系没受到根本性冲击,政治局面还不稳定,殖民地化的威胁依然存在。因此,明治新政府提出了“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富国强兵”三大口号,为适应这一要求,日本近代思想启蒙开展起来了。
——崔世广《论日本近代启蒙思想的特点》
材料三印度民众对于这次宏大规模的起义并未忘记,起义中那些优秀的领导人物和为独立自由而牺牲的勇士们的丰功伟绩,使它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它们鼓舞着印度人和回教人继续进行反英国殖民者的斗争;它们号召印度人和回教人消灭骨血相残的纷争,和为了争取祖国的独立而密切团结。
——《印度人民大起义(1857-1859)性质及其在近代史上的意义》
(1)材料一描述的“改革”反映了俄国的哪一个改革?根据材料归纳改革的原因有哪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个改革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治维新政权建立之初日本面临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明治政府提出的口号所对应的具体措施是什么?(任举一例)
(3)根据材料三所述事件,请列举一位该事件中涌现出的“优秀的领导人物”。根据材料归纳该事件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