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秋初一(上)专题练习语文考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三十年来,刘老师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诲人不倦,教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

    B. 他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大家保持一致,然而,他不肯做一个随声附和的人。

    C. 《西游记》给人们塑造了一个神通广大、除恶灭邪的大英雄形象。

    D. 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栩栩如生的交响乐。

  • 2、下面对名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猎人笔记》以一位猎人在行猎中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刻画了截然对立的两类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农奴制度的控诉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B.《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代表作,该书知识丰富,旁征博引,“论学说艺数典谈经”,涉及到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灯谜等内容。

    C.鲁迅先生在《二十四孝图》中尖锐地讽刺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子路负米”等故事,批判的矛头直指“孝道”,体现了他与旧社会势不两立的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D.《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以唐朝玄奘法师为原型,其部分事迹也是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演绎,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唐僧等同于玄奘法师。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21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扬州仪征枣林湾举行,首次测试参观人数超过8万左右。

    B.学校组织同学们到博物馆参观,老馆长的一席话深深触动了小芳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C.中国69岁的“无腿勇士”夏伯渝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D.在央视的文化栏目《国家宝藏》中,通过明星守护人的讲述,使观众看到了国宝的“前世今生”。

  •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B.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

    C. 《阿长与〈山海经〉》出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朝花夕拾》。

    D. 《最后一课》作者都德,法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作有《自由颂》《致大海》等。

     

  • 5、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笨(zhì)   (pì)      想(chī)     惑(yòu)

    B.取(dì)     腾(xuān)   (chè)    (zhà)

    C.荫(yì)     葬(mái)     着(zuàn)    恐(huáng)

    D.偻(yǔ)    (luó)     败(tā)      骷髅(kū lóu)

  • 6、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紫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最后还是观音菩萨出面带走了妖怪,悟空才救回王后娘娘。

    B.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一孙行者一弼马温一齐天大圣一孙悟空一斗战胜佛。其中齐天大圣是自封的。

    C.孙悟空具有超高的斗争艺术,他善于透过迷人的假象认清妖魔鬼怪的本来面目。比如,白骨夫人多次变化,均被悟空一一识破。

    D.《西游记》中,为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定,四位菩萨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父,八戒却动了凡心。

     

  • 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司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安排工作,让大家各得其所

    B.展览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让人美不胜收

    C.英国“死亡货车”案一出,网络上已是人声鼎沸

    D.阔别多年的友人突然造访,陈老师喜出望外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选自《〈论语〉十二章》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不习乎 传:

    (2)人不其忧 堪:

    【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是儒家的主要思想。

    C.“为人谋而不忠乎”的“忠”指尽心尽意,是与他人相处的道理,不仅臣对君要忠,也包括其他人。

    D.从“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以看出,孔子是很排斥富贵的,告诫弟子不可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

    【4】儒家学说在“修身”方面有很多见解,请结合上文与下面两则链接材料,谈谈我们应该怎样修身。

    【链接材料一】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孟子·公孙丑下》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孟子·离娄上》

    【链接材料二】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解:①尝:曾经。 ②轩:大马车。冕:礼帽,这里用作动词。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请你写出至少三句描写鸟的诗句。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说 兴 趣

    梁 衡

    ①兴趣是什么呢? 兴趣就是人追求完美事物的一种本能。孩子对糖块有兴趣,姑娘对打扮有兴趣,老人对忆旧有兴趣。人们对休闲、娱乐、美食、华服、好房子、好车都有兴趣,因为这样活着就舒服。但只满足于此也不行,时间长了就要退步,要堕落。于是人们对学习、开拓、创造也有兴趣。这样人类才会活得更美好。

    ②有兴趣,有各种各样的兴趣,是人的天性,人要学会开发自己的天性,要发现兴趣。这不用专门去教、去辅导,你只要不压抑、不干扰它就行。就像水,一打开闸门就自然往下流;像烟,你一点燃就自然往上走。信佛者到处拜佛,佛经上说,你不必拜,佛就是你自己,只要你想成佛,就能立地成佛。如果你能发现自己内心深处对某种事物的强烈兴趣,你就能立地成佛,你想成为什么样子,就能成什么样子,这才是一个最厉害的秘密武器。

    ③老师、家长总是怕孩子不学习,总嫌孩子不努力,“新松恨不高千尺”,其实,你不要急,也不必“恨”,更不要那么“狠”,搞得孩子们眉头常皱,心存压力。你只须细心地去发现他到底对什么有兴趣。就像,发现落叶下的一根春笋, 只须浇一点水,一回头, 它就蹿高好几米。园丁的作用不是用剪子把花草剪整齐,而是用锄头把杂草锄干净。生物学、人才学研究已经揭示,基因决定了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某种特殊的才能。“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这句话是没有错的。

    ④兴趣是寂夜里飘着的萤火虫,常在你不经意时灵光一闪,有人及时捕捉到了自己的兴趣,有人却在兴趣敲门时木然无应,花自飘零,水自流,错过了机遇。歌德的父亲安排歌德学法律,他却对文学、科学有兴趣;伽利略的父亲安排伽利略学医学,他却对物理、天文有兴趣。每一届诺贝尔奖公布后,记者总要向得主提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从事这项研究?”大部分人的回答是:‘不为什么,就是因为对它感兴趣。”

    ⑤兴趣是人的天性,但要成就功德,还得将它转化为目标和毅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达尔文小时候对生物有兴趣。一次他在野外看见一只未见过的甲虫,就用右手提住;又见一只,即用左手捉住。这时又发现第三只,情急之下他将一只放入口中,腾出手来去捉第三只。不想嘴里那只甲虫放出一种辛辣刺激的液体,他“哇”的一声,三只全跑了。可以看出, 这时他的兴趣还是一 种孩童式的天性。但是,由此出发,他后来毅然参加了贝格尔舰的 环球考察,一走5年。每到一地,他就采挖生物标本,托运回国。5 年后他定居伦敦郊外潜心研究这些资料,冷板凳一坐就是20年。1859年终于出版了《物种起源》,创立了进化论。是目标和毅力巩固和延伸了他的兴趣。

    ⑥如果要想有更大的成就,兴趣还得转化为责任和牺牲。特别是从事社会科学的人,必得担大责,才能有大成。比如许多文学少年,当初只是因语言优美、情节曲折而对文学产生兴趣。但真正要成为大作家,如鲁迅,如托尔斯泰,则非有为时代,为民众立言的责任心不可。至于说到社会活动家更是要心忧天下,以身许国。兴趣只有在注入了目标和责任之后才算成熟,才能抗风雨,破逆境,到达胜利的彼岸。

    ⑦总之,兴趣是成就人生的一粒种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弄清楚自已是瓜还是豆,或因环境所迫,瓜秧爬上豆架,满拧着长;有的人知道是瓜是豆,春风得意,却耐不过夏的煎熬,等不到秋天的丰收。只有那些像达尔文一样,一开始就认定要收获一颗大瓜的人,栉风沐雨几十年,才能享受到秋收的喜悦。

    1联系全文,说说该怎样做才能让兴趣帮助我们成功?

    2文章第⑤段列举达尔文成功的事例有何作用?

    3谈谈你对文章第⑦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兴趣是成就人生的一粒种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4作者认为“这不用专门去教、去辅导,你只要不压抑、不干扰它就行”,你对此有何认识?请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80-100字)

  • 11、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

    ①作家刘墉说: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

    ②有一个老总问他迷惘而困惑的下属,你知道毛毛虫是怎么过河的吗?下属给出了三个答案:

    ③下属说从桥上过,老总摇摇头说:没有桥

    ④下属说从叶子上过,老总说:叶子被水冲走了

    ⑤下属又接着说被鸟吃到肚子里就过河了,老总强调:那样的话,毛毛虫就死掉了,也便失去了过河的意义。

    ⑥那么毛毛虫究竟是怎么过河的呢?

    ⑦最后老总告诉下属说:毛毛虫要想过河,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变成蝴蝶。毛毛虫在变成蝴蝶之前要经历一个痛苦的阶段,它在一个茧里面,暗无天日、没吃没喝。这种痛苦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

    ⑧其实每个人也是一样的,在生命的历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与磨难,有人面对困难悲观失望,无法转换自己的角色,相反有的人却是勇敢地摒弃原有的观念,不断地挑战自我,不断地脱胎换骨,最后轻松自如地飞过了毛毛虫时代那条痛苦的河流。

    ⑨生命其实就是毛毛虫过河的过程,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但是成长与成熟都是痛苦的,要想成功,必须勇敢地蜕掉一层层厚厚的茧,才能变成蝴蝶自由地飞舞。

    ⑩如果说成功有捷径的话,那就是改变,时刻准备着——改变。

    【1】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这句话的理解。

    【2】同学们围绕“如何破成蝶”展开讨论,有人认为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有人认为需要坚定的意志,还有人认为要有不断挑战自我的胆量。请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写作提示:①可以同意以上的某种观点,也可以另有自己的看法;②不少于100字。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论语  里仁》)  某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写进了这样一条,记住父母的生日,并在父母生日时,能主动表达感恩之情。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专题练习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