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47年7月29日,刘伯承、邓小平收到毛泽东的绝密电报,得知“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刘、邓决定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由此( )
A.转向去陕北
B.攻打辽宁锦州
C..挺进大别山
D.发起淮海战役
2、从下面表述中判断,阻碍美国和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共性问题是( )
独立后的美国,存在两种对立的经济制度。南北双方在争夺原料、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矛盾日益尖锐,黑人奴隶制的存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19世纪上半叶,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奴制国家。资本主义工业虽有一定的发展,终因资本与自由劳动力严重缺乏、人民购买力低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而远远落后于西欧诸国。 |
A.国内市场不统一
B.缺乏自由劳动力
C.资金严重匮乏
D.产品缺乏竞争力
3、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经济学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他所提出的“自由放任”理论符合当时经济发展的需求。请判断,他的经济学理论提出的社会背景是( )
A. 庄园经济的瓦解 B. 租地农场的盛行
C. 手工工场的兴起 D. 工业革命的开展
4、1958年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却忽视了( )
A.客观经济规律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人民的积极性
D.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5、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为此,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整顿金融体系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调整农业政策
D.推行“以工代赈”
6、下列哪一个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之中( )
A.《辛丑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南京条约》
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某部19世纪后期的电影有如下情景,你认为可能会被吐槽的是( )
A.男主角乘火车到达法国
B.男女主角驾驶汽车同游巴黎
C.福特向观众介绍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
D.女主角在电灯下完成绘画作品
8、第一次亚非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雅尔塔会议
C.华盛顿会议
D.万隆会议
9、詹姆士是一位极富经营头脑的英国某织布厂厂主,1785年后,他把工厂建在交通便利的内陆城市。最可能是因为( )
A.珍妮机的发明
B.火车、轮船的出现
C.改良蒸汽机的使用
D.内燃机的发明
10、一些史学家认为1500年左右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因为人类社会自此从分散走向了整体。支撑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列强殖民扩张加剧
C.宗教改革运动
D.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11、复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的时候,老师用“先处死一个国王”、“再废黜一个国王”、“又请来一个国王”,形象总结革命的具体过程。其中,“处死一个国王”是指处死( )
A.查理一世
B.查理二世
C.威廉二世
D.威廉三世
12、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工商业的逐渐发展,11世纪前后,西欧各地出现了城市复兴的景象。城市兴起的主要历史意义是
A. 加速了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B. 促进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C. 加速了东西方文明的传播
D. 催生了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13、下列事件中,增强了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的是
A. 管仲改革
B. 城濮之战
C. 商鞅变法
D. 巨鹿之战
14、1871年,日本设立文部省,将全国划分为8个大学区,下设32个中学区,每一中学区下设210个小学区,共设8所公立大学、245所中学、53760所小学。这表明日本( )
A.仿效中国的典章制度
B.建立起了近代教育体系
C.大力推进“殖产兴业”
D.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强国
15、20世纪30年代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下列能反映这一时代特点的事件或现象有( )
①日本:建立军部法西斯专政 ②德国:纳粹政权迫害犹太人
③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④美国: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6、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 )
①空想社会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 ③三权分立 ④政治经济学 ⑤科学社会主义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④
17、如下图是古代四大文明分布示意图,B处体现的文明是( )
A.古代埃及
B.古代两河流域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
18、迄今为止,人类历史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相对应解决了三个问题,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变革。这三个问题依次是( )
A.机器动力问题―能源传输问题―信息处理及传输问题
B.信息处理及传输问题―机器动力问题―能源传输问题
C.能源传输问题―机器动力问题―信息处理及传输问题
D.信息处理及传输问题―能源传输问题―机器动力问题
19、以下对东西方文明的叙述,正确的是
A.罗马共和国的政权掌握在公民手中
B.《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法学成果
C.帕特农神庙是古埃及建筑的代表
D.阿拉伯人创造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20、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哈里发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哈里发不仅独揽国家的军政大权,同时也是伊斯兰教的最高领袖。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实行( )。
A. 封建专制统治 B. 奴隶主贵族统治
C. 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D. 资产阶级统治
21、古埃及文明被誉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它的母亲河是______。
22、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人类社会进入了“______”。
23、欧洲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指____________,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是指____________。
24、________用改良蒸汽机开启了蒸汽时代的大门;________的广泛应用把人类带进了电气时代。
25、世界三大宗教是 、 、 。
26、(________)统治下的罗马帝国经济发展、政治相对稳定,国家进入“罗马和平”时期
27、1848年,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著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8、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演进的趋势。
(1)罗马共和国设立的________有权否决执政官和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2)1649年,因继续推行君主专断政策而引发革命,最终被推上断头台的国王是________。
(3)美国1787年宪法,依据_________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共和国,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________________.
29、他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他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系统阐述了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这位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_。
30、东汉时期__________(人名)改进造纸工艺。东晋时期王羲之被后人誉为“__________”。
31、(1)伯里克利所处时代的政治特色是什么?
(2)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4)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联合发表了什么文献?其问世的意义何在?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19世纪中期沉重打击英国殖民者的起义:
(2)一战的导火索:
(3)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
(4)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的标志:
33、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建立法治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
(1)下面法典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2)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诞生,其主要标志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什么作用?
(3)奠定了欧洲民法基础的是哪一部法典?制定其的目的是什么?
(4)作为一位中学生,你在学习了这些内容后有什么感想?
34、思想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学派 | 人物 | 时代 | 主要思想 |
儒家 | 孔子 | 春秋 |
|
孟子 | 战国 |
| |
墨家 | 墨子 | 战国 | “兼爱”、“非攻 |
道家 | 老子 | 春秋 |
|
庄子 | 战国 | 自然界是一个整体,顺其自然 | |
法家 | 韩非 | 战国 |
|
(1)把下列学派主张的序号正确填写在材料一表格中。
①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无为而治
②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③提倡“仁”和“礼”;因材施教
④仁政;民贵君轻
材料二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共同构成了世界轴心时代的中国画卷,……塑造了一个支配了中华文明两千余年的意识形态,并成为后代中国智慧发展的永恒基础和源泉。”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说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延续了近300年之久。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概括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列举这一时期的一位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材料四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____A》
(4)填写出材料四横线上A文件的名称。说出其发表的历史意义?
(5)综合上述所有材料,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