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学者将美国政治体制称为“否决政治”,总统和国会之间经常出现相互否决的现象,甚至由于国会与总统分庭抗礼而造成的“府会相争”,常使联邦政府面临“关门”危机。据此可知,美国的政治体制( )
A.有效地维护了人民民主
B.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削弱了总统的行政权力
D.导致了部门间权力争夺
2、探寻历史原因和结果的逻辑关系,对历史进行合理解释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 原因 | 结果 |
A |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 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
B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 抗战胜利,台湾光复 |
C | 北伐战争 | 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
D | 国共合作 |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
A.A
B.B
C.C
D.D
3、宗教问题,现已成为某些地区冲突的主要原因。信仰“真主”安拉,以《古兰经》为经典的宗教是( )
A. 佛教 B. 伊斯兰教 C. 基督教 D. 道教
4、1871年3月28日建立的巴黎公社是世界上
A.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 B.第一个民主政权
C.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D.第一个殖民地政权
5、下图所示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的局部图。孕育该文明成果的大河流域是( )
A.两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6、“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此“诏令”的颁布者是
A.秦孝公
B.秦始皇
C.北魏孝文帝
D.明太祖
7、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向往法国大革命的“民主自由”精神,认为法国大革命是“近代文明之春雷”。这是因为法国大革命( )
A.推动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B.影响了《权利法案》的制定
C.彻底摧毁欧洲的封建制度 D.引导北美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8、下列不属于庄园法庭管辖范围的是( )
A.惩罚不能缴纳租税的农民
B.维护公共秩序
C.处理婚姻纠纷
D.审判领主
9、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其中东晋和南朝都将都城定在
A.洛阳
B.杭州
C.建康
D.长安
10、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恩格斯所说的“这个时代”是指( )
A.新航路的开辟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11、俄国永远不屑于在人类当中扮演一个次要角色,甚至也不屑于扮演头等角色,而一定要扮演独一无二的角色。1917年11月发生在俄国的“独一无二”的事件是( )
A.彼得一世改革
B.五月流血周
C.俄国二月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12、有学者指出:“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能够支撑这一论述的是
A.西周的分封制
B.秦国的商鞅变法
C.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D.北魏孝文帝改革
13、马克思主义是革命实践理论,在它诞生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迅速兴起并蓬勃发展。具体表现为( )
①1783年,北美人民以独立战争形式赶跑英国殖民者,实现了美利坚民族的独立解放
②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掀起三大工人运动,使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1864年,英、法、德等国工人代表联合成立“第一国际”,指导各国工人阶级开展解放斗争
④1871年,巴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发动武装起义,成功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日本大臣木户孝允提出:“立国之本,惟于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于教育而已。”下列明治维新措施与该思想对应的是( )
A.提倡“文明开化” B.实行“废藩置县”
C.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D.允许土地买卖
15、据下图,可以得出太平天国的意义是( )
A.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B.领导农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D.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16、以下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航海线路图, 其中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进行航
海探险到达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山东省的曲阜每年都要迎接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光,因为这里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大思想家的故里,这位思想家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墨子
18、与秦的兴起大体同时,孔雀帝国第三代君主阿育王(约公元前273一前232)时期,在南亚次大陆基本实现了统一,他派人四处宣扬佛教,并建筑了大量的佛塔。这个地区的文明是( )
A.古代印度
B.古巴比伦
C.古代埃及
D.中国
19、第一国际是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革命组织,它的正式名称是国际工人协会。它由哪些国家的工人代表组成( )
①英国
②法国
③德国
④中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0、小华尝试用历史坐标来展示美国发展历程。下图①处所指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是
A. 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
B. 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迅速提高
D. 取得了二战的胜利,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21、1519-1522年,__________(人名)率领的船队最终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
22、苏联解体_______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_____年
23、_____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24、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主要表现在(______)、劳动力结构变化、大众教育、(______)、妇女地位提高等方面。
25、(图三)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___________________当政期间,___________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生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26、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宗教曾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帮助统治者控制了人们的思想…时至今日,世界上仍然存在着三大宗教。请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
宗教名称 | 创立时间 | 创始人 | 教义 |
佛教 |
|
|
|
基督教 |
|
|
|
伊斯兰教 |
|
|
|
27、由约狄埃作词,狄盖特作曲的《_____________ 》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
28、被誉为南美“解放者”的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9、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 ______(人物)获得了“征夷大将军“的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30、1492年8月,_______受西班牙王室资助,从西班牙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他们又“发现”了古巴和_______。
31、英国工业革命开工业文明之先河,众多国家纷纷效仿。
(1)英国在棉纺织领域的技术发明有哪些?蒸汽机的改进及广泛应用有什么重要意义?
(2)铁路时代开始的标志是什么?铁路时代的到来有什么重要影响?
32、日本明治维新在经济上和社会生活上的改革内容有哪些?与俄国农奴制改革对比,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有何相同点?
33、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最早的工业革命起源于哪国?从哪个行业开始?
(2)说出工业革命时期最主要的动力来源。
(3)说出工业革命时期诞生的交通工具。
(4)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5)工厂中工人阶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相对日益贫困。“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的还要快。......”这一论断来源于哪一文献?
(6)你怎样看待工业革命?
34、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围绕“国家制度和发展道路”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变制·寻路】
材料一:
| 贵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却)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的政权,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却以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的伟大主张。 - -摘编自赵傅宇。孙琰《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
(1)指出图A刊物发行者所处派别的政治诉求是什么。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这场“暴力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说明资产阶级领导的改良和革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曙光·明路】
材料二:
| 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同志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将人类最高智慧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创造地应用于中国这样的以农民为主要群众、以反帝反封建为直接任务…….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大国,光辉地发展了列宁斯大林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问题的学说和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学说。 ——节选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四月二十日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会议通过) |
(2)依据材料二图B,归纳1929-1932年革命根据地分布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如此分布的原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21年至抗日战争胜利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成果。
【新生·特色】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在党中央统一部署、统一领导下,从全国26个部委、20多个省区市、1000多家单位抽调精兵强将参与研制,集中攻关,形成了全国一盘棋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短短十余年时间。“两弹一星”从构想变成现实,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征途中创造的人间奇迹。
——摘自《求是》(2020.1.9)
图C1961-1971年历届联合国大会“驱蒋纳我”提案表决情况表
会议 | 赞成 | 反对 | 弃权 |
1961年 | 38 | 48 | 30 |
1964年. | 40 | 57 | 13 |
1965年 | 47 | 47 | 20 |
1968年 | 44 | 58 | 23 |
1970年 | 51 | 49 | 25 |
1971年 | 76 | 35 | 17 |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的诞生”的历史意义。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两弹一星”从构想变成现实的原因。说明图C中“驱蒋纳我”提案的表决情况发生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