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某拨打110谎报险情,当地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对其作出拘留三天的处罚。王某的行为属于( )
A.严重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D.刑事违法行为
2、1950年,数学家华罗庚在归国途中给留美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其中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回国后,华罗庚进行应用数学的研究,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称为“人民的数学家”。这告诉我们( )。
①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
②坚决维护个人利益,不放弃任何个人利益
③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我们应以国家利益为重
④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置身广阔的大地,我们要融入社会,感受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而不能脱离社会,脱离他人。下列诗句与这句话意思表达一致的是( )
A.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
B.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某班学生在学习了“违法犯罪”相关知识后,分组进行了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违法不一定是犯罪,但是犯罪一定是违法②如果违法情节轻微,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
③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都是违法行为④了解明确了什么是违法,就能做到不违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绝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绝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下列不属于国家核心利益的是( )
A.国家统一
B.国家安全
C.文化利益
D.国家主权
6、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规则像道路上的斑马线,像悬崖边上的护栏,像过山车的安全带。这一说法启示我们( )
①规则划定自由的边界,是自由的保障②违反规则必然会受到法律制裁
③每个人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④规则是一成不变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话强调的是培养亲社会行为我们应该( )
A.平等待人,一视同仁
B.专心读书,丰富学识
C.努力工作,奉献社会
D.关心社会,融入社会
8、2023年“广东好人”罗新辉坚持诚信经营,带动2000多名农民致富增收。广东省文明办大力宣传了这一事迹,引导村民践行诚信。因为诚信( )
①能避免村民之间所有矛盾②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③是促进人发展的唯一途径④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下列诗句与此表达寓意最相近的是( )
A.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0、“不是庆祝一个人红了四十年,而是庆祝一个人认认真真工作了40年。”2023年9月3日,刘德华在抖音开启主题为“把我唱给你听”线上直播演唱会,并关闭了打赏平台。央视带头转发,播放量直接破3亿。央视转发旨在( )
A.捧当红明星,塑造全民偶像
B.传播正能量,弘扬敬业精神
C.抓网络经济,做强明星带货
D.借向善文化,培育科技素养
11、一位进城务工人员上公交车后,将袋子铺在地上,坐了上去。乘客问;“有座位,您为什么不坐?”他说,担心自己身上脏弄脏了座位。乘客说:“人人平等,您跟我们都一样。”这句话打消了这位进城务工人员的顾虑。这一幕场景表明( )
①要尊重他人感受,尊重他人权利②尊重能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③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④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调查显示,97.6%的青年表示“有空的时候,愿意去做公益活动志愿者”,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一个公益活动志愿者的身份。这表明( )
A.想成才,必须讲奉献,不求索取
B.人生价值体现在对他人、对社会的奉献之中
C.青年人参加公益活动主要是为了获得表彰
D.只有参与公益活动才能服务社会
1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下列能体现此观点的有( )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社会发展需要每个人积极参与
③人的身份是在社会中确立的 ④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医院,我们是患者,在商场我们是消费者,在社区,我们是居民……这说明( )
A.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B.每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都可以脱离社会生活
C.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个体努力的成果
D.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
15、中国自古强调“不学礼,无以立”。西方也有“礼节是一封通达四方的推荐信”之类的谚语。这表明( )
A.中西方人都能做到以礼待人
B.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C.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D.只要礼貌待人,就能通达四方
16、成语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蕴含着宝贵的文化财富,给我们以深刻启迪。下列成语故事与解读一致的是( )
成语故事 |
A.徒木为信 |
B.约法三章 |
C.千里送鹅毛 |
D.程门立雪 |
解读 |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 要善于改变不合理的规则 | 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 | 平等对待他人是人际交往的基石 |
A.A
B.B
C.C
D.D
17、以下是中学生小东为自己设计的周末活动计划:
活动目的:亲近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活动方式:?
如果请你为小东活动计划中的“?”处选一些合适的项目,你会选择( )
①和好友约定一起上网畅玩网络游戏②到农业园体验农作物种植
③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活动④观看新闻节目,了解国家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青少年在社会中成长,应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有( )
①在观看球赛时,给对手喝倒彩②就垃圾分类问题向环保部门提建议
③在风景区的石壁上刻励志标语④踊跃为受灾地区的群众捐款捐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心扉如同门户,小小的钥匙便可打开它,别忘了钥匙有这样两把——‘谢谢’和‘劳驾’。”这句话告诉我们与人交往时应该( )
A.着装时髦
B.以礼待人
C.语言幽默
D.表情丰富
20、9月27日,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在境外针对境内居民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件,21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1年至1年6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特征
B.同违法作斗争是公民责任
C.有期徒刑和罚金都属于附加刑
D.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开创性地设立了双倍赔偿条款,充分体现了法律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22、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从民事单行法时代迈入民法典时代。下面是这部法典的内容节选
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判断:(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有人说,“有法治无自由,无法治才自由。
24、《元史·许衡传》有这样一段记载:许衡做官之前,一年夏天外出,因天热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得梨,岂能乱摘!”有人劝解道:“乱世之时,这里是没有主人的。”许衡正色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无主吗?”
(1)你怎样看待“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观点?
(2)你认为该如何做到许衡所说的“我心有主”?
25、 2021年5月23日,我们迎来了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七十年前的今天,我国的雪域高原-----西藏获得了解放。从此以后,西藏开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1)以下是同学们搜集的一些关于我国少数民族的图片,你认为哪些是关于西藏的。(写出序号即可)
(2)在脱贫攻坚战中,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不让一个人掉队,不让一个少数民族掉队。”请你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什么?
26、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肩负起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哪些成就?
(2)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7、古今中外,公平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公平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1)你认为什么是公平?
(2)维护公平有什么意义?
28、以下是小吉同学收集的家乡见闻,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见闻 | 问题 |
2021年,吉林省将重点实施就业创业、困难群体救助等50项民生实事。 | (1)请回答材料体现的宪法原则。 |
2021年4月2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大会热烈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吉林省王永辉、金胜昌等29人荣获“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2)材料中划线内容表明我国公民享有哪一项人格尊严权? |
(3)向劳动者致敬,践行劳动观念,中学生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