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丹东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B.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C.当时大家不解其中的意思,都对鲁迅先生不加以休息不以为意,后来读了鲁迅先生《死》的那篇文章才了然了。

    D.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汹涌澎湃的乌江泛着滚滚的波涛,挟裹着高原独有的霸气,浩浩荡荡地在天地间日夜奔流。

    B.很多获奖作家,从不把自己的作品看得那么高,反而觉得自己的作品是微不足道的。

    C.祖母说,她从二十几岁开始就待在这座小城,已经五十年了,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D.关羽的故事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他的忠、义、勇成了老百姓口口相传、经久不衰的话题。

  • 3、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过程为主线,把全文有机地贯串起来,成为完整的统一体。随着“我”的感情变化,层层推进,丝丝入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在作者眼里,长妈妈多事,不拘小节,麻烦多礼,但同时又心地善良、仁慈、乐于帮助别人。

    C.文章围绕阿长写了以下几件事:“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长毛”的故事,买《山海经》。其中重点写的是她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

    D.本文以记叙为主,作者通过对长妈妈的回忆,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真挚感情,热情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同时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毒害。

  •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对社会的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B.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谈反腐,向古人借智慧,对今人敲警钟。

    C.一拿到语文试卷,小明忍不住笑了,拿起笔开始答题,信心满满,手不释卷

    D.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决之的。

    B.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茸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

    C.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契而不舍

    D.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荆楚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C.爱出风头的他经常夸夸其谈,与别人争论时锋芒毕露

    D.耶鲁大学毕业的秦飞,毅然回国担任大学生村干部,六年来奋战在脱贫功坚一线,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

  • 7、在孙悟空反出天庭后,带领哪吒三太子下界捉拿美猴王的降魔大元帅是(  )

    A.二郎神

    B.太白金星

    C.托塔李天王

    D.四大天王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乐广字修辅,迁河南伊,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

    ——选自《晋书》

    【注释】①久阔:久别不见。阔,阔别。②广:即乐广。③蒙:受,承蒙。④听事: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亦作“厅事”。⑤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⑥所以:因由,原因。

    【1】给本段文字选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B.风声鹤唳

    C.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D.杯弓蛇影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2)酒中复有所见不?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遇事不能疑神疑鬼,自相惊扰,要通过调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实的真相,求得正确解决的方法。

    B.我们在遇到可怕的事物时,要与它斗智斗勇,最终一定会战胜它。

    C.乐广的朋友在宴席上喝多了酒,一病不起。

    D.乐广杀死了厅事墙上的蛇,挽救了朋友。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⑥莫言下岭便无难,__________。[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骆驼祥子(节选)

    老舍

    ①整整的三年,他足了一百块钱!

    ②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做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钢轮条上踢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把它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一个死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六个月:除非你把大箱碰碎,我都白给修理。保单,拿着!”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的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④怎样过这个“双寿”呢?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拉到了,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爆羊肉之类的东西。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

    ⑤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心里舒服,买卖也就更顺心。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⑥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非例外。

    (选文略有改动)

    1选段写的是祥子第_______次买车,这辆车最后的结局是_______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①段中加点词语。

    整整的三年,他足了一百块钱!

    (2)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③段画线句。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3选文结尾写到“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非例外”,结合全书内容,说说祥子的“希望”是怎样一步步彻底落空的。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小鬼和小商人

    【丹麦】安徒生

    从前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学生:他住在一间顶楼里,什么也没有;同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商人,住在第一层楼上,拥有整幢房子。一个小鬼就跟这个小商人住在一起,因为在每个圣诞节的前夕,他总能得到一盘麦片粥吃,里面还有一大块黄油!

    有一天晚上,学生从后门走进来,给自己买点蜡烛和干奶酪。小商人和他的太太对他点点头,祝他晚安,学生也点了点头,接着他忽然站着不动,读起包干奶酪的那张纸上的字来了,这是从一本旧书上撕下的一页纸,本来是一部很旧的诗集。

    这样的书多得是!小商人说,你只要给我三个铜板,就可以把剩下的全部拿去。

    谢谢,学生说,请你给我这本书,把干奶酪收回去吧。把一整本书撕得乱七八糟,真是罪过。你是一个讲究实际的人,不过就诗说来,你不会比那个盆子懂得更多。

    这句话很没有礼貌,特别是用盆子作比,小鬼很生气,但是小商人大笑起来,学生也大笑起来。

    黑夜到来了,店铺关上了门。这时小鬼就拿起小商人太太的舌头,因为她在睡觉的时候不需要它。只要把这舌头放在屋子里的任何物件上,这物件就能讲起话来。

    小鬼把舌头放在那个装报纸的盆里。有人说你不懂得诗是什么东西,他问,这话是真的吗?

    我当然懂,盆子说,诗是印在报纸上补白的东西,可以随便剪掉不要。我相信,我身体里的诗比那个学生多得多;但是对小商人来说,我不过是一个没有价值的盆子罢了。

    于是小鬼再把舌头放在一个咖啡磨上。哎唷!咖啡磨简直成了一个话匣子了!他又把舌头放在一个黄油桶上,然后又放到钱匣子上——它们的意见都跟盆子的意见一样。

    好吧,我要把这意见告诉那个学生!于是小鬼就静悄悄地走上学生所住的那间顶楼,小鬼从门锁孔里朝里面偷看,他瞧见学生正在读他从楼下拿去的那本破书。

    这房间里是多么亮啊!那本书里冒出一根亮晶晶的光柱。它扩大成为一根树干,变成了一株大树。它长得非常高,它的枝丫还在学生的头上向四面伸展开来。每片叶子都很新鲜,每朵花儿都是一个美丽的面孔:脸上的眼睛有的乌黑发亮,有的蓝得分外晶堂。每一个果子都是一颗明亮的星。此外,房里还有美妙的歌声和音乐。

    嗨!这样华丽的景象是小鬼从没有想到过的,他踮着脚尖站在那儿,望了又望,直到房里的光灭掉为止。这真是美丽极了!小鬼说。这真是出乎我的想象之外!我倒很想跟这学生住在一起哩。

    接着他很理智地考虑了一下,叹了一口气:这学生可没有粥给我吃!所以他仍然回到小商人家里。他回来得正是时候,因为盆子几乎把太太的舌头用烂了:它已经把这一面身子装的东西全都讲完了,正打算翻转身来把另一面再讲一通。正在这时候,小鬼来了,把舌头拿走还给了太太。整个的店都五体投地地佩服盆子,后来店老板晚间在报纸上读到艺术和戏剧批评文章时,它们都相信这是盆子的意见。

    但是小鬼再也没有办法安安静静地坐着听它们卖弄学问了。只要顶楼上一有灯光射出来,他就觉得这些光线好像就是锚索,硬要把他拉上去。他不得不爬上去,把眼睛贴着那个小钥匙孔朝里面望。他胸中起了一种豪迈的感觉,就像我们站在波涛汹涌的大海旁边一样。他不禁凄然泪下!跟学生一起坐在那株树下该是多么幸福啊!

    秋风从阁楼的圆窗吹进来。天气变得非常冷了。只有当顶楼上的灯灭了和音乐停止了的时候,小鬼才开始感觉到冷,这时他就颤抖起来,爬下楼梯,回到他那个温暖的角落里去了。那儿很舒服安适!圣诞节的粥和一大块黄油来了--这时他体会到小商人是他的主人。

    半夜,小鬼被一阵可怕的敲击声惊醒了,外面有人在大喊大叫。守夜人在吹号角,整条街上都是一片火焰。小商人的太太连忙扯下耳朵上的金耳环塞进衣袋,小商人则忙着去找他的股票,女佣人跑去找她的黑绸披风——因为她没有钱再买这样一件衣服。每个人都想救出自己最好的东西。他几步就跑到学生的房里。学生正泰然自若地站在一个窗子面前,眺望着对面房子里的火焰。小鬼把放在桌上的那本奇书抢过来,塞进自己的小红帽里。现在这一家的最好的宝物总算救出来了!所以他就赶快逃跑,一直跑到屋顶上。他坐在那儿,对面那幢房子的火光照着他——他双手抱着那顶藏有宝贝的帽子。现在他知道他的心真正向着谁了。

    等到火被救熄以后,等到他的头脑冷静下来以后——【A】

    【1】根据全文情节发展,分析小鬼是如何一步步了解自己心里的真正感情的。

    学生批评商人不懂诗

    各种物件发表意见

    顶楼一有灯光射出

    火灾中每个人救自己最好的东西

    小鬼去传达意见

    小鬼被学生房间

    吸引

    【2】结合原文,你觉得盆子到底懂不懂诗?为什么?

    【3】品读下列句子,结合加点词,分析描写的作用。

    (1)他就觉得这些光线好像就是锚索,硬要把他拉上去。他不得不爬上去,把眼睛贴着那个小钥匙孔朝里面望。

    (2)只有当顶楼上的灯灭了和音乐停止了的时候,小鬼才开始感觉到冷,这时他就颤抖起来,爬下楼梯,回到他那个温暖的角落里去了。那儿很舒服安适!

    【4】请在下面三个结尾中选择一个填在【A】处,写出理由。

    甲:他说:“为了那碗粥,我也不能舍弃那个小商人!”

    乙:他说:“从此以后,我想天天坐在那株美丽的大树下!”

    丙:“我想,我得把自己分给两个人!”他说。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子里去,他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想把手收回来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

    一个旁边的人对他说:“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小一些,那么你的手就可以很容易地拿出来了。”

    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但许多人却不明白二者的辩证关系,一味地想要获得,不想放弃,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

    以上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