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如《孙权劝学》中“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卿”是古代臣对君的爱称。
B.驿路又叫驿道,是古时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在《驿路梨花》一文中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C.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如《己亥杂诗》就是一首七言绝句。
D.“铭”是古代刻在器皿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内容大多数简短,例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2、下列对语法知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笼罩”“凝望”“漂亮”“咽嗦”这四个词语的词性分别是动词、动词、形容词、动词。
B.“抢红包”“青蒿素”“跳广场舞”“考得很好”四个短语的结构都不相同。
C.“我们高兴”“太阳升起”“心情好”“老师讲课”四个短语的结构相同。
D.“干得很好”“密得不透气”“吓跑了”“漂亮极了”都属于补充短语。
3、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搀扶 滞笨 仰慕 鞠躬尽萃 B. 婉转 怪诞 陡峭 义愤填膺
C. 赢弱 狂澜 钦佩 语无伦次 D. 班斓 取缔 妥帖 相德益彰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为臧克家,他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等。
B.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长篇抒情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建功受封,辞官回家的故事。
C. 《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是萧红,原名张迺莹,其代表作有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D. 《黄河颂》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间接抒情,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经典咏流传”吟诵活动中,提高了同学们学习诗词的兴趣。
B. 中国铁路总公司表示,铁路货运4月1日起,降价降费一倍。
C. 嫦娥四号着陆器已于3月30日正常唤醒,将协同玉兔二号月球车开展第四月昼。
D. 文明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市民的一举一动可以彰显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____,我们的____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____。
A.细微 身份 允许 B.卑微 身份 允诺
C.细微 身价 允诺 D.卑微 身价 允许
7、下面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萦(yíng)带 殷(yān)红 燕(yān)然勒功 锋芒必(bì)露
B. 哽(gěng)咽 谰(lán)语 力挽狂澜(lán) 气冲斗(dōu)牛
C. 污秽(huì) 愧怍(zhuò) 大庭(tíng)广众 浩浩荡荡(dàng)
D. 福(fú)橘 震悚(sǒng) 深恶(wù)痛绝 心不在焉(yān)
8、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乙)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蕃:_________
(2)不蔓不枝 蔓:________
(3)亭亭净植 植:________
(4)其瓣如丝、如爪 其:________
(5)惟菊独盛 惟: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严霜既降,百花零落。
【3】甲文写莲,乙文写菊,都写到了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甲文中写的菊和牡丹,乙文中写的“百花”,分别有什么作用?
9、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
(2)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
(4)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5)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
(7)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8)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
10、书写是技艺,书法是技艺之上的艺术表现
①几千年来,文字一直是人们信息沟通的重要媒介工具。为了便于更好识别和书写文字,常将字体统一在严格规范的书写原则里,但是文字书写的内涵概念及表现形式也随着文化的迁延在悄然发生着交化,具有时代审美特征的各种书体如此形成,并逐渐让人开始认识到文字书写是书法艺术形成的基础,其功能重在运用,而书法是在书写的基础上形成的再发展。
②为了更好地展现书写的艺术表现性,人们有意地逐渐把书写表现的目的性与实用性分离,使书法从书写对外象的专注迈入对内在精神气质的品析。
③古代书法在经历了唐宋以晋书为主旨的稳定发展后,到了明清时代,为了适应科举考试制度的严肃性,由宫廷推崇出了书写方式庄重、方正、华美、一统化的馆阁体,由于其体还带有便于文字交流的工具性色彩,因此更加注重于通用性中的规范化及共性美。馆阁体虽然也注重形神韵的完美表现,但那严格化一的规定却让书写者自由表现的空间范围变得狭窄,引发了历代不少文人学士的不满。
④近现代一批文化学者由于对自由表现诸体的关注,重新从多样、自由、富有变化的篆、隶、魏碑及章草、行书的体势中去寻得富有艺术精神的启迪,让艺术个性表现之美得以发扬。富有鲜活力的书法表现从沉闷的馆阁体中解脱出来,并以苍朴凝重而又生涩的书风去冲击着巧媚甜俗,中规中矩的馆阁体。
⑤同时由于当代书法文字运用方式的改变,书写功能的必要性已大不如前,很多书家过多地倾注于自由个性的彰显,排斥馆阁体中所表现出的严肃气象,部分书法家甚至刻意去嫁接绘画的造型要素,将设计构成等极富流行色彩的装饰风拿来为我所用并注入书法之中,造成了书法艺术思想的混乱、书法原则的丧失,间书法在无法度支撑中乱象丛生。
⑥馆阁体虽然在艺术表达上存在不足与局限,甚至部分带有所谓的“甜俗”之气和对感情的强制感,但却曾经也是书法本体的重要发展阶段及组成部分,它虽然难以显现出向艺术化发展的势态,却能坚守书写法度的关口,是文化修行的门径之一。因而,要在书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必然不能忽视馆阁体的存在。
⑦书写是技艺的运用,书法是靠技艺去实现艺术的表现,虽然不同审美品性也直接影响着不同人群的不同的欣赏习惯,但从书法艺术的本质上去思考,便会更加自信地去注重由文化沉淀而形成的艺术品性。
【1】关于“馆阁体”,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馆阁体出现在经历了唐宋以晋书为主旨稳定发展后的明清时期。
B.馆阁体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科举考试制度的严肃性,受到宫廷推崇。
C.馆阁体有便于文字交流的工具性色彩,因此注重规范化及共性美。
D.馆阁体庄重、方正、华美、一统化,但忽视了形神韵的完美表现。
【2】关于近现代以后书法表现形式更加自由的原因,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馆阁体严格化一的规定缺少自由表现的广阔空间,引发了不少文人学士的不满。
B.对自由表现诸体关注的文化学者从各种书法体势得到了富有艺术精神的启迪。
C.书法艺术思想的混乱、书法原则的丧失,民间书法在无法度支撑中乱象从生。
D.书写功能的必要性已大不如前,很多书家过多地倾注于自由个性的彰显。
【3】关于书法艺术的发展,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不同时代的书法,随着文化的变迁而发展,会表现出不同的时代审美特征。
B.为了更好地展现书写的艺术表现性,书法逐步迈入了对内在精神气质的品析。
C.要在书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不能忽视馆阁体,它是文化修行的门径之一。
D.书写与书法是两个不同层面的表现,书法艺术的发展与文字的书写无关。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乡村旅游
材料一:
现代中国乡村旅游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兴起的所谓“农家乐”,到现如今相对高端的“民宿”,乡村旅游产业向着更大的规模和更广的市场发展。
材料二:
(来源网络)
材料三:
“美丽乡村”的创建,发展培育经济产业是关键。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把“乡愁”作为文化来发掘,以红色游、田园游、智慧游为主导,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旅游发展带动经济增长,使花茂变成集观光、乡村休闲游为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呈现出无限美好前景。花茂村以农家餐饮业为龙头,带动富有地方特色的土陶制作,村里还成立专业合作社,流转300多亩土地,种植蔬菜、中药材、经果林等,花茂村人守住了自己的乡愁,也因此走上了致富路。
材料四:
乡村旅游投资还将持续升温,但同样需要关注的是,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仍然面临产业延伸不足、服务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不过值得欣喜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乡村旅游众创”也在近几年迅速地发展起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创业项目,民宿客栈、艺术村落精致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新形式层出不穷。解决乡村旅游面临的问题,创新是关键。位于新蒲新区新舟镇槐安村洛安江河畔的贵州农业博览园今年“五一”期间试开园,迎来众多游客参观,该园汇聚了农业科技研发、科普教育、农产品展示销售、旅游观光等功能,寓科于游、寓教于游、寓乐于游。
【1】请从材料二中归纳出三点有意义的结论。
【2】结合材料,说说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
【3】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乡村旅游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叫“民宿”。
B.花茂村把“乡愁”作为文化来发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呈现出无限美好前景。
C.近几年“乡村旅游众创”迅速地发展起来,不用关注乡村旅游面临的问题。
D.要解决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关键是发展培育经济产业。
12、请以《这样的人让我敬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运用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