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题目中“四时”指的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B.《草船借箭》中诸葛亮请鲁肃帮忙,是因为他知道鲁肃为人正派守信。
C.《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D.汉字已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2、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人们已成为自觉行动。
B. 两个五年级足球队正在进行激烈的比赛。
C. 当我国申办2008年奥运成功时,全国人民无比感动。
D.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3、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虽然你很强(qiǎng qiáng jiàng)壮,但遇到重体力活也不在太勉强(qiǎng qiáng jiàng)自己,要学会随机应变,不要太倔强了(qiǎng qiáng jiàng)。
(2)《士兵突击》让我们知道新时期青年人的楷模(mú mó)就应该是许三多这个模(mú mó)样。
3.“成成衣店”挂出一个牌子:店内衣服一律五折(zhē zhé shé)销售,折(zhē zhé shé)本大甩卖。
(4)妈妈在床铺(pū pù)上铺(pū pù)了一个新床单。
丫丫提示:多音字不同的读音有不同的含义,我们在辨识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或者词语,其次还要注意一些固定的读法。
4、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牛郎织女》与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
2.《将相和》中含有三个小故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_______,身段的_______,一切都很_______
4.《示儿》中,陆游明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他遗憾的是“______”,他嘱托儿子“______,______”。
5、查一查。查字典。
(1)“缘”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再查_____画,“缘”可组成词语________、________。
(2)“曰”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再查音节_____。它和另一个汉字“______”很像,它们的区别是____________。
6、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雷( )交加 冷嘲热( ) 欣喜若( ) 博( )群书
奋( )疾书 荒( )野岭 滴( )穿石 锲而不( )
1.上面的词语中,________中含有一对反义词。我知道________这个四字词语中也含有这对反义词。
2.上面的词语中,和画“________”词语意思相近的是________。我知道这个词语的反义词是________。
7、看拼音,写汉字。
shū róng bēn fù zhuì luò xiōng táng
( ) ( ) ( ) ( )
dù jì chéng rèn
( ) ( )
8、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织女心里恨极了___望着两个可爱的孩子___一时不知该怎么办___只喊了一句___快去找你爹___
9、课外阅读。
盲道上的爱
①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同事方老师正一辆辆地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就走过去,和她一起搬。
②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③方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医生说我女儿的眼睛要失明,那时我就决定把自己的眼睛捐给女儿。为了适应以后的生活,我开始闭着眼睛生活呢,其中也包括闭着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到过我。”
④我听了鼻子一酸,哽咽着问:“后来呢? ”
⑤“后来,走熟了,脚竟认得那八道杠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⑥听着方老师的故事,望着那条“人间最苦的道”,我想到了许多许多……(选文有改动)
【1】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侵犯——( ) 流畅——( )
【2】写出第②段中画线词语“无知”在文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1)方老师搬走停放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主要是因为( )
A.自行车挡了她的路 B.自行车摆得乱,有碍观瞻 C.自行车侵占了盲道
(2)“人间最苦的道”指的是( )
A.人行横道 B.盲道 C.人生的道路
(3)文章主要通过对人物的( ) 来表达主题的。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4】找出方老师学走盲道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
【5】读完全文,请你说说题目“盲道上的爱”主要指哪两种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有时候,织女也帮助牛郎干些地里的活。两个人勤劳节俭,日子过得挺美满。转眼间两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生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到孩子能说话的时候,晚上得空,织女就指着星星,给孩子们讲些天上的故事。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是没有自由,她不喜欢。她喜欢人间的生活: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两个孩子听她这么说,就偎在她怀里,叫一声“娘”,回过头来又叫一声“爹”。她乐极了,可是有时候也发愁。愁什么呢?她没告诉牛郎。她是怕外祖母知道她在这儿会来找她。
——《牛郎织女》节选
【1】用自己的话概括牛郎织女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
【2】试着把课文中略写的内容写具体。
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
______________
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
_____________
【3】《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寄托了劳动人民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
【4】我国的传统节日__________节就是因《牛郎织女》的故事应运而生的。古往今来,很多诗人也借这个故事,创作诗歌表达情思。请写出一句。_______
11、短文
我的妈妈
我爸爸在外地工作,平时我跟妈妈一起生活,妈妈经常教育我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不要说谎。可是,有好几次我发现妈妈也在“说谎”。
那时,我们每个人每天吃两个鸡蛋,所以我长得胖胖的,可妈妈却和原来 一样瘦。一次,我做完作业就去看妈妈煎蛋。啊!蛋香扑鼻,谁见了都要馋涎 欲滴。我想,两个人应该煎四个鸡蛋,怎么锅里只有两个呢?我疑惑不解地问:“妈妈,你一定在骗我。”她说:“你还小,要多吃些营养丰富的东西,身 体才能长得棒,我不吃,没关系。”原来是这样,难怪每次吃好的食品时,妈妈都说:“我已吃过了,你吃吧!”妈妈呀!你为什么舍不得吃呢?我呆呆地想着,想着,终于懂了:这是妈妈爱子女的一片心意。我鼻子一酸,泪水就在眼 眶里打转转。
冬天,北风呼啸,滴水成冰,妈妈为我洗这洗那,刺骨的冷水无情地把妈 妈的手冻得像红萝卜。我看见妈妈用冻僵的手抹肥皂,肥皂常常从妈妈的手中 滑掉。我问妈妈冷不冷,她笑着说:“不冷。”这话我哪会相信?
妈妈说“谎”,使我常常地感动,但心里却不好受。
1.解释词语中画线的字。
馋涎欲滴 欲:____________ 疑惑不解 解:__________
营养丰富 丰富:__________ 北风呼啸 呼啸:___________
2.判断,正确的打“√”。 妈妈说“谎”,我心里不好受,是因为:
(1)妈妈对别人要求严,对自己要求不严。 ( )
(2)妈妈说谎话,不诚实。 ( )
(3)妈妈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致。 ( )
(4)妈妈为了我而吃苦、操劳,我很心疼妈妈。 ( )
3.读文章填空。
文章写了妈妈说谎的两件事。
第一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件事情说明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
12、 宇宙里有些什么(节选)
无数颗星星在茫无涯际的宇宙中运动着。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看上去它们好像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汹涌的热浪不断地从这些大火球吐出来,射向广漠的宇宙空间。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也会熔解,甚至化为气体。可是,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作萤火虫呢。
许多红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装得下八十亿个太阳。这些星星是由非常稀薄的气体状态的物质组成的。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
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甚至比地球还小。可是这种星星的密度特别大,火柴头那么大的一点点就抵得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用白金造成同样大的一个球,重量才抵得上它的二百万分之一。人到了这种星星上面休想站得起来,因为它的引力是那样大,人的骨骼早就被自己的体重压碎了。这样的小星星发出强烈的炫目的白光,它的表面温度高达三万到五万摄氏度。
还有数量众多的中等的恒星,这些恒星像太阳一样,体积不太大,密度不太小(太阳的密度是水的1.4倍),表面温度也不十分高,只有几千摄氏度。恒星有各种各样的,但是全都是灼热的庞大的气体球,全都是发光发热的。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坚硬——(______) 稀薄——(______) 庞大——(______)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它的总体特征是______。
【3】理解句子。
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
在这句话中,作者采用了______和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
【4】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成语,人民日报整理了平时最常误用的一些成语,并对词义进行了辨析,请同学们用心细看。
①三人成虎
[解释]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说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误用]易被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②美轮美奂
[解释]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美好事物。
③炙手可热
[解释]手一接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背离本义。
④侃侃而谈
[解释]“侃侃”本意为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误用]现多被误用为形客聊天,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混淆。
【1】上面材料都从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方面对成语进行词义的辨析。
【2】判断下面的成语是否误用,对的打“√”错的打“×”。
(1)这栋大楼宏伟壮观,而且里面装饰也是美轮美奂,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
(2)小朋友摩拳擦掌,准备把桌上的食物消灭干净。( )
(3)《本草纲目》这歌曲真好昕,听得我们出神入化。( )
14、课外阅读。
冬不拉
相传很久以前,哈萨克族人在一片大森林边上过着游牧生活。森林里有一只身躯庞大、性情凶恶的瞎熊,经常伤害人和牲畜,让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
国王几次派出猎人去伏击这只瞎熊,却都没有成功,许多猎人还被这只瞎熊咬死。国王的儿子冬不拉自告奋勇去除掉这只瞎熊,但国王不答应。
第二天一早,仆人禀告国王,说王子不见了。国王知道儿子已经去找那只瞎熊了,十分担心,连忙派人去瞎熊出没的地方寻找王子。
王子带着弓箭和捕兽夹,骑着骏马,翻过一座座高山,涉过一道道河流,穿过一片片树林,终于发现了瞎熊的足迹。
王子在隐蔽处拉满了弓,射出一支利箭,正中瞎熊的脖颈。瞎熊大吼一声,扔下石头,朝着箭飞来的方向扑来。王子见状,急忙拔出匕首。瞎熊巨大的熊掌击向王子,王子的匕首也捅向了瞎熊……
后来人们在密林深处的一条小道上发现了王子和瞎熊扭在一起的尸体。大家把瞎熊剁成肉酱,将王子安葬在向阳的山坡上。
可是,怎么把这个坏消息告诉盼望王子平安归来的国王呢?一个老牧民自告奋勇地去见国王。他坐在地上,轻轻拨动琴弦,动人的琴声如同在讲述一个凄凉而悲壮的故事:琴声一开始雄浑激昂,如同英雄视死如归,要上战场;一会儿低回婉转,像是在述说危机到来,战斗即将爆发;一会儿音韵铿锵,好像宣告战斗已经爆发;一会儿又如泣如诉,好像在诉说一个悲剧的结局和人们对英雄的依恋和怀念……
从此,哈萨克族有了这种弹拨乐器。为了纪念王子,牧民们就用王子的名字给这种乐器命名,叫“冬不拉”。
【1】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可以看出王子寻找瞎熊的过程________。
【2】把文中描写王子与瞎熊搏斗的句子画上“﹏﹏﹏”,从这些语句可以感受到王子__ _的品质。
【3】文中牧民所弹的琴声有什么意义?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向国王讲述王子捕杀瞎熊的经过。
B.告知国王王子已经牺牲了。
C.表达人们对王子的怀念和颂扬。
D.表现这种弹拨乐器琴声的美妙。
【4】用简单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
【5】在复述故事时,可以给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请你想象一下,老牧民去见国王,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震旦鸦雀
张浩一动不动地蹲伏在一片芦苇丛中通过镜头观察着一只美丽的小鸟。这鸟实在太漂亮,黄嘴粉足,颈前的绒毛一片雪白,像是系了一条优雅的围巾。
这种鸟叫震旦鸦雀,被称为“鸟中熊猫”,极其珍稀。在张浩所生活的地区已经近乎绝迹,张浩是无意中发现它们的。他是一个摄影师,这次对他来说是个获奖的绝好机会,他想拍摄一组震旦鸦雀哺喂雏鸟的画面,而这鸟巢里刚好有尚未出巢的雏鸟,他的运气太好了。
震旦鸦雀开始喂食,张浩的心跳得厉害他调整了焦距,开始拍摄。但是浓密的芦苇在风中不停地摇摆,妨碍了他的视线。他换了两个机位还是不行。这让他很是着急,明天就是摄影大赛的截稿日,他还没有拍到满意的照片。
忽然他想到了什么,悄悄从包里拿出了一把小刀。等雌鸟飞走后,张浩开始割芦苇,只一袋烟的工夫就在芦苇丛中割出一条小径,他知道这样做对雏鸟很不利,因为震旦鸦雀必须借助浓密的芦苇隐蔽才能得以安全,否则很容易被红隼等猛禽发现,但是他顾不了那么多了。割好芦苇后,他打开镜头,果然视线好了许多,但支撑鸟巢的五根芦苇仍然是个难题,因为拍摄时其中三根会遮挡母鸟喂食的画面,大大影响照片的美感。但是如果把其中的三根芦苇剪掉,鸟巢就会变得很不稳固,随时有可能被风吹倒。
到底要不要剪掉芦苇?张浩点燃一支烟,蹲坐在相机前。他又想到了摄影大赛,这次大赛的级别很高,能够在这次大赛中获奖是一个摄影师梦寐以求的荣誉。他踩灭烟头站起身来,轻轻走到鸟巢前,小心翼翼地剪掉了那三根芦苇。
现在,他隐蔽在鸟巢芦苇后,把镜头伸到前面,视野一片清晰。一阵风轻轻地吹过苇叶,震旦鸦雀来了,公鸟也来了。它们显然觉察到了什么,在鸟巢上下跳跃翻飞,但最终没有弃巢。公鸟变成了一个称职的警卫,立于芦苇之上向四周眺望。母鸟则开始喂食……张浩屏息凝神,按下了快门。
之后的几天,张浩每天都来到这片芦苇地,观察着这一对震旦鸦雀以及它们的雏鸟。他希望这一窝雏鸟能顺利出巢,而不要发生什么意外。
这一天张浩又早早来到那片芦苇地,他估摸着再过两天雏鸟就能顺利出巢了,他也正好再多拍几组照片。当他接近鸟巢的时候,忽然一只大鸟猛然从芦苇丛中出,迅疾地展翅飞去。
“啊!”张洁惊讶地叫出声来,心跳得厉害。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急忙向震旦鸦雀的巢穴跑去,可是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呆了。鸟巢已经被破坏,凄凉地摇摆在风中,地上是一小滩血迹和一些零散的未成形的雏鸟羽毛,母鸟也不知去向,只有公鸟在空中凄哀地盘旋鸣叫。
张浩一下子瘫坐在地……
这时他的手机震动起来:祝贺摄影作品《震旦鸦雀》获得了大赛一等奖。
【1】文中画“﹏﹏﹏”的句子中,“大鸟”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____”的句子两次提到“心跳得厉害”。两次心跳分别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他的运气太好了”,“运气是指( )(多选)
A.震旦鸦雀极其珍贵。
B.无意中发现了震旦鸦雀。
C.鸟巢里有尚未出巢的鸟。
D.在摄影大赛中获奖。
【4】最后一自然段写作品获奖,这样写的目的是( )(单选)
A.说明张浩的摄影水平很高。
B.张浩割芦苇拍摄的决定非常正确。
C.张浩很了解鸟的习性。
D.通过对比描写,讽刺了张浩自私的行为。
【5】通过以往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运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你认为此篇短文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辛丑年》特种邮票是中国生肖邮票序列第四轮中的第六套,由著名画家姚钟华先生创作。这套邮票延续了第四轮生肖邮票的“家国”理念,一套两枚,面值均为1.20元。分别展示了国家的期许、家庭的企盼,组合成浓浓的新春祝福。这套邮票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风格,设计非常好看。
【材料二】
《奋发图强》 《牛年大吉》
【1】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辛丑年》特种邮票是中国生肖邮票序列第四轮中的第六套,一套共有两枚。( )
(2)《辛丑年》特种邮票初次呈现了“家国”理念。( )
(3)这套邮票是由中国邮政发行的,每枚面值是1.20元。( )
【2】结合材料二的图片,我们可推知第一枚邮票的寓意是( ),第二枚邮票的寓意是( )。
A.家庭兴旺和谐、团圆美满
B.不畏艰险、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3】自古以来,人与牛的关系密不可分。在今天,人们更是对“牛”字情有独钟,牛的哪些精神值得称颂呢?
和“牛”有关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
我理解的老黄牛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花开无声
①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6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灵活,手勤脚快。灰头土脸的流浪儿在寺里剃发沐浴之后,就变成了干净利落的小沙弥。
②法师一边关照他的生活起居,一边因势利导教他为僧做人的一些基本常识。看他接受和领会问题比较快,法师又开始引导他习字念书、诵读经文。也就在这个时候,法师发现了小沙弥的弱点:心浮气躁、喜欢张扬、骄傲自满。例如,他刚学会几个字,就拿着毛笔满院子写、满院子画;再如,他一旦领悟了某个禅理,就一遍遍地向法师和其他僧侣炫耀;更为可笑的是,当法师为了鼓励他,刚刚夸奖他几句时,他马上就在众僧面前显摆,大有唯我独尊、不可一世之势。//
③为了改变他的不良行为和作风,法师想了一个启发点化他的非常美丽的教案。这一天,法师把一盆含苞待放的夜来香送给这位小沙弥,让他在值更的时候,注意观察一下花卉的生长状况。
④第二天一早,没等法师找他,他就欣喜若狂地抱着那盆花一路招摇地跑来了,当着众僧的面大声对法师说:“您送给我的这盆花太奇妙了!它晚上开放,清香四溢,美不胜收。可是,一到早晨,它又收敛了它的香花芳蕊……”
⑤法师就用一种特别温和的语气问小沙弥 它晚上开花的时候 吵你了吗
⑥没有 小沙弥高高兴兴地说 它的开放和闭合都是静悄悄的 哪能吵我呢
⑦“哦,原来是这样啊。”法师意味深长地说,“老衲还以为花开的时候得吵闹着炫耀一番呢。”
⑧小沙弥愣了一阵之后,脸刷地一下就红了,诺诺地对法师说:“弟子领教了,弟子一定痛改前非!”
【1】在短文第⑤⑥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含苞待放:__________________
意味深长: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已经用“//”分成两个部分,请简要概括第二部分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沙弥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法师送给小沙弥夜来香的用意解说正确的是(多选)( )
A.启发小沙弥懂得谦虚低调。
B.学习夜来香的不张扬,安静绽放。
C.教育小沙弥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D.教育小沙弥学会注意观察生活。
【6】“小沙弥愣了一阵之后,脸刷地一下就红了”,此时小沙弥的内心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觉得法师对小沙弥的教育方法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8、现代文阅读(用较快的速度默读短文,记下所用的时间。)
神奇的蚂蚁
①蚂蚁虽小,但力大无比。一只小小的蚂蚁能把一粒米拖进蚁穴,如果按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相当于大象的60倍。
②蚂蚁为何有如此惊人的大力气?昆虫学家经过研究认为,这与肌肉的构造有直接的关系。肌肉产生的力气与肌肉的粗细成正比,而与肌肉的长度无关。一只非洲大象的体重要比一只蚂蚁重一百多亿倍,而它的肌肉只比蚂蚁粗几百万倍,所以按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当然要比大象大得多。
③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在南美洲圭亚那的印第安人部落里,当地的大夫做外科手术时,常用一种割叶蚁来进行伤口缝合,大夫先将病人的伤口对合,让割叶蚁咬住缝合口,再剪下蚁身。留下的蚁头就成了最好的羊肠线。它把伤口缝合得紧密无缝,伤口愈合后还不必拆线,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④白蚁虽食木毁房,给人类带来灾难,但它又是出色的“地质勘探家”,可以帮助人类寻找矿产。现代科学家对白蚁聚居的土壤进行光谱分析,发现土堆里有三十多种元素,其中最高的是硅和铝。在沙漠里,科学家还发现,白蚁常常深挖洞,找水源,经过化验,发现这种水中含有金属盐溶液。因此,只要观察沙漠中的白蚁洞,就可以了解矿物的储量及其分布情况。可见白蚁虽然对人类有害,但也有益。
【1】短文约500字,我的阅读时间约为________分钟。
【2】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表示。
①蚂蚁虽然力气大,但是跟大象比可差得远了。(_____)
②有的蚂蚁对人类有害,但也有益。(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蚂蚁有惊人的力气,和(______)有直接关系。
A.肌肉的软硬 B.肌肉的长度 C.肌肉的粗细
②为了说明蚂蚁的神奇,作者以(______)两种蚂蚁为例子进行了介绍。
A.大头蚁和白蚁 B.割叶蚁和白蚁 C.割叶蚁和红蚁
【4】本文是从哪三个方面说明蚂蚁的神奇的?(每方面回答不得超过8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起到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 B.总结上文 C.引起下文
1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夏 感
梁 衡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般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 )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 )喇叭筒的高梁、玉米,那在地上( )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1】从下面选择词语依次填入文章第三自然段的括号里,其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垂直 顶着 悄然生长 B.长着 结着 默默前行
C.挑着 举着 匍匐前进 D.舞着 摇着 欢乐行进
【2】文章第二自然段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中“海浪”指的是_________,“舰船”指的是____________。
【3】文章第三自然段中,作者认为夏天的色彩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读全文,下列不属于作者所体会到的“夏感”的一项是( )
A.充满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B.因为夏天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所以有闲情逸致的人都不喜欢夏天。
C.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D.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5】最后一段作者写夏季“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结尾处又指出自己“想大声赞美……黄金的夏季”。你认为这矛盾吗?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
(1)周瑜对鲁肃说:“诸葛亮自己说三天造十万支箭,我可没逼他!”(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奶奶拉着我的手,一边走一边叮嘱:“在学校要好好读书,放假了记得回来看看奶奶啊!”(从下面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用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比赛落选 焦急地等人 被评为“三好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画里有我们的五彩缤纷;童年是一块美味的巧克力,里面有我们儿时的甜蜜;童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童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样子,补充句子。)
21、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但在五指中,大拇指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1)这段话运用了先______后______的结构方式。先总写大拇指___________的特点,再_____________。
(2)仿照上面语段的写法,根据提示写一写。
在班干部中,______的工作最______。______________
22、冬天到了,梅花又开放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
23、习作。
题目:我最爱的
要求:请选择你最爱的物品,写写它是怎么来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对你有什么意义?写作时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语句通顺,书写端正,4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