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雅安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积累补充下列词语。

    一望无_____   _____无尽   失声_____

    _____李戴   北风_____   _____风霜

  • 2、照样子写词语。

    1.怒气冲冲(ABCC):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呆头呆脑(ABAC):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昼夜(“昼、夜”反义构成的词语):__________

    4.枯萎(“枯、萎”同义构成的词语):__________

  • 3、先把下面古诗补充完整,再按要求答题。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是____朝诗人____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抓着“____” “____”“水村”等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____的感情。

  • 4、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畜(     颈(     套(  

    蓄(     劲(     县(  

     

  • 5、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yán huánɡ zǐ sūn

    我们中华民族是_________,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

      qí jì

    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了一个个_________,成为我国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zhuó yǒu chénɡ xiào

    如今,我国的各项改革_________,我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形象已经

      shēn rù rén xīn zhèn fèn   fēng huá zhènɡ mào

    _________,这让全国人民无比_________。我们这一代人_________

    lǐ chénɡ bēi

    会在不久的将来为祖国开创一个又一个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与理解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__________ 尔:_________

    2这首诗常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什么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沙白的《秋》令人称奇,你最喜欢我国现代或当代诗人的哪首小诗?请说说原因。

     

  • 8、阅读理解

    天净沙·   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

    孤村落日残霞,   枯藤老树昏鸦

    轻烟老树寒鸦,   小桥流水人家

    一点飞鸿影下。   古道西风瘦马

    青山绿水, 夕阳西下,

    白草红叶黄花。   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①枯藤:枯萎的枝蔓。②昏鸦:黄昏时的乌鸦。昏,傍晚。③人家:农家。④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⑤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⑥瘦马:骨瘦如柴的马。⑦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⑧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1飞鸿影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注释说说画横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首元曲都是描写秋天景色的,但全曲中并无一个字,而是用不同的景物来表现:《天净沙·秋》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下列对这两首元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净沙·秋》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积极身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

    B. 《天净沙·秋思》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选用枯藤”“老树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C. 这两首元曲都运用景物描写,写出了秋天的萧瑟。作者运用孤村”“落日”“残霞”“枯藤”“老树”“昏鸦这些景物表现了寂寞、无助的内心世界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①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②我( )了眼睛,向后一( ),( )在椅背上;( )着《初学记》的手( )在膝髁上。

    ③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④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1】文段①写的是_____________。第一句表明作者____________。“又不是”“早熏得”让我们感受到作者_____________的心境。

    【2】文段①第二句“鞭爆的繁响”和“烟草的烟雾”形成对比,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__________的心境。

    【3】在文段括②号里填人合适的词语。这些词语都是对“我” 的描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明

    仿写一句话:

    【4】用“﹏﹏﹏”画出文中描写“我”现实处境的语句,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不仅写到了看书,还写出了书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踝上”这一句的描写妙在_________________

    【8】在第10段,作者写“捏住”《初学记》,第2段用的是“捏着”,二者有什么不同?这下意识动作,表明了作者什么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并回答问题

    收集阳光

    我是午后在田野里闲逛时遇见那个小男孩的。他大约七八岁,拿一个玻璃瓶子在野地里来来回回地跑着。他单薄的衣衫被风吹得鼓鼓的,像是一张小帆。

    他在做什么呢?按照我的常识,农村的孩子常捉蚂蚱甚至蜻蜓装到瓶子里玩的。见我看他,小男孩气喘吁吁地停下来,用小手捂住瓶口。

    瓶子里空无一物,他坏笑着说:我要把太阳装进去。然后,他一手捂住瓶子,一手从裤兜里掏出方便袋罩住瓶口,跑远了。这或许是乡下孩子特有的逗趣方式吧,毕竟可以玩的东西太少了。

    几天后,我在朋友那儿遇见了小男孩,他邀请我去他家做客。光线灰暗的屋里,小男孩正用杯子往脸盆里不断地倒着水,他所学到的飞流直下三千尺。躺在床上的老人,是他的奶奶。我注意到床头的盛满清水的罐头里插着一大把雏菊之类的野花,馥郁着一种泼辣的原野气息。还有那个敞口的玻璃瓶子——是小男孩在野外拿的那一只。

    老人得的是老年偏瘫,常年不能起床。可是医生说多晒阳光对身体有好处。他就在每天太阳最毒、阳光最多的时候,将阳光尽可能多地收进瓶子,然后放到奶奶的床头。他兴高采烈地说着,仿佛自己实践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一项发明。

    真的,说也奇怪,虽然阴暗的房间里有常年卧床的病人,可并没有衰败、腐烂的气味。相反,还有些许明快的调子。或许是因那用心收集的阳光吧。

    听朋友说,小男孩的母亲患有痴呆,父亲外出打工。他和一个长他两岁的姐姐操持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可男孩还有那么响亮的笑声和那么美好纯真的愿望——收集阳光。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兴高采烈________  阴暗________    摇摇欲坠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摇摇欲坠在文中的意思。

    摇摇欲坠:________ 

    馥郁:________

    3他兴高采烈地说着,仿佛自己实践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一项发明。这个句子中一项发明是指________

    4这篇文章是按________顺序来写的。作者在田野里看到小男孩把阳光装进瓶子里,认为他是________的孩子;作者来到小男孩的家里,可发现他家并没有衰败腐烂的气味,认为他是________孩子。

    5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说什么呢?________

  • 11、阅读。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

    ——节选自《月光曲》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文段中“省略号”省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皮鞋匠听着动人的旋律,仿佛看到了这样的三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三幅画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乐曲旋律的变化依次是( )(填序号)

    ①高昂激越       ②气势逐渐增强       ③舒缓柔和

    【4】选段运用了( )( )的表现手法,请用“        ”画出相关语句。这样写不仅表现了乐曲( ),还表现了贝多芬( )

  • 12、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______——她就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

      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往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题目是用打比方的手法写的,他把母爱比作________,你把母爱比作________

    2把第二自然段中划线的词换成一个近义词填在横线上,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3文中省略号的用法是:________

    4句中说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你知道该怎样做吗?

    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母亲美丽的梦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

    6短文是按________的顺序写的。

    7短文已用“‖”分成了四段,请归纳第三段段意。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练习。

    风大作时,能逆(   )吹牛马使倒(   )行,或擎(    )之高二三丈而坠(    )。

    【1】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面各字在句中的含义。 

    作:__________ 逆:__________ 

    擎:__________ 坠: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花一样的姑娘

    ①星期天的早上,我到一个朋友家去,路过一条小巷口,忽然眼前一亮:嗬!好美的花,在路边一字排开,开得正盛、正旺,为这破旧的小巷平添了几分生机。我欣喜不已,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深深地被花儿吸引住了,真想过去嗅一嗅。

    ②“吱——”一声门响,一间矮矮的花房中伸出一根拐杖来,一个十五六岁、眉清目秀的小姑娘,吃力地提着一壶水,仅靠一只左脚和一根拐杖走了出来。是她?每天总能在菜场上看见她。我第一次看见她时,她瘦得像一根豆芽菜,尖削的肩膀托着一张憔悴、忧愁的脸,就像一个久病的人,给人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仿佛一阵风便能吹倒她。不用问,她肯定是个乡下的孩子。

    ③这次我再看她时,她一身朴素的打扮,裤子上还有补丁。她看见了我(   ),就开始仔细地给花浇水了。不用问,这些花一定是她种的,多美呀!我赞叹着。

    ④在朋友家里,我们又谈起她。我不禁产生了怜悯之心。朋友告诉我,她和奶奶住在一间十平方米不到的小破屋里,阴暗潮湿,因为阳光都被四周高高矗立的楼房挡着。奶奶生了重病,成天躺在床上,靠孙女照顾和每月几十元的救济金勉强维持着生活。毕竟这是不行的,因为奶奶还要看病、吃药,所以,她把自己心爱的花儿拿出来卖了,十几盆花,一一搬出来,稍微挣点钱,贴补家用。

    ⑤下午,我正往回走时,又见到她。她正用左手托着一盆花,吃力地横穿马路。我不由得跑去扶着她。“谢谢,谢谢。”她(   ),似乎刚才麻烦了我,让她心生愧疚。然后,她又吃力地慢慢往前走。我想:唉,这个样子,也真够惨的,她一定会灰心丧气,因为这样的生活太困难了。可是,当我注视着她的眼睛时,我呆住了,这是一张年轻的焕发着青春的脸。在这张脸上,没有任何悲伤的表情,只有微笑,那是幸福的笑,对生活充满信心的笑。我情不自禁地问:“你的腿……”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谁知她并不在意,平静地说:“一次意外……可这世上还是好人多,今天,又碰见了你。好了,过了马路了,谢谢你,再见。”说完,她转过身,又(   ),然后径自走了。我对她挥了挥手,呆呆地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心想:

    ⑥嗬,花一样的姑娘!多么令人敬佩的姑娘!

    1请细读短文,选择正确的短语或词语分别填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A.回眸一笑 B.浅浅地一笑 C.歉意地一笑

    2短文虽然写小姑娘,但“我”的情感也随之发生变化,请再读短文,予以补充。

    欣喜→____________→怜悯→______________

    3文中三次写到小姑娘“吃力”地做事情,以下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说明小姑娘做事非常费力,生活很不便。

    B.说明小姑娘面对困难,不退缩,不放弃。

    C.说明小姑娘想博得别人同情,得到救济。

    4第④段中,朋友向“我”转述了小姑娘的有关事情,下列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小姑娘和奶奶住在阴暗潮湿的小破屋里。

    B.小姑娘家境贫寒,为给奶奶看病买药,她就卖花贴补家用。

    C.小姑娘的奶奶生了重病,成天躺在床上,靠孙女照顾和每月几十元的救济金勉强维持着生活。

    5细读第⑤段,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充“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6本文的题目是《花一样的姑娘》,请你写一写这样取题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我承认这是一本优秀的小说。(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整个森林的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改为比喻句)

    2.昨天妈妈买了荔枝、苹果、南瓜等好多水果。(修改病句)

     

  • 17、绿色的椰子树摇曳着绿臂,向滩边的仙人掌述说着什么。(仿照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在我的请求下,总算留住了一片洁白的雪地。(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妇女搬了把椅子放在我面前说:这是我们专门准备的残疾人椅,你快坐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闰土心里的稀奇事,让我很羡慕。(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1)语文课上,教室里安静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夏天的教室里热得像蒸笼一样。(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班长对我们说:“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班同学都参加这次献爱心活动。(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去年我国的石油输出量是世界上石油输出最多的国家之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表达。

    我们的班级生活丰富多彩,班上的同学也是各具风采。请把题目“我们班的   ”补充完整,再围绕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可以写人(如书法小能人、足球健将、“锁长”等),也可以写事(如元旦联欢、足球比赛、义卖活动等)。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