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佛山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冬猝死事件频发再次表明,由于现场救治不及时,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普及严重不足,以及自动体外除颤仪覆盖率不高等,心源性猝死的成功救治率极低。

    B.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标识有上方的五指山、中间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英文名称和下方的红色印章等三部分组成,在视觉上形成了浓郁的中国风。

    C.衢州着力打造形象之礼、精神之礼和产业之礼,扩大“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的影响,提升城市的营商环境,使之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D.挖砂对河流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难以估量的,许多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环境被破坏后,短期内难以一时恢复;同时,挖砂也会对河床造成破坏,危及河道泄洪。

  •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①冬天来内蒙古根河吧,这种严霜烈日的极端天气分分钟让你变成“冰花男孩”!走一圈回来,眉毛,帽子,围巾上都是结满的冰花。

    ②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全国坚持小切口改变大格局,动真碰硬、步步深入,打响了除弊革新、激浊扬清的作风建设持久战。

    ③食物也有自己的灵魂,一碗正宗的兰州牛头面,汤汁必须要用川流不息流过兰州的黄河水,牛肉必须要用大西北高原生长的牛。

    ④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呆久了,就容易思想僵化,若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始终保持耳软心活、自我革新的意识。

    ⑤日本是一个和我们一衣带水却又让我们爱恨交织的国家。它深受中国汉唐文化影响,有人说如果想看唐朝就请去奈良。

    ⑥以色列科学家阿迪斯特恩教授表示,量子技术正方兴未艾,而中国在这一领域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A. ①④⑥   B. ②③④   C. ④⑤⑥   D. ①②⑤

  • 3、下列与“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以现在为渊源”一句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一拉动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

    B.现在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坦然面对未来。

    C.一个时代的思潮,不单纯只由这个时代而产生。

    D.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已经发生的就让它过去。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张大春为人不太痛快,说话常常是说一句留半句,此时更是闪烁其词,遮遮掩掩,但我还是听出了事情的原委。

    ②小文老师接了个差班,为了带好这个班,他每天殚精竭虑,早来晚走,还经常去学生家里进行家访,总算使这个班有了起色。

    ③父亲是个文人,一向不问俗务,家里忽然发生如此大事,他心下慌乱,只好先发出几个指令,莫衷一是,也不知哪个才有用。

    ④这次签名售书活动很成功,作家张奕激动地对记者说,读者对这部书的溢美之词,是对我的肯定,我会用更多的作品感谢大家。

    ⑤刘洪擅长模仿,每年联欢会,他都要表演小品节目,他模仿的著名演员的说话腔调和动作神态总是栩栩如生,特别受职工欢迎。

    ⑥他一个人带个孩子很不容易,有时脾气大点,发落你一通,你也别在意,设身处地想一想,就不会觉得委屈了。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①②⑥

  •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户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田地、学校、赋税、俸饷等财政事宜。

    B. 召对,意思指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

    C. 金,即大金,国号,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建立的王朝。

    D. 检校,加官标识,“检校”官职没有事职权,只表示皇帝对其恩宠。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谱也称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题的家族世系繁衍的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家谱有约3000年的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属珍贵的人文资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关于家谱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是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现今可以知道的最早的家谱雏形,是殷商时期留下的一片牛肩甲骨,现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乃武丁时期所刻,是某一王室之外的显贵家族之记录。另外,商周两代,还有刻录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家谱。周代的《世本》,曾对创作《史记》有过参考作用,目前学术界公认它是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启我国家族史籍以“谱”名之先河。

    周代的《世本》,在于“奠系世,辨昭穆”,它所奠的系世,是周宗室的帝王世系;所辨的昭穆,是尊卑贵贱的亲疏。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制度,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的。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礼崩乐坏”,趋于瓦解。到了汉高祖刘邦“徒步有天下”,宗族组织由兴到衰,由破坏到重建,至东汉时已由世族和宗族代替了,君统与宗统开始分离。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重建宗族和形成、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势力极度膨胀,选用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官之任用,“不考人才行业,空辨姓氏高下”,“有司选举,必稽谱牒”,“家之婚姻,必由谱系”。此时的家谱,成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姻的主要依据。与之适应的是修家谱之风极为盛行,国家设谱局,置谱官,“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同时,伪造世系门第的造假现象应运而生,由“尚官”“尚姓”至于“尚诈”。唐朝初年,修谱继续为官府垄断。为了打击旧有的门阀势力,抬高李氏皇族社会地位,唐太宗李世民组织力量编纂《氏族志》,“以今日官爵为等级高下”。五代以后,“取士不问家世”,庶族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出仕;“婚姻不问门阀”,新兴的庶族地主、商人在社会上获得了应有的地位。直到宋代,家谱编纂方式由过去主要是官府修谱发展为私家修谱。家谱功能上也由过去主要是出仕、联姻的政治功能转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社会伦理道德的教化功能。明清以来,私修家谱之风盛行不衰,目前存世的家谱绝大多数是清代以后撰修的。

    “凡国必有史,有家必有谱。”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一个家族、家庭的历史文化汇总和历史档案。同时家谱对历史学、人口学、民俗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因此,续修、新修家谱既是一个家族的头等大事,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1下列有关“家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家谱,亦称族谱,是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繁衍的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B. 家谱的最早雏形,是殷商时期留下的一片牛肩甲骨和商周两代刻录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家谱。

    C. 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目前学术界公认周朝的《世本》为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

    D. 家谱至今大约有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三大历史文献之一,目前存世的家谱大多是清以后撰修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周代的家谱《世本》,是属于以周天子为首的周室宗族的,它是为了推行宗法分封制度,此制度到春秋战国趋于瓦解。

    B. 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家谱成了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

    C. 从魏晋南北朝到唐朝初年,家谱的编纂都为官府垄断,直到宋代,家谱的主要编纂方式才发生改变。

    D. 宋代时,家谱由于失去了以前的出仕、联姻等政治功能而由官修变为私修,此时家谱更多是发挥其社会功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家谱发展及其功能嬗变的脉络,大致可分为周代、两汉、魏晋南北朝、唐朝、五代、宋代、明清几个阶段,家谱随着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变化而变化。

    B. 魏晋南北朝时,因为家谱对于人们的社会地位、发展前途等有重大的作用,于是出现了造假的现象,由“尚官”“尚姓”至于“尚诈”,这是利益驱动所致。

    C.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它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的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修家谱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D. 国家有史,家族有谱,家谱与国史处于同等地位。一本家谱就是一个家庭的生命史,它记录了一个家族的根脉与成长,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象征。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王国维曾言,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确,在古诗词中景情两者关系密切,在《诗经·氓》中“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以桑叶比兴两句,写出女子容颜亮丽时沉浸于美好爱情的幸福;在《沁园春·长沙》中“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用天空、水底生灵自由生活的三句,来表达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在《归园田居》中⑤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用鸟、鱼自比,表达思归田园的迫切心情。

  • 8、(1)醉卧沙场君莫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翰《凉州词》)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3)种桃道士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4)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6)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8)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中的鱼儿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的句子是_________

    (2)庄子《道遥游》借菌草不知道黑夜与黎明和寒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来阐释小年的句子是______

    (3)白居易《能琶行》_______一句是众人初闻琵琶声的反应。琵琶女听闻白居易将为她谱诗一曲,被他的话所感动站立良久,再弹琵琶。众人听后的反应是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质问秦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判其贪婪与挥霍。

    (2)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所以白居易在船上才会赞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中,周敦颐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如此气韵来源于其形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吐露出频来夜游,对田园生活喜爱不舍之情。

    (2) 苏轼在《赤壁赋》中,面对清幽的月夜,与友人敬酒、歌咏诗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感叹人生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希望后主不要自我轻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小寒食:指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②鹖(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强饮”既写不耐酒力,也写出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刻画了诗人老迈又穷愁潦倒的形象。

    B. “鹖冠”点出诗人去官离朝的身份特征,既概括了诗人此时遭遇,也蕴含他一生的无穷辛酸。

    C. 老眼昏蒙的诗人在飘荡起伏的舟中观景,反而有坐在天上仙境雾里看花之感,充满美的享受。

    D. 作者将舟居的观感与对时局多难的伤感凝缩在“愁”字上,自然流转中显出苍茫沉郁的特色。

    2请对本诗的颈联加以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伯仁字安道天性孝友读书一过成诵登皇统九年进士第事亲不求调初名伯英进太子光英改今名。

    天德二年,除应奉翰林文宇。海陵尝夜召赋诗,传趣甚亟,未二鼓奏十咏,海陵喜,解衣赐之。丁父忧,起复,赐金带袭衣,及赐白金以奉母。改左拾遗。进士吕忠翰廷试已在第一,未唱名,海陵以忠翰程文示伯仁,问其优劣,伯仁对曰:“当在优等。”海陵曰:“此今试状元也。”伯仁自以知忠翰姓名在第一,遂宿谏省,俟唱名乃出,海陵嘉其慎密。孟宗献发解第一,伯仁读其程文,称之“此人当成大名”。是岁,府试、省试、廷试皆第一,号“孟四元”。

    改著作郎。居母丧,服除,调镇西节度副使。入为起居注兼左拾遗,又改大名少尹。郡中豪民横恣甚,莫可制,民受其害,伯仁穷竟渠党,四境帖然。谳馆陶大辟,得其冤状,馆陶人为立祠。除滨州刺史。郡俗有遣奴出亡,捕之以规赏者,伯仁至,责其主而杖杀其奴,如是者数辈,其弊遂止。入为左谏议大夫,兼礼部侍郎、翰林直学士。故事,谏官词臣入直禁中,上闵其劳,特免入直。改吏部侍郎,直学士如故。郑子聘卒,宰相举伯仁代之,乃待讲兼礼部侍郎。

    伯仁久在翰林,文词典丽,上曰:“自韩昉、张钧后,则有翟永固,近日则张景仁、郑子聃,今则伯仁而已,其次未见能文者。吕忠翰草《降海陵庶人诏》,点窜再四,终不能尽朕意,状元虽以词赋甲天下,至于辞命,未必皆能。凡进士可令补外,考其能文者召用之。”不数月,兼左谏议大夫,俄兼太常卿。大臣举可修起居注者数人,上以伯仁领之。从上京,伯仁多病,至临潢,地寒因感疾,还中都。明年,上还幸中都,遣使劳问,赐以丹剂。是岁,卒。

    (节选自《金史·杨伯仁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伯仁字安道/天性孝友/读书一过成诵/登皇统九年进士第/事亲不求调/初名伯英/避太子光英讳改今名

    B. 杨伯仁字安道/天性孝友/读书一过成诵/登皇统九年进士第/事亲不求调/初名伯英/避太子光英讳/改今名

    C. 杨伯仁字安道天性孝友/读书一过成诵/登皇统九年进士/第事亲不求调/初名伯英/避太子光英讳/改今名

    D. 杨伯仁/字安道天性孝/友读书一过/成诵登皇统九年进士第/事亲不求调/初名伯英/避太子光英讳改今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丁父忧,遭逢父亲丧事。“丁忧”是中国古代的守孝制度,规定朝廷官员在父母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丁忧期间不准为官。

    B. 故事旧日的典章制度,先例。“故事,谏官词臣入直禁中”说明“谏官和文学侍从都要进入宫禁值班是早已有之的规定。

    C. 迁,本义是“向高处迁移”,引申为移动,也可指变动官职。汉时右尊左卑,故将升官称为右迁,而左迁则是贬职的意思。

    D. 幸,帝王偏爱、宠爱为“幸”,如“宠幸”;帝王去某地也叫“幸”,如“巡幸”,文中“从幸上京”是说在上京受到皇上宠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伯仁文思敏捷。有一次晚上,海陵王召他来赋诗,他不到二鼓的时间就做了十首,海陵王十分欣赏,特地解衣相赐。

    B. 杨伯仁善于识文。他读吕忠翰和孟宗献的应试文章时大加赞赏,果然一个是状元,而另一个在随后的大试中连中第一。

    C. 杨伯仁为官刚正。他任大名少尹和滨州刺史时,惩治横行霸道的土豪劣绅,杖责遣奴出亡的主人,革除了当地的弊端。

    D. 杨伯仁深受皇上器重。他入朝任左谏议大夫时,因身兼数职比较辛苦,皇上特别为他打破成规,恩准他免入宫禁值班。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伯仁自以知忠翰姓名在第一,遂宿谏省,俟唱名乃出,海陵嘉其慎密。

    ②凡进士可令补外,考其能文者召用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山上终年都覆盖着皑皑白雪,这些雪,远看上去如同一个庞大而坚不可摧的白雪帝国。然而,积雪越厚,下面的雪所承受的压力就越大。当这种压力达到极限的时候,哪怕是一点点外界的力,比如动物的奔跑、滚落的石块、刮风、轻微的震动,甚至在山谷中大喊一声,都足以引发一场大型雪崩。

    雪崩是一场壮观的灾难,雪崩的狂潮会把整个世界都吞噬。

    可是,当雪崩发生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