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1)从A.甲烷 B.乙酸 C.乙醇 D.蛋白质等四种有机物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标号填在横线上。
①蚕丝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②我国“西气东输”的气体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③酒驾是指驾驶员呼出的气体中____________含量超标。
④可清除热水瓶内胆水垢[主要成分CaCO3和Mg(OH)2]的是____________。
(2)A、B、C、D、E均为中学常见有机物,其转化关系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E物质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A⟶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利用A和C制取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收集装置可选用下图______装置(填标号)。
3、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填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反应开始至2min末,以气体X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反应开始时与反应达平衡状态时的压强之比为_____。
(3)恒温恒容条件下,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③X的百分含量不再变化
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⑤v(X):v(Y)=3:1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4、某市的“二期课改”中,初中化学引入“物质的量”的教学内容。物质的量是一种新的物理量,其单位是摩尔(mol),1摩尔物质大约含有6.02×1023个该物质的微粒.如1mol氢气含有6.02×1023个H2分子,含有2×6.02×1023个H原子。据此回答:
(1)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数量是___(填“相同”或“不同”)的物理量。
(2)1mol硝酸中含有___个H原子,含有___个N原子。
(3)如图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那么,1mol氧气分子中含有___个电子。
5、填空题。
(1)在①NaCl、②NaOH、③Na2O2、④N2、⑤H2S、⑥H2O2,只含有离子键的是__;只含有共价键的是__;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__。
(2)请用电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___。
(3) N2的结构式为:__;H2O2的结构式为:__。
(4)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式。
①CO2__;
②NH___。
6、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请回答:
(1)乙烯的结构简式是__。
(2)写出乙烯在一定条件下生成聚乙烯塑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的试剂是__(填序号
①水 ②氢气 ③溴水 ④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4)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能与水反应生成有机物A,A的结构简式是__,其反应类型是__反应填“取代”或“加成”
。
(5)下列化学反应原理相同的是__填序号
。
①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SO2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③SO2使品红溶液和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
7、碘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1)单质碘可与氢气反应生成碘化氢。将物质的量比为2:1的氢气和碘蒸气放入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H2(g)+I2(g)⇌2HI(g),反应经过5分钟测得碘化氢的浓度为0.1mol•L-1,碘蒸气的浓度为0.05mol•L-1。
①前5分钟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H2的初始浓度是______。
②下列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填序号)______。
a.氢气的生成速率等于碘化氢的消耗速率
b.单位时间内断裂的H-H键数目与断裂的H–I键数目相等
c.c(H2):c(I2):c(HI)=1:1:2
d.2v(I2)正=v(HI)逆
e.反应混合体系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2)某小组同学在室温下进行“碘钟实验”:将浓度均为0.01mol•L-1的H2O2、H2SO4、KI、Na2S2O3溶液及淀粉混合,一定时间后溶液变为蓝色。
已知:“碘钟实验”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2H+=
+2H2O,反应分两步进行:
反应A:…...
反应B:I2+2=2I-+
①反应A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对于总反应,I-的作用是______。
②为探究溶液变蓝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Ⅰ、Ⅱ。(溶液浓度均为0.01mol•L-1)
| H2O2溶液 | H2SO4溶液 | Na2S2O3溶液 | KI溶液(含淀粉) | H2O |
实验Ⅰ | 5 | 4 | 8 | 3 | 0 |
实验Ⅱ | 5 | 2 | x | Y | z |
溶液从混合时的无色变为蓝色的时间:实验I是30min、实验II是40min。实验II中,x、y、z所对应的数值分别是______;对比实验I、II、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8、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是学好中学化学的关键。现有如图所示A-G七种仪器,请根据要求填空。
(1)仪器E的名称_____________。
(2)上述仪器中实验之前需检查是否漏水的有_____________(填字母)。
(3)下列实验操作中用到仪器D的是_____________。
a.分离水和CCl4的混合物
b.分离水和酒精的混合物
c.分离水和泥砂的混合物
9、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试回答:
(1)当x-y=10时,该粒子为________(填“原子”或“阳离子”“阴离子”)。
(2)当y=8时,该粒子可能是(写4种,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当y=4时的元素氢化物与甲烷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_(填氢化物的化学式)。
(4)比较y=5、y=6、y=7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写对应酸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 IA | IIA | IIIA | IVA | VA | VIA | VIIA | 0 |
2 |
|
|
|
| ① |
| ② |
|
3 | ③ | ④ | ⑤ | ⑥ |
| ⑦ | ⑧ | ⑨ |
4 | ⑩ | ⑪ |
|
|
|
| ⑫ |
|
(1)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填元素符号,下同),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
(2)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填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对应的化学式,下同)__,碱性最强的是__。
(3)在以上有编号的这些元素(除0族元素外)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填元素符号,下同),简单离子半径最大的是__。
(4)③④⑦⑧⑩⑪这六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填元素的离子形式)。
11、1.204×1024个Cl2分子在标准状况下的所占有的体积约为_______。
12、海洋资源的利用具有广阔前景。
(1)下图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简单流程。
①工业上常用于沉淀Mg2+的试剂A是_____________。
②由无水MgCl2制取Mg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2)海带灰中富含以I-形式存在的碘元素.实验室提取I2的途径如下所示:
干海带海带灰
滤液
I2
①灼烧海带至灰烬时所用的主要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 。
②向酸化的滤液中加过氧化氢溶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③反应结束后,加入CCl4作萃取剂,采用萃取—分液的方法从碘水中提取碘,主要操作步骤如图:
甲、乙、丙3步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填“甲”、“乙”或“丙”)。
13、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内通入和
,经2s后达到平衡状态,平衡时
为
。
(1)达到平衡时氨气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2)用的浓度变化表示2s内的平均速率
________。
(3)达到平衡时氮气的转化率是________。
(4)平衡时混合气体中氨的体积分数(和物质的量分数相同)是________。
(5)平衡时氮气、氢气、氨气的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
14、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于铝土矿中,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SiO2和Fe2O3等杂质)是炼铝的主要原料。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炼铝的主要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铝土矿的主要成分Al2O3是一种___氧化物(填“酸性”“碱性”或“两性”)。
(2)加氢氧化钠溶液溶解时Si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加入过量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和___。
(4)滤渣l的主要成分为___,若溶解时加的是盐酸,则滤渣l的主要成分为___(均填化学式)。
(5)该实验过程中,需多次采用过滤操作,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___。
15、氧化亚氮(N2O)是一种强温室气体,且易转换成颗粒污染物。研究氧化亚氮分解对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1)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在微生物催化下,硝酸铵可分解为N2O和另一种产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已知反应 2N2O(g)2N2(g)+O2(g) ΔH=-163 kJ·mol -1 ,1 mol N2(g)、1 mol O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 945 kJ、498 kJ 的能量,则 1 mol N2O(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为_____kJ。
(3)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反应2N2O(g)2N2(g)+O2(g)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反应时间/min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c(N2O)/mol/L | 0.100 | 0.090 | 0.080 | 0.070 | 0.060 | 0.050 | 0.040 | 0.030 | 0.020 | 0.010 | 0.010 |
①在0~20min 时段,反应速率 v(O2)为_____mol·L -1 ·min -1。
②若N2O起始浓度c0为 0.150 mol·L -1 ,则反应至30 min时N2O的转化率α=______。比较不同起始浓度时N2O的分解速率:v(c0 =0.150 mol·L -1 )______v(c0=0.100 mol·L -1 )(填“>”“=”或“<”)。
③不同温度(T)下,N2O分解半衰期随起始压强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半衰期指任一浓度N2O消耗一半时所需的相应时间),则 T2_______T1(填“>”“=”或“<”)。当温度为 T 1 、起始压强为p0,反应至 t 1 min 时,体系压强 p=______(用p0表示)。
(4)碘蒸气的存在能大幅度提高N2O的分解速率,反应历程为:
第一步 I2(g)2I(g) (快反应)
第二步 I(g)+N2O(g)N2(g)+IO(g) (慢反应)
第三步 IO(g)+N2O(g)N2(g)+O2(g)+I(g) (快反应)
实验表明,含碘时N2O分解速率方程 v=k·c(N2O)·[c(I2)]0.5 (k 为速率常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N2O分解反应中,k(含碘)<k(无碘)
b.第一步对总反应速率起决定作用
c.第二步活化能比第三步大
d.I2浓度与 N2O分解速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