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表为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单位:亿元)
年代 | 1950 | 1952 | 1953 | 1954 | 1955 | 1956 | 1957 |
进出口总额合计 | 41.54 | 64.61 | 80.92 | 84.72 | 109.80 | 108.65 | 104.50 |
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其中:苏联 | 13.94 12.86 | 52.50 40.44 | 62.44 47.82 | 69.39 49.07 | 90.16 68.02 | 81.60 57.91 | 77.00 51.86 |
亚非及西方国家 其中:西方国家 | 27.60 14.87 | 12.11 1.59 | 18.48 7.08 | 15.33 5.01 | 19.64 7.42 | 27.05 9.69 | 27.50 11.37 |
据表中信息,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
A.依然受到了意识形态影响
B.反映了外交有重大突破
C.进出口贸易总额稳步增长
D.有利于恢复国内的经济
2、据统计,在新航路开辟后的二三百年里,尽管受到各种新病毒的影响,人口大量死亡,但是全世界的人口总数并未减少。1600年前后,世界人口约为5.4亿;到1750年前后,约为7.2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人口的迁徙
B.物种交换推动生产力的进步
C.价格革命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D.殖民扩张传播先进生产技术
3、下表是时人对宋代商品交易和货币流通现象的记载,据表可以推知( )
记载 | 出处 |
蛮夷之国,舟车所通,窃我泉货 | 《李觏集·富国策》 |
销镕十钱,得精铜一两,造作器物,获利五倍销钱以为器者利至于十倍 | 《续资治通鉴长编·熙宁八年》 《续资治通鉴长编·熙宁十年》 |
官库之钱贯朽而不可较,民间官钱搜索殆尽 | 《栾城集》 |
A.官府苛捐杂税加重百姓负担
B.商品经济发展拓宽政府财源
C.铸币规模缩减导致铜价上涨
D.流通货币减少引发“钱荒”
4、如表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在航空技术领域的成就。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
1957年3月3日 | 成功进行世界上第一枚洲际导弹发射试验 | 比美国早9个月 |
1957年10月4日 | 成功向太空发射一枚人造卫星 | 比美国早近4个月 |
1961年4月12日 | 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并安全返回地面 | 比美国早10个月 |
A.苏联的体制为技术领先提供了保障
B.改革严重阻碍了苏联科技的进步
C.苏联率先完成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D.美苏争锋中苏联取得了绝对优势
5、《明史》载:政府田赋的征收,除了小部分钱钞以外,绝大部分是麻布、丝绢和米麦等。里甲正役中物料的征派,亦多是地方农民的土特产。这一做法
A.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B.推动了税收政策调整
C.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
D.有利于小农经济稳定
6、婚姻,古时又称“昏姻”或“昏因”。“昏’是“黄昏”的意思,“因”是“就”的意思。在我同古代的婚礼中,男方通常在黄昏时到女家迎亲,而女方随着男方出门。这种“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的习俗。就是“昏因”一词的起源。这表明古代婚姻
A.男娶女嫁已成定制
B.具有浓厚夫权色彩
C.封建迷信思想厚重
D.强调男女婚姻平等
7、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522号决议,倡议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与投资应达到发达国家国民收入的1%。此举符合联合国( )
A.托管制度
B.反殖民化的原则
C.安理会投票程序
D.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
8、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都宣扬君权神授,但反对者们则多次援引《大宪章》来挑战他们的权威,这些反对者主张《大宪章)承认和保护每个英国人的自由。据此推知,《大宪章》的出台( )
A.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
B.为君主立宪制提供了法理依据
C.使斯图亚特王朝丧失了合法性
D.调整了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9、清代官方文书记载:雍正年间,江苏某地查出隐漏田亩十六万亩,官方追回六万亩;广东一向没有土地调查资料, “田亩之欺隐颇多,富户之悭吝更甚”;台湾一般现象则是“种百亩之地,不过报数亩之田”官方之所以会有这些记载,最可能的原因是
A.鼓励农业生产
B.关心粮食供应
C.重视政府税收
D.促进边地开垦
10、宋朝实行“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来处理与边疆少数民族关系。“岁币”“岁赐”“岁贡”反映了双方关系。其中“岁贡”的对象是
A.辽
B.西夏
C.金
D.吐蕃
11、下图是曲辕犁与直犁受力分析图。据此推断,曲辕犁的使用( )
A.改进了农业生产动力
B.提高了农业耕作效益
C.推动了租佃关系发展
D.加重了土地兼并现象
12、纵观整个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面抗战路线,付出了巨大牺牲,为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 )
A.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B.打退了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C.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D.唤醒了全民族的抗战意识
1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阅读下面历史照片,该照片直接可用于研究( )
A.20世纪80年代群众精神文明建设
B.三线建设时期的劳模精神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活动
D.20世纪90年代的文明创建活动
14、19世纪后期,英美两国都实现了文官制度的改革。两国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即:第一,对文官的录用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办法,择优录取;第二,定期考核,按能力和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第三,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据此可知
A.改革实现了两国政治的民主化
B.两国在政治上实行权力的制衡
C.两国在完善政府结构,适应工业化社会的需要
D.两国通过文官改革消除了官员腐败
15、8世纪中期至9世纪,在哈里发哈伦·拉希德和马蒙执政时,扩建巴格达城,广建清真寺、驿馆、市场及市政交通设施等。此时,巴格达市场的交易物品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
A.中国的瓷器、丝绸
B.欧洲的玉米、甘薯
C.德川幕府的武士刀
D.高丽王朝的诗歌集
16、《北史·西域传》载:“(高昌)文字亦同华夏,兼用胡书。有《毛诗》《论语》《孝经》,置学官弟子,以相教授。”1972年吐鲁番出土开元四年(716年)唐写本《论语郑氏注》残片,说明了( )
A.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
B.民族交融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C.族际流动与文化整合加强
D.西城少数民族受到中原文化影响
17、关于水稻种植,我国古代文献中留下了大量记载。据此可以得出( )
“稻,美田欲稀,薄田欲稠” | 《四民月令》 | 崔寔(东汉) |
“下泉宜稻,得其宜,则利百倍” | 《博物志》 | 张华(西晋) |
“曝(稻)根令坚”;“稻无所缘,唯岁易为良” | 《齐民要术》 | 贾思勰(北朝) |
A.土地利用效率需要提高
B.南北方种植结构存在差异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D.稻作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18、春秋时期,“国”“野”之间的疆界有所淡化,晋、楚等诸侯国开始出现郡县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逐渐实行郡县制,以此作为一种强化中央集权的有效制度。材料可用来说明( )
A.高度集权体制的建立过程
B.郡县制得以推行的历史渊源
C.秦国的政治制度较为落后
D.郡县制的稳定性优于分封制
19、以下是某位学生的历史课堂笔记,据此判断其学习的主题与其特点是
A.社会保障稳定社会
B.基层治理基层自治
C.政府机构民主自治
D.经济组织自我管理
20、洪武十六年(1383年),明太祖颁给暹罗、占城、真腊等国勘合,作为各国来贡的凭证,“凡中国使至,必验勘合相同,否则为伪者,许擒之以闻。”据此可知,明朝( )
A.扩大了对外交往范围
B.注重规范朝贡贸易
C.海禁政策已名存实亡
D.商品交易程序严格
21、下图为二战后成立的国际经济组织,下列对这些机构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加强了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
②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这些组织宣告解散
③世界货币体系的确立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
④形成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22、有学者评价魏碑“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下图所示魏碑( )
A.说明政府较重视书法文化
B.体现隋唐文化深受魏晋的影响
C.看出已是比较成熟的楷书
D.表明魏晋书法文化领先于世界
23、下面是高一某学生制作的某帝国的知识卡片,据此推断该帝国是( )
◆帝国建立于公元前4世纪晚期 ◆地跨欧亚非大三大洲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 ◆推广希腊文化,使希腊文化从巴尔干直接深入西亚和印度 |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24、宋朝史料记载了宋神宗对当时北方民族政权的担忧:“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在这一压力下,宋神宗( )
A.任用范仲淹实行“庆历新政”
B.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C.接受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
D.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纸币
25、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他揭露了________是天下之大害;他提出“________”的民主思想。
26、1940年,由彭德怀指挥的____________,在华北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打击敌人交通线,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27、文史常识检测。
(1)以下是中国古代年龄的称谓,请按从幼到长的顺序将其重新排列一下。
不惑之年、豆蔻、而立之年、弱冠、知命之年、总角、花甲之年、孩提、古稀之年、及笄、耄耋之年、襁褓、期颐之年。
从幼到长的正确顺序应是:襁褓、孩提、 、豆蔻、 、弱冠、而立之年、 、知命之年、 、古稀之年、 、期颐之年。
(2)将以下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补充完整。
天干:“甲、乙、 、丁、戊、己、庚、辛、 、癸”。
地支:“子、丑、 、卯、辰、巳、 、未、申、酉、戌、 ”。
28、第一篇较为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著作是
A.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 《庶民的胜利》
D.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主张________和人民主权思想,其代表作是________
30、条约体系
根据所学,完成以下填空
战争 | 条约 | 签约时间 | 部分条款 |
鸦片战争 | 《南京条约》 | 1842年 | 开放广州、厦门、 E 、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 F 。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天津条约》 | 1856年 |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个通商口岸。 |
B | 1860年 | 增开 G 为通商口岸。 | |
A | 《马关条约》 | D |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在通商口岸设立 H 。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 | 1901年 |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31、卢梭的主要著作:《____________》。
32、内容:艺术问题上③________,学术问题上④__________。
3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
(1)表现:1917年,胡适发表《______________》,系统地提出了文学改革的主张: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2)意义: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文化载体,推动了人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进一步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3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________.把企业搞活。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_体制。
35、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德国和日本分别采取了什么办法来摆脱危机?各自结果如何?从这次危机的解决道路及结果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之下,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态,逐渐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回答
(1)地主阶级开明派和洋务派的主张各是什么?
(2)分析维新变法的时代背景
(3)新文化运动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你认为近代西方文明包含哪些方面?
3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至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产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
材料二 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士研其理,工致其功,则工又必兼士之事……夫泰西百工开物成务,所以可富可强,可大可久者,以朝野上下敬之慕之,扶之翼之,有以激厉之之故也……中国果欲发愤自强,则振百工以前民用,其要端矣。欲劝百工,必先破去千年以来科举之学之畦畛,朝野上下,皆渐化其贱工贵士之心。
——薛福成:《振百工说》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薛福成等早期维新思想家关于工商业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
材料二、“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阳贵而阴贱,天之制也”。“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性与天道,一也,天道降而在人,故谓之性。性者,生生之所固有也。循是而之焉,莫非道也
——《二程集》
性即理也。……于是人物之性,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
——《中庸章句》
道塞宇宙,非有所隐遁,在天曰阴阳,在地曰柔刚,在人曰仁义,仁义者,人之本心也
——《陆九渊集》
(1)指出材料一中“天”的含义,概括材料的共同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据此分析“天”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理学家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对儒学的发展。
39、简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原因,特点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