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雄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中国历代户籍制度逐渐演变.以下材料所涉户籍制度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诸色户计,已有定籍,仰各安生理”

    ②“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

    ③“五年一次编审增益人丁造册奏报之处,永行停止”

    ④“谓宜正其封疆,户口皆以土断。”

    A.②①③④

    B.②④③①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 2、清政府驻英法公使郭嵩焘在英国写信给李鸿章说:“……我们必须风俗敦厚,人民家给户足,作为基石,然后才可以谈到富强。……船坚炮利是最末微的小事,政治制度才是立国的根本。”由此可见,郭松焘的言论更接近于

    A.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

    B.改良运动中的维新派

    C.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

    D.民主革命时代的革命派

  • 3、如图是出土于甘肃武威的彩绘木王杖(鸠杖)及《王杖简》,王杖杖杆粗细均匀,杖顶端有鸠鸟横卧。木简载有公元前31年“年七十受王杖”的诏书及公元前28年“殴击王杖主当弃市”的令。这说明当时(     

    A.实行尊重和优抚老人的政策

    B.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救助机构

    C.宗族内部救助活动逐渐兴起

    D.善堂、善会等慈善组织出现

  • 4、据考古发掘报告,中国已在四十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炭化稻谷或茎叶的遗存,尤以太湖地区最为集中,其测定年代较亚洲其他地区出土的稻谷为早。这可以用来证实(     

    A.水稻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B.太湖地区是水稻原产地

    C.长江流域最早种植水稻

    D.中国稻种具有独立起源

  • 5、汉代,以官营方式统一管理国有储粮的调运、中转、分配。储粮设施遍布全国,已有底层架空处理、周边设置通风槽等技术。这旨在(     

    A.维系社会稳定

    B.消除自然灾害

    C.保障粮食高产

    D.减轻百姓负担

  • 6、商朝的诸侯多数是自行发展起来的,商王只是对既有事实进行“承认”,而西周各诸侯的权利直接来自周天子的封赐,是一种权力的“授予”。 这一转变表明分封制(     

    A.消除了诸侯争霸的隐患

    B.密切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强化了君主的绝对权力

    D.淡化了宗法制的政治影响

  • 7、1897-1931年间,环渤海湾的大连和威海迅速崛起,一战后“东三省与美国贸易额的90%”经过大连,威海卫的商号和洋行竟达700余家。而此前较早开埠的烟台、牛庄和天津地位逐渐下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独立的实现

    B.中华民国的建立

    C.殖民侵略的扩张

    D.民族工业的发展

  • 8、唐初地方行政制度实行州县二级制,在职官设置上严格遵守《职员令》和《官品令》。同时,唐朝还依托交通干线将三百余州分属十道,以道为纲,整理各州地理、人文情况,以及户口、赋税、田亩等信息,并派遣“使职”处理一些专项事务。“道”和“使职”的设立

    A.是地方机构设置随意化的体现

    B.适应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C.为政令的统一提供了制度保障

    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 9、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上半期整体世界已经形成,但全球化处于自发阶段。二战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等出现,全球化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观点强调的是(     

    A.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B.经济合作的体系化建设取得了突破

    C.大国之间关系由战时对抗走向战后合作

    D.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密切

  • 10、下表是1922-1938年的部分大事年表,该表反映的主题是(     

    时间

    事件

    1922年

    墨索里尼进军罗马,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1931年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

    1933年

    希特勒上台,德国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1935年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

    日本军人制造兵变,法西斯控制政权

    1938年

    德国吞并奥地利

    A.民族解放运动的持续高涨

    B.经济大危机的后果及影响

    C.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疯狂扩张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 11、古代社会,没有货币人们也能够相处,物物交换是重要的形式。古埃及作为一个中央集权控制的经济体,拥有大量财富,但货币出现200年以后,古埃及才随着商品量增加,正式使用货币进行大量交易。这说明

    A.统治者不支持货币使用

    B.当时货币铸造技术落后

    C.贸易规模制约货币使用

    D.物物交换的形式更便利

  • 12、1896年,《时务报》刊发《论中国参用民权之利益》一文,指出兴民权不是削弱君权,而是不让君主受到蒙蔽。“民有权,则民知以国为事,而与上相亲”,国家也就能强盛了。该文意在(     

    A.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B.倡导忠君爱国思想

    C.探索变法强国道路

    D.提高国民参政意识

  • 13、古代不同地区的居民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或是积极培育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或是不断调整劳作方式以保障农业发展。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印第安人培养出了马铃薯、番茄和玉米

    B.古希腊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小麦

    C.随着古罗马的扩张,小农经济不断发展

    D.春秋时期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 14、雅典城邦实行公职抽签制度,公民可以通过抽签获得一定职务,公职一年一任,连任不得超过两届。不论是家财万贯的富贾,还是目不识丁的平民,都有通过抽签获得公职的机会。在这种轮番而治的模式中,每个公民既是统治者也是被统治者。据此可知,公职抽签制度(     

    A.扩大了民主主体的范围

    B.贯彻了人生而平等的原则

    C.提升了公民政治参与度

    D.激化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 15、如表是1501年至1550年间西班牙塞维利亚物价指数变化的情况。这直接反映出当时西班牙(     

    年代

    物价指数

    1501—1510

    76.26

    1511—1520

    74.90

    1521—1530

    100

    1531—1540

    121.19

    1541—1550

    155.10

    A.出现了价格革命

    B.出现了商业革命

    C.开始了工业革命

    D.发生了经济危机

  • 16、在贵族们开始用酒歌赞颂诛杀僭主者的同时,克里斯提尼等人在市政广场树立了纪念诛杀僭主者的雕像,使诛杀僭主雕像成为城邦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雅典反僭主传统(     

    A.旨在维护贵族利益

    B.使雅典民主制走上正轨

    C.暴露了民主制弊端

    D.利于激发民众民主意识

  • 17、自1883年起,德国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事故保险法》《伤残及养老保险法》等法律,为工人及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这一系列法律的颁布是源于(     

    A.德意志统一进程的推进

    B.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C.“福利国家”的基本建成

    D.议会政治走向了成熟

  • 18、下图是195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宣传画,该宣传画反映中国当时(     

    《人人防疫,粉粹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

    A.土地改革步履维艰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卫生防疫成效显著

    D.内外形势错综复杂

  • 19、1961年,苏联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对美国来说犹如珍珠港事件,于是源源不断的资金从五角大楼、财政部流向了兰德公司、IBM、国际电报电话公司……联邦基金援助占据了航空航天研究费用的90%,电力和电子设备研究的65%,科学仪器的42%。这表明,美国这一时期(     

    A.大力推行国家宏观调控

    B.主要依靠非政府力量发展科技

    C.经济发展获得持续动力

    D.政企之间的关系发生变革

  • 20、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该学者意在说明(       

    A.美洲地区不同文明独立发展

    B.美洲文明的发展较缓慢

    C.美洲文明发展缺乏历史依据

    D.中美洲文明落后的原因

  • 21、在宋代,“事无巨细,非经两府不得施行”,皇帝的命令要与中书门下平章事和枢密使讨论后才能施行。这种做法表明宋朝(     

    A.两府权力凌驾于皇权之上

    B.中央决策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C.皇帝权力受到一定的制约

    D.国家决策呈现出民主化的趋势

  • 22、根据阅读下图所反映的信息,分析下图反映措施产生的影响是

    A.西周诸侯间兼并能力削弱

    B.汉朝的中央集权得以强化

    C.唐末各藩镇的势力得以扩大

    D.中央放松了对地方的控制

  • 23、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体系能形成并日臻成熟的主要原因有

    ①生产工具不断改进

    ②生产技术日益完善

    ③水利工程相继兴建

    ④农作物资源的丰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4、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出现了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的局面。这说明,唐玄宗开元时期的统治(     

    A.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B.标志着经济重心南移

    C.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

    D.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隋唐到两宋:城市__________________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元、明、清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地域性的商人群体——______兴盛。

  • 26、康德:近视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代表作___________;认为_____________,而是自身的目的,即应当以人为本,认识一切发展过程的最终价值取向;提出尊重他人的原则。

  • 27、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背景

    (1)工业革命开始后,迫切需要解决____________的问题。

    (2)传统的畜力、风力、水力很不稳定,严重制约了____________向纵深发展。

    (3)____________的发展呼唤着方便、适用、高效的新动力支撑与推动。

     

  • 28、形成——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1)背景:创建第一个农村根据地——___________根据地,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打破了___________模式,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创举,也是__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标志。

    (2)著作:《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________首创私人讲学,________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 30、特点: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⑱__________和自我表现”。

  • 31、西周__________________的实行,有利于西周政治的稳定,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秦朝中央官制和_______________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进行的统治。

     

  • 32、105年,东汉宦官_______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______________,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 33、意义

    (1)宗教改革运动在________拉开了序幕。

    (2)改革后创立的新教会与____________、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 34、航天和海洋技术____________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变化。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1)材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

    (2)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 36、回答下列有关近代以来世界自然科学发展的问题:

    (1)牛顿力学体系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2)相对论的创立者和量子论的提出者分别是谁?

    (3)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随着它的问世,在交通运输业中出现了哪些重要发明?

  • 37、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释道犹劝人以善,小说专导人以恶。……世人习而不察,辄怪刑狱之日繁,盗贼之日炽,岂知小说之于人心风俗者,已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清)钱大昕(1728~1804)著《潜研堂文集》卷十七《正俗》

    材料二

    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的,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明清小说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小说兴盛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对中体西用的评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体西用的实践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 39、中国历史上的明清时期,是文化上的总结创新时期,这一阶段的思想文化特点是承古和萌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请问:

    (1)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指?别指出他们的一个思想主张

    (2)明清时期思想家共同点

    (3)为什么明清之际在思想领域会出现这种现象?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