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山南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下面是元朝(1260~1340年)纸币发行量统计图(单位:锭)。据此可知,元朝(     

    A.货币政策调整追求灵活实用

    B.货币政策演变与时局变化密切相关

    C.商品流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D.货币结构转变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 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和机构设置,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以达到民族和谐和国家统一的目标。”下列史料,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特设蒙古、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八馆,置译字生、通事,通译语言文字。”

    B.“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

    C.“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

    D.“专管蒙古事务,尚可兼办回部。著将理藩院五司内派出一司,专办回部事务。”

  • 3、鲁国是西周重要封国之一、时人有“周礼尽在鲁”的赞叹。但据《孟子》记载:鲁国初封时“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而俭于百里……今鲁方百里者五”。战国时期鲁国封地的扩大(     

    A.冲击了原有的统治秩序

    B.损害了新兴势力的利益

    C.促进了礼乐制度的完善

    D.促进了宗法制度的拓展

  • 4、如表是“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这表明宋朝时期(     

    年代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三年(997年)

    2321

    1238

    65:35

    天禧五年(1021年)

    2762

    2936

    48:52

    熙宁十年(1077年)

    2162

    4911

    31:69

    A.商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B.纸币成为宋代流通货币

    C.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从事农业人口大幅减少

  • 5、独立后的美国,“各州保留其主权、自由和独立”,导致美国政府对内难以协调各州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对外无力偿还外债,无力组建强大军队维护国家安全。这是由于(     

    A.总统共和制的实施

    B.三权的相互制约

    C.国家结构的局限

    D.联邦制度的确立

  • 6、某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探究这一现象出现的源头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7、下表是1650一1990年的各地区占世界人口比例变化表,结合表格与所学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年份

    欧洲

    美国与加拿大

    拉丁美洲

    大洋洲

    非洲

    亚洲

    总计(%)

    1650年

    18.3

    0.2

    2.2

    0.4

    18.3

    60.6

    100

    1750年

    19.2

    0.1

    1.5

    0.3

    13.1

    65.8

    100

    1850年

    22.7

    2.3

    2.8

    0.2

    8.1

    63.9

    100

    1900年

    24.9

    5.1

    3.9

    0.4

    7.4

    58.3

    100

    1950年

    23.0

    6.7

    6.3

    0.5

    8.8

    54.7

    100

    1990年

    15.0

    5.0

    8.5

    0.5

    12.0

    59.0

    100

    A.近代亚洲人口整体减少

    B.欧洲医药科学发展迅速

    C.大洋洲人口总量波动较小

    D.拉丁美洲生产力进步显著

  • 8、清代奏折制成为固定制度前,军机大臣当面聆听皇帝指示,草拟文书,形成谕旨,由军机处密封,函面上书“办理军机处封寄某处某官开拆”或“传谕某处某官开拆”。廷寄到达后,由受命者本人拆阅,不许其他人代拆。据此可知,清代(     

    A.军机大臣的位高权重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增强

    C.军机处的保密性极强

    D.皇帝直接管理地方事务

  • 9、唐代科举考试,考生考前常把作品送给达官贵人乃至主考官员,受到赏识的考生更有机会被录取。宋代发展出弥封(糊名)、誊录等办法,欧阳修称之为“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这表明宋朝科举(     

    A.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B.录取难度逐渐变大

    C.杜绝了科场舞弊现象

    D.选才更加公平公正

  • 10、宋太祖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核心是围绕(     

    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B.分化事权,相互牵制

    C.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D.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 11、1928年10月3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一部临时宪法,称为《训政纲领》,从中国民党获授予双重责任:督导人们行使四权——选举、罢免、创制和复决;并监督政府行使五权——行政、立法、司法、监察和考试。据此判断,《训政纲领》颁布的目的是(     

    A.践行孙中山三民主义政治学说

    B.确立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统治

    C.顺应近代政党政治的时代潮流

    D.压制民主党派联合参政的热情

  • 12、下表是1699~1774年英国纺织品出口年平均额统计(单位:千英镑)。据此可知(     

     

    1699~1701

    1772~1774

    毛织品

    3045

    4186

    麻布

    740

    丝织品

    80

    189

    棉布

    20

    221

    合计

    3145

    5336

    A.英国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B.技术进步源于强大的市场需求

    C.工业化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

    D.英国的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 13、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进行了长期的“德刑”之争和“礼法”之争,而最终在战国终世之际,法家的“刑法”思想居治国理念的主导地位。这一结果(     

    A.顺应了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

    B.促进了古代法律体系的成熟

    C.反映当时思想走向融合的趋势

    D.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

  • 14、自1894年以后到1913年的二十年间,进口机纱加强了攻势,除印纱外,还有日纱,且国内近代纱厂兴起,产量已占进口纱的62.5%,这对棉农纺织户的自纺纱起了“釜底抽薪”的作用。以上现象说明

    A.列强在华设厂加速自然经济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初步发展

    C.“纺织分离”体现传统经济解体

    D.“男耕女织”模式受到内外夹击

  • 15、工业革命后,英国城市取代农村成为国家的重心,城市的饮食起居、交通出行、卫生习惯等领域出现的问题日益严重。这一状况倒逼政府职能部门(     

    A.反思城市化进程的利与弊

    B.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C.以行政手段改善居住环境

    D.提倡居民树立文明新风尚

  • 16、在行省体制下,元代边疆地区被纳入中原王朝直接管理。各地区部落和地方首领变为土官,直隶于行省,推行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据此可知,行省制的推行

    A.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辖

    B.使全国经济实现同步发展

    C.导致了边疆地区权力扩张

    D.使中原文化开始传到边疆

  • 17、“农民获得了更多迁徙和土地经营的自由,对山区开发和经济作物发展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故明清两代,棉、麻、桑、蔗、烟、茶、兰靛、果蔬等经济作物得到很大发展。”由此可知,明清经济作物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赋税制度的变革

    C.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D.高产作物的引种

  • 18、西汉时期,政府在产盐区设置盐官,盐官统属于中央的大农令,诸侯国原来自置的盐铁官,也由大司农所设盐官取代;各产盐区的产品由政府统一收购发卖。这(     

    A.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既定国策

    B.强化了国家的政治经济管控

    C.注重平衡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D.健全了市场管理的法律体系

  • 19、1787年2月到1789年8月底,法国上层舆论界出现了众多小册子,提出第三等级的平等要求是在制造国家的分裂,并声称“维持三级会议是唯一合乎宪法的形式”。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民族国家的初步形成

    C.社会矛盾的加剧

    D.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变

  • 20、戊戌变法前,因教案四起,人民群众广泛投身反洋教、反洋人,但戊戌维新不仅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还将改革方式主要集中于学习、仿效西方文明。这说明戊戌变法(     

    A.倡导全盘西化

    B.引发了义和团运动

    C.缺乏群众基础

    D.阻碍了近代化进程

  • 21、阿拉伯帝国时期,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在文学、艺术、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材料认为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自身文化底蕴深厚

    B.融合了东西方文化

    C.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D.文学家的不懈努力

  • 22、下表是英国棉布价格指数变动情况,这一时期英国棉布价格指数变化的关键在于

    年代

    1780年

    1812-1815

    1860

    价格指数

    100

    32

    13

    ——据《近代文明史》整理

    A.英国确立了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

    B.圈地运动对纺织业发展产生的冲击

    C.工业革命提升了社会购买力

    D.棉纺织技术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 23、有一份文件写道:“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据此可知,该文件诞生在(       

    A.五四运动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24、北宋压低了宦官的品级并专为宦官设立独特的官阶体系,以区别于文武官员,而且不许随意更改,以至于元丰年间改革品阶制度时,有大臣“请并内侍官名易之”,宋神宗反驳道:“祖宗为此名,有深意,岂可轻议!”此处的“深意”指(     

    A.调整内侍官员参政的路径

    B.汲取唐王朝藩镇割据的教训

    C.保障行政体系的良性运转

    D.确保两套官僚系统相互制约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很多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提倡的人生道路。请把与“修身”、“齐家”相对应的儒家名言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修身:( ) 齐家:(   )

    ①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供养、赡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③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⑥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2)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

    社会思潮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洋务思潮

    “中体西用”

    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维新思潮

    新文化运动

     

     

    材料  1918年底,梁启超前往欧洲。梁启超的欧洲之行,长达1年之久,先后到了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诸国。在国外,梁启超看到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和灾难,听到了列强在巴黎和会上为争权夺利而发出的吵闹。1年多的实地考察,使他了解到了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许多严重社会问题。他所崇仰的西方社会,他所宣扬的西方文明,原来也充满了弊端和罪恶。梁启超认识到:“自从机器发明、工业革命以还,生计组织起一大变动,从新生出个富族阶级来。科学愈昌,工厂愈多,社会偏枯亦愈甚。富者益富,贫者益贫,物价一日一日腾贵,生活一日一日困难。”“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他认为西洋文明已经破产,拯救世界还要依靠东方“固有文明”,主张极力发扬传统文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从宣扬西洋文明到主张发扬传统文化的原因。

  • 26、________给中国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破坏。

  • 27、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1)毛泽东思想繁荣精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__________为基本原则,是马列主义_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典范。

    (3)是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_的结晶。

  • 28、背景

    _______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 29、1915年_____在上海创办《______》,发表《敬告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

  • 30、西汉初期的地方官制是______

     

  • 31、国共合作促进成____________高潮到来,国民党右派制造分裂,叛变革命,是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时期,毛泽东从实践和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 32、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________”和“________”,以德服人。

  • 33、哥白尼

    (1)背景:基督教宣扬的地球中心说在欧洲占统治地位。

    (2)观点:提出____________

    (3)影响:不仅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____________的理论基础。

     

  • 3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________.把企业搞活。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_体制。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不忘初心,带领中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迎来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大会确立了党奋斗目标是什么?提出了党的中心任务又是什么?

    (2)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怎么从实践上和理论上解决中国革命道路的?走出了怎样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什么?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中共召开了“八大”,“八大”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怎样正确论断?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其后召开的中共“十四”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 36、《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立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 37、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结合中国近代史,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指出1840年至1900年间日本侵略者直接参与的战争有哪些?

      (2)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列强资本输出的是哪一条约的什么条款?

      (3)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社会各个阶级的人民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请列举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所进行的革命斗争。

      (4)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回顾党的一大,指出大会确定的中央机构和党的中心工作各是什么?

      (5)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及其取得的成果。

     

  • 38、公元前5—3世纪,中国是战国七雄逐鹿中原,欧洲是希腊、罗马城邦共和,双方几乎在同一时期推行了不同的政治改革,为各自政治制度铺垫了完全不同的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试扼要指出双方在改革的背景、核心内容和结果上的不同之处?

    (2)分别说出中国和希腊雅典所进行改革的性质。

    (3)希腊改革家们因政绩显赫而流芳百世,但中国改革家商鞅等人却惨遭不幸,导致中国改革家不幸命运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对改革家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

  • 39、儒家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是两千多年来传统文化的主流。传承和发扬儒家文化,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魏晋南北朝以后,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新的挑战。两宋时期儒学分别有何新发展?并列举其核心观点。

    (2)明末清初,出现了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早期启蒙思想悄然滋长。这一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有何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