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于2023年11月28日在北京举办,中国既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参与者、受益者,也是坚定的维护者、建设者。近年来,从持续完善产业体系、成为全球供应链的“世界工厂”,到持续放宽市场准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对外资“磁吸力”不断增强⋯⋯中国以多方面努力,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这说明
①经济全球化使各国普遍受益( )
②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推动者
③中国已经在国际治理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④中国积极构建合作新平台,为世界发掘新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互联网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也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指出,互联网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互联网属于中国主权管辖范围,中国的互联网主权应受到尊重和维护。关于网络主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主权国家对本国网络有管理的权力
②网络主权直接关系国家的安全稳定
③网络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
④网络是虚拟空间,网络主权无排他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当我听到京剧《锁麟囊》在克罗地亚鸣锣开唱:当我听到山西民歌《走西口》在多瑙河畔悠扬回荡;当我站在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上,听到那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我深深体会到了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说明( )
A.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B.进行交流的都是优秀的文化
C.文化在交融中走向趋同统一
D.中华文化有独特魅力和价值
4、商务部2023年10月10日发布数据显示,1-8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42533。7亿元,同比增长8%;服务出口17673.1亿元,同比下降7.4%;服务进口24860.6亿元,同比增长22.5%。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出口18139.4亿元,占总额的42.6%,较上年同期提升0.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 )
A.知识密集型新业态新模式已经替代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
B.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导致了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的同比下降
C.我国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服务贸易的竞争新优势
D.我国服务贸易处于逆差,需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建设贸易强国
5、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上述论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是( )
①系统具有有序性,乡村治理要坚持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②系统具有客观性,乡村治理要发挥创新思维改造世界的作用
③系统具有整体性,乡村治理要注重整体、坚持综合的思维改造世界的方式
④系统内部结构具有优化趋向,整体功能必然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古人曰,倾己勤劳,以行德义。中小学劳动教育,既要注重劳动技能、劳动习惯的培养,更要注重劳动意识、劳动情感的形成,为学生劳动品格、劳动观念的塑造夯实基础,让学生在出力流汗的劳动体验中领悟辛勤劳动的价值,珍惜劳动成果,体现“以劳守义”的劳动教育价值,这说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能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②人们获得的间接经验正确与否需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
③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可以通过劳动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受能源价格上涨、物价高企及美元持续加息的影响,席卷欧洲的“不满的冬天”现在已经升级为“不满的每一天”,罢工和抗议活动愈演愈烈,从英国、法国、希腊和其他周边国家蔓延到了德国。导致这种此起彼伏罢工潮的根本原因是( )
A.频繁爆发的经济危机导致了生产力被破坏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利益矛盾无法调和
C.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激化了
D.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经济关系
8、2023年6月13日,省委书记沈晓明在郴州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从红色基因中汲取砥砺奋进的力量,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在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上走在前列。这体现了( )
①先进社会意识的产生根源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中
②先进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和进步
③先进社会意识能转化为改变社会存在的物质力量
④先进社会意识能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下列观点能体现哲学史上“两个对子”的是( )
①“解铃还须系铃人”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②“牵牛要牵牛鼻子”与“好花还要绿叶衬”
③“气者,理之依也”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④“所有物质都是有原子构成”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要探索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山东省临沂市D村成立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公司牵头、村集体入股、市场运作”,形成生产、销售一条龙模式,盘活土地等资源,促进农村兴旺、农民增收,书写了乡村振兴新篇章。该村做法( )
①探索了乡村振兴新路径,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
②变革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现了制度创新
③通过推进农村“三权分置”拓展了农民收入渠道
④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保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2023年2月18日首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在海南开幕,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通过论坛、展览、演出、美食文化体验、文创大赛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展现苏东坡的家国情怀,豁达人生,为民意识和文学成就,给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人民留下了独特的“海南印记”。这表明( )
①与现代科技融合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
②立足民族传统文化能够引发世界的共鸣
③关注群众的精神需求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条件
④贴近群众的表现形式能更好地彰显文化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3年2月,全球多个主要经济体公布2022年对华贸易年报,韩国、德国、英国和欧盟对华投资较上年增幅分别为64.2%、52.9%、40.7%和92.2%。结合材料及下表(数据来源:新华通讯社),可以推断出( )
项目 年份 | 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美元) | 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美元) | 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额(美元) |
2020年 | 4.65万亿 | 1329.4亿 | 1443.7亿 |
2021年 | 6.05万亿 | 1451.9亿 | 1734.8亿 |
2022年 | 6.31万亿 | 1465.0亿 | 1891.3亿 |
①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保持乐观
②在华投资前景仍被看好,我国引资结构不断优化
③中外经贸投资合作近三年持续共赢
④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对待外来文化,鲁迅先生的态度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拿来'之后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保持开放心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②应当反对全盘西化论,坚持文化复古主义
③要立足传统文化,推动中外文化逐渐趋同
④应当坚持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4、2023年12月5日,世界气象组织在阿联酋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发布了一份令人担忧的报告。这份报告指出,2011年至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地球上最热的十年,天气变得越来越极端,彰显了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现实。各国需采取更加雄心勃勃的气候行动,努力实现《巴黎协定》的全球升温控制目标。从辩证法角度看,各国需要采取雄心勃勃的气候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是因为( )
①人们可以通过实践调整事物之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极端天气是多种联系共同作用的产物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在气候问题上任何国家不能独善其身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说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特别强调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特别坚持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这主要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克服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机械性
②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③是科学的,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④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6、党的八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八大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7、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第六条 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生动实践;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八)英雄烈士和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及体现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九)其他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 |
由此可知,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
①可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②应坚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③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④应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
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和物质前提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③中华民族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
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有义务植树55载、在黄土高原“种”出绿色江南的甘肃“刚强兄弟”许志刚、许志强,有义务守护烈士墓地60余载、宣讲红色故事的湖北耄耋老人姜能山……一个个闪耀的名字,镌刻着伟大时代的凡人善举,一件件感人事迹,讴歌了崇德尚善的高尚情怀。他们的事迹启示我们( )
①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关键是看他获得多少社会荣誉
②要在正确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科学的价值判断
③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④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由人民网举办的2023国民消费大会于11月22日在北京举行。本届国民消费大会以“新周期、新需求、新发展”为主题,结合消费新趋势,采取“会+展+专题活动”的线上线下创新互动形式,生动立体展示国民消费领域的发展成果,丰富消费者的场景体验。举办本届国民消费大会的积极意义在于( )
①创新高质量供给,升级消费结构
②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增加财政收入
③打造消费新场景,满足人民消费需求
④缩小居民收入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泡菜起源于中国,是利用盐水腌制发酵而成的中华传统美食。某小组通过实验发现,同一温度下,不同浓度的盐水(%)对泡菜亚硝酸盐含量(g/kg)的变化存在如下图(L为亚硝酸盐含量,T为腌制天数)所示的影响。由此可以判断出( )
①天数和盐水浓度对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与主观因素无关
②不同条件下支配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规律的具体表现相同
③支配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规律是客观的、多样的
④各种条件下泡菜亚硝酸盐的含量都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2、2023年9月26日,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山东曲阜尼山举办。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演员和中外友人,以中外歌舞互动、文化情景演绎交流,让参观者与中外演员“共舞”“共唱”“共诵”。孔子文化节的举办( )
①促进了中外文化在交流互鉴中融为一体
②向世界展示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
③打造了国际青年的交流互动的文化空间
④促进世界文明对话交流、合作互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围炉煮茶”最早源于中国古代文人茶事。古朴的茶桌椅、精致的茶器,五好友饮酒煮茶、围炉夜话,这是历史记载中关于冬天的生活场景之一。近年来,在繁忙急躁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寻生活的安静祥和,于是“围炉煮茶”这一吃茶方式风靡起来,成为当代年轻人的社交新宠。这表明( )
①虽然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可能相同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③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化发展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们的实践方式都是不同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①
24、2023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雄安新区考察时强调,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矛盾双方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均衡
②复杂事物的主要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
③没有数量的积累就一定没有质的飞跃
④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年来,山东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注重引入国学经典,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并赋予时代精神。各街道村庄将国学经典名言、故事彩绘、雕刻到各街巷楼院墙,有的还将国学经典故事改编为百姓乐见的短剧组织巡回演出。各中小学在每年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儿童节、国庆节等节日,广泛开展国学经典展演等活动。
材料二:最近,山东、广东、北京等地将出版国学教材,在秋季中小学开设国学必修课。在如何将国学经典引入中小学课堂的问题上有两种观点,甲专家认为,国学经典进入中小学课堂,必须进行删减并进行符合时代精神的解读;乙专家认为,学习国学经典,不应该删减,要保持经典原样、保持作品完整性,这样利于理解传统文化的渊源,培养正确的历史文化观。
(1)结合材料一,说明山东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如何体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6分)
(2)依据材料二,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评价上述专家的意见。(8分)
26、规律的客观性和_____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7、十年来,我国节能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有所减缓,淘汰落后产能取得显著成效,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但我国依然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28、某班同学就《速度与激情7》、《小黄人大眼萌》等国外大剧在中国横扫票房的现象,展开了讨论。甲同学认为:这些国外大片在中国的热播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受到了伤害,应该禁止在中国播出;乙同学认为:国外大片有创意又精彩,它们在中国的热播,应该引起我们国家文化工作者的反思,要全盘吸收外来影片的成功经验。
结合材料,请你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回答我国应如何实现电影创新。
29、材料一 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 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
(1)材料一中的哲学家属于哪种哲学派别?谈一谈该哲学派别的主要观点。
(2)材料二中的哲学家属于哪种哲学派别?谈一谈该哲学派别的主要观点及其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