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海东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政治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2021年10月20日,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仪式火种台和火炬手服装等首次呈现在国内公众面前。火炬接力火种灯的创意源于"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长信宫灯是2000多年前的西汉宫灯,造型轻巧华丽,设计巧妙环保。"长信"指永恒的信念,方圆嵌套象征天圆地方,飞舞的红色丝带环绕火种灯顶部,象征着拼搏的奥运激情。火炬接力火种灯的设计理念表明(     

    ①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③人脑是客观事物产生的物质基础

    ④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链接纽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从“内卷”到“躺平”,从“觉醒年代”到“强国有我”,从“中国式现代化”到“一带一路”,这些时代热词清晰地描绘了时代脉络,表达了社会情绪,从中我们可以解读过去一年的社会关注热点及百姓生活。时代热词(       

    ①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表明人的思维运动是有规律的

    ③说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④印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设计理念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又与奥运精神相呼应。“冰”象征纯洁、坚强;“墩墩”意喻敦厚、敦实、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运动员强壮有力的身体、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这表明(     

    ①优秀艺术作品总是要反映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

    ②艺术作品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审美标准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艺术作品表达的内容源自创作主体的知识和想象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近年来,我国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经反复研究讨论,新修改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12周岁,还在为未成年人提供刑法保护方面作了修改完善,增加了多项保障内容,强化了法律责任。这些修改体现的哲理是(       

    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

    ②真理具有反复性,但会不断超越自身

    ③经过修改的真理更能经得起实践检验

    ④实践是人的认识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中国人的探月梦想由来已久,嫦娥奔月的故事家喻户晓。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顺利返回地球。2023年5月,我国宣布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这说明(     

    ①实践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建立起与月球的新联系

    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嫦娥奔月源于人类的主观想象,探月工程发现了真实的月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6、“豆汁焦圈钟鼓楼,蓝天白云鸽子哨”,悠扬的鸽哨是北京的城市声音。曾经,杂乱的鸽笼挡住了四合院的女儿墙、蝎子尾,盖住了清水脊、青灰瓦,颜色、用料也与中轴视廊整体景观格格不入,鸽笼成为中轴线第五立面(屋顶)修缮改造的重要内容。升级后的新鸽笼,与中轴线整体风貌融为一体,使用更加舒适、方便、安全。这一做法中(       

    A.鸽笼治理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B.创新设计理念是成功改善人居环境的首要前提

    C.老城的保护和有机更新是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

    D.在现代文化的普遍性中包含着古都文化的特殊性

  • 7、人民民主理论和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百年奋斗的历程中,经过反复探索、反复检验形成的理论性认识和规则体系。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     

    A.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

    B.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

    C.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D.前进性和曲折性关系

  • 8、2024年是中国与新西兰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国连续多年保持新西兰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来源国地位。新西兰虽然是“五眼联盟”(包括美国在内五个英语国家组成的情报共享联盟)成员,但在美西方反华舞台上的频繁缺席让“五眼联盟”陷入了“四缺一”的尴尬境地。这表明(       

    ①中新两国立足共同利益深度交融、互利共赢

    ②中新两国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中新双方通过深化政治互信、拓展互利合作谱写新篇章

    ④中新关系行稳致远将促进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要抓住文旅融合的突破口,坚持以文塑放、以旅彰文,推出一批兼具民俗风情和冰雪文化特色的高品质、复合型旅游目的地,真正把冷资源做成热经济,材料表明(     

    ①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触,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③立足地方特色,能够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④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发展特色文化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目前6G通信技术的发展是当今全球瞩目的焦点之一。业内普遍认为6G通信能力将达到5G的10倍以上,5G向6G的发展是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过程。6G将推动沉浸感更强的全息视频,实现物理世界、虚拟世界、人的世界三个世界的联动。从5G到6G,表明(     

    ①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③任何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11、司母戊鼎是商朝后期的青铜铸品。根据鼎腹内壁上的金文“司母戊”,考古学家将其命名为“司母戊鼎”,意为“祭祀母亲戊的铜鼎”。有学者指出,这个阶段的汉字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第一个字向左念“司”,向右则念“后”。结合出土地点,“后”有“皇后”之意,是一种尊贵的称号,于是人们将“司母戊鼎”改名为“后母戊鼎”,意为“商王祭祀母亲的鼎”。上述材料说明(     

    ①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对象

    ②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存的

    ③意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2、近日,以开创丝绸之路的汉代为主题的“中国汉代文物精品展”正在匈牙利莫拉·弗朗茨博物馆展出,通过玉器、陶器、印章等百余件(组)文物精品,引领海外观众从西汉启程,穿梭千年,一览中华文明光辉灿烂的历史。此次巡展(     

    A.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

    B.促进了中匈两国文明的相互交流借鉴

    C.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D.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集中体现

  • 13、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强化人民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是国家安全的固本之策和长久之计。近年来,关心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安全日益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为维护国家安全,青年学生应该(     

    ①在发现损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时挺身而出,履行职能

    ②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提供便利条件和协助

    ③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④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4、近日,中国通过综合分析“祝融号”火星车搭载的多光谱相机获取的科学数据,首次在火星表面发现海洋沉积岩的岩石学证据,证明了火星北部曾经存在过海洋。这佐证了(       

    ①实践可以把人头脑中的观念变为现实

    ②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5、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国风少年以地为画、踏墨而舞,“一抹丹青”将时光拉回千年前;地屏上,在水光潋滟的江南画境中,宋韵女子的清雅身姿和芭蕾舞步相互映衬……中国元素刷新了体育盛会的审美,拨动着无数人的心弦。这说明(       

    A.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中华文化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C.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D.中华文化以其独特魅力获得了人们的认同

  • 16、2022年7月28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举办中国共产党与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论坛。来自7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参会。与会各国政党领导人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致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发展成就。这表明(     

    ①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指导各国发展

    ②马克思主义是开放发展的理论,展现出强大真理力量

    ③只有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时代化,才能照亮人类前行之路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7、2024年是中国与新西兰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国连续多年保持新西兰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来源国地位。新西兰虽然是“五眼联盟”(包括美国在内五个英语国家组成的情报共享联盟)成员,但在美西方反华舞台上的频繁缺席让“五眼联盟”陷入了“四缺一”的尴尬境地。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①合作共赢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②中新两国在经济、政治等领域建立联盟关系

    ③中新关系取得重大成就是基于存在共同利益

    ④中新关系行稳致远将促进亚太地区和平稳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8、城市生活, 既需要整洁有序的环境,也需要接地气的生活服务。商务部号召加快试点建设便民生活圈,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找到城市形象的“面子”和市民需求的“里子”之间的平衡。这体现出(     

    ①求真务实精神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②抓住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解决城市治理问题的关键

    ③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实现城市“面子”与“里子”的平衡

    ④城市治理要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19、2023年12月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式发布《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主题和主标识,宣布以“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为主题,以“龘”字为主标识。“龙行龘龘”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生动描摹中华儿女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材料说明(     

    ①主标识源于创作者的内心感悟,其内容是客观的

    ②主题蕴含着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其形式是主观的

    ③主题和主标识的设计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④主题和主标识的产生是客观事物在大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0、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它对社会主义思想领会得多么肤浅,它不把现存社会(对未来社会来说也是一样)当作现存国家的(对未来社会来说是未来国家的)基础,反而把国家当作一种具有自己的‘精神的、道德的、自由的基础’的独立存在物。”以上论述(     

    ①揭露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②描绘了未来社会国家的理想状态

    ③表明国家是为特定经济基础服务的

    ④阐释了国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21、针对美国与日本、荷兰协议限制向中方出口半导体相关设备以阻碍中国在高端科技领域的发展的问题,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在2023年2月15日发布严正声明,反对这一破坏现有全球半导体产业生态的行为,指出开放合作是创造价值和促进全球进步的最佳选择,也是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号召全体会员单位坚决捍卫全球化产业链稳定,积极应变,发扬行业志气,繁荣产业生态,共创广阔未来。这表明(       )

    ①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②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③追求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2、2023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实施一周年。据海关统计,2022年我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12.95万亿元,增长7.5%,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0.8%。其中,我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出口电子元件、蓄电池、汽车分别增长15%、50.3%和71.6%。这说明我国(       

    ①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②适应新形势,实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

    ③优化外贸结构,推动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

    ④奉行多边贸易,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3、近年来,某地把全区合理划分为199个网格,把城市治理的主要对象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并注重推进组织覆盖,延伸组织触角。夯实网格队伍,完善服务岗位设置,形成“一格多员、一员多责、一员多能”的管理格局,打造多方联动、全民参与、共治共建、文明法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上述举措(     

    ①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②能够保证群众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③积极创新社会治理与精细化服务模式

    ④进一步优化了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4、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首次提出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也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材料表明(     

    ①要立足马克思主义推进文化创新

    ②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④真理总是在无限的反复中否定自身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探究题 (共1题,共 5分)
  • 25、某校高一同学以聚焦和国的海洋发展为话题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他们搜集到以下材料,让我们一起参与。

    材料一  近年来中国海监频繁出海护渔和维权,中国海军亚丁湾定期护航,中国海军第一艘航母入列,深海载人技术不断突破,这表明中国在走向海洋方面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材料二   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秉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统和一贯的以和为贵的和平理念,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这种发展道路决定了中国的海洋强国将以建设和谐海洋为目标,坚持陆海统筹、可持续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走一条以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发展的道路。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为走向海洋作出上述努力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谈谈我国的海洋战略是如何贯彻落实我国外交政策的。

     

三、辨析题 (共1题,共 5分)
  • 26、市场经济中,等价交换原则贯彻在每次商品交换中。

     

四、综合题 (共3题,共 15分)
  • 27、材料一 为了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议,全国人大从去年以来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重要法律。例如,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它进一步明确政府监管职责,强化企业防治污染责任,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公益诉讼制度。2014年11月1日通过《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它进一步拓宽了“民告官”的法律渠道,扩大了可诉行政行为的范围,强化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监督,将有助于解决中国行政诉讼制度长期存在的“起诉难、审理难、执行难”问题。2015年3日审议通过《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它进一步明确了无法律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减损公民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

    材料二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政府“掩耳盗铃”式制发相关文件,标榜征收征用土地的合法性。如今,《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指出,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和征用,都必须由法律来规定。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哲学关于“认识过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修改法律的必要性。

  • 28、2015年12月18—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与“需求”是经济生活中两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狭义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时期能够提供的商品或劳务,广义供给是指所有能对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起作用的“供给侧”因素或力量。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于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供给侧”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的生产能力,它主要由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四大要素构成。“需求侧”通常由投资、消费、出口等“三驾马车”构成。供给和需求是现代经济活动互为关联的两个方面:供给可以创造需求,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需求可以催生供给,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情况下,由原来着重扩大内需转向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说明“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医学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它讲究整体观念辩证论治,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其内容包括精气说、藏象、病机、养生等。作为一门医学科学,中医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在八纲的基础上总结了八法;明朝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是中医药理学的又一次总结。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华文化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45
题数 2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探究题
三、辨析题
四、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