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下面是生产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化学反应的例子,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完成填空。
(1)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胃舒平中含有氢氧化铝,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碳铵 (NH4HCO3)是一种常用化肥,应保存在阴凉处,因为在较高温度下,它会发生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国目前实施“西气东输”计划,用天然气 (主要成分是CH4)逐步代替煤气作为燃料:__________。
⑤将生石灰 (CaO)投入水中,即可得建筑用的熟石灰[Ca(OH)2]: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 (填序号)。
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根据反应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
试验编号 |
| HI起始浓度(mol/L) | 温度℃ | 3s内 |
1 | 0.1000 | 0.1000 | 25 | 0.0076 |
2 | 0.1000 | 0.2000 | 25 | v |
3 | 0.1000 | 0.3000 | 25 | 0.0227 |
4 | 0.1000 | c | 35 | 0.0304 |
由实验1、2、3可知,相同温度下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4、CH3CH=CHCH3存在以下转化关系:
(1)正丁烷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
(2)写出框图中反应①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的化学方程式:__。
(3)CH3CH=CHCH3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二者褪色的原理相同吗?说明原因。__。
(4)烯烃A是CH3CH=CHCH3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反应的产物不是正丁烷,则A的结构简式为__。
(5)反应②的产物的同分异构体有__种。
5、将73.0g HCl溶于水中,配成2L溶液,试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气体的物质的量______。
(2)HCl在标况下的体积______。
(3)盐酸的浓度______。
6、下列微粒之间,属于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_____,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_______,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____,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正丁烷和异丁烷 B.红磷和白磷 C.氕和氚 D.氯气和液氯 E.冰和干冰 F.乙醇和二甲醚 G.氧气和臭氧 H.13C和14C
7、由于用氯气对饮用水消毒,会使水中的有机物发生氯化,生成有机含氯化合物于人体有害,世界环保联盟即将全面禁止这种消毒方法。建议采用广谱性具有强氧化性的高效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ClO2极易爆炸,生产和使用时尽量用惰性气体稀释,避免光照、震动或加热。
(1)欧洲一些国家用NaClO3氧化浓盐酸来制取ClO2,同时有Cl2生成,且Cl2的体积为ClO2的一半。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浓盐酸在上述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___(填写编号)。
A.只有还原性
B.还原性和酸性
C.只有氧化性
D.氧化性和酸性
(3)若上述反应产生0.1 mol Cl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4)我国广泛采用将经干燥空气稀释的氯气通入填有固体亚氯酸钠(NaClO2)的柱内制得ClO2,表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和欧洲的方法相比,我国这一方法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
8、实验室制备氯气选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若用17.4g的二氧化锰与足量的浓盐酸制备氯气,反应完全时能产生氯气的质量为多少_____?
9、实验室需配制250mL0.20mol/LNa2CO3溶液,请你参与实验过程,并完成相关实验报告(填写表格中横线上数字序号所示内容)。
实验原理 | m=cVM |
实验仪器 | 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250mL_______、胶头滴管 |
实验步骤 | (1)计算:溶质Na2CO3固体的质量为_____g。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Na2CO3固体。 (3)溶解:将称好的Na2CO3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并冷却。 (4)转移、洗涤: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仪器①中,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也都注入仪器①中。 (5)定容 :将蒸馏水注入仪器至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 ______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6)摇匀:盖好瓶塞 ,反复上下颠倒,然后静置。 |
思考与探究 | (1)实验步骤(3)、(4)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搅拌、______。 (2)某同学在进行实验步骤(5)时,俯视向容器中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则该同学所配置溶液是浓度______(填“>”、“=”或“<”)0.20mol/L。 |
10、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Na2S2O3·5H2O,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略去部分加持仪器)模拟生成过程。
烧瓶中发生反应如下:
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 (Ⅰ)
2H2S(aq)+SO2(g)=3S(s)+2H2O(l) (Ⅱ)
S(s)+Na2SO3(aq)Na2S2O3(aq) (Ⅲ)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白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_______,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装置E中为_______溶液。
(2)为提高产品纯度,应使烧瓶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烧瓶C中Na2S和Na2SO3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_______(填字母代号)。
a.蒸馏水 b.饱和Na2SO3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4)已知反应(Ⅲ)相对较慢,则烧瓶C中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
11、无水氯化铝是有机合成工业中一种重要的催化剂,工业上由Al2O3制备无水氯化铝的反应为2Al2O3+6Cl24AlCl3+3O2。
(1)实验室制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氯气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lCl3可以作净水剂,其原理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l-Mg合金焊接前用NaOH溶液处理Al2O3膜,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为分析某铝合金的成分,用足量稀硝酸将其完全溶解后,用NaOH溶液调pH,当pH=3.4时开始出现沉淀,分别在pH为5、9时过滤沉淀,继续滴加NaOH溶液无沉淀生成。结合图象信息推断该合金中除铝外还含有的金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利用以下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已略去)。请回答:
(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用装置B收集氨气时,应选择氨气的进气口是_____(选填“a”或“b”),并说明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打开装置B中的止水夹c,若观察到圆底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为防止污染环境,以下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_____(填序号)。
13、已知铜和浓硫酸可以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反应方程式已配平):Cu+2H2SO4(浓) CuSO4+X↑+2H2O试通过计算和推理回答下面的问题:
(1)X物质可以导致酸雨的形成,X应该属于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酸 b.碱 c.盐 d.酸性氧化物 e.碱性氧化物
(2)X物质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该过程中(填化学式,下同)______失去电子,氧化剂是______。
(3)足量的铜片与20mL18mol·L-1的浓H2SO4充分反应,如果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2mol电子,生成的CuSO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生成的X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______L(假设气体全部逸出)。
(4)将(3)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与过量Ba(OH)2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反应后所得沉淀的质量为______g。
14、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浓度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实验探究Ⅰ:
已知市售试剂级盐酸的密度为1.19g/mL,质量分数为37%;质量分数低于20%的盐酸为稀盐酸。
(1)装置①②同时加热,①中生成黄绿色气体,②中无明显变化,请从浓度和还原性的角度简要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8.7gMnO2与33.1mL市售试剂级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的物质的量是否为0.1mol?______(填“是"或“否),并简述其原因:___________。
实验探究Ⅱ:
(2)通入氯气后,取出2mL装置③反应瓶中无色液体置于试管中,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后褪色,请用简要的语言叙述其原因:___________。
(3)装置④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
(4)装置③中所得溶液称之为“84”消毒液,其不能与洁厕灵(含盐酸)同时使用的原因为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15、为了证明在实验室制备得到的中会混有
,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甲同学的示意图,所需实验装置从左至右的连接顺序:装置②→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备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装置③中Cu的作用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设计仍然存在缺陷,不能证明最终通入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此,乙同学提出气体通入装置①之前,要加装一个检验装置⑤,以证明最终通入
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你认为装置⑤应放入__________。
a.淀粉-KI溶液 b.品红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湿润的淀粉-KI试纸
(5)丙同学看到甲同学设计的装置后提出无需多加装置,只需将原来烧杯中的溶液换成紫色石蕊试液,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的现象,则证明制
时有
挥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