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贵港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有关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完全正确的选项是()

    A.吴伯箫的散文《灯笼》是以“灯笼”为叙事抒情线索,从文化内涵和时代内涵两个角度表达了灯笼对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B.《社戏》一文选自《呐喊》,该文虽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但文中的“我”并不是指作者鲁迅,而是指“迅哥儿”。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关雎》和《蒹葭》都出自于其中,而流传至今的成语“窈窕淑女”、“辗转反侧”均出自于《关雎》中。

    D.贺敬之的《回延安》运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于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稻浪的翻滚,谷粒的沉实,稻香的弥曼,色彩的金黄,都是她特别留心的细节。

    B.“求实存真”四个大字也同时镌刻在了董保存的心上。他醒悟到,长征中的真实细节,还有许多未被挖掘出来。

    C.创造与毁灭、新生与死亡,一条浩荡大河,将这个单纯的哲学命题演译了千年。

    D.水面倒映着的,是一张枯槁的面孔,额骨高凸,皮肤松驰,眼眶深陷,眼里没有一丝光彩,只有呆滞、笨拙和麻木。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非友好关系是双方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B.父母含辛茹苦地抚育我们,我们应当学会感恩。

    C.教育部门及各级学校立下海誓山盟,严打网络乱象,还青少年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D.这篇小说构思新颖,匠心独运,情节起伏跌宕,吸引着众多的读者。

  • 4、下列口语交际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端午节到了,小明到刚出嫁的姑姑家接她回家过节,但又不知她家具体住在什么地方,于是见人就问:“喂,我姑姑家住在哪里?”

    B. 同学们都在认真做作业,而小雷却无精打采地趴着,老师走过去轻轻地敲了敲桌子,提醒他该做作业了,他不耐烦地说:“我做不做作业关你什么事?你管得着吗?”

    C. 芳芳家住二楼,楼上的住户水笼头坏了,水流下来淋湿了芳芳堆在阳合上的蜂窝煤,她气冲冲的跑上去说:“哼!真没素质,淋坏了人家的煤球也不管!”

    D. 母亲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鞋也没脱就往沙发上一躺,女儿见状,急忙端来热水,说:“妈妈,您累坏了,洗洗脚,去休息吧!”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

    [唐]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释】①虏障:防御工事。②燕支:山名,这里指安西。③秦城:长安,诗中分别之地。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金”“铁”饰“鞭”“骢”,平添力度,“行子”意气昂扬的英姿如在眼前。

    B.颔联紧承送别,“万里外”展现巨大空间,“一杯中”回到别筵,行文结构收放自如。

    C.颈联连用地名尽显广阔意境,使人联想到安西与长安万里之遥,抒发作者归乡无望的愤懑。

    D.尾联以看宝刀的动作,表现豪迈气概,鼓励友人昂扬奋发地踏上征途,尽扫离别的愁绪。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①《虽有佳肴》中,用美味来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洞庭湖磅礴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

    ③李白《送友人》中对仗工整,运用比喻表达离别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

    ④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贽美梅花即使化成泥土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马说》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手法。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雨中的男孩

    ①春鳅夏鳝冬至狗。老天爷也知道这几天该吃狗肉了,天气骤然地就冷了下来。晚上,坐在值班室里,看着窗外纷纷扬扬的细雨,同事们想吃狗肉的念头一下就活蹦乱跳地冒了出来。有了念头,第二天,我就和一位同事去山下寻狗。谁知,我们走了几户农家,却一直没有结果。我们知道,喂大一条狗不容易,农民和狗早已有了感情,不是有特别紧要的事情,谁也舍不得卖。但我们不死心,继续在村里寻找。

    ②又走了几户农家,终于,在最偏远的一户里,我们看见了一条壮实的本地土狗。那土狗的样子,特别惹人喜欢。我们找到狗的主人。主人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大约四十岁左右,但一脸的皱纹,却跟树杈子没两样。当我们上前说明来意,农民的头立马就摇得像拨浪鼓。我回头看了一眼同事,摊摊手,做了一个无奈的表情。此时,同事的两眼,正死死地盯着那条土狗。我回过头,看了一眼农民,说了一个平时我连想也不敢想的价钱。

    ③农民先是一愣,随后看了看屋里,顺着农民的目光,我们看见屋里的床上躺着一位面容憔悴的妇女。那妇女干生生的脸上,竟没有一点儿肌肤应有的光泽。我知道农民的心动了。看来还是钱能通神。我的脸上,溢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④这时,农民再次看了一眼床上躺着的妇女,取下嘴里含着的烟杆,走到了拴狗的柱子前。我接过拴狗的绳子时,农民的儿子放学走进了院子。农民的儿子十岁左右,虽说穿得有点破,却是一个长得很阳光的小男孩。

    ⑤男孩听说我要买狗,一下呆住了。片刻,男孩反应过来,蹲下身子,一把抱着狗,嘴里大喊着不卖不卖!农民看男孩的样子,身子僵了僵,也慢慢地蹲下去。农民在男孩的耳边不停地说着什么。男孩双手抱着狗,瞬间,一串串泪珠,就在男孩的脸上,落雨一样地婆娑了起来。

    ⑥我和同事愣在那里,不知所措。那天,我和同事牵着狗上山时,谁也没说话。回到站里,看见狗,站里的同事全欢呼雀跃起来,整个小站一下就焕发了生机。我把狗拴在厨房门口的树上,一个人悄悄地回了宿舍。

    ⑦谁知,吃过晚饭,同事跑来说,狗不见了!我一听,翻身起床,到拴狗的地方一看,狗是扯断绳子跑的。我知道,狗肯定又跑回去了,狗是通灵性的,认识路。

    此时,雨,忽然大了起来。

    ⑨回到值班室,听着外面越来越大的雨声,想到丢失的狗,同事们开始互相埋怨。坐在那里,我没说话,脑中闪现的,是小男孩抱着狗流泪的样子。忽然,门外传来了汪汪的两声狗叫。我心里一惊,跑出门看,上午的男孩,牵着狗,站在门口,浑身被雨水淋得透湿。男孩看见我,脸上露出一丝憨厚的笑容,说,叔叔,你们买的狗跑回了我家,我爸叫我给你们送来。说完,男孩把手中的绳子递到了我的面前。

     

    ⑩我站在那里,傻了似的,目光虚虚的不敢去碰男孩的眼睛,心里的愧疚软软地堵着,就像泡了水的豆子,胀胀的透不过气来。好一会儿,反应过来,我忙叫男孩进屋坐坐。男孩把绳子塞到我手中后,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转过身,跑入雨中。

    ⑾屋里的同事愣在了那里,谁也不说话。

    ⑿第二天,杀狗的师傅上山时,狗,早已不知了去向。

    1从发现“狗”的那刻起,一直到最后“狗”不见踪影,在“买狗”事件中,“ 我”的心理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请简要概括,把下面“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填补完整(每处不得超过四个字)。

    内容

    “我”寻狗不得

    农民心动

    男孩抱狗流泪

    男孩送狗

    “我”的心理变化

    无奈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⑤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男孩双手抱着狗,瞬间,一串串泪珠,就在男孩的脸上,落雨一样地婆娑了起来。

    3第⑤段中说“农民看男孩的样子,身子僵了僵,也慢慢地蹲下去。农民在男孩的耳边不停地说着什么。”请结合上下文内容,揣摩农民此时的心理,用第一人称把他对儿子讲的话表述出来

    4简要分析选文第⑧中画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此时,雨,忽然大了起来。

    5结合上下文,品味第⑩段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目光虚虚的不敢去碰男孩的眼睛,心里的愧疚软软地堵着,就像泡了水的豆子,胀胀的透不过气来

    6小说的结尾“第二天,杀狗的师傅上山时,狗,早已不知了去向”这句话颇耐人寻味。对狗不知去向的原因有多种理解:

    A.我或我的同事把狗放跑了;

    B.小男孩的父亲退了钱,又把狗要回来了;

    C.狗再次扯断绳子逃走了。

    请谈谈你的理解,并简述理由。(提示:可以是上述三种理解中的一种,也可以是其他理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写作与表达。任选其一写作。

    (一)请把“又见   ”补充完整,并以此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二)人孤寂的时候,不是望望天,就是与人谈谈心,或是做些消遣的事。而对于这种种做法,都是出于选择。

    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书写工整,6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