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等。臧克家,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
B.萧红,原名张迺莹,黑龙江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C.邓稼先,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1999年国家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D.《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就像在中国,北方人喝大碗茶,南方人喝工夫茶
②欧洲人的咖啡情结,堪比中国人的茶缘
③欧洲人喝咖啡,也很有地域差别
④而在咖啡的缤纷世界里,非常耀眼夺目的一颗明珠,是Espresso,即意式浓缩咖啡
⑤意式浓咖,是名副其实的咖啡王者
⑥它一枝独秀,风靡欧洲,倾倒全球,是咖啡老客的至爱
A.①④②③⑤⑥
B.②③①④⑥⑤
C.②③①⑤⑥④
D.②④①⑤③⑥
3、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昼夜 家喻户晓 至死不懈 气冲斗牛
B. 云霄 沥尽心血 慷慨淋漓 马革裹尸
C. 草率 目不窥园 锋芒必露 不以为然
D. 卓越 兀兀穷年 群蚁排衙 迥乎不同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不要把精力全放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而要从大局出发,大处着眼,统筹规划。
B.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C.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会到了合作之趣,又享受了天伦之乐。
D.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月色朦胧的夜晚,同学们聚在一起开篝火晚会,欢声笑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B. 如果台湾当权者胆敢铤而走险,制造“台独”重大事变,中国人民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地粉碎“台独”分裂图谋。
C. 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王钢和他的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决定组成一个名为“绿色先锋”的课外活动小组。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北京城里一位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同情。
B.法国著名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海底两万里》,为我们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海、自由翱翔的梦想。
C.孙侦探威胁祥子,把祥子积攒的买车钱都敲诈走了,祥子第三次买车的希望成了泡影,祥子因此很痛苦。
D.土著巴布亚人企图向“我们”的潜艇发起进攻时,船长将电通到潜艇外面梯子栏杆上,土著人触电后吓得撤退了。
7、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他喝水的样子,仿佛喝的是仙露琼浆。不过这也难怪,他刚从沙漠里逃出来,不知道几天没喝水了。
B.这个相声节目实在幽默风趣,我一边听一边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C.他这件事还没解决,又出事了,真是祸不单行啊!
D.他的执迷不悟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8、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但当涉猎____
②宜乎众矣____
③但微颔之____
④棹数小舟____
9、按要求写句子。
(1)《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地做准备的几句诗是__________ 。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后对亲人的思念的几句诗是_______。
10、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问题
挥手——怀念我的父亲
(赵丽宏)
①深夜,似睡似醒,耳畔隐约有声,仿佛是一支手杖点地,由远而近……父亲,是你来了么?骤然醒来,万簌俱寂,什么声音也听不见。打开台灯,父亲在温暖的灯光中向我微笑。那是一张照片,是去年陪他去杭州时我为他拍的,他站在西湖边上,花影和湖光衬托着他平和的微笑。没有想到,这竟是我为他拍的最后一张照片!
②一个月前,父亲突然去世。那天母亲来电话,说父亲气急,情况不好,让我快去。我便拼命骑车去父亲家,平时需要骑半个小时的路程,只用了十几分钟,然而我还是晚到了一步。我赶到父亲身边时,他平静地躺着,没有痛苦的表情,脸上似乎略带微笑,就像睡着了一样。他再也不会笑着向我伸出手来,再也不会关切地询问我的生活和创作,再也不会拄着拐杖跑到书店和邮局,去买我的书和发表有我文章的报纸和杂志,再也不会在电话中笑声朗朗地和孙子聊天……
③父亲!父亲!
④父亲是一个善良温和的人,在我的记忆中,他的脸上总是含着宽厚的微笑。从小到大,他从来没有骂过我一句,更没有打过一下。也从来没有见到他和什么人吵过架。年轻的时候,他曾经是家乡的传奇人物:一个贫穷的佃户的儿子,靠着自己的奋斗,竟然开起了好几家兴旺的商店,买了几十间房子,成了使很多人羡慕的成功者;年轻时他也曾冒过一点风险,抗日战争初期,在日本人的刺刀和枪口的封锁下,他摇着小船从外地把老百姓需要的货物运回家乡,为父老乡亲做了好事。
⑤在我的童年时代,家里一直是过着清贫节俭的生活。我身上穿的总是用哥哥姐姐穿过的衣服改做的旧衣服,上学后,每次开学前付学费时都要申请分期付款。对于贫穷,父亲淡然而又坦然,他说:“穷不要紧,要紧的是做一个正派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我们从未因贫穷而感到耻辱和窘困,这和父亲的态度有关。我想,我们兄弟姐妹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有一些作为,和父亲的为人,和父亲对我们的影响有着很大关系。
⑥父亲逝世前的两个月,病魔一直折磨着他。因为看父亲走着去医院检查身体实在太累,我为父亲送去一辆轮椅,那晚在他身边坐了很久,很少开口,只是微笑着听我们说话。临走时,父亲用一种幽远怅惘的目光看着我,几乎是乞求似的对我说:“你要走?再坐一会儿吧。”离开他时,我心里很难过,我想以后一定要多来看望父亲,多和他说说话。
⑦父亲去世前一天的晚上,我曾和他通过电话,说明天去看他,他说:“你忙,不必来。”他在电话里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你自己多保重。”其实,他希望我每天都在他身边,和他说话,但我却没有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每天陪着他!
⑧现在,每当我一人静下心来,面前总会出现父亲的形象。他像往常一样,对着我微笑。他就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
⑨父亲!父亲!
【1】本文使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第④段说父亲“曾经是家乡的传奇人物”,其“传奇”性体现在哪里?
【3】文章第③段、第⑨段都以“父亲!父亲!”独立成段,请以从内容及结构两方面说说其这样安排的作用。
【4】作者笔下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
11、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
朱成玉
①秋天到了,东北的街头小巷有两样东西格外多,一是密密麻麻的“花大姐”,在墙上埋头织着一张巨大的花毯,在阳光的余温里苟活;二是卖白菜萝卜和土豆的人,精气神儿倍儿足,吆喝声此起彼伏,把日子搅合出许多热闹的光景来。
②因为可以选择,所以每次买白菜我都要进行一番比较,挑品相好的、个头大的、硬实的,这样的白菜心儿抱得紧,好吃,也放得住,可以吃得时间久一些。我会趁着卖菜人不注意的当口,就势抖落几片白菜帮儿,至少可以掉几块钱的秤。
③精打细算总是好的,那是帮你看管好日子的一条忠犬。
④也有例外,有一对卖白菜的中年夫妇就蔫吧着蹲守在角落里,男人低头抽着闷烟,女人也不吆喝。两个人又黑又瘦、无精打采的,看不到一点儿生气。问其缘由,是不允许他们在卖菜的地段卖菜。城里的禁区太多,条条框框也多,他们就像晕头转向的羊,不知道哪里可以站立,哪里可以坐下。一颗热切的心被泼了冷水,就像饱满的白菜没来得及收割,早早就遇了霜寒。
⑤我劝着他们,“看,你们家的白菜多好,每一颗白菜心儿都抱得那么紧。一会儿就能卖完。”
⑥许是受了我的鼓励,那蹲着的男人站了起来,掐灭手上的烟,直了直腰。
⑦我注意到那个女人,自始至终没离开那些白菜半步,时不时地给它们盖盖被子,好像照顾着自己的婴儿,怕它们着了凉似的。这样的举动很让人不理解,天气还没冷到那种程度,即便是很冷,白菜们也不至于那么娇贵,它们差不多是蔬菜里最朴实的一种了。
⑧但是那一刻,我理解了。
⑨前几天刚刚看到一则简短的新闻:一个骑三轮车卖白菜的妇人被一辆轿车撞飞数米,落地后爬起来淡定地捡菜。这个短新闻的重点在于“淡定”二字,这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因为在生命还没有确保无虞的情况下,一颗白菜竟然还受到如此“重视”!
⑩那么多的不解,是因为我们没有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
⑪廉价的白菜,别说一车,就是几十车也比不得她狠狠地索要一笔赔偿吧。可是她的生活里,一直以来就只有白菜,她常年卖白菜,靠这个营生养活了自己和家人,所以,在她的生命里,白菜这个再平凡不过的事物是和她相依为命的。
⑫别人不懂一颗白菜的重要性,而对于她来说,白菜对她是有恩情的。
⑬收割白菜的季节,精神饱满的白菜最早被运走,赶个好价钱。最后剩下的白菜,人们称之为“扒拉棵子”。没抱成心儿,单薄得像没长成的少女,畸瘦、平胸,没有一点女人的神采。它们中有一些被主人收回家放到大缸里腌了酸菜,另外一些实在不入眼的,只好在大地里度过寒冬了,等待着牛羊们来啃噬。可是不久之后,剧情就发生了变化,城里人喜欢上了冻白菜的口味,把冻白菜用开水焯一下,炸点儿肉末酱,蘸着吃,味道极好。这下,大地上楚楚可怜的“剩女”们又一次得到了大批量待嫁的好机遇,纷纷走进城里人温暖的厨房。
⑭卑微的人就如同这白菜,饱满的、扒拉的,都在广阔的大地里繁衍生息。被栽种、被收获或者被冷落,一茬又一茬。
⑮卑微的人没有见过巨款,没有坐过飞机和高铁,他们眼里,更多的是零钱,靠着一颗颗白菜,他们的零钱也可以攒成很多张大额钞票,但转眼就汇去了很远的另外的城市,那里的冬天不冷,四季常青,那是他们的孩子上学的地方。
⑯我决定过冬的白菜都在这儿买了。我很小心地搬动一颗颗白菜,轻拿轻放,不会再轻易抖落一片白菜帮儿。我知道,于我,那只是可以让我少付几块钱的白菜帮儿,可是对于那卖白菜的人,那掉落的白菜帮儿是会喊疼的。
【1】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我”买白菜的行为有哪些变化?
【2】第⑨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理解第⑭段画线句的深刻含义。
【4】本文以“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为题有何用意?
12、请以“原来,幸福是有颜色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书写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