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老舍先生借《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祥子由自尊好强到自暴自弃的巨大变化,无情地批判了祥子所处的那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B.《骆驼祥子》中祥子拼命攒下的钱被孙侦探敲诈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化为泡影。这是他的“第二落”。
C.《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儒勒·凡尔纳,他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
D.《海底两万里》的诺第留斯号在南极冰层下前进时,撞上了翻转的冰山,所有的出口被堵住了,后来他们用人工凿开冰层,费尽气力,才得以脱离险境。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B.老朋友来拜访他十分激动。
C.每个周末放学老师都会强调安全教育,这是为了避免事故不再发生。
D.生态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烦琐(suǒ) 契(qì)约 忏(chàn)悔 妇儒皆知
B.调羹(gēng) 哺(pǔ)育 亘(ɡèn)古 锋芒毕露
C.校(xiào)对 浊(zhuó)流 狂澜(lán) 颠沛流离
D.深宵(xiāo) 迭(dié)起 选聘(pìn) 忍俊不禁
4、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叙写了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小说大量使用北京口语,还有一些关于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小说的经典作品。
B.《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是我们家保姆,她姓长,又高又瘦,她迷信唠叨,令人厌烦,但她为我买来了《山海经》,让我对她产生新的敬意。
C.“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绍兴,我们同去。”这是范爱农在绍兴光复后的第二天上城时对鲁迅说的话,可见革命胜利后他内心的无比喜悦。
D.罗刹捶着胸膛骂道:“那泼猴赚了我的宝贝,现出原身走了!气杀我也!”罗刹女生气的原因是孙悟空假扮了牛魔王,从她手上骗走了芭蕉扇。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明出色的演讲,赢得阵阵掌声,他获得“演讲小能手”的称号真是当之无愧的。
B. “嫦娥奔月”的故事,真可谓家喻户晓。
C. 王老师在课堂上夸夸其谈,同学们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
D. 父亲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6、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修葺qì 契qì约 伫zhù立 悲天悯mǐng人
B.虬qiú龙 粗犷kuàng 战栗lì 怏怏yāng不乐
C.告罄qìng 孱cán头 俯瞰lǎn 忧心忡忡chōng
D.崔嵬wéi 炽chì热 溯sù流 颠沛pèi流离
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商酌/执着 别扭/久别重逢 颠沛流离/高山之巅
B.合拢/笼罩 忏悔/诲人不倦 悬崖峭壁/天涯海角
C.涉足/拍摄 拖沓/踏石留印 忧心忡忡/气冲斗牛
D.譬如/荒僻 凛冽/轰轰烈烈 当之无愧/惊心动魄
8、薛谭学讴
薛谭①学讴②于秦青③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①〔薛谭〕人名,战国时秦国人。②〔讴〕唱歌。③〔秦青〕人名。
【1】选文中部分内容没有标点符号,下面标点符号位置正确的一项是()。
A.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B.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C.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D.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2】你认为薛谭能成为一个歌唱家吗?为什么?
9、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2)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上海来的外婆
路明
(1)那时外婆还不老。她时常倒几部车,来小镇看我和我妈。记忆中,她爱穿一件灰色咔叽布外套,冬天是驼色呢大衣、“料作裤”,裤线挺括。非但不老,还有点时髦。下雨天,裤脚会沾一些泥。我很少去汽车站接她,她总是突然出现在我面前,亲热地叫我“囡囡”。
(2)我很开心,外婆从不空手来。“上海”旅行包里装的,是外婆厂里做的鸡蛋糕、苔条酥和苏打饼干。酒心巧克力一般日子是吃不到的,除非我生病了,或者是我和我妈的生日。还有方便面,那时叫“梭子面”,是高档的食品,我捧在手上干啃,又脆又香,比麻花好吃。听外婆说,解放前她在美国佬开的“沙利文食品厂”做工,五十年代初,沙利文和苏格兰人的“义利食品厂”、香港人的“马宝山糖果饼干公司”合并为上海益民食品四厂。1970年,新中国第一袋油炸方便面,就诞生在外婆的手底。
(3)我见过外婆年轻时的照片,短发清爽,眼睛明亮,面颊有两朵红晕。外婆笑着说,那是后期上色的。外婆喜欢唱沪剧,唱越剧,唱黄梅戏,是厂里的文艺积极分子。后来说不让唱,她就不唱了。外婆能写会算,又出身贫苦,根正苗红,很快被委以重任。八十年代,外婆负责厂里的外调工作,碰到去安亭、黄渡那个方向,她就早早办完事,花一角六分买张长途车票,跳上开往小镇的班车。
(4)外婆通常在下午抵达。我妈说,姆妈你坐,我去弄碗面吃。外婆摆手,说静芝你别忙,我吃过了。据外婆说,汽车站下来有一家饮食店,小馄饨做得好吃,每次她来都要点一碗。外婆说得那么诚恳,配合着喝蛋皮汤的声效,以至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外婆是真的喜欢吃小馄饨。
(5)镇上有两家国营招待所,外婆嫌不卫生,住在家里又添麻烦,往往没说几句话,就急着赶末班车回上海。我妈领着我送外婆,往她旅行包里塞几个咸鸭蛋,有时是一段青鱼干。一角六分坐到安亭,三毛钱乘“北安线”到陆家宅,再换40路电车回家。
(6)来过几次后,外婆的小镇方言就说得有模有样,比我妈地道多了。她笑着跟我们的邻居打招呼,扯些有的没的,临别时再送上一把大白兔,拜托他们多多照顾我。邻居们都说,这个上海老太太真好,和气。我心疼大白兔,对外婆的社交不以为然——我妈平时买菜都讲上海话的。外婆就说我妈笨,死心眼,不懂人情 故——到人家的地方,客气一点总没错的,你说阿是?
(7)有一次我跟我妈上街,大热天,我吵着要吃奶油雪糕。我妈没同意,我就赖在地上不肯走。我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一支雪糕送到面门前,“囡囡吃”。我睁眼一看,是外婆。原来方才我满地打滚时,外婆就坐在马路对面的公交车上。她都看见了。
(8)更多的时候,我跟我妈去院部打电话。整个小镇医院只有一部长途电话,装在院长办公室外边。电话打到弄堂口的电话亭,接线阿姨去楼下扯一嗓子,外婆再跑出来接。外婆在电话那头讲,囡囡乖吧。我说,乖的。外婆说,囡囡想吃啥。我说,酒心巧克力。外婆就笑了,酒心巧克力哪能天天吃,要吃出酒瘾的。
(9)那时我爸妈常为一些琐事争吵。我不愿听他们吵架,就选择离家出走。不会走远,在医院宿舍区范围内,找一个冷僻角落坐着。我爸妈吵着吵着发现我不见了,赶紧下楼来找我。他们东张西望,焦急地喊我的名字。我一声不响,把头埋进自己的膝盖里。等我爸妈终于找到我,埋怨几句,或是安慰一番,也就忘了刚才吵架的事。后来我长大一点,这招就不太好用。通常会有两种结果:要么吹半天冷风,实在冻得受不了,自己灰溜溜地跑回家;要么我爸妈发现小赤佬又来这套,两人尽弃前嫌,团结起来对付我。家庭矛盾是解决了,男女混合双打的滋味不太好受。
(有删节)
【1】看拼音写汉字:人情shì( )故
【2】第(2)段的划线句属于记叙顺序中的______,作者写这段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
【3】第(1)段的划线句是______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4】第(6)段写道:来过几次之后,外婆的小镇方言就说得有模有样,比我妈地道多了……外婆为什么要学小镇方言呢?文章中和外婆学小镇方言类似的事件你还能概括出一件吗?
【5】下面表述中符合文意的是( )
A. 外婆每次来我家,都会在汽车站旁边的饮食店吃小馄饨。
B. 外婆很喜欢和我们小镇上的邻居聊天,因为外婆年轻时是文艺积极分子性格很活泼。
C. 离家出走是我解决爸妈吵架的有效手段而且屡试不爽。
D. 虽然外婆说我妈死心眼,但这也是她表达爱的一种方式。
11、阅读王传明的《评语》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⑧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⑨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⑩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⑪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⑫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⑬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⑭“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⑮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⑯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⑰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1】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
⑴小学三年级时,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十多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⑭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
【3】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写出两点理由)
12、作文
“了不起”的意思是:①不平凡;(优点)突出。②重大、严重。
根据你对这个词的理解,请以“ 了不起”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