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一多先生“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B.他多年没回家,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C.他为发展我国科学和教育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
D.从他语无伦次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2、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学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他写的一首爱国诗篇。刘禹锡,唐代诗人,《秋词》是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B.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杜甫,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江南逢李龟年》都是七言绝句,依次为李白、杜甫所作。
C. 《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龙宫和大闹地府后,玉帝命托塔李天王和哪吒太子去捉孙悟空,被悟空打得大败。
D. 《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3、对《登飞来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的第二句巧妙地化用前人诗句“鸡鸣见日出”,把“日出”改为“日升”,增添了画面的跳动感。
B.这首诗立意高远,感情奔放,表现出王安石高瞻远瞩的气概。
C.诗歌的后两句,一反前人“忧谗畏讥”之意,与《岳阳楼记》所表达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本学期学过他的《卖油翁》。
B.《爱莲说》中“说”是一种文体,是刻在石碑上警戒他人用的文字。
C.长妈妈是鲁迅幼时的保姆,她是中国旧式妇女的代表。
D.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思想家,教育家。
5、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陈述的语气,可译为“罢了”
C.卿言多务,孰若孤 孰若孤:谁像我(事务多)?反问语气。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6、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 )
A. 《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在这篇文章中直接倾诉对土地的热爱、怀想、眷念,表达了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
B. 《老王》的作者杨绛,这篇小说通过回忆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往事,赞美了普通人身上的淳朴、善良,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的尊重、同情。
C.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历史。
D. 《木兰诗》选自南北朝时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叙事诗写的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7、下列文学作品和作者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老舍
B.《陋室铭》——苏轼
C.《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D.《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8、王勃字子安,六岁能属文。年十三省其父至江西会府宴于滕王阁。时帅府有婿,善为文章。帅欲夸之宾客,乃宿构①滕王阁序,俟宾客合②而出之,为若即席而就者。既会,帅果授笺诸客,诸客辞。次至勃,勃辄受,帅既拂其意,怒其不让,乃使人伺其下笔。初报曰:“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帅曰:“此亦老生常谈耳。”次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帅沉吟移晷③。又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帅曰:“斯不朽矣。”
《太平广记·幼敏门》
【注释】①宿构:预先构思、草拟。②合:到齐。③移晷(guǐ):好长时间。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会府帅宴于滕王阁
于:介词,相当于“在”
B. 俟宾合而出之
之:音节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
C. 为若即席而就者
者:代词,相当于“……的”。
D. 乃使人伺其下笔
乃:副词,意思是“于是,就”。
【2】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年十三省其父至江西会府帅宴于滕王阁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时帅府有婿,善为文章。
(2)怒其不让,乃使人伺其下笔。
【4】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叙写的内容。
【5】文章塑造了王勃怎样的形象,通过举例加以分析。
9、默写。
(1)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3)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出农家丰收的欢乐气氛,表现出农民的热情好客。
(4)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虽已辞官还乡但仍心系国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小说《一个走运的人》,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①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②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③“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④“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⑤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⑥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⑦“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⑧“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⑨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⑩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11)“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12)“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13)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坐着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14)“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15)“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16)“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17)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18)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1】请从女店主的角度,说说她觉得“走运”的几件事?
【2】文章多次提到“真幸运”这句话,有何作用?
【3】请从写作方法的角度,说说下面语句的妙处。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4】请概括女店主的人物形象,并加以分析。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的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沭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问,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橙橙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摘自《中国电视报》2018年04月19日(有删改)
【1】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题目“开在心里的橘了花”的理解。
【2】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的含义?
【3】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父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12、题目:__________的味道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信息。